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订阅内容展示
率先突破填补空白!我国海上首口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开钻
...体的马达钻具开始缓慢下沉入海。恩平15-1平台正式开启二氧化碳回注井钻井作业。这是我国第一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恩平15-1平台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平台,去年12月7日投入使用。该平台搭载我国首套海上二氧化...……更多
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 我国首个海上碳封存示 【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 我国首个海上碳封存示】财联社6月1日电,今天我国首个百万吨级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恩平15-1油田碳封存示范工程在珠江口海域正式投用。这标志着我国...……更多
美丽黄河,协同治理丨突破技术壁垒,超低浓度瓦斯迎投资机遇
...随产物,又名“煤层气”,是从煤和围岩中逸出的甲烷、二氧化碳和氮等组成的混合气体。瓦斯是煤矿生产中的有害因素,它不仅污染空气,而且当空气中瓦斯含量为5%~16%时,遇火会引起爆炸,瓦斯被认为是煤矿安全事故的头...……更多
...闻揭晓两项碳相关“黑科技”上榜本报记者乔建华报道 二氧化碳“变废为宝”,海水电解制氢……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愈加凸显。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更多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全国政协委员张振涛:“二氧化碳”也能储能“你听说过二氧化碳储能吗?新型二氧化碳储能是一种新型长时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具有储能效率高、储能密度大、占地面积小和投资成本低等优势。”两...……更多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在香山科学会议上,专家指出——二氧化碳利用技术潜力巨大◎本报记者 张佳星“二氧化碳是‘坏’物质吗?”在4月13日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第742次学术讨论会上,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以下简...……更多
...电走向世界的这张“国家名片”,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二氧化碳转化为“糖”和“油”2022年4月28日,国际期刊《自然·催化》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电子科技大学夏川课题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于涛课题组和中...……更多
...积极贡献,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我国已成为全球应对气...……更多
...积极贡献,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王大鹏说。 ……更多
十万吨级绿色甲醇工厂投产,深耕18年的吉利「云开月明」?
...已经在转型中发生。2月21日,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规模的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废气制甲醇的工厂在安阳投产。这座由河南省顺成集团、吉利科技集团等共同出资建设的项目,不仅在技术上突破了不小的瓶颈,而且眼下更现实的意义在...……更多
...生产到聚合形成树脂颗粒,生产每千克塑料要释放2.3千克二氧化碳。如果按照目前的模式发展,到2050年,仅生产塑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就将达到14亿吨。由此可见,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限制、减少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已经...……更多
以技术打底方可一路前行
...,既能减少对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开采和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同时还能避免陷入“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困局,是石化工业实现绿色转型的有效路径。随着全球生物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以生物催化为核心...……更多
全球首块零碳氨燃料烧制的绿色瓷砖在佛山问世
...主要使用天然气、煤和重油等化石燃料,因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国家提出的“双碳”达标背景下,陶瓷产业面临巨大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采用先进零碳燃料是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减碳方式之一,这是高温制造...……更多
.../小时。为了实现活鱼运输的功能,该船配备了水循环、二氧化碳去除、水温调节、水处理消毒、水质监控、自动清污等适用于活鱼养殖的环境控制维生系统。此外,还可通过智能监测及控制系统,实施活鱼称重、计数等操作,...……更多
两院院士投票评选出2022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科学家首次发现并证实玻色子奇异金属;我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我国迄今运载能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首飞成功;“夸父一号”发射成功,并发布首批科学图像;新技术可在海水里原位直...……更多
河钢集团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线贯通
...技术。传统冶金工艺,每生产一吨钢,约产生1.83吨二氧化碳;河钢氢冶金示范工程的实施,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相当于吨钢碳排放可降至约0.5吨。河钢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线贯通,对突破氢冶金核心关键技术和...……更多
天业电石出炉工 如今都是机器人
...减少电力能源消耗1.5亿千瓦时,折标准煤1.8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8.1万吨、二氧化硫 0.22万吨、氮氧化和物 0.54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0.03万吨以上。”宋晓玲表示,“团结 奉献 拼搏 创新”的企业精神是天业多年来形成的文化积...……更多
大秦铁路累计货运量突破80亿吨
...可比公路完成同等运量节省能耗约88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6亿吨。现在,大秦铁路每天有近90对重载列车往返驰骋,长达2.6公里、总重2.1万吨的列车就有63对左右。这些列车以10多分钟的间隔接续驶出,组成了一条连...……更多
...2021年,位于中国青海的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观测到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二氧化碳的浓度较2020年增幅为2.5ppm,与全球增幅持平。张兴赢谈到,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更多
...于该概念进行系统研究,研究体系从合成气转化拓展到了二氧化碳的高效利用。为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该创新反应的机理,提高该过程的催化反应效率,大连化物所潘秀莲和包信和研究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紧密配合,...……更多
...粉,并可节约350千克标煤,1.7吨新水,相应减少排放1.6吨二氧化碳,3吨废渣,节能环保意义重大。与此同时,在《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的引导下,废钢行业也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废钢资源逐渐向准入条件企业集...……更多
