•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南宋赋税减免效果不佳的原因有哪些?
南宋时期赋税减免效果有限存在着深层次的原因,这与当时社会环境和政治体制的弊端密切相关。张栻就曾指出,“丁税,朝廷蠲末等无常产之输七万余缗,稍宽目前,但弊根不除,少须更力论之”。单纯的赋税减免只能暂时...……更多
安史之乱:唐朝晚期的政治腐败与财政困难
...、虐待民众,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愤慨。2、财政困难与赋税重压唐朝在安史之乱前后遭遇了连年战乱和自然灾害,导致国库财政困难。为了填补财政缺口,朝廷加重了对百姓的赋税压力,使百姓生活困苦。赋税重压导致了民众...……更多
南宋时期赋税减免政策的局限性是什么
南宋时期,虽然朝廷出台了一系列赋税减免政策。但州县官员在执行该项政策过程中的舞弊行为层出不穷,无疑削弱了赋税减免政策的作用。朝廷出台赋税减免政策的初衷之一在于减轻农民赋税负担。从这一角度来看,赋税减...……更多
宋代度牒:僧尼的身份证明与特殊的货币
...府才承认其为合法的僧尼,才能够获得相关优待,如免除赋税徭役、减免罪罚等。然而,宋代的度牒,除了作为僧尼的身份证明外,自宋英宗以后,更重要的是充当了一种特殊的货币。此后一直到南宋灭亡的二百多年中,朝廷发...……更多
唐朝覆灭的原因,真的只因为安史之乱吗
...唐朝覆灭最为根本的原因之一。第三点就是当时掠夺性的赋税政策。在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的财政紧缺,不得不逐渐加重了对农民的赋税,由于但是藩镇土地兼并越来越极力,而两税之法取代了租用调,并且当时钱贵物轻的形...……更多
《大明王朝1566》中这些细节你看懂了吗?深层剖析这部电视剧
...官员占据了地方的实际掌控者地位,通过兼并土地、滥收赋税等手段牟取私利。中央政府无法有效收取财政,导致皇帝无法实现自己的政策。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朱元璋制定的士绅免赋税政策和皇权不下乡的原则,使得后来的...……更多
周忱:明朝的财税改革者,创平米法建济农仓
...来,在其举荐下被提拔为越王府长史。第一、江南地区的赋税问题到了宣德初年的时候,有人举荐周忱去当知府,然而夏原吉变得明确的反对,因为他认为一个小小的知府,并不能够让周忱充分地发挥才能。直到宣德五年的时候...……更多
李嗣源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之事,切中治政弊端。李嗣源对他也是优诏奖赏。减免赋税官宦大户拥有一定数量的田地可以免除赋税。许多富裕农户常与之订立虚假的卖地契约,将田地划归其名下,以此来逃避赋税。地方官员为征够赋税,便将这部分平摊...……更多
古代300年周期律一直循环,王朝的命数为何惊人的相似
...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实际上都在变相征收,加重赋税,结果就导致耕者无余粮、种地吃不饱。为什么口口声声宣称的“轻徭薄赋”变沉重了?主要原因是“名义赋税”只是狼身上的羊皮,羊皮下有着隐秘的“真实赋税”...……更多
明王朝覆灭的根源:经济问题与政治弊端
...最大的问题是大量的地主和士人将土地交给藩王,来躲避赋税,而那些没有关系的农民的赋税就会越来越重,最后受不了就造反喽。第二:土地兼并 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非常严重,权贵阶层仗着自己的权势,从底层农民手...……更多
明朝宗禄供给制度:拖垮明朝财政的重要原因
...期的体现特征,在山西所表现最为明显。一些地方的普通赋税,已经无法满足于供给宗藩成员了,所以这些地方官员,便向朝廷请求,调动其他的赋税资源,去填补岁禄的空白。等到了嘉靖时期,宗禄困境几乎成为全国面临的大...……更多
十六朝时期僧官制度的建立又有着怎样我们所不知道的的原因呢
...增加了稳定性。三、缓解多方矛盾的需要,同时稳定国家赋税收入(1)僧侣团体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有待处理十六朝时期,佛教广为流传;佛教势力群迅速上升,僧侣、佛寺的数量也激增,这使得这些僧侣的力量开始壮大。...……更多
唐代岭南俚僚诸部与中央王朝的经济交往
...州县一丁的租额;次户、下户六斗则不及一丁之租,可见赋税比普通州县轻。夷獠之户“从半输”,负担更轻。较轻的租庸调说明唐初对岭南的控制力还不强,同时轻税有利于促进岭南农业生产。较于吴晋南朝的“税无定法”,...……更多
明朝官绅用什么方法逃税?清朝时,他们的方法为何就不管用了?
