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妲己不是红颜祸水,考古学家替她正名
一个国家的兴衰和这个国家的君王有很大的关系,要是遇上了明君,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起床批阅奏折,那么就算是国家再难以治理,最后也不会差到哪里,但是要是一个国家遇上了纣王这样的君主,那么整个国家就已经凉凉了...……更多
“红颜祸水”还是“替罪羊”:揭秘历史上的妲己与商纣王
...失人心,最终葬送了殷商王朝的江山基业。在河南安阳,考古学家发现了商朝时期的一个小型墓葬群,经过考古学者的仔细辨别,确认这块墓地的主人是商纣王帝辛。这片墓葬十分简陋,只有3座土堆,其中的1个墓堆前立着1块墓...……更多
褒姒真的是亡商的红颜祸水吗
...家喻户晓,深植人心,一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挖掘出土许多殷商时期的遗物,其中的玉器,铜器,尤其是龟甲与兽骨上所刻的大量文字与“卜辞”,使得我们对周代以前历史状况的认...……更多
被六个皇帝青睐的美人,倒底有何不同之处
...后是江南萧氏世家的人,对杨广稳定江南有很好的作用。考古学家通过现代技术恢复萧皇后的容貌后,即使在现代也可以说是绝世容颜,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皇帝级别的人青睐她了。 ……更多
妲己为何不除掉闻太师
...从内部慢慢地去瓦解这个暴虐无度的国家。尽管苏妲己在考古学家的探索中,已经渐渐地露出了真相,她只是帝辛征战所带回来的战利品,并没有那样神通广大,妖气蓬生。但是她确实美的倾国倾城,使人入目难忘,甚至达到了...……更多
苏妲己为什么会被狐狸精附体?她为什么要魅惑纣王
...切实际,因为商人颇重迷信,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挖掘出土许多殷商时期的遗物,其中的玉器,铜器,尤其是龟甲与兽骨上所刻的大量文字与“卜辞”,也就是说当年任何重大举措,都要...……更多
妲己发明一种刑具,让人受尽折磨生不如死,如今出现在每个家庭
...斗直衣”。熨斗用来熨烫衣服,直到明清时期才流行。据考古学家证实,我国的熨斗比外国发明的熨斗早了1600多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熨斗的国家。现在,熨斗已经成了很多家庭的必需品。 ……更多
...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挖掘出土许多殷商时期的遗物,其中的玉器,铜器,尤其是龟甲与兽骨上所刻的大量文字与“卜辞”,使得我们对周代以前历史状况的认...……更多
四部作品解读考古学家柴尔德的神秘一生
...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安家瑗三位考古学者,从20 世纪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的学术与生平出发,畅谈柴尔德对中国考古学方法与思想的启发,并分享关于中国考古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思考。讲座现场。出版社供图维尔·戈登...……更多
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荣获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
...开幕式上,论坛对世界范围内德高望重、学术成就卓著的考古学家颁授的最高奖——“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第五届获奖者揭晓并颁奖,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先生获此殊荣。12月15日,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更多
为何很多考古学家纷繁质疑夏朝的存在
大禹治水众所周知,很多的考古学家纷繁质疑夏朝的存在。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如今可谓是众所周知,夏朝在我国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一个王朝我国大众都很附和。但是,经过近来的考古研究下,很多的考古...……更多
来源:看看新闻Knews 秘鲁国立圣马科斯大学近日宣布,考古学家在位于秘鲁西部的米拉弗洛雷斯考古遗址发现一座4000年前的古庙。考古学家表示,这座U型古庙应该是当时人们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墙壁上的各种“符号”有望...……更多
考古学家郑嘉励 漫谈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州日报“文化台州·书香泰隆”第二场公益文化沙龙举行考古学家郑嘉励 漫谈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台传媒记者 林 立 /文 杨 辉 /摄 你想象中的考古工作者是什么样的?穿着白大褂,全副武装,在厚厚的尘土中一点点扫出珍贵的文...……更多
本文转自:安阳日报给殷墟考古学家写信的王寅找到了唤起一段美好的珍贵记忆□本报记者 张俊军本报《殷墟博物馆展出的一封信激起涟漪 策展人寻找20年前写信的上海高中生》在广大读者中引起热议,大家盼望着能够尽快找...……更多
