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谈起韩信,大家都知道他是刘邦的开国的功臣,可以毫不夸张说刘邦的天下有七分是韩信帮帮他打下来的。韩信与萧何、张良三人被称为汉初三杰,韩信被后人尊称为“兵仙”,与白起、李靖、岳飞并称为“兵家四圣”。韩信...……更多
...了一半大兵团作战,最大两个问题就是后勤和指挥调度,俗话说“人一上万,漫山遍野”,指挥起来十分困难,这其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士兵吃不上饭就要闹事哗变。 韩信投入刘邦麾下后,起初担任的是管仓库的小吏...……更多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尸体,冷冷地说了4个字,至今被人吐槽
...也不是不可能。韩信被放后,便也对刘邦有了新的认识。俗话说“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也是存在的。但韩信可不甘愿去赴死,甚至他真会让“乌龙”成真,并产生异心。于此韩信和陈稀联合,起兵的事宜也提上了日程。但天...……更多
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筑高台拜将,换来的确是大汉数百年的江山
...拔了他,但是刘邦仍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才能。 韩信同萧何曾多次交谈,萧何非常赏识韩信的才能,多次向汉王举荐韩信。后来刘邦军中有数十名将领选择了逃跑,韩信见在汉王军中仍然不受重用,便选择了逃走。当萧何听到...……更多
韩信:军事天才的荣耀与悲剧
...,点兵拨将,却对朝廷权术以及“职场法则”一窍不通。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成大事者,小的人物小的细节一定不能忽视,韩信在后期的生死存亡关头,一位家臣得罪了他,他却把人家囚禁起来,打算干掉他,可没想到的...……更多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他们的结局如何?
...归隐明哲保身,萧何几度入狱终得善终,韩信造反被杀。俗话说:“有因必有果”。这三人结局不同,跟三人自身有很大关系。张良年轻时曾十分鲁莽,在他32岁那年,他为了给韩报被灭之仇。曾物色了一个壮士,又打造了一个...……更多
萧何为何月下追韩信,萧何和韩信之间的故事
...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治粟都尉。韩信管理粮饷那段时间,萧何不放心,曾去盘问,韩信对答如流,让不曾打仗的萧何,认定韩信是个人才。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的理想做...……更多
秦末之际,英雄辈出,为什么萧何只称韩信“国士无双”?
...粟都尉,不过还是一个小官,便又离开了刘邦的军队。当萧何听到韩信离开的消息,来不及报告刘邦,就快马加鞭,星夜追赶,最后把韩信给追了回来。萧何回来后,向刘邦汇报了有关情况,刘邦咒骂说:“那么多人逃亡你不追...……更多
韩信要怎样做才能不被处死
...,最终逼得韩信在京城企图谋反,事情败露而被吕雉联手萧何所杀。韩信想要善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像曹参、萧何或张良那样低调地做个万户侯。第一步:韩信不能要挟刘邦封王。历朝历代有作为的君主,都不能容忍被自己...……更多
...信被擒,虽说刘邦最后免他死罪,不过把他贬为淮阴侯。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刚刚逃过一场危机的韩信很快又被人告发谋反,上一次告密者隐藏在历史的阴影里不为人知,而这一次告密的人则是栾说,他说他的哥哥...……更多
聊聊楚汉相争的钟室之祸
...王亲征期间,皇后吕雉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召见丞相萧何,商量对策。吕雉知道,汉王嫉畏韩信,一直担心,防不胜防,只因他功劳太大,不忍心没有罪证,就把他除掉。她也知道,萧何是韩信的知己,不妨先探探他的口气...……更多
萧何害死韩信后,贪污不理政、修房不建墙
萧何是韩信的伯乐,韩信是萧何的知己。从胯下之辱,到国士无双,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就没有刘邦的两汉400年江山。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更多
韩信大将军,一个靠口才成功逆袭的草根,大众却不相信嘴巴即命运
...?实际上如果有人细心观察刘邦当时身边的重臣,比如:萧何,夏侯婴,等,皆是刘邦年轻时的至交好友,所以刘邦更多的还是任人唯亲那套,毕竟亲朋好友至少安全系数上有保障,毕竟知根知底,至于史书记载他知人善任,不...……更多
萧何害死韩信后,贪污不理政、修房不建墙:子孙富贵千年之久
萧何堪称韩信的发现者,韩信则为萧何的知心者。自韩信遭受胯下的耻辱,再到被赞为独一无二的国士,如果没有萧何趁着月色去追回韩信,那么刘邦的两汉四百年江山也就不会存在。刘邦获封“汉王”之后,其麾下诸多部众...……更多
此人两年灭掉五国,助刘邦成就伟业,最后却被株连氏族
...最后遇上一帮混混,遭受了历史上著名的“胯下之辱”。俗话说:“穷则改之”。此时,秦末大战已经打响。所谓乱世出英雄。抱着这样的信念,韩信也决定发家致富。不过,他的头脑很清醒。要想在乱世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更多
