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古代皇帝权利究竟有多大
...历史千年的伟大变革!其中三省就是权力的核心所在,即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职能划分就是:中书省负责起草圣旨,门下省负责审核圣旨的内容,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有权利驳回!审核没问题的交给尚书省执行!我们以唐宋...……更多
唐代圣旨到底是什么样的
...运转。一般来说,如果皇帝要处理某件重要大事,需要让中书省草拟一份公文,交给门下省,门下省审核通过后,传回中书省,由中书省递交皇帝,皇帝通过后,发给门下省。门下省保存原件,抄送一份交给尚书省处理实际事务...……更多
解析宋朝时期,宰相的叫法以及权利
...,正宰相的权力肯定要比副宰相大,可实际上副宰相身在中书省,执掌议政、取旨和出令,事权就比身在门下省的正宰相要大。比方说宋神宗时期,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副宰相蔡确,就要比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的正宰相王珪权力要大...……更多
古代宰相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把尚书左右仆射改名为左右丞相,官品为正一品;元朝在中书省曾设置丞相一职,官品为正一品。可以说丞相一职在宰相这个群体中,应该是使用过时间最久,历朝历代最喜欢使用的一个官名。二、宰相制的发展历史明主之吏,...……更多
隋唐时期为什么要实行“三省六部制”
...头,到了隋朝才开始正式建立。到了三国时期,便出现了中书省和门下省,其出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到了隋文帝时期,三省六部的基本框架得到确立,到唐代“三省六部制”得到了完善。唐朝的三省六部,三...……更多
唐朝金吾卫和千牛卫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六部制和九寺五监制就是从正二品开始划分的,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但是这三省并非现在的省份,而是一个权力机构。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商议政治策略并及时的将举措传达给门下省,当门下省收到指令后就要...……更多
2022-12-20 15:53
北宋封驳制度:稳定统治与权力制衡的巧妙运用
...和对大臣权力削弱的现实需要,三省六部制随之产生。以中书省发布政令、门下省封驳政令、尚书省执行诏令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这在客观程度上使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与讨论变得更加严密。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上,由于参...……更多
揭秘李显废帝之谜:一场母子间的暗斗
...合适吧?唐朝跟汉朝的丞相制不同,实行的是群相制,由中书省的一把手中书令、尚书省的一把手尚书令,和门下省的一把手侍中,以及三省获得“同门下平章事”资格的二把手,共同构成宰相班子,其中中书令与侍中的地位最...……更多
唐朝的金吾卫和千牛卫有何区别?
...六部制和九寺五监制就是从正二品开始划分的,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但是这三省并非现在的省份,而是一个权力机构。……更多
2022-12-16 13:27
在古代,“九门提督”和“兵部尚书”谁的权力更大?
...于是他又提拔了身边关系更近的“侍中”(也就是后来的中书省)。后来在皇帝的逐渐帮助之下,侍中的权力逐渐超过了尚书台。西晋时期,晋武帝再次面临相同的问题,于是他长江后浪推前浪,又设立了门下省,门下省的权力...……更多
宰相的败局:唐高宗立武昭仪为皇后始末
...下审复,尚书奉行”。 尚书省长官尚书令是正二品,而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和门下省长官侍中则均仅为正三品,所以尚书省的地位在宰执中是很突出的,尚书令自李世民之后空置不设,以从二品的副职左右仆射充当长官。唐朝的...……更多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组织结构与权力分配
...中央官制大致有以下几个系统:三省六部编辑唐沿隋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样是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国家的政务,同时把原尚书省诸曹正式确定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更多
