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北宋的三次败仗:从高梁河之败到好水川之耻
...赢多输少。但为何人们还总是称宋朝为弱宋呢?一来是受澶渊之盟的影响,那别提有多耻辱,但凡宋钦宗别跳大神,能有崖山亡国时期的壮举,徽钦二帝也不至于沦落到北方去受牵羊礼。二来则是北宋的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他...……更多
南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文治武功的杰出代表
...跟随宋太宗亲征北汉、讨伐辽国,并取得了亮眼的战绩。澶渊之盟缔结不久后李继隆因病去世,并成为了配享宋真宗庙庭的唯一武将。第九位王曾于宋真宗咸平年间连中三元考取进士,后来多次拜相,并被封为沂国公。第十位吕...……更多
辽国玉田韩氏:从战俘到宰相的传奇之路
...臣”。韩德让兢兢业业,辅佐萧太后,并参与南征,达成澶渊之盟。1009年,萧太后病死,韩德让被辽圣宗赐名“耶律隆运”,备受尊崇。1010年,韩德让病死,辽圣宗按家人之礼为其服丧。韩德让虽死,但他的家族依然十分显赫...……更多
不可忽视的历史小人物:他们如何改变历史的走向
...使宋军遏制住辽人的攻势,并取得战场优势,虽然后来的澶渊之盟仍然不利于宋朝,但是当时宋朝毕竟保住了领土,避免国土的沦丧。鄱阳湖大战的一箭这是一个到今天都不知道具体名字的小人物,但他无意间射出的一箭影响了...……更多
“守成之主”宋真宗赵恒,本可成就一世功绩
...臣。副宰相王钦若、陈尧叟主张逃跑,任职才一月的宰相寇准则厉声反对说:“出这种主意的人应当斩首!”他说,如果放弃汴京南逃,势必动摇人心,敌人会乘虚而入,正是寇准才避免了南宋南迁的“偏安一隅”的尴尬局面,...……更多
...(1004年),寇准临危受任,勇挑重担,北抗强辽。在“澶渊之战”前夕,他力排众议,打击投降派气焰,力劝真宗亲征,安排四路大军断辽人归路,挫败了辽人南进亡宋的企图。虽然此役因宋真宗怯懦与辽人订盟而终,但为北...……更多
看看两个敌国如何评价宋仁宗
...,都没有占什么便宜。对辽国更是每年增加岁币,来维持澶渊之盟的和平协议。再看文治,当时官僚冗员严重,行政效率非常低下,社会危机相当严重。于是宋仁宗在庆历三年(1043年)启用范仲淹为宰相,提出“明黜陟、抑侥...……更多
历史上最风流的皇后,不仅爱江山更爱美男
...争使辽国损失惨重,但还是让宋国做出了退步,签订了“澶渊之盟”的合约,每年宋给辽进贡献礼,就此萧太后也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更多
为什么辽国和金国都没有灭亡宋朝
...接攻击宋朝首都的办法,最后逼迫胆小的宋朝君臣签订《澶渊之盟》。如果当时宋朝坚决打下去,当时这支孤军深入的辽军将会非常危险,完全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而金朝虽然灭亡北宋,跨过长江“搜山检海抓赵构”,但已经是...……更多
150万契丹人人间蒸发?一封信揭开契丹消失的真相
...生产的辽国也并没有占据北宋江山的想法,两国签订了“澶渊之盟”。每年宋朝都要向辽朝上贡,辽朝成功将整个中原变成了自家的后花园和食品加工厂,宋朝为了统治地位也只得年年纳岁来换取两国之间的和平。 消失的契丹...……更多
三足鼎立,决定三方前途命运的,恰恰是实力最弱的那一方
...和被动挨打的命。到了北宋,辽国更过分了,一直打到了澶渊(今河南濮阳),危及大宋的都城开封,宋真宗不得已御驾亲征,背水一战,死伤惨烈,最终被迫签下城下之盟——澶渊之盟。从此,北宋每年要进贡辽国白银10万两...……更多
宋真宗墓中有3万多个灵芝,难道去阴曹地府卖吗
...样打下去会拖累国力的宋真宗选择了妥协,跟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其中规定每年宋朝都要给辽国数十万两白银的好处,作为回报,辽国也不能再进犯中原,两个国家之间暂时达成了一致。然而作为一个国力强盛的大国,居然会...……更多
“澶渊之盟”以后,彰显天子威仪的宴飨之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外国使者的宴赐表示恩礼,在宋、辽景德元年(1004)“澶渊之盟”后,两朝聘使有常,辽使赴宋朝贺圣节、正旦,至宋朝东京后,宋朝为辽使设置有专门的“曲宴”。除了宫廷内,宋朝亦有都亭驿馆飨之设,以及玉津园宴射之...……更多
秦翰:北宋的战斗英雄与难言之隐
...身,立下了救主之功。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在澶渊之战中,面对接连获胜的辽军,秦翰毫无畏惧,坚持在守城一线,曾连续七十多天没有脱下盔甲。辽军攻城时,他率领军队严阵以待,自己更是亲自在城头督战,其部...……更多
...德让的统治下,辽国的势力达到顶点,迫使北宋达成了“澶渊之盟”。可能许多人会感到纳闷,这个韩德让明明是个汉人,为何却要为契丹人效力,还多次率兵攻打北宋呢?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要从韩德让的祖上说起!韩德让的家族...……更多
辽朝被灭国后,150万契丹人人间蒸发,一封神秘书信揭开了谜团