真正过得好的老人,往往处于这三种状态,很有远见
...了除掉韩信的人,朋友之间的情谊,毫无征兆地消失了。俗话说:“此一时,彼一时。”人老了,不要用过去的眼神看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换交友模式。余生,能够有几个真正不求利益,只是彼此喝杯茶,聊聊天...……更多
韩信被处死后下场凄惨,萧何说出12个字
君命难违,猜忌之心人之常情。那一夜,萧何约韩信于城外密谈。两人言笑晏晏,情谊依旧。待酒至半饱之时,萧何忽发难色,语带哀怨地说:“大哥,我奉皇命而来,不得不为天下苍生除你于世!”韩信霎时变色,还未及反应...……更多
韩信临死前喊出三个字,流传至今,年轻人常挂口头
...自己的臣子身份。 这种行为,直接触碰了刘邦的底线。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刘邦这个人,虽然表面上大大咧咧,但骨子里却是个深谙权术的皇帝。韩信的功劳越大,他对韩信的猜忌就越深。尽管表...……更多
韩信惨遭吕后处死,他临死前撂下的狠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出发之前刘邦安顿吕后:处理掉韩信。最终在韩信的恩人萧何的“盛邀”下,韩信走进了宫中,而被吕后残忍杀害。临死的那一刻,韩信才想起蒯彻曾经的主张。他回忆此生的功过是非,想了想自己和刘邦的恩恩怨怨,感慨之下...……更多
...欣赏自己才华的君王辅佐他。刘邦入蜀后,韩信便被知己萧何举荐给汉王刘邦,汉王因为他之前在楚国当过一官半职,怕是项羽派过来的奸细,话音刚落,韩信便被绑了起来,押入牢房听候发落。经过萧何的劝说,汉王才答应放...……更多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出自宋朝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意思为韩信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更多
2022-12-20 19:55:00萧何
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刘邦得知死讯后为何高兴
...果不是对朝局势了如指掌,张良绝对做不到这样的事情。俗话说:深藏不露。张良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张良既不会被杀,也不会被刘邦杀死,反而会成为吕后和皇帝的救命恩人。当他看到韩信的时候,会不会觉得他有什么地方不...……更多
区区一个小兵,韩信凭什么拜大将军
...邦曾经说:“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刘邦对于自己能吃几碗饭是有自知之明的。刘邦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小小的亭长,成为九五至尊,就是因为他敢于放权...……更多
刘邦灭韩信三族后,韩信的3岁幼子下场如何
...公元前196年,汉王刘邦病重在巴蜀,他钦点窦太后和宰辅萧何辅政,命令杀掉大将军韩信。因为在他看来,韩信已经功高震主,若不除之而后快。对韩信的猜忌成了刘邦的心病,久治不愈。韩信本是汉王手下几位重要大将之一,...……更多
刘邦建汉除了萧何张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立功
...率最多的谋士除了张良,就是陈平。大家都对刘邦时谋士萧何、张良等非常熟悉,但是反而对陈平是不温不热,这不禁使我对陈平的事迹感兴趣。遂经过翻阅《史记·陈丞相世家》以及相关资料,现在就简单的分享给大家,以供...……更多
...的刀斧手冲出来,摁住韩信,五花大绑地捆起来。吕雉、萧何笑了笑,韩信知道自己上当了,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缺乏魄力,做事犹豫不决,淮阴侯韩信败亡的一个视角。韩信,江苏淮安人,汉初首席名将,足智多谋,善于用兵...……更多
韩信与刘邦:从怀疑到信任的转变
...,这个人就是大将军韩信。韩信看出汉军将领骄傲轻敌,俗话说骄兵必败。也看出项羽一定会打回来,而且算准项羽会采用迂回突击的战术,找薄弱点发动进攻,因为韩信长时间跟随项羽,对项羽的战略战术是很了解的,韩信想...……更多
韩信功成名就后做了2件事,至今让人钦佩
...能力不咋地,就安排他看管仓库。因为机缘巧合,韩信与萧何相识,经过一番交谈,萧何看出了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三番五次地向刘邦推荐韩信。或许刘邦工作太忙,压根就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并没有重用韩信。过...……更多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之死真的因为萧何吗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之死,是萧何不够朋友、不讲情义吗?不,这恰恰是萧何并不矛盾、前后一致的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次偶然的机会萧何发现韩信有勇有谋,是难得的“千里马”,便向刘邦举荐,但并没有...……更多
