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追问|复旦分子考古团队破解“胡汉混血”北周武帝死因之谜
·“历史资料和古基因组研究相互印证,有力论断了北周武帝为‘胡汉’混合。结合其他已发表的鲜卑族的样本,揭示古代鲜卑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与周边人群动态混合的过程。”北周是南北朝时期由鲜卑人建立的朝代之一,其第...……更多
考古新发现:北周武帝宇文邕遗骸中砷含量较高 死因或与服食丹药有关
3月28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墓和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墓的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通过考古实证,目前可以确定北周帝陵的分布范围,北周武帝的死因也从医学角度有了一些发现和判断。研究团队根据微量...……更多
中国科技工作者还原1400多年前北周武帝面貌
这是3月28日公布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头像“复原图”。新华社发新华社西安3月28日电 1400多年前英年早逝的帝王长什么样?近日,中国科技工作者与考古工作者通过微量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古基因组学分析等技术,对北周...……更多
让小烈士听一听和平岁月的校歌
本文转自:青年报复旦师生赴山西完成一场特殊祭扫让小烈士听一听和平岁月的校歌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课题组的师生再次回到山西吕梁,完成了一次特殊的祭扫。 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又是一年清明时,从“M19...……更多
北周武帝宇文邕:英年早逝的壮志帝王,亲政改革与家族传奇揭秘
...省考古研究院的联合科研团队发布了距今1400多年的北周武帝宇文邕面貌复原结果”,还揭开了他英年早逝的原因。之前虽然写过过北周武帝的事迹,但并未详细介绍他亲属的情况。其实,北周武帝不仅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更多
科技考古团队复原古代帝王容貌
...科技考古研究院携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8日正式公布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头像“复原图”及相关考古成果。这是我国首次以科技考古方式复原古代帝王容貌,赋予历史以鲜活气息。史书记载,宇文邕(公元543-578年)出身鲜卑族裔,...……更多
●从北周武帝肢骨样本上获取了约100万个可用的基因位点,还原北周武帝头发、皮肤、瞳孔等关键特征●北周武帝宇文邕还原后的头像显示:他拥有黑色头发、黄色皮肤和棕色眼睛,符合典型的东北亚、东亚人长相据新华社上...……更多
1400多年前的他 容貌被复原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北周武帝宇文邕头像“复原图”头戴帝冕、清瘦英武、不怒自威——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携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8日正式公布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头像“复原图”及相关考古成果。这是我国首次以科技考古...……更多
“全国多家媒体为肃宁烈士寻亲”后续:复旦大学专家团队称山西认亲亲属DNA比对结果不匹配
...全国媒体联合报道组纵览新闻记者 黄雨晗 彭文君近日,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已对沧州市肃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掘的90箱遗骸进行了体质鉴定研究,体质鉴定结果表明,肃宁雪村出土遗骸有多个个体混合的情况。经统计,...……更多
川报早读丨古代帝王容貌被复原,长这样!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头像“复原图”及相关考古成果。这是我国首次以科技考古方式复原古代帝王容貌。怎么做到的?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的团队从宇文邕肢骨样本上获取了...……更多
山西网友认亲手握女子照片烈士失败
...烈士寻亲。6月14日,记者就烈士身份认定等有关工作,向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了解了最新进展。复旦大学分子考古实验室负责人文少卿副教授表示,之前有山西网友声称31号烈士及烈士手中照片上的年轻女子均是她的亲人,...……更多
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为伟大的皇帝之一,也是汉朝繁盛时期最大的功臣之一。众所周知,汉武帝十六岁就继承皇位,二十二岁掌得大权,此后他削弱诸侯、集中财政、发展儒学,制定法律,洋洋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里...……更多
...士紧握82年的照片让人泪目遗骸迁移到肃宁县烈士陵园后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团队受邀对烈士遗骸进行鉴定工作复旦大学法医学学生闫雨欣:“看到烈士遗骸从一个个覆着国旗的木箱中取出遗骸上沾满泥土我们一边清理一边...……更多
《史记》为什么找不到关于妇好的记载?
