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揭示在古代当宰相究竟有多难
“宰相”,作为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承载着治理国家、辅佐君主的重任。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不乏对宰相形象的描绘。他们或机智过人,如唐朝的狄仁杰;或忠诚无比,如明朝的方孝孺;或权谋深沉,如...……更多
朱元璋的为君之道,看他如何走上君主专制的巅峰
...丞相的手,甚至有些事情的裁决,都不用通过皇帝,就被宰相裁决了。所以这个位置不仅分量够重,而且更能显示出皇帝对其的信任。再从二人爵位上来看,李善长是公爵,刘伯温只是个伯爵,公、侯、伯、子、男。二人的爵位...……更多
朱元璋为什么不任命刘伯温当宰相
...的丞相。与此相对应的是,刘伯温至死都没有成为明朝的宰相。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刘伯温为什么没当上宰相呢?首先,在明朝初期,是有丞相一职的,不过是在胡惟庸之后,朱元璋才废除了丞相一职。当然,...……更多
聊聊明朝开国第一大案——胡惟庸案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为名,诛杀宰相胡惟庸,废除了延续上千年的宰相制度。并且以此为起点,掀起了规模宏大的胡惟庸案。前后三万余人受到牵连,就连开国功臣之首李善长也未能幸免。关于胡惟庸案,历来争论不休...……更多
丞相与宰相:中华历史中的权力博弈与变迁
...上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丞相与宰相,这两个官职虽仅一字之差,却孕育了独特的政治制度,承载了帝王政权与辅佐者之间的深刻互动。在古代中国,皇帝被视作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执掌神权与世俗权力...……更多
刘伯温神机妙算,却算不到帝王的戒心和宰相的构陷
...被陈友谅的炮火击中。再比如,朱元璋曾经撤销李善长的宰相,想提拔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当宰相,都被刘伯温一一否决,并提出理由。朱元璋不听,后来证明这三个人确实不适合当宰相,朱元璋认为自己看人的眼光不如刘伯...……更多
明朝的“文官集团”对皇权起到什么作用
...第一点,君主权力空前加强。提出这一点的依据在于废除宰相。宰相的权力,来源不是君主,是宰相制度。通俗地讲,就是,宰相管事的范围是固定的,你皇帝没有权力改变。如果皇帝想阻止宰相处理其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只有...……更多
杨宪与李善长的权力斗争:明朝初年的政治风云
...朱元璋的信任。刘伯温也对杨宪给予很高的评价,说他有宰相的才能,只是临了补了一句,说杨宪没有作宰相的器量。从后来的事情来看,刘伯温的眼光确实毒辣。作为情报人员,或者说特务头子,心得狠,手得辣,做事情要秉...……更多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公元1380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下旨处死了他的宰相胡惟庸,从此结束了我国宰相辅佐皇帝的历史。胡惟庸被处死的原因,史书给出的原因是“谋危社稷”,通俗的来说也就是图谋造反。对于胡惟庸这个名字,估计就是...……更多
穿越历史:哪个朝代的君臣阵容最强
...。)二、汉朝(两汉)最强皇帝光武帝刘秀没有争议吧。宰相萧何,三杰之一,坐镇后方治国抚民,支撑前线无后顾之忧,名列功臣第一。大将韩信,三杰之一,号称兵仙,刘邦争天下军功第一人,关东诸侯之地几乎全是韩信打...……更多
盘点明朝五大谋士
...、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洪武十五年,被朱元璋选中,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朱棣靖难第...……更多
明初有5位丞相,朱元璋灭掉了其中4位,为什么呢?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帝国之后,确立了五位宰相,这五位分别是徐达、李善长、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在这五位重臣中,有四位被朱元璋杀了。朱元璋为何对宰相持有这样的警惕和猜忌态度?深究其...……更多
胡惟庸与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
提起古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业,当然是宰相,是百官之长,权力仅在皇帝之下。当然,宰相不是谁都能当的,任职者必须是皇帝的心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诸葛亮,他虽是宰相但影响力不亚于当时的国君。当时他带头廉政...……更多
朱元璋问刘伯温哪三人谁能当宰相
...他也不愿这么说,所以只好坦言:“杨宪这个人呀,虽有宰相之才,奈何却没有宰相之气量,所以,他不适合当这个宰相。”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话,似乎也觉得有点道理,点了点头,又问:“那么,汪广洋怎么样?”刘伯温还...……更多
...中,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朝代。在这个朝代,之前的宰相制度被废除。而宰相制度被废除之后,锦衣卫制度,东厂,西厂这些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设立的集权机构接连被建立起来。提起明朝,就不得不提明太祖朱元璋。如果...……更多
朱元璋为何亲自请朱升出山
...出身不拜相”的传统。比如说唐代的张九龄,在被任命为宰相之前就当过翰林学士。并且,由于此时朱升已经快70岁了,年纪很大,朱元璋还给了他可以不用上朝的特权。此时,朱升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他所就职的大明集团不...……更多
揭秘明朝宦官:皇帝的秘密武器与制衡文官集团的力量
...约,无法真正的随心所欲。而在制约皇帝的各种因素里,宰相最具地位。宰相不仅是位高权重的大臣,更是文官集团的首领。有时,皇帝与文官集团合作良好,双方皆大欢喜,但更多时候,皇帝与文官集团存在分歧,双方必须在...……更多
助朱棣成功称帝,取代刘伯温,成为大明朝第一军师夫人的是谁
...个人就是姚广孝。姚广孝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他于公元1335年出生,14岁出家,拜道人席应诊为师。姚广孝的面相不是很友善,有着一副三角眼,见到他的人都认为他很凶狠。公元1375年,姚广孝被朱元璋召到了...……更多
朱元璋“洪武四大案”揭秘:清洗与革新,帝王的权谋之术
...系进行改革。“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撤销了中书省和宰相,将宰相之职权分归六部,而六部直接对皇上负责。自此,君主集权达到了巅峰,而中国从此也再无宰相。他的这一改革,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三套管理体系”...……更多
姚广孝:明朝黑衣宰相的智谋与荣耀
...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此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据史料记载,姚广孝是江苏苏州人,14岁就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姚广孝虽然做了和尚,但却对阴阳术数、兵书战策十分感兴趣,他潜心学习,俨然已经成...……更多
历史上的谋士刘基、赵普、李勣、诸葛亮与他们的传奇故事
...则平,幽州蓟县(今天津市蓟县)人,后迁居洛阳,北宋宰相。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掌书记,曾参加策划陈桥兵变。964年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更多
《明史》中的刘伯温有什么功绩?