韩信为何追随草根刘邦,而不是贵族项羽
...犯流放之地,刘邦自然很气愤,心里窝火想找项羽复仇,萧何却说:“以你现在的兵力怎么可能是项羽的对手,我们当初在沛县起兵,那么艰难的日子都挺过来了,这点苦算什么?现在不如笼络民心,招贤纳士,等时机成熟之后...……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诸葛亮北伐胜算最大的一次,也是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失去11位大将
在三国当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运筹帷幄在军帐之中,却决胜于千里之外。这一群人就是谋士。在乱世当中有一位好的谋士,是打仗的关键
2025-04-25 07:55:00
解码六朝帆影里的“海丝”基因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姜波做客“南京文化遗产大讲堂”——解码六朝帆影里的“海丝”基因□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南京素享“东南门户”之称
2025-04-25 07:56:00
“轮到我了吧?我也想要一幅《伯远帖》!”4月24日上午,在省图书馆举办的“‘书韵流长’古籍修复技艺体验活动”现场,李晋与几位观众围在长桌前
2025-04-25 08:00:00
弩破千骑:界桥之战如何改写河北格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北方,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河北霸权展开激烈厮杀,界桥之战(191年)正是这场角逐的转折点
2025-04-25 08:37:00
霍去病并非死于顽疾,政治集团的利益终结了他
提起霍去病,许多人都奉他为战神,17岁随军出征,19岁三征河西,21岁更是横扫漠北匈奴王庭,在21岁时更是被汉武帝封为大司马
2025-04-24 23:58:00
陈赓58岁英年早逝,援越回国即卧床不起,不料越南恩将仇报
作者:闪闪1962年,开国大将陈赓英年早逝,年仅58岁。有人将他逝世原因,归结为多年来南征北战积劳成疾。可当时有很多将领也积劳成疾
2025-04-24 23:58:00
前后历经三段感情,后选择与老翁成婚,不久丈夫去世,不曾改嫁
一切新事物的诞生总是伴有牺牲,民国时代,我国刚刚历经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切的一切都在重新发展,无论是思想还是社会风气
2025-04-25 00:29:00
你知道韩国教科书对中国是如何描述的吗?果然是大韩民国的风格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不止一个的时候,历史会被怎样书写呢?今天的世界,国家林立,每一个国家都很了解自己的历史,别人眼中的自己却无从查证
2025-04-25 00:58:00
阿拉法特死后,小他36岁的遗孀,为何被突尼斯驱逐出境?
阿拉法特曾是巴勒斯坦的重要领导人,长期担任巴解组织的主席,后来又成为巴勒斯坦的总统。他领导巴勒斯坦多年,多次带领巴勒斯坦人抗击以色列的入侵
2025-04-25 01:01:00
从寄人篱下到不可一世,让大唐转折的安山,是如何出人头地的?
正月初一出生,给安?山带来的,并不是美好。安?山很小就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一起生活。母亲是突厥部落的一个巫师,在丈夫去世后
2025-04-25 01:08:00
雍正解决了孝庄太后停灵37年的难题,可他为何让宜妃停灵4年?
孝庄太后停灵37年,康熙思来想去,还是不敢给祖母下葬。结果这件事让雍正解决了。可康熙的宠妃宜妃,雍正的这位庶母去世后,雍正却停灵4年
2025-04-25 01:12:00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王爽爱 济宁报道有多少踏足远方的行者,就有多少对济宁的遐想。这里流淌着千年不息的儒家文脉,更在时光淬炼中
2025-04-25 01:42:00
中国最美飞行员,首个歼十女飞行员,跳伞失败壮烈牺牲,年仅30岁
除了海空卫士王伟之外,我国的天空中还陨落过一位女飞行员,她就是有着“金孔雀”之称的余旭,她也被称为中国最美飞行员。在一次执行飞行表演的时候
2025-04-25 06:48:00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什么?真的是为了“匡复汉室”吗?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振兴蜀汉”,至于“匡复汉室”只不过是诸葛亮的一句口号罢了。因为“匡复汉室”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支持,所以诸葛亮才会打着“匡复汉室”的口号讨伐曹魏
2025-04-25 06:50:00
他是天罡第一混子,上山前坏事做尽,上山后毫无作为,死后却成仙
有人说身处《水浒传》的世界之中即便没遭受什么压迫,就已经是一种不幸,毕竟那是个吃人的世界,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好日子会在哪一刻崩塌
2025-04-25 06: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