...按照史书的说法,中原王朝和西域产生联系,是发生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派人前往西域,并派遣军队打通河西走廊,从此中原王朝才和西域产生交集。但是,出土资料打破了这种说辞:比如考古工作者曾在先秦楚国的一座陵墓...……更多
雍正死因成谜尸体无头,为何考古挖到一半停工了
...传说中陵墓中雍正皇帝的尸骨是没有头颅的。雍正皇帝的死因,至今仍然是个谜。清朝史书给出的官方说法,前一天他在圆明园病重,第二天就死了,基本上是默认他病死的。有一种说法他是中风,确实是病死的。不过既然病死...……更多
古代帝王的陵墓是什么样的
...,在这里就不多谈了。接下来要说的是茂陵,这是汉朝汉武帝的陵墓,也是汉朝最大的陵墓,汉武帝的一生也是好斗的一生,他做了一辈子的皇帝,打了一辈子的架,虽然说他功不可没,但是也是一位十分残暴的人君,他的心肠...……更多
《一念关山》!为何昭节皇后不让任如意救她,死因是什么?
...下,李隼在储位争夺中打败三位皇兄,登基为帝,史称安武帝。昭节皇后与李隼婚后,育有一子,就是二皇子洛西王李镇业。五年前,安武帝李隼欲攻打梧国,向褚国借兵。褚国提出条件,让李隼废昭节皇后,迎娶褚国十九岁的...……更多
霍去病的死因与汉匈战争的转折
...那一年,因为已经被打败的匈奴,依然拒绝称臣。所以汉武帝直接下令,让霍去病再次远征匈奴,一口气打到匈奴的漠北老家。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候,霍去病却突然死了。霍去病的死,导致汉朝再也找不出另一个将军,...……更多
解密霍去病英年早逝之谜
...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就是说,汉武帝命令霍去病生前统领的黑甲军,列阵于从长安至茂陵的道路上,并且特意把霍去病的坟修建成祁连山的形状(那是霍首建大功的地方)。并亲自给他取了“景桓侯”的...……更多
雍正暴毙原因揭秘,金头葬传闻是否属实
...时放了出来、很多人和历史学者都在等待查证,揭开雍正死因之谜,雍正暴死,气氛都烘托进去了,不挖的话让大家失望,所以考古学家也举棋不定。此时,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考古学奠基人夏鼐先生呼吁国家停止对清陵的发掘...……更多
...残破导致的国力空虚。经过汉初四十年的修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家财富迅速积累,“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更多
苏武真的与匈奴女人生了个混血儿吗
...诱仍坚守自己的使命,而这一守就是十九年。为国出使汉武帝后期,汉朝和匈奴的关系仍然很紧张。虽然没有大规模战争发生,但扣留使者却是两国惯常用的招数,以来表达对对方的不满。公元前100年,且鞮侯单于即位。为了巩...……更多
霍去病难道不是病死的?他的死因具有很大争议
...胥,大捷而归。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公元前117年,年...……更多
...,继续发展农业,逐渐发展壮大,最终灭商朝建立王朝。复旦大学检测西周中晚期山西黎城西关贵族墓地两具遗骨DNA父系结果为N-F1998。西周姬姓DNAN是O系民族的近亲,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长城一带,和鬼方、北狄有密切的联系。...……更多
为什么史书都不记载李世民的死因
...的皇帝们都喜欢研究长生不老之术,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他们都曾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倾斜于寻找长生不老仙药的路上,不过众所周知,他们一切的努力都是白费的。秦始皇派徐福前往东海蓬莱求仙药,结果一去不回;而...……更多
考古发现,解开了海昏侯刘贺身上的诸多谜团
...却解开了这诸多悬而未决的谜团。刘贺的父亲刘髆,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五子,公元前97年被封为昌邑王。公元前87年正月,昌邑王刘髆去世,年仅七岁的刘贺嗣位,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本来刘贺在昌邑王的位置上也能尽享荣...……更多
南越王大墓发掘之后,考古学家断定广东有玉矿,但不清楚在哪
...同下葬。能从一座墓中出土600余件精美玉器,这相信是汉武帝刘彻都无法享受到的待遇吧? ……更多
...日清晨,沧州市肃宁县几位工作人员护送这枚镜子,前往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对它进行纳米级的CT扫描。遗憾的是,照片上除了眉目清晰的女性图像,未发现其他有助于寻亲的线索。该项目负责人、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更多
中国历史上最奇葩君王死因揭秘
...因为开玩笑而死的,只怪自己的老婆太心狠了。话说晋孝武帝在后宫吃饭时,和张贵人开玩笑:“你老了,我不爱你了,我要年轻的女人,你懂吗”,本是玩笑之言,谁知张贵人信以为真,怒从心头,当晚就找来几个宫女,合力...……更多