...进一步拓展至长城一带。辽国达到鼎盛时期,与北宋缔结澶渊之盟,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然而,封建王朝的通病在辽国亦有所体现,当权力分配不均、内斗日益激烈时,辽国政权逐渐腐朽。历经耶律洪基后继帝王的内斗和...……更多
为何泰山只有六位皇帝封禅?最后一位拉低了标准,后人耻与其为伍
...的老路子。最重要的是,宋真宗在位时期,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要知道在签订之前,宋朝在战场上是占据上风的,在有利的局势下和敌人签订盟约,也算是头一份了。虽然历史对于澶渊之盟的评价较为积极,但这无法掩盖它...……更多
辽国第一猛将:杀杨家三将擒一将,败八贤王寇准,终被杨六郎生擒
...杨家将的强敌、死敌,围杀杨家三将擒一将,败八贤王、寇准,终被杨六郎生擒。评书《杨家将》的辽国第一猛将叫韩昌韩延寿,是辽国文武双状元,娶萧太后大公主,所以他是辽国的金刀驸马。被萧太后授予大元帅之职,统三...……更多
秦翰:一个被忽视的抗辽英雄
...的表现赞赏有加。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辽爆发“澶渊之战”,秦翰在此战中亦表现颇佳。战役初期,秦翰面对连战连胜的辽军毫不气馁,坚持认真守城,史载其戍守澶州期间,曾接连七十多天没有脱盔卸甲。辽军攻城时...……更多
宋朝到底有哪些创造财富的措施呢
...宋朝对内实行宽松的政策,对外年年虽然割地赔款,但是澶渊之盟后,大宋与辽国的经济也开始全面发展,相互通商,互惠互利,而且宋朝宽松的经济政策使得中国宋朝的经济得到平稳的发展。 ……更多
两宋时期战乱频繁,两宋被俘人员有哪些
...后,就与辽展开了数十年的军事冲突。在宋真宗时订立了澶渊之盟,此后双方并没有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小冲突不断。在宋辽双方大大小小的军事冲突中,宋朝有部分沿边官吏被辽国俘掠。同样的在宋夏和战的一百多年中,宋...……更多
辽国与金国:宋朝历史的两个重要角色
...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这便是史称的“澶渊之盟”。然而,辽兴宗在位时,辽朝奸佞当权且政治腐败,其百姓困苦,而军队衰弱。在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只能靠多次征伐西夏,并且逼迫宋朝多缴纳岁币...……更多
北宋契丹部队的起源和组建
...点:其一,宋神宗为富国强兵,需要整编军队。其二,在澶渊之盟后,北宋与辽国之间实现和平,几乎不再有契丹人前来投奔,很难再补充到新的兵员,而原来的契丹人也已经汉化。因此,契丹直已经失去了它的历史作用,也就...……更多
辽国压着北宋打,为何56个民族没契丹
...传说中的杨家将出马也不能彻底打败契丹人。不过到了“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就没怎么开战了,双方结为“兄弟国”:宋每年给别人送上10万银两,辽也不再南下。不过长江后浪推前浪,前辈总会死在沙滩上。辽人得意了一...……更多
契丹族究竟还有没有保留下的血脉
...犯。只要辽国不倒,宋也会安然无恙。只可惜两国在结下澶渊之盟后,都越发贪图安逸的生活,宋朝更是重文轻武,军事作战能力逐步下降。最终辽被更军事更强盛的金灭亡,少了辽国的屏障,金自然也能继续南下,再加上宋徽...……更多
辽国萧太后的传奇人生以及与韩德让的爱情纠缠
...统统有赏,这一仗打到最后,以双方和平收尾,签订了“澶渊之盟”。再强硬的女人总会老去,萧绰在统和二十七年的十一月初一(1009年11月20日)为耶律隆绪举行了契丹传统的“柴册礼”,将皇权交还给耶律隆绪,结束了她在...……更多
为何说赵构应该与金兵战斗,不要畏惧艰难救回父兄
...八九万。宗泽提出建议,希望赵构能亲自带兵,与自己去澶渊设防,截断金兵退路。 控制澶渊,金兵想要回去就必须血战,而宋军各路勤王部队相继抵达,情况大为不妙。宗泽有眼光,也知道赵构的重要性,只有赵构出面,宋...……更多
北宋时期关羽形象的转变:成为神坛上的代表人物
...战的结果,宋不仅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还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需要向辽国纳“岁币”。西北的西夏虽然经“庆历和议”收获了表面的太平,但北宋需要给西夏“岁赐”。有这样的强敌恶邻为伴,且与之交战屡战屡败,北宋...……更多
...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澶渊之战爆发。真宗决定亲临澶渊,李继隆自请跟随。之后辽军数万骑兵急攻澶渊,李继隆与大将石保吉率军抵御,成功防御。景德二年(1005年)春,李继隆随真宗还京,加...……更多
他深得两任帝王器重,却因太过于正直被一个女人毁了
...成的檀渊之盟,之后保障了北宋数十年的稳定,此人就是寇准。寇准在史书上的记载就是,从小就聪明,19岁就中了进士,以直言进谏扬名,当时的宋太宗曾高兴的说“我得到寇凖,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样”皇帝的赏识,加上他...……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在集义青纱帐里的游击队员(资料图片)。 集义村原属徐沟县管辖,位于县城东10华里处。早在唐代天宝年间