2022-12-20 19:32废钢,水平,突破,资源
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起航
...今年投产,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2200万千瓦时,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中国海油将积极发展新能源,每年资本开支的5%至10%将用于海上风电,以保持与全球同步的能源转型的步伐。”中国海油首席财务官谢尉志日前公开...……更多
...天然气超过5550亿立方米,相当于替代7.2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物19.56亿吨。数字化也是我国能源行业实现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长庆油田持续推进天然气开发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集成创新国内外上千项先进适用技...……更多
...进一步研究认为,沙丘表面的含水特征,并不是地下水和二氧化碳导致的,而是因为降霜或降雪。”5月4日,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小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火星上是否存在液态水,一直是大众关...……更多
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电子科大两项成果入围
...实玻色子奇异金属;材料与能源学院夏川教授团队领衔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等两项重大科技成果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科学家首次发现并证实玻色子奇异金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更多
在这里,展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
...理研究所研究员——“这种新型的工业原料可大规模消纳二氧化碳,能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秦大河: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一直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更多
换一种烧法让二氧化碳“无处可逃”
...日报探秘全球最大化学链燃烧示范装置——换一种烧法让二氧化碳“无处可逃”全球最大的化学链燃烧示范装置在东方锅炉德阳基地建成。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韦维摄全球最大的化学链燃烧示范装置即将开启中试验证。四川日报...……更多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恩平15-1投用
...-1,珠江口盆地首个新建无人平台恩平10-2,我国首套海上二氧化碳封存装置等构成,实现了我国海上油田无人化、少人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了海上油田绿色低碳转型。……更多
...“传统化石能源通过燃烧最终转化成电能,同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更会产生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遇水还会产生酸雨。而风力发电只是利用空气因温度、压力变化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更多
...护产业协会会长郭承站表示,煤电行业是我国电力领域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在落实“双碳”目标下,合理建设支撑性、调节性的先进煤电,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多位专家表示,协同...……更多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魔拟科技全球新品发布会:“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引领未来”
2023年5月30日,深圳市魔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魔拟科技)全球新品发布会在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演播大厅隆重举行,来自政界
2023-06-01 11:04:00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北京6月1日电 (王绍绍)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近日在贵阳举办。本届大会以“数实相融 算启未来”为主题
2023-06-01 11:18:00
轻薄和长焦影像只能二选一?Reno10系列不做取舍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许多朋友都用手机拍下了大量的出游照片。而在拍摄过程中也遇到这样一个痛点,那就是轻薄型的手机,普遍存在长焦拍照不强的短板
2023-06-01 11:19:00
致善创新让Find X6 Pro成为好片制造机
近年来,手机已经成为大众用得最多的拍照工具,也使得影像成为了厂商们角逐竞争的主要赛道。不过,不同厂商研发理念的不同,让手机影像出现了“拍得清”还是“拍得好”的明显分歧
2023-06-01 11:19:00
2K预算怎么选择智能手表?618我只推荐这四款
一年一度的618已经开启了大幕,许多平台和厂商都已经入场展开活动。在各种电子产品中,智能手表或许是热度仅次于手机的换新目标了
2023-06-01 11:19:00
旅拍痛点场景太多拍不好?Find X6 Pro轻松助力
旅游已经成为大众用来休闲放松的最常见方式,而在旅途中,拍照是少不了的。不过,超广角的风光、远处山峰的风景、博物馆等室内弱光场景
2023-06-01 11:19:00
618薅羊毛先看看这些实用攻略
一年一度的618就要到了,如何在各大平台用最实惠的价格拿到心仪的好物,大家都做好攻略了吗?如果还没有,不妨看一下笔者整理的各平台活动时间表和薅羊毛小策略
2023-06-01 11:19:00
兼顾性能颜值的轻薄机vivo S17系列发布会正式结束
近些年来,新中式穿搭、东方时尚美学的盛行,时尚潮人们也不再执着于夸张吸睛的风格,清雅韵味正在成为一股独树一帜的时尚新潮流
2023-06-01 11:22:00
千元档最美小直屏!华为畅享60Pro正式开售,上市就火爆出圈
在5月18日举办的华为夏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华为畅享60Pro毫无意外地成为了全场关注的焦点。凭借高颜值、大屏幕、长续航
2023-06-01 11:22:00
趁青春年华,与vivo S17系列一起奔赴山海!
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让我们汇聚在一起,奔赴山海。vivoS17系列即将发布!作为vivoS系列的新成员,在一经预告时就已经饱受业界和消费者的关注
2023-06-01 11:23:00
“山海青”配色颜值高引人注目,vivo S17系列开始预售
此次,vivoS17系列手机全新推出的山海青配色,带来了行业首创的粒子水墨工艺。这项创新工艺的使用,让机身背板拥有了流动的山海纹理
2023-06-01 11:23:00
vivo S17系列进入预热模式,外观惊艳!更多亮点逐一公布
在这个五月底,也就是5月31日,vivo将会举办#vivoS17#系列的新品发布会,且官微陆续发布了预热海报以及预热视频
2023-06-01 11:23:00
指尖绽放,绚丽配色点亮vivo S17系列
vivoS17系列即将于不久后推出,官方微博的最新消息引起了广大手机爱好者的关注。发布会上,我们将见证vivoS17系列带来的视觉盛宴
2023-06-01 11:23:00
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vivo S17系列展现山海之美
随着科技的进步,vivo即将推出备受期待的vivoS17系列。这一系列的外观设计以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为特点,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它展现的山海之美
2023-06-01 11:23:00
vivo S17系列官方人像样张一览,影像迎来大升级
vivoS系列一向以出色的影像与时尚的设计闻名,而最新的vivoS17系列更是将这两方面做到了新的高度。在官方预热消息中展示的影像细节令人期待
2023-06-01 1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