监察御史为何等级不高权利却那么大呢
...在时间上距离我们很远,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户部、吏部等,在古代的朝代中,有这样一个官职,他的等级不高,权力却极大,有些人想当,有些人却不想当。其实这个官职历来都有,到了隋文帝杨...……更多
宋神宗:心比天高却抱憾而终的改革者
...,撤销“舍人院”,将其为皇帝起草“诰敕”的职责还给中书省,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封驳”、尚书省“执行”的职权回属,恢复为宰相机关,“三省”长官重新成为宰相,以下官职如中书省、门下省侍郎、尚书省丞、郎...……更多
宰相和丞相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知政事为副。从...……更多
隋朝:短暂却影响深远的朝代
...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分别为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权力最大并且地位最高的是尚书省,尚书省管理着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民部六部,下辖二十四司,掌管了较多的权利,执行权很大。中书省...……更多
朱元璋为什么要发动胡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度
...体系下,皇帝位置最高。皇帝以下,便是三省,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如果用一个公司来形容一个王朝的话,那尚书省就是那些具体负责业务的部门;中书省是高层智囊...……更多
唐朝宰相制度探微:“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权力与地位
...担任过此官职。《新唐书.百官志》载:“光宅元年,改中书省曰凤阁”、“垂拱元年改门下省曰鸾台”,也就是说“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其实就是唐初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到底是什么官职呢?唐...……更多
古代太监不识字是怎么读圣旨的
...得圣旨就能过关。唐朝时期在最后一个环节审核圣旨的是门下省,如果门下省觉得没问题,才会真正颁布,要是门下省认为不可以,就算皇帝通过了也是没用的,这也是某种程度上对于皇权的一种制约,否则如果事情全部都由皇...……更多
古代的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智囊团,尚书省是执行官,也就是现代大公司俗称的CEO。中书省根据皇上的意见,先制定出一个基本的方案,草拟皇上的诏书等等,门下负责审核内容是否妥当,是一道安全限制,最后尚书省负责把命令完整的贯彻实施下去,如...……更多
2022-12-17 11:51时候
王忠嗣为什么会选择违抗圣旨
...皇帝。”于是,唐玄宗将王忠嗣召入京师,交付御史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共同审理。三司调查王忠嗣时,唐玄宗总算恢复理智,嘱咐道:“太子居于深宫之中,怎么能够和外人通谋!这一定是假的,只能调查他阻挠军计的罪行。...……更多
...命,均影响千年。三省者,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之门下省、中书省及尚书省,分掌国家政策制定、政策审核和政策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此所谓“三省,六部制”也。三省长官分别为侍中、中书令及书令,作为国家...……更多
被历史低估的开国皇帝李渊,立下的那些丰功伟绩
...赋税、礼仪、科举等等。六部官员各司其职,互为倚仗。中书省主要负责诏书起草,而门下省则进行审核,监察机关又设置了御史台,通过这体系的建立,让皇帝的权利得到了最大化。朝中官员互为限制,防止出现一家独大的情...……更多
...的诏书随微臣奏状一并封进。”按照唐制,皇帝诏书经由中书省起草、经门下省审查之后,才能下发、生效。倘若门下省认为诏书有所不妥,有权将其驳正而封还,此称为“封驳”。推荐阅读:项羽最大的战略失误是派曹咎守成...……更多
和珅、刘墉和纪昀都是大学士,他们谁的权利最大
...领当然另当别论。而到了明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罢中书省,亲掌六部,由于事务繁忙,开始找帮手,不过这个帮手既要能为皇帝分劳,又不能有丞相那样的实权,于是朱元璋最开始任命了春、夏、秋、冬四名辅官,按季节...……更多
唐朝宰相中书令和门下侍中的品级为什么与六部尚书一样?