海外网3月21日电 据美联社3月21日报道,美国考古学家确认了几十年前在佛罗里达礁岛群附近发现的一艘沉船身份,为18世纪英国战舰HMS Tyger。这一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国际航海考古学杂志》上。这艘四级50炮护卫舰建造于1647...……更多
在考古学里,为何古城都深埋地下
2001年2月,在寒冷的西北风中,一群考古学家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历史性的一幕。在成都市市区黄忠小区的地下,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数件国宝级的文物,一时间,考古界为之震惊。经过考察,考古学家认定此处为古蜀王国的...……更多
嘉兴考古发现特殊文字符号,比甲骨文还早1400多年,惊动考古
...兴平湖市林埭镇东南约2公里处的群丰村6组。当时,相关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处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面积约数万平方米。通过夜以继日的勘探,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为了不受到破坏,考古...……更多
考古学家变身美食博主:“不会挖土的主播不是好教授”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南京6月13日电 题:考古学家变身美食博主:“不会挖土的主播不是好教授”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喝桂花糖藕粥,说到马王堆汉墓中的千年藕片汤;嗦螺蛳粉,谈到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的成堆螺蛳壳…...……更多
著名考古学家孙华走进商都讲坛 讲述中国上古时期的城市
...次相约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商都讲坛”,聆听著名考古学家孙华先生讲授“中国上古时期的城市——兼谈中国古代的两种都城规划思想”。孙华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学术委员会主任,知名考古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夏...……更多
考古学家至今还没有正式对秦始皇陵进行考古工作,这又是为什么呢
...而,从发现秦始皇陵的存在到如今已经过了四十多年了,考古学家至今还没有正式对秦始皇陵进行考古工作,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短期内不开挖秦始皇陵是政府有关部门与考古学者共同的决定。而不能开挖秦始皇的原因主要是...……更多
当一个考古学家成为“吃货”,会发生什么
当一个考古学家成为“吃货”,会发生什么?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良仁给出了示范。路边苍蝇馆里的一顿小笼汤包,能被他咀嚼出上下7000年的历史:从陶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厨具“甑”,到河南东汉墓厨房壁画上的古早“蒸...……更多
我国著名体质人类学家潘其风逝世,享年88岁
...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杨雪梅11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布潘其风先生的讣告。全文如下:讣告中国著名体质人类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潘其风先生,于2023 年...……更多
...社雅典6月12日电(记者陈刚)希腊文化部11日表示,希腊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新机场施工现场发现一处罕见的古代遗迹,该遗迹系关联青铜器时代以希腊克里特岛为中心的米诺斯文明的重要发现。据希腊文化部提供的信息,该遗...……更多
汤惠生:未被考古耽误的岩画学家
...生是中国考古界最钟情岩画的人,也是中国岩画界真正的考古学家。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到青海考古近二十年,经历原始深入青藏地区史前研究,成为青海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转入南京师范大学成为考古学教授,参与三峡工...……更多
古代那么多真金白银,如今都消失到什么地方了
...多,为什么现在都不常见了呢?在2016年的时候,我国的考古学家进行了一次大型的水下考古,位置就在四川眉山的江口镇,考古学家之所以对这里进行考古,是因为在2015年的时候,有一伙盗墓贼被抓了。盗墓贼挖出金器,引起...……更多
秦始皇祖坟出土了“先秦电池”,考古学家是什么心情
说到皇帝,可能有人想到了康熙乾隆,他们开创了“康乾盛世”;有人会想到唐太宗,因为大唐的强盛让世界都知道了东方有条巨龙;还有人会想到第一次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他结束了纷争的春秋战国,统一了一切。今天的主题,...……更多
神秘石棺:北斗七星之谜,广西发现古代贵族墓葬
...了一个古老的谜题之中。一个巨大的石棺的出现,勾起了考古学家们的好奇心,而其中的宝贵发现将古代历史揭示得愈加神秘。石棺,古代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为它通常埋藏着珍贵的随葬品。文物局迅速派遣考古小组前去...……更多
南越王大墓发掘之后,考古学家断定广东有玉矿,但不清楚在哪