2025-07-08 07:04:00
“老八路”抗战史料入藏南京王云生前曾在南京工作十余年,获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南报网讯(记者余梦迪)7月3日,“老八路”、军旅剧作家王云生前留存的珍贵抗战史料
2025-07-08 07:51:00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方志大讲堂”再谈郑和:让航海精神融入城市血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祝东秀2025年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
2025-07-08 07:51:00
厦门桂林两地党媒联动——今天我们为英雄寻根寻亲
1933年2月5日, 厦门大学师生欢送易元勋、李治年、秦贤行等人北上抗日时的合影。1933年2月5日, 厦门大学师生欢送易元勋
2025-07-08 07:56:00
陈绍先,1920年出生,贵州省兴义市人。1920年,陈绍先出生在兴义县(现兴义市)泥凼乡岩凹一个贫农家庭,童年时,生母早逝
2025-07-08 01:50: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青砖镌烽火 均郧房县委旧址的红色记忆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王逸雯 通讯员 任紫薇)中原突围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以迎击国民党军发动全面内战的首战壮举
2025-07-07 19:55:00
战地寻踪 | 五处遗存传承平北抗战烽火
这里是怀柔地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的诞生地,至今仍旧保留着抗战中的5处革命旧址,这里传颂着一段段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头道梁村
2025-07-07 14:06:00
战地寻踪 | 人民第一堡垒焕新红色记忆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一曲旋律激昂、朗朗上口的《地道战》,唤起多少人对抗战岁月的回忆
2025-07-07 14:37:00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7月7日,全体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无数中华儿女共赴国难
2025-07-07 14:52:00
安次区图书馆:开展国防教育研学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河北新闻网讯(刘杰、刘建斌)“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中国人从此奋起进行全民族抗战……”7月6日上午
2025-07-07 17:54:00
华南细菌战重要铁证!“波第8604部队”完整名册首现国内
7月7日,在广东省档案馆,一份来自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的“波第8604部队”名册经由日本学者松野诚也捐赠首次完整出现在国内
2025-07-07 18:32:00
习语|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
88年前的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温总书记这番话,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2025-07-07 08:44:0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徐光耀)准备把我珍藏了80多年的给父亲的一封信,捐献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2025-07-07 08:59:00
@小伢儿 来演绎心中的济公故事
虎跑公园推出“探寻济公传说,传承非遗之光”小小非遗传承人活动游本昌老先生捐建的石刻济公传奇故事朱辉为孩子们做讲解 “鞋儿破
2025-07-07 09:14:00
好山东|曲阜到四海文庙,东夏侯石雕石刻千年技艺的“世代传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易雪 通讯员 孔雅玮 曹楠在中华大地上,一座座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传承儒学的圣地,更是各类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2025-07-07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