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北。进谏三策武德初年,针对隋朝灭亡的教训,孙伏伽向唐高祖李渊进谏三策:其一,“天子有争臣,虽无道不失天下”。他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不闻其过”,因此劝告皇帝虚怀纳谏,“开不讳之路”,选贤任能,励精...……更多
简介褚亮的生平事迹
...征战。唐立国之初,褚亮常对内外大政提出建议,曾劝止唐高祖冬猎,以免扰民。贞观元年(627年),与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馆学士,馆内轮流值宿,以备咨询军国大事。贞观九年,任员外散骑常侍。后迭有升迁,又改任通直散...……更多
他是唐朝第一名状元,也是历史上记载完备、有据可查的第一个状元
...贿赂。识时务者为俊杰,孙伏伽在李渊称帝后归顺唐朝。唐高祖武德五年12月,孙伏伽参加科举考试,在30名举子中名列第一。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文帝,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但时至今日,史料上没有发现隋炀帝时开科考试情况...……更多
简介唐朝名将柴绍,曾跟随李世民平定四方,屡立功勋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柴绍拜左翊卫大将军。不久柴绍随秦王李世民参加统一战争。平薛举父子(浅水原之战),破宋金刚,败王世充,擒获窦建德洛阳、虎牢之战,屡立战功,因此封为...……更多
大唐盛世的缔造者李世民,聊聊他的生平及其贡献
...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儿子。他自幼聪明好学,善于文武,并在年轻时就多次参加父亲的征战和政治活动。在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李世民被任命为左卫率府司马,负责军事和...……更多
简介贞观之治
...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更多
...父唐邕,任北齐尚书左仆射。父亲唐鉴,隋戎州刺史,与唐高祖友善,曾同掌禁卫。因此唐俭李渊太原起兵素与李世民交游,同在太原。唐俭爽直豪迈,不循规矩,但侍奉亲人以孝闻名。他见隋朝政局渐乱,便暗地劝说李世民建...……更多
他是史上第一位状元,为人正直,李渊李世民都被他教训过
...栖,孙伏伽早受够了黑暗的隋朝,他顺理成章的跟了新君唐高祖。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公元622年十二月,唐高祖李渊为了维护大唐的统治,得天下英才,下诏开科取士,于是就在京城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高祖承袭了隋朝...……更多
...雄随杨玄感起兵谋反兵败被杀,韦珪沦为罪官家属,直到唐高祖李渊即位才获赦免。随后李世民攻陷洛阳,在城中广结名门望族,所以迎娶韦珪等名门之女,以取得其家族的支持。唐代初期政府由世族所把持,韦珪出身京兆韦氏...……更多
简介唐朝宰相孔纬人物生平
孔纬(约830-895),字化文。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第40代孙,唐代僖宗、昭宗两朝宰相。少年丧父,有弟孔缄、孔纁,兄弟三人皆由叔父养大。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己卯科状元,授秘书省校书郎。大弟孔纁为咸通十四年状元;二...……更多
马愉是明朝江北第一位制科状元,做官时,心系社稷民生,关注政纲法治;一生不图厚积,乐善好施,虽官居要职,却清正廉洁,刚直不阿,在朝廷内外传为美谈。马愉去世后,他的后人为纪念他而在他的家乡建立状元祠堂,以提醒后人为官为...……更多
简介才女黄崇嘏生平
黄崇嘏,邛州火井漕(今邛崃市火井镇)人,约生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卒于五代前蜀王衍乾德六年(924)。黄梅戏《女驸马》里的主要情节,也是根据这位邛崃才女的真实故事改编。在民间被誉其为“女状元”。真实的黄崇嘏...……更多
...从此,李密乾纲独断,指挥瓦岗军与各路反王浴血奋战。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九月,王世充趁着瓦岗军与宇文化及的军队两败俱伤之际,带领两万精锐步骑,在通济渠(今河南孟县境内)上架起三座桥梁,准备与瓦岗军进行...……更多
贞观之治时期的唐朝国力如何
...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更多
梦回大唐,回顾唐朝的兴衰与灭亡
...历史上有名的朝代,其国祚共历289年,历经23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渊所建立,亡于唐哀帝李柷(zhù)。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当时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留守的李渊于趁势起兵,公元617年攻入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于公元61...……更多
历史上哪个省出的状元最多
...一。据有关文献显示,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至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其间1282年,历代封建王朝约举行科举考试800余次。由于科举制度绵延沿续,科举考试代代相袭,因而有许多状元应运...……更多
简介北宋宰相许将
...曾担任明州通判、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尚书左丞等职。生平介绍许将(1037---1111)中状元后,被任命为宋翰林院编撰、昭庆军判官,通判明州。神宗召对,授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本当由太常寺转任博士,因神宗...……更多
盘点唐朝发生的重大事件
...治”,造就了唐朝的盛世。2、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在...……更多
...,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唐高宗李治生平经历介绍: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八年(749年)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再增...……更多
孙家鼐,幼读诗书,院试中举后,初次会试不第,目睹诸兄登榜,益自奋勉。终于咸丰九年(1859年)中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后授修撰,历侍读,入直上书房,钦赐扩建故居,悬“状元及第”匾。因久居京都,后又在北京廉子胡同...……更多
庙号之别:高祖与太祖的差异在哪里?