...温再次出山,并问他杨宪、汪广洋、胡惟庸谁人可以担任宰相。刘伯温答复:“他们有能力,但气量太小”,并非宰相。刘伯温谋略不输张良、诸葛亮,但在如何“自谋”方面,刘伯温远不如张良。汉朝建立后,张良册封“留侯...……更多
...,这位曾经帮助朱元璋处理过许多政务和军事上的难题的宰相,因为权势日盛而引起了朱元璋的怀疑。在一次宴会上的一个小插曲,成为了胡惟庸命运的转折点。朱元璋的疑心使得胡惟庸及其党羽被逮捕,经过拷问和诬陷,胡惟...……更多
明朝杨宪因何事被杀
...进入了权力的核心。皇权与相权之争,杨宪自己害死自己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必然会分走一部分皇权,因此自古皇权与相权之争就一直存在,往往是在妥协退让之后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在李善长担任中书左丞相之后,朱元璋...……更多
朱元璋请功臣吃饭,刘伯温为何吓得面如土色
...在这之中,朱元璋更是通过胡惟庸案,将延续了上千年的宰相制度废除了。从此之后出现了内阁,可是内阁大学士后来就成为了“宰相”,只不过名称不同了而已,但是在权力上没有什么区别,这一点恐怕是朱元璋当初想不到的...……更多
权力斗争下的牺牲品,揭秘古代名臣的悲惨命运
...,为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当时的李斯是宰相,出于嫉妒,竟然用毒酒毒死了韩非子。韩信。韩信是汉朝开国的第一功臣想必是无可争议的,但他到底有没有谋反实在是个难解之谜。可怜一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更多
姚广孝:黑衣宰相的传奇人生与大明开国之智
...大智慧者不乏其人,由此便又引申出一系列名衔,如山中宰相、黑衣宰相。他们亦佛亦道,入世为官,往往文韬武略,纵横捭阖,凭一己之力就可帮君主安定天下,赢得生前身后名。道衍和尚并非善类,建文帝继位之初,削藩伊...……更多
历史上最厉害十大谋士排行榜,第一名堪称后无来者
...伯温与诸葛亮齐名,果然不同凡响。第八位:姚广孝黑衣宰相——姚广孝在年轻的时候,原本是明朝的和尚,号独庵老人,在妙智庵的时候,由于他精通三教,所以他常常传播三教文化。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姚广孝结识了朱...……更多
刘伯温真是被朱元璋毒死的吗?
...心怀怨怼。得罪一般人没什么大问题,可刘基后来把当朝宰相李善长也得罪了,宰相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原来,李善长有个亲信,叫李彬,是中书省的一个中层干部,这个人被查出有严重的违纪行为,刘基便准备将他开刀问斩...……更多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杨宪、胡惟庸、汪广洋?
洪武三年,李善长生病,回家休养,朱元璋要选新的宰相。当时他把刘伯温找来,和他讨论了三个人选: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吊诡的是,这三个人选,最后都先后被朱元璋给杀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说是谈论这三个...……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渑池会盟中,蔺相如间接害死了哪位伟人
历史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处处会出现意外。历史之所以有趣,是因为我们拨开历史的云雾看清一件事实时会充满喜悦。战国作为中国历史上战争最多
2024-06-06 10:31:00
魏国的霸权是如何一步步陨灭的
魏国的领土可分为河东、河西、河内、河外四大块。如下图,黄河以东,涵括蒲阪、岸门、安邑、绛、曲沃、屈、蒲等城在内的区域为河东
2024-06-06 11:44:00
春秋战国总人口没多少,为何一打仗就是几十万军 队
人口是社会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来说,人口代表着更多的机遇,更多的生产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会和社会其他需求相碰撞
2024-06-06 14:50:00
司马懿能篡权成功,全靠什么绝招
司马懿能成功篡夺曹魏政权,有很多原因。比如,曹魏皇帝大多短命,曹家人才断层等。但司马懿出色的表演能力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024-06-06 21:12:00
魏蜀吴三国,为何说曹操得天下之八成
凡事就怕数字,因为数字一出来,那些文学虚构夸张的手段就不好使了。咱先按当时的人口户籍数字来看,蜀汉只有二十八万户,而东吴有五十二万户
2024-06-06 21:21:00
聊聊后三国时代六大军事统帅
后三国时代,指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去世后的三国历史。这段历史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是英雄人物也出了不少。如邓艾、姜维
2024-06-06 21:23:00
聊聊曹操的“组织部长”荀彧
“操每征伐在外,其军国之事,皆与彧筹焉,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后汉书·列传·郑孔荀列传》有历史学家曾提出
2024-06-06 21:24:00
是谁使本会称霸天下的项羽走上自刎这条路呢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项