...区报讯(记者 闻坤)日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北周武帝宇文邕墓和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墓的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还以科技考古方式对宇文邕的容貌进行了初步复原。据悉,科研团队使用深圳华大智造的一款基因测序仪来...……更多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讯(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6月18日,记者从南阳市文联获悉,在近日公布的2024年中国作家协会新增会员名单中
2024-06-25 06:17:00
风雨中,他们一直在坚守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暴力梅”威力持续,防汛压力考验着杭州城市运行力本报记者走近那些城乡守护者——风雨中,他们一直在坚守省防指办发哥们将就着休息的“小床”管权二(左一)在排查情况 韩玉枫在雨中指挥交通“暴力梅”威力持续
2024-06-25 06:1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积极参与抢险救援、救助服务等工作——江西吉安1800余支党员突击队奋战在防汛一线(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本报记者 朱 磊 王 丹《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5日 第 04 版)“我们加紧清淤
2024-06-25 06:19:00
走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5日 第 07 版)图一图二测绘遥感学家李德仁——精准测绘大地山河本报记者 谷业凯人物小传李德仁
2024-06-25 06:19:00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每个夜市都是贵州凯里的一张名片,承载着凯里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凯里的饮食文化。中博商业步行街:凯里美食的代表之地
2024-06-25 06:19:00
文化自信不是空泛的,要落实到具体的文化建设、艺术创作和学术创新上影视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应该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影视语言可以是世界的
2024-06-25 06:37:00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食用菌创新团队品种选育及产业应用获突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食用菌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牡丹江综合试验站
2024-06-25 06:39:00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伏广伟访谈|龙江羽绒产业迎来新机遇□本报记者 孙思琪“黑龙江羽绒产业招商引资合作洽谈会的举办可谓恰逢其时
2024-06-25 06:39:00
桦南  筑牢保田为民“安全堤”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众志成城加固堤坝。纪世强摄本报24日讯(贺东旭 记者刘大泳)24日,在佳木斯市桦南县梨树乡七虎力河堤坝上
2024-06-25 06:40:00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记者手记】◎本报记者 付毅飞夏日的清华大学校园,绿叶摇曳、光影交错,宁静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在李文正馆古籍阅览室
2024-06-25 06:42:00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记者手记】◎王 菲 本报记者 吴纯新24日上午,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李德仁院士登上了领奖台
2024-06-25 06:43:00
《看云南——名家笔下的云南》
本文转自:云南信息报《看云南——名家笔下的云南》汇聚收录全国近50位知名作家赴云南采风的散文佳作,从作家视角、以文艺形式
2024-06-25 06:44:00
抢通“孤岛村”
本文转自:兰州晚报6月19日起,皖南强降雨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绍濂乡受灾严重,小溪、清溪、古祝等多个村庄一度断路、断电、断通信
2024-06-25 06:45:00
本文转自:兰州晚报针对新型毒品及替代物质有所蔓延趋势兰州公安加大打击力度 侦破多起涉毒案件兰州晚报讯 6月24日,记者从兰州市公安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4-06-25 06:45:00
本文转自:兰州晚报兰州晚报讯 6月24日,市就业局发布公示,拟认定“兰州拉面师”“金城护工”“苦水玫瑰农艺工”等10个劳务品牌为兰州市市级劳务品牌
2024-06-25 06: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