...的帝王们。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开创了刘家的天下。唐高祖李渊建立了唐朝,开创了盛世。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开创了新的历史篇章。朱元璋则从贫苦的百姓中崛起,建立了明朝的天下。他们都是国家的奠基者,...……更多
玄武门之变的内情历来让人生疑,唐太宗继承皇位合法还是不合法?
唐大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也是历史上难得的治国之君,唐太宗在位期间知人善任,执法慎刑,重弄恤民,使国家出现了广为后世传诵的“贞观盛世”的局面。他的雄力大略,、勤于政事经常为后人称道。但是即使是...……更多
窦诞:六朝见证者,贞观盛世之重臣
...静帝宇文阐、隋文杨坚帝、隋炀帝杨广、傀儡皇帝杨侑、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等六位帝王。要不然他哪里来的致仕回家养老的际遇。人家这一生活的很明白了,偶有瑕疵,不是还有句瑕不掩瑜吗!窦诞死后被追赠工部尚书...……更多
简介唐朝及武周二十二位皇帝
...的太平公主、两登帝位的李显李旦……唐朝(及武周)自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进取关中,夺得天下以来共经历了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中宗)、少帝、(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更多
大明宫与唐代历史的演变:岁月无情的见证
...对是鼎盛辉煌的。2、被叫“大明宫”的原因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定都西安。此前隋朝也以西安为都城,并在西安修建了皇宫——大兴宫。唐朝刚建立之时,因为社会经历了长期的动乱,并没有大兴土木,而是继续以大兴宫为...……更多
...,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人物生平生母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侍妾郑氏,李锜谋反失败,郑氏入宫后当郭太后的侍儿,后来被唐宪宗临幸,生下李忱,即后来的唐宣宗。他是穆宗的弟弟。敬,文,武宗的...……更多
封德彝三面站队,骗了李世民几十年,将李渊父子耍的团团转
...一个三面间谍的角色。在自己还是秦王的时候,他一边向唐高祖进行进言,让他除掉自己,一边又在太子那边表示忠心,另一边又给自己出谋划策。意思就是不管自己当时和太子的人之间的斗争如何,封德彝都会是两朝重臣,不...……更多
介绍明代理学家、状元罗伦生平经历
罗伦(1431—1478),明代理学家、状元。字应魁,一字彝正,号一峰。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家贫好学。成化二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抗疏论李贤起复落职,谪泉州市舶司提举,次年复官改南京,居二年,以疾辞归,隐于...……更多
简介明朝状元李春芳
...炜同有“青词宰相”之称。著有《贻安堂集》十卷。人物生平青词状元李春芳生于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年1月14日),嘉靖十年(1531年),李春芳中举人。中举后勤学不倦,先后拜欧阳德、湛若水等大儒为师,又“请益”于王艮,受学...……更多
唐太宗李世民的驭人之术:揭秘贞观之治背后的帝王智慧
...“驭人之术”,能够拉拢和领导各种能人。唐朝,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为止,共289年,是继隋朝之后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而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听取群臣...……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