...的威严在他们面前形同虚设。信源:中国知网《清初江南赋税问题探析——以“哭庙案”与“奏销案”为例》——刘彩萍更令人无语的是,为了完成朝廷规定的税收任务,地方官员只能加大对普通百姓和没有背景商人的剥削,或...……更多
宋代酒利之争: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经济较量
...水,经济损失惨重。经济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就意味着国家赋税征收更为艰难。加之战争爆发后,各地州郡都以供军为名,将上供钱物擅自截留,或挪用封桩的常平钱物,国家原有的财政管理制度遭到破坏,中央财政开支严重不足...……更多
聊聊朱元璋制定的赋税
...关系,没有见过面的百姓好呢?我们先来看朱元璋制定的赋税,朝廷对民众收取田税,其中规定凡是官田每亩收税五升三合五勺,农田减少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因为犯罪查抄等原因充公的官田)一斗二升。《明...……更多
明末的通货膨胀与财政危机是如何造成的
...系无法满足政府应付危机的需要,于是明思宗不得不加派赋税,地方政府也以各种名目进行加派。刘宗周认为明思宗自即位以来,由于财政危机加深、军费开支庞大,不断采用一系列加派政策,给整个朝廷的百姓带来极其沉重的...……更多
“摊丁入亩”损害地主利益,为何还能成功推行
在中国古代,徭役赋税一直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随着朝代更迭,赋役制度也经历了多次改革,清朝的“摊丁入亩”制度改革便是其中之一,而且意义非常重大。一直到清朝覆灭,“摊丁入亩”制度都没有更改,是清朝政府...……更多
从租庸调到两税法:唐德宗如何逆风翻盘,重塑国家财政
...适在位的建中元年,宰相杨炎向皇帝上奏,提议改革土地赋税制度,旨在以“两税法”取代传统的“租庸调制”。这一举措引发了朝廷内外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唐德宗迅速批准了这一改革,并任命杨炎负责具体实施。这一历史性...……更多
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政权,大明王朝究竟是为何灭亡的呢
...收成都不好,人们在没有足够的粮食下,又要扛着沉重的赋税,为了生存自然是会起来反抗。而且在这样困难形势下,明朝廷不仅没有体恤辛苦劳作的百姓,为他们出谋划策,反倒是又增加许多严苛的赋税,这更加激化了社会的...……更多
“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明朝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和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一条鞭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更多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为何能供应汉朝长期对外战争/
...聚敛为目的,有很多的统治者将一些商榷演变换成那个了赋税或变相的赋税。剥夺的对象就不再是私营工商业主,而成了普通民众。总结,桑弘羊是汉武帝建功立业的能臣,他所筹划、主持的各项财政经济改革措施即对汉武帝完...……更多
明末农民战争是怎么回事
...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这里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所以率先引起农民起义。从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王二起义开始,经过洛阳之战、襄阳之战、成都之战和山海关之战,至清顺治十五年...……更多
安史之乱,盐税为何救了唐朝一命
唐代中后期,有这么一种赋税,明明朝廷已依靠此税获得巨额财政收入,老百姓却不太知觉,还以为朝廷只征常赋,并没有向他们加征常赋外的税赋。史书形容此措施之妙,更是说:“民不加赋,而国丰饶。”这种征税措施就...……更多
...、财政上军费开支如此巨大加之地方豪强隐瞒土地、逃避赋税,致使国家财政困难,而且大宋对待官员额外优待,导致冗费,虽然大宋富裕有钱,但是也挡不住日益增加的费用。财政上的危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支出和收入之间的...……更多
聊聊明代“鱼鳞图册”
在中国古代,土地是国家的根本,赋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为了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历代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土地和赋税的管理。明代“鱼鳞图册”就是其中一种独特的管理手段,它通过详细记录土地...……更多
嘉庆当皇帝的二十多年间,一直有一个缺憾没有补上呢
...。没想到,这两个人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表示本朝赋税标准很低,仅相当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水平。现在国家非乾隆时代可比,那时候天下太平,用钱的地方少,物价水平也不高,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每年精打细算,勉强...……更多
《大明王朝1566》:假传圣旨、步步为营!海瑞为何能成功绑架
...嘉靖提出了一条要求:改的桑田仍按农田征税,不许增加赋税。红头文件、白纸黑字,本来这改稻为桑的政策说得十分清楚。但是,第14集中,淳安县长海瑞在动员当地稻农改稻为桑时却是这样说的:“皇上已经下了旨,种桑三...……更多
夏、商、周三朝立国时间超长的原因
...的。这种平衡有助于平民的收入、地主的利益以及朝廷的赋税保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这一过程通常需要一百多年的时间,之后的一百多年则是土地兼并的阶段。在王朝达到巅峰时,国泰民安催生了人口数量的激增。然而,尽管...……更多
夏原吉,朱棣给了他25年时间,他还明朝2大盛世
...错人。夏原吉出任户部尚书后,与属下制定了详细可行的赋税、徭役制度,帮助朱棣清查积弊,鼓励民众垦田开荒,使得国库日渐充盈,百姓也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为了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朱棣在位期间完成了如疏通运...……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
抗战有多拼?贵州“草鞋兵”浴血出征
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矗立的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贵阳市北郊海天园内,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巍然矗立
2025-09-13 17:27:00
9月12日,唱经楼文化激励暨“开笔礼”活动在太原市唱经楼举办。进入新学期的学子们在这座古建中,完成人生“第一笔”,开启求知问道新旅程
2025-09-13 19:06:00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