...些玉器从出产当时到加工很可能就是本地完成。换言之,考古学家认为秦朝时期广东一带便有古玉矿,然而广东的古玉矿到底在哪个位置?却成为众说纷纭的焦点。37年前,广东省政府基建部门于象岗山上进行施工。当工人们正...……更多
重磅!2022年全球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一世(Amenhotep I)墨西哥发现阿兹特克木制祭品由墨西哥考古学家莱Leonardo López Luján带领的考古团队在墨西哥阿兹特克首都特诺奇蒂特兰(Tenochtitlan)的Templo Mayor遗址(墨西哥城中央广场的东北部)发现了大量阿兹特克(Aztec)...……更多
2022-12-16 19:04新发,重磅,考古,全球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因为历代文人的介入,宜兴紫砂得以从功用的角度上升为艺术,进而延伸为颇具当代意义的紫砂文化
2024-06-14 07:53:00
博物馆之城深接触□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在南京,有一座《红楼梦》粉丝常去打卡的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是在清代“江宁织造”旧址上建成的一座博物馆
2024-06-14 07:54:00
读书撷英□珍珍周幽王宠爱褒姒,江山美人的背后暗藏怎样的王朝政治变局?寒门出身但才智不俗的李彪,时逢重建士族门阀的孝文帝
2024-06-14 07:54:00
可移动文物普查让国宝“活”起来走向历史深处,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在进行
2024-06-14 07:54:00
厦门集美:陈嘉庚与海上龙舟赛的故事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比赛现场。记者 施辰静摄金鼓齐鸣,百舸争流,人声沸腾……5月25—26日
2024-06-14 08:46:00
一曲吟唱四百年
本文转自:江西日报九江烟水亭 本报全媒体记者梁振堂摄□ 阿 詹明天启二年(1622年),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壬戌科殿试金榜放榜
2024-06-14 04:19:00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平津战役纪念馆与香山革命纪念馆联办专题展破解“永葆青春活力”密码刘茵本报讯(记者 刘茵)日前,平津战役纪念馆与香山革命纪念馆联办的“永葆青春活力”——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实践专题展
2024-06-14 05:16:00
走进红色武乡 追寻抗战记忆(附图片)
本文转自:中国民航报隶属山西省长治市的武乡县,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县城内外的革命历史纪念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星罗棋布
2024-06-14 05:22:00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6月7日下午,四川博物院“长江之神”户外常设展正式揭幕,展览分4个部分展示了两千多年来国人对长江之神——江渎神的崇祀
2024-06-14 06:16:00
从甲骨文溯源中华早期文明(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河南博物院展出的甲骨。王城岗遗址陶器刻文拓本和摹本。□朱彦民文字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关于文明起源的研究与探索
2024-06-14 06:24:00
缙云丨七月:母亲的老家
母亲的老家文/七月母亲的老家,我平生只去过两次。就是这仅有的两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了抹不去的记忆。第一次去母亲的老家
2024-06-14 06:59:00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本报通讯员 褚子强 兰滨滨宁德蕉城区八都镇云淡村,位于蕉城区第二大海岛——云淡岛上。岛上居民向海而生
2024-06-14 06:59:00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孙君文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众所周知,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抗战期间,在白求恩的倡议下,晋察冀边区成立了第一支“群众志愿输血队”
2024-06-14 07:22:00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广大群众为苏西太湖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众多贡献,在西山的抗日斗争中,西山人民和抗日干部亲如一家人,鱼水情深
2024-06-14 01:17:00
本文转自:今晚报1911年7月,黄炎培到北京参加教育工作会议,特于天津下车游玩,并顺便考察了直隶女子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等活动
2024-06-14 0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