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国家二级!很珍贵!福州发现的!
362年前,郑成功率部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为中华民族立下不朽功勋。“中国水下考古摇篮”连江定海湾出水的“国姓府”铜铳,是这一历史的重要见证。什么是铜铳?为枪和炮的前身“国姓府”铜铳,现藏于连江...……更多
耕地给不了的,海洋来给——连江县以工业化思维打造“蓝色粮仓”
本文转自:福州日报“福州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系列报道耕地给不了的,海洋来给——连江县以工业化思维打造“蓝色粮仓”定海湾海域是福州“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工程试验田。杨柳州摄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如何让辽阔...……更多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背后,被遗忘的民族英雄
...都被大家忽视,大多数人了解的并不是完整的他。他就是郑成功,曾被南明隆武皇帝赐国姓,他的父亲投降满清,他却坚决抗敌,一生立志复明,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都不言弃,可惜家国未复却壮年而逝,空留千古遗恨。郑...……更多
明明是“国姓爷”,为何后世都叫“郑成功”而不是“朱成功”呢?
郑成功已被赐国姓,为何大家还称他郑成功,而不是朱成功?究其根本,其实和清朝的做法有很大关系。郑成功的本名叫做郑森,后来是被南明隆武帝赐给了他明朝的国姓朱,同时还赐给了他名字叫做“成功”。他此后的名字...……更多
福州都市圈“游”出极品大黄鱼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连江1500万尾鱼苗先到宁德海域“度假”,再回定海湾“健身”福州都市圈“游”出极品大黄鱼连江大黄鱼苗“搬”到宁德海域。连江培育的“岱衢族”大黄鱼苗。福州晚报讯 福州的深远海养殖模式走到全国...……更多
“大黄鱼三迁”的两岸情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从“木头房”搬到“塑胶房”,再搬到“深海豪宅”“大黄鱼三迁”的两岸情近日,央视农业农村频道以《福建连江:2500万尾大黄鱼正式“安家”深水网箱》为题,聚焦“大黄鱼三迁”养殖模式。近日,记...……更多
明朝赐臣子国姓,为何是“郑”不是“朱”(郑和、郑成功)?
...的时候,也有被赐国姓的例子,最著名的就是“国姓爷”郑成功了,还有就是郑和。那么为何明朝皇帝赐国姓的时候是“郑”,而不是皇帝的姓“朱”呢?其实郑成功和郑和的情况不一样,郑成功有点复杂。郑和被赐姓严格意义...……更多
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赐国姓却是“郑”
...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氏自然是明朝国姓,而大名鼎鼎的郑成功、郑和都是被皇帝赐姓,其中到底有哪些故事呢。首先是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年,这一年是明朝天启四年,郑成功出生在日本。就在前一年,郑成...……更多
...8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宇熙)8月27日,省长赵龙到福州市连江县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按照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更多
专访福建省人大代表、连江县县长高双成:向海图强 打造“海上福州”桥头堡
本文转自:人民网福建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福州召开期间,围绕如何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话题,福建省人大代表、连江县人民政府县长高双成接受人民网专访。福建省人大代表、连江县人民政府县长高双成。受访者...……更多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隆武二年(1646年),阻父降清不成,起兵抗清,移师南澳(今属广...……更多
连江硬实力亮相渔博会
本文转自:福州日报32家企业组团参展连江硬实力亮相渔博会连江县展位展出官坞海带。本报记者 陈暖摄2024海峡(福州)渔业周·渔博会昨日启幕,面对这个全球性的专业渔业展,连江32家企业组团参展,展现全国海洋大县的硬...……更多
揭秘郑成功弟弟郑袭:为何在抗清之路中途投降清朝?
