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聊聊《梦华录》中萧钦言的原型和宋朝官职
...到萧钦言家去的时候,门口的灯笼挂着“平江军节度使、参知政事、知苏州事”。这里的三个官名,分别就是萧钦言“职、官、差”平江军节度使,这是萧钦言作为宰相卸任之后的荣誉职务(实际上,宋朝宰相如果外出担任这类...……更多
宋仁宗要废郭皇后的原因有哪些
...亲政,与夷简谋。枢密使张耆、副使夏竦、范雍、赵稹,参知政事陈尧佐、晏殊,皆章献所任用,悉罢之。退告郭皇后,后曰:“夷简独不附太后耶,但多机巧善应变耳。”由是并罢。夷简为武胜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练州。及...……更多
宋朝刘太后从二婚歌姬到皇后,执政十余载
...娥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国之母”为由坚决反对。同时,参知政事赵安仁不仅反对立刘娥为后,更是请立出身更为高贵的前宰相沈伦的孙女沈才人为后。结果,宋仁宗未能成功将刘娥立为皇后,也没有采纳立沈氏为后的意见。赵...……更多
2022-12-16 15:30:00从二,歌姬,太后,皇后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后宫成最大阻力
...元1069年,宋神宗再一次把王安石召集京城,并且任命为参知政事。王安石的此次到来主要负责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变法。宋神宗和王安石走在了一起,民间百姓高兴,朝中臣子高兴,就连后宫当中的嫔妃也都高兴万分。毕...……更多
谈谈宋真宗时代政治权力的激烈博弈
...大化的城市作为“新都城”。据《宋史》当中记载称:“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虽然“迁都”并没有实行,但是从侧面就可以反映出当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利益集团,在士大夫的框...……更多
...位寿州茶商,在讲究门第的古代,显然,陈氏出身卑微。参知政事宋绶上疏阻止此事,说你赵祯怎么能“以贱者正位宫中”呢?没过几天,枢密使王曾也劝谏不可纳陈氏,赵祯也懒得搭理他,就回了句“宋绶亦如此言”。可是,...……更多
...于是便趁机将宰相吕夷简、枢密使张耆、枢密副使夏竦、参知政事陈尧佐、礼部尚书晏殊等刘太后垂帘期间任命的朝廷重臣,全部贬出京城,一个也没有留下,并重新任命了一批刘太后时代不得志的官员,朝中重臣几乎全部重新...……更多
为何说宋仁宗赵祯的皇后是千古贤后
...元年九月初,杨、尚二美人被送出宫,宋仁宗召见当时的参知政事宋绶,令他作诏云:“当求德门以正内治。”十八岁的曹氏,奉诏入宫,被宋仁宗养母章惠杨太后看中,次年九月即景祐元年(1034年)立为皇后,并举行了盛大的册...……更多
包拯的官在宋朝算多大的
...与枢密院副使,北宋时代,相权被分割。宰相的参政权被参知政事分薄、经济大权被三司使分走,军政大权被枢密院分走。而包拯做的就是三司使与枢密院副使,其地位权力可想而知。但各种演绎作品中,包拯最经典的形象还是...……更多
从澶渊退辽到客死雷州,北宋宰相寇准的晚景为何凄凉无比?
...。除了直言纳谏,寇准对朝臣的贪赃枉法同样不容。时任参知政事王沔的弟弟王淮贪赃受贿千万,却仅被撤职仗责,不久又恢复了原职,寇准十分愤恨并向赵光义阐述,王沔受到严厉处理。而寇准得到赵光义更大的青睐,当即任...……更多
皇帝离婚有多难?即便是宋仁宗也无可奈何
...反对,这下宋仁宗真急眼了,我娶个媳妇你们为何反对,参知政事(副相)宋绶当即说道:“皇后母仪天下,应该是当求德门,以正内治”。意思就是皇后出身必须得好,陈氏她爹是个做买卖的,如果为皇后,恐外国耻笑”。想...……更多
狸猫换太子:刘娥的传奇故事与历史的真实
...衣服。赵祯哭着问大臣,刘太后是否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参知政事薛奎立即明白了原由,对赵祯说:“太后是不愿穿着天子冠服入葬,不想被先帝看见她这个样子。”赵祯恍然大悟,下令给太后换上皇后的服饰,以遂她回侍真宗...……更多
...,后来关系也一直相当友善。宋仁宗即位后,欧阳修官拜参知政事,他与富弼一同推行新政,在改革初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然而,随着“庆历新政”的失败,欧阳修、富弼接连被贬出朝廷,前者在滁州知州的任上创作了大名鼎...……更多
韩琦:从边疆到朝堂,一生忠诚于宋朝的国家栋梁
...主动来信请罪,立刻撤退了军队。熙宁二年,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开始对国家进行变法。之后他就提出青苗法,但韩琦却对这个政策持反对态度。在他看来,这青苗法不管百姓真实的经济状况,一律按照户籍人口来确定金钱,...……更多
...学士兼侍讲、判吏部流内铨”,接着又出任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然而,刘娥却发现鲁宗道虽然是她提拔起来的,但在政治上却并不支持她。刘娥想做皇帝,先试探了一下鲁宗道的态度,问道:“唐武后何如主?”鲁宗道知道...……更多
...九年(1031年),晏殊回京担任三司使,并在第二年出任参知政事。宋仁宗亲政后,晏殊又被放到外地做官。不过很快,晏殊又回到了开封,历任三司使、枢密使等要职,并在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出任宰相。庆历四年(1044年)...……更多
宋朝曾氏家族四代宰相,文治武功耀眼夺目
...曾公亮被召回朝廷,以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不久后升任参知政事。嘉佑六年(1061),曾公亮正式拜相,由于熟知各种规章制度,同为宰相的韩琦时常都要向其请教。宋仁宗死后,曾公亮又先后拥立并辅佐了宋英宗、宋神宗。...……更多