...省)的权重已经威胁到了皇权。于是曹魏建立了中书监(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割尚书省的权力,制衡尚书省。因为西晋全盘继承了曹魏制度,所以曹魏中书监和门下省制衡尚书省的制度在三国统一后推行天下,为后世政治制度...……更多
史上最被低估的千古一帝,一项历史贡献,秦始皇和李世民都比不上
...。隋文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还设置了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下面还分布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如此以来就可以分散朝廷权贵手中的实权,还能将每个部门的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更多
一场长庆科案,为何体现了穆宗的仁慈
...朝的方法比较得当,于是下令以后的科举考试的答卷皆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共同审议。自此便大大减少了科举考试中的徇私舞弊之举。 ……更多
“武死战、文死谏”:揭秘古代谏官制度,连皇帝都敢“怼”
...们直言进谏的权利,并在朝中设立了专门的谏官机构。像中书省、门下省都设有谏官,其中包括左右谏议大夫、左右散骑常侍等职位。这些谏官可以随时进宫向皇帝直言进谏,无需任何限制。李世民的这一做法,让唐朝的谏官制...……更多
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加强皇权只是部分原因,实际上另有深意
...,君权和士大夫之间的矛盾显而易见。元朝开国之后,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尚书省时置时废、不设立门下省,元代中书省掌管全国政务,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太子遥领),实权是是左右...……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在李旦登基后太平公主因为有功而在此得到封赏,前面也说了朝廷中当中大概封为韦后和太平公主这两大势力,现如今韦后被除,太平公主自然是一家独大
2024-06-26 14:24:00
我们都了解武则天为了争夺权力所以对自己的儿子非常残忍,将他们囚禁甚至陷害,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绊脚石。和儿子相比女儿就没有这种烦恼
2024-06-26 14:22:00
再后来就是李渊在晋阳起兵反抗隋朝,李元吉便跟李世民他们一块骑上战马打天下,也不了解是因为什么原因。起初倒也没什么,但随着唐代的建立
2024-06-26 14:26:00
这事就需要讲一下他跟弟弟李元吉的关系了,相比较温和的李世民来说,李元吉就要暴躁多了。李元吉作恶多端值得一说的是关于李元吉还有这么一段往事
2024-06-26 14:25:00
长相漂亮在李世民强占杨氏许多年后,当时有恰逢上官皇后去世,于是李世民便想让杨氏转正,成为他李世民的第二个皇后。虽说此举被魏征给拒绝
2024-06-26 14:26:00
第一位田蚡。田蚡是王太后的同母弟,汉武帝的舅舅,正宗国舅爷身份。此人为人狡诈但能言善辩,汉武帝上台后凭借王太后撑腰,在官场影响力巨大
2024-06-26 14:28:00
窦婴因和其他官僚热衷儒学推广得罪窦太后,上任仅一年左右,在汉武帝执政的第二年即惨遭罢相!太尉田蚡也被同时免职。从此窦婴的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
2024-06-26 14:29:00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太平公主直接想出一个计谋。原本这只是太平公主用来陷害李隆基的,但没曾想李旦直接表示既然天意已经出现,那么自己断然不可以违抗天命
2024-06-26 14:25:00
当时帝国全线告急,战争最需要的就是能够领兵打仗的人,偏偏此时汉朝中央缺少将才,窦婴有这方面的能力,汉景帝命窦婴与周亚夫等人一起领兵出征
2024-06-26 14:28:00
唐高祖年间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早早地在长安城的玄武门布下重兵,这批重兵不是用来防止政变的,而是他用来发动政变的。并不知情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跟往常一样途径玄武门去面见唐高宗李渊
2024-06-26 14:25:00
窦太后在景帝朝和武帝朝有很高的话语权,作为娘家侄的窦婴显然有发达的资本。但职场上的窦婴并没有沾着窦老太太什么光,相反,因反对汉景帝将皇位传给弟弟梁王刘武而得罪了窦太后
2024-06-26 14:27:00
说此时的太平公主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一点没错,眼看那皇位距离自己不过是一步之遥,太平公主决定为自己谋一份前程。于是太平公主便开始思考如何针对太子李隆基
2024-06-26 14:24:00
另外一点是当时的弱小的曹操,必须通过一个转机让自己的势力变强,而没有实权的汉献帝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董卓在入京后和朝廷内没有太大的交集
2024-06-26 14:31:00
但是能不能被自己控制就另说了,袁绍虽然没有采取手下谋士的建议接回汉献帝,但是袁绍却想立刘虞为帝,袁绍的势力在当时非常的强大
2024-06-26 14:31:00
1、汉献帝先后被董卓、李傕郭汜挟持。汉献帝年幼的时候,并不是皇帝,他老哥刘辩才是真正的皇帝。可是董卓只是在人群中看了他一眼
2024-06-26 14: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