1662年五月初一,延平郡王郑成功病死。在前一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以及几个弟弟在北京被清朝处死。此时,郑成功只有一个弟弟在世,即排行第五的郑袭,他当年没有跟随父亲投降清朝,而是跟随大哥郑成功坚持抗清。然...……更多
第一!福建的海有多牛
...县、产业园区及重点项目建设均超序时进度完成。在福建福州连江县定海湾内的“振渔1号”现代化深海养殖平台上,福州力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福安展示养殖的大黄鱼。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基础设施...……更多
福建福州:海上赛龙舟
本文转自:人民网2024年6月7日,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村的村民在海上进行龙舟比赛。据了解,连江定海龙舟赛的传统或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每年端午期间,村民都会自发组织龙舟竞渡...……更多
福建连江:“蛟龙”海上竞渡迎端午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6月7日,福建省连江县定海村举行海上龙舟赛活动,迎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定海海上赛龙舟始于明朝。2019年,“海上龙舟竞赛(连江)”被列入福建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无人机照片)...……更多
郑成功临终前为啥要处死自己妻子、儿子和长孙
说到郑成功,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他收复台湾的壮举,在这点上被称为‘民族英雄’当之无愧。但是他的结局可谓非常凄凉,39岁忧愤而死,死前抓破了脸,直言“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并且在临死前曾下令处死自己妻子,...……更多
图说福建践行大食物观:特色产业开“食”源
...德市古田县栽种的银耳。中新网记者 王东明 摄民众参观福州琅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中新网记者 王东明 摄福州琅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里的农作物新品种。中新网记者 王东明 摄 福建省连江县定海湾内的深远海养殖平台及深水...……更多
郑成功勇举义旗,各路豪杰志士仰慕国姓爷的威名,纷纷前来投靠。这种形势让郑成功感到非常高兴。然而,郑成功知道要想增强自己的战斗力,积极扩充人数是远远不够的。在多次与清廷的较量中,郑成功感觉到军中并不缺...……更多
台南正统鹿耳门圣母庙到访厦门朝宗宫 “论成功、谈因缘、话亲情”
...文化,“三门(厦门、金门、台南鹿耳门)共走成功路”是郑成功精神和妈祖文化的完美结合,是厦门、金门、鹿耳门特有的文化交流标识之一。据史载,362年前,郑成功从厦门港恭迎三尊妈祖像随舰护师,从金门料罗湾出发,至...……更多
郑成功的势力到底有多厉害呢,一起来看看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军事将领,同时也是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那郑成功的势力到底有多厉害呢?说到郑成功的势力,不得不从他的父亲郑芝龙说起。郑芝龙的祖先是中原人,在五胡乱华时期不堪忍受战...……更多
郑成功与李定国:南明抗清双璧的历史贡献与命运差异
郑成功收复台湾李定国和郑成功的起底是大致相同的,这两位都是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李定国自幼成为张献忠的义子,跟随着张献忠历经磨难,转战大江南北,后来归顺南明政权,可以算得上是南明王朝最后的倚重,因此...……更多
郑成功的部下,怎么从三十万变成了两万多?两个人的背叛尤为致命
郑成功的军队,曾经号称三十万精锐,威风凛凛,然而到了后来,却只剩下了两万多人。这个变化,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人说是战争的损耗,但更大的原因却藏在两个人的背叛中,他们的背离,给郑成功带来了致命一击。...……更多
人人敬仰的民族英雄,最后咬断手指,年仅38岁就疯癫而死
...苦?才能抓破整张脸,咬断手指。年仅38岁就疯癫而死?郑成功,力拒清廷,北伐南京,隆武帝赐国姓“朱”,赐名“成功”,赶走荷兰人收复台湾。他名垂青史,却保不住皇帝还国破家亡;他流芳百世,却一次一次被最亲近的...……更多
民族英雄郑成功短暂的一生,郑成功是怎么死的?