宋真宗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
...输岁币,史称“重熙增币”。庆历三年(1043年),赵祯任用参知政事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企图遏止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三冗”现象,但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嘉祐八年(1063年),赵祯在东京福宁殿崩逝,享年...……更多
赵光义继位之谜与“烛影斧声”事件:权力斗争与民间传说
...,启用著名改革派名臣王安石进行朝政改革,将其任命为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包括均输、青苗、免役、市易、保甲、保马、方田均税等。但是,新法的实行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对新法强烈反弹。加上全国天灾不...……更多
宋真宗崩逝,刘氏成为北宋首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
...京。故事,黜宰相皆降制,时欲亟行”、“坐谓罢者,自参知政事任中正而下十数人”,冯拯接替为山陵使。丁谓不除,其权力发展的野心势必威胁到刘太后的地位,可丁谓一除,刘太后又失去了在朝廷的一个有力支持和发声人...……更多
聊聊被大臣逼着过继的悲催皇帝宋仁宗
...间,宰相班子文彦博等人就劝立嗣,赵祯当时也同意了,参知政事王尧臣的弟弟王纯臣是赵宗实身边的使官,经常对他哥说宗实有多么贤明,王尧臣就告诉文彦博,文彦博等人就商量着上书立宗实为嗣子。等准备好上书时,赵祯...……更多
聊聊宋朝第一位临朝听政的皇太后
...“太后临终前数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么心愿未了?”参知政事薛奎道:“太后应心想,先帝不愿见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给刘娥换上皇后冠服。 (永定陵)太后刘娥曾有遗诏,让仁宗尊养母杨太妃为皇...……更多
刘娥临朝听政11年掌握大权,为何不学武则天称帝
...刘娥乘机再次问大臣们的看法,这时候刘娥提拔的大臣,参知政事(副宰相)鲁道宗站出来说:“太后这么做,将陛下(宋仁宗)置于何地?”直接挑明态度,武则天可是杀了自己的亲儿子的,您要学她吗?刘娥看到在场的大臣...……更多
宋神宗:心比天高却抱憾而终的改革者
...谏议、起居等官也恢复了与官名一致的职责,同平章事、参知政事、知谏院、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判省事等官名、职务取消;在吏礼刑工户六部改革中,吏部取消审官东院、审官西院和三班院,将审官东院的职责划归“尚书...……更多
宋朝官员的工资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我都想穿越了
...但那仅仅是“官”,掌握相权的却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等这些“差遗”。这样,宋朝的官员大多没有具体的工作,却又拿着高工资,生活得相当惬意。 宋朝政府为让官员们安心工作,不为家事分心,每个官员都可按...……更多
范仲淹提出业绩考核制度,为何引来多数人反对
...改革。于是宋仁宗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将范仲淹提拔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范仲淹以自己多年在地方执政经历,与在西北和李元昊作战教授的体会,向宋仁宗促膝长谈,他的态度与观点得到了宋仁宗的赞赏。他向宋仁宗...……更多
仁宗盛世帝师草菅人命,官家百般维护:文坛第一人出手为民伸冤
...中是仁宗朝的宰相,还是仁宗的老师,他的父亲陈恕官至参知政事,也是宰相,可见此人出身好机遇好,并且他还是一名清官,现在提到宋朝的廉吏,陈执中常常榜上有名。只看这些,不熟悉他的人一定认为这是一位难得的好官...……更多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在宋仁宗时期担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他的儿子同样出色,官职超过了范仲淹,先后两次担任宰相之职。不过,他在官场也栽过跟头,从宰相位置跌落下来,权家被流放到了荒凉的永州。作为昔日...……更多
宋仁宗为了张贵妃忍受包拯吐口水,是宋仁宗一生最爱的女人
这位嚣张跋扈的张贵妃是宋仁宗一生最爱的女人,宋仁宗为他甘愿忍受包拯吐口水,曹皇后因为她一生不得宠。她从一个舞女逆袭成皇帝的宠妃,最后还成了皇后,就如同唐玄宗的‘‘杨贵妃’’那么张贵妃究竟有多美呢?能...……更多
江西吉安一榜两宰相,一个是欧阳修,另一个比欧阳修还厉害
...又主动申请外放。欧阳修的仕途一路颠沛流离,虽然当过参知政事,但是做宰相的时间并不长。欧阳修能当宰相,还是沾了韩愈的光。宋仁宗认为,韩愈那么有名却没有当过宰相,实在是可惜。宋仁宗不想让欧阳修有韩愈那样的...……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观高清影像 探秘应县木塔木构奇迹
郭苑甫 摄“应县木塔——千年木构的奇迹与回响”展于9月21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130余幅高清影像,系统梳理应县木塔的建筑遗存
2025-09-22 07:2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