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邦和吕后都想杀韩信吗 其中谁的“贡献”最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0 20:29:00 来源:戏说三国

《三国演义·第四回》中有一名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战败后逃难到吕家,一日忽闻活活磨刀声,心中以为是吕家要杀自己,便先下手为强,将吕家人赶尽杀绝,于是说出此句。

“二州肃清,四邦咸举。乃眷北燕,遂表东海。克灭龙且,爰取其旅。刘、项悬命,人谋是与。念功惟德,辞通绝楚。”西汉开国功臣韩信被称为“国士无双”,最后却惨死长乐宫,被夷灭三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韩信生于泗水郡淮阴县,在县里时韩信性格放纵,不拘礼节,由于没有谋生手艺,常常吃别人家的闲饭度日,甚至在母亲死后都穷得无钱下葬,可以说混得相当凄惨。韩信早期最出名的故事肯定要属“胯下之辱”。

一次,淮阴县的屠户中有一个年轻人骂韩信是胆小鬼,并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没想到,听罢此话的韩信非但没有恼羞成怒,用剑反击,竟真的从屠户胯下爬过去,街上看到的人纷纷笑话韩信,都认为他是一个没有志气的胆小鬼。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各地反秦势力蜂拥而起,项梁渡过淮河北上。韩信也参与到这一场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他第一个选择的投靠对象正是项梁,但韩信在项梁麾下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

项羽倒是把韩信封为郎中,可惜韩信几次献计,都未得到项羽的采纳,郁郁不得志的韩信在刘邦入蜀后离楚归汉,不过只是做着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名声不显。韩信的伯乐是萧何,不过正如那一句众所皆知的话所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的发迹是由于萧何不遗余力地向刘邦举荐他,但一代“兵仙”的死亡也是拜萧何所赐。

萧何多次与韩信交谈,明白韩信的过人之处,他便给刘邦说:“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韩信外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刘邦看在萧何的面子上,拜韩信为大将,还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韩信拜将之后便向刘邦提出定国安邦的良策,让刘邦十分满意。作为统帅的韩信,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灭楚,最终帮助刘邦定鼎天下,可以说刘邦的汉室江山,有一半都是韩信打下来的。

不过老话说得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得到天下的刘邦已经品尝过君临天下的滋味,自然不会想要拱手让人,任何对他可能产生丝毫威胁的人,他都不会放过,而才能出众,带兵能力冠绝当时的韩信,自然是威胁最大的。

其实在天下未定,刘邦与一直不肯投降的鲁国对峙的时候,刘邦就已经对韩信起疑心,还命人趁韩信不备,窃取韩信的兵符。刘邦觉得鲁国平定之后就已经统一天下,而韩信也就没有任何用处,为避免韩信可能生出反心,刘邦先下手为强,提前收回韩信的兵权,就这样韩信变成光杆将军。

不过韩信的兵符都能被刘邦的人潜入盗走,可见他对此颇为大意,政治嗅觉极不灵敏,而这,也直接导致他最后的死亡。天下平定,汉朝建立之后,韩信被封为楚王,讽刺的是,封地就在自己的老家,虽说名义上还是一方诸侯,不过已经没有自己的军队,心里虽然憋屈,韩信也只能被迫接受这样的安排。

没想到,韩信这个光杆楚王还没坐热乎,就有人告发他谋反,由于楚汉争霸时韩信本就得罪过刘邦,一听有人说韩信要造反,刘邦一下就相信。不过为避免韩信狗急跳墙,两败俱伤,刘邦谎称云梦巡游将韩信诓来觐见,最终韩信被擒,虽说刘邦最后免他死罪,不过把他贬为淮阴侯。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刚刚逃过一场危机的韩信很快又被人告发谋反,上一次告密者隐藏在历史的阴影里不为人知,而这一次告密的人则是栾说,他说他的哥哥因一些小事被韩信酷刑相待,哥哥曾给他说过韩信准备谋反的事情,为救出哥哥,他便告发韩信。

这次刘邦没在皇宫,吕后和萧何商量了一个计策,又一次把韩信诓骗入宫,这一次韩信没能逃过一劫,惨死在宫中。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之心,从刘邦“见信死,且喜且怜之。”我们不难看出,他是被冤枉的,不过韩信不敏锐的政治嗅觉,确实让自己死得太窝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汉初时期:韩信与萧何的功劳比较
在中国历史上,汉初三杰——韩信、萧何与张良,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和策略指导,为刘邦建立大汉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韩信与萧何的功劳尤为突出,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展现了卓
2024-02-27 07:18:00
揭秘韩信之死:萧何的背叛与刘邦的权谋
关于韩信的一生,萧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大家应该有听过这么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说的便是萧何在韩信的一生中起到的作用。先说成也萧何,这半句话讲的是什么故事呢?从前韩信
2024-02-20 12:15:00
刘邦论功行赏,为何把毫无军功的萧何排在第一
...冠群臣,声施后世”。那么萧何的功绩到底如何呢?对比韩信曹参的战功赫赫,张良的运筹帷幄,萧何主管后勤的功绩确实有那么一点不明显,但是刘邦在论功欣赏时,却力排众议的将萧何定在第一
2024-04-25 20:55:00
萧何在处决韩信后,刘邦赐他500卫兵,召平提醒:你大难临头了
...也萧何,败也萧何”。在刘邦尚未成名之际,正是萧何将韩信推荐给他,使得刘邦最终赢得胜利。然而,随着刘邦登基成为皇帝,韩信的存在对他而言就不再是利好。为了解决这个隐患,萧何与吕后
2024-11-05 10:02:00
刘邦灭韩信三族后,韩信的3岁幼子下场如何?有没有被萧何救下?
刘邦灭韩信三族后,韩信的3岁幼子面临了前途未卜的境地。那时,刘邦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决定消除韩信的后代。然而,韩信的幼子并没有被萧何救下,而是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命运。韩信的幼
2024-10-24 11:26:00
受到皇帝封赏,百官前来庆贺,为何有人来吊丧?
公元前201年,号称兵仙的韩信被刘邦囚禁在囚车里,押送到洛阳。在路上,他感慨地说:“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此言不假!”5年后,韩信在洛阳被杀。策划谋杀韩
2024-08-06 20:03:00
如果没有萧何,刘邦和项羽之战是否还有胜算?
...进入不了巴蜀,或许早就被项羽消灭了!二,没有萧何,韩信也许不知去向。刘邦的天下,韩信建立有不巧功勋。韩信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
2023-07-04 13:44:00
萧何贪污自保获取刘邦信任,600多年后子孙夺刘氏江山
...有了这样一位谋士,刘邦才成就了自己的帝业。二、推荐韩信助刘邦克敌制胜萧何最大的功绩之一,是发现并举荐了韩信。韩信本是项羽麾下的一名小校尉,在萧何的慧眼下被发掘出来。当时韩信已
2023-09-23 11:20:00
韩信被杀,萧何为何说是“为国锄奸”
...滚红尘中,英雄总是会激起千层浪花。在楚汉相争之时,韩信和萧何就是刘邦最重要的左膀右臂。萧何是汉初时期人尽皆知的人物,在刘邦初在沛县的时候;萧何就跟随在他的身边了。他留守关中,
2023-02-03 14: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