...复了台湾岛,但他只活了39岁,最终被儿子活活气死。那郑成功死前为什么要下令杀妻杀子呢?为什么不惜毁掉自己的容貌?这段文章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走进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一生。郑成功,本名福松,泉州南安人,1624年出生...……更多
福建:耕海牧渔 走向深蓝
本文转自:新华网这是10月10日拍摄的福建省连江县定海湾内的“定海湾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无人机照片)。近年来,福建省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推动海洋渔业向深海型、集约型、高端型转变,构建集设计、建造、育苗、饲...……更多
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模式——连江马祖两地交流合作座谈会侧记
...民网黄东仪马祖很近,连江很美。12月14日下午,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迎来了一次致力于推动连江与马祖全方位交流合作的座谈会。这场座谈会的举办可谓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今年9月1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更多
福建连江:耕海牧渔走向深海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5月7日,空中俯瞰位于福建省连江县的深远海养殖平台。近年来,福建省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推动海洋渔业向深海型、集约型、高端型转变。与传统网箱作业相比,深远海养殖平台抗风性极高,且空间大...……更多
连江 打造渔港经济示范区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集中开工15个重大项目连江打造渔港经济示范区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冷链物流项目效果图。福州晚报讯 昨日,连江县2024年第一季度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包括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等重大平台,总...……更多
郑成功临终为何下令,杀死自己的妻子长子和孙子
...在一个传世英雄的身上,更是令人难以置信。有人说:“郑成功之所以下达这样的命令,是不忍心自己的妻儿成为亡国奴。”这样的想法似乎说得通。但是出于严格意义上而言,在郑成功尚未入朝为官之时明朝就已经宣告灭亡,...……更多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想找个不是AI的客服,怎么那么难
作者:火焰雨数据:火焰雨 乐乐设计:起司司 秋瞳(图/网易数读)(图/网易数读) 面对转人工的千层套路,这届年轻人也不是吃素的
2025-02-16 03:47:00
近日,湖南警方通报了一起令人警醒的“二维码”盗刷案件。从事手机销售的赵女士,在通过视频向“客户”出示收款码后,账户里的资金却被离奇转走了
2025-02-15 20:30:00
以青春之声传递千年年俗魅力 “与子同学——好少年讲习俗”新春专栏引起广泛热议
大众网记者 程凯文 淄博报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市民对春节习俗的认知与传承,2025年春节前夕,淄博市文明办、淄博市教育局
2025-02-15 20:32:00
情况通报针对日前网上反映我校教师郑某某有关问题,我校迅速成立工作组开展调查。经调查核实,郑某某存在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2025-02-15 21:00:00
中新网西安2月15日电 (记者 阿琳娜)器官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最为基础而又充满挑战的科学问题之一。记者15日从西北工业大学获悉
2025-02-15 21:03:00
中新社西安2月15日电 (杨英琦 阿琳娜)记者15日从西北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生态环境学院研究团队在《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2025-02-15 22:03:00
“和田玉龙号”列车往返于新疆乌鲁木齐和和田之间,全程1960多公里,要走32个小时33分钟,最便宜的票价只有4块钱。自2011年开通时起
2025-02-15 22:33:00
升维商哲院叶锋博士十年坚守:西部公益之旅
在中国西部的青海和甘肃,有这样一位公益践行者,他十年如一日地为偏远地区的高中生带来生涯规划的启蒙。他就是108度公益基金会的叶锋博士
2025-02-15 18:13:00
老人当月住了6天去世养老院不退费合理吗?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走访、咨询了西安十家养老机构
“这家养老院看起来环境不错、设施齐全、收费也合理,我们可以将老人送来吧?”别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提醒你,考察一家养老院能否放心入住
2025-02-15 19:01:00
出示收款码 却被隔空盗刷!设置“一开一关”能避免损失
近日,湖南警方通报了一起令人警醒的“二维码”盗刷案件。从事手机销售的赵女士,在通过视频向“客户”出示了收款码之后,账户里资金却被离奇转走了
2025-02-15 19:02:00
被报纸上的挖土机英雄迷倒 18岁时他背井离乡投奔
1958年,18岁的少年徐川逊踏上了从老家福建去往大西北追梦的火车,那时的他并不知道,出走就是一生。辗转到达甘肃,徐川逊终于见到了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人
2025-02-15 19:02:00
抬头向西南看!今天金星亮度迎来极值
从年初金星东大距之后,金星在傍晚的西南方天空中持续爬升,亮度也在增加,今天(15日)亮度迎来极值。据北京天文馆的科普专家介绍
2025-02-15 19:32:00
极目新闻记者 曹雪娇2月8日,32岁的中国计量大学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讲师石召君博士因病去世。2月15日,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
2025-02-15 20:00:00
三亚蜈支洲岛引入滑翔伞项目 解锁云端瞰海新体验
南海网2月15日消息(记者 丁文文)“出片率100%!来三亚蜈支洲岛玩滑翔伞,带你解锁云端瞰海新体验!”2月15日,北京游客李女士在三亚蜈支洲岛体验了滑翔伞项目后
2025-02-15 20:06:00
传媒湃︱41岁新周刊审校室副主任吴玉燕因严重流感离世
2月15日,《新周刊》官网等平台发布《无声守护<新周刊>16年的你,一路走好 | 告别玉燕》一文,披露了现年41岁的新周刊审校室副主任吴玉燕近日患上严重的甲流合并乙流
2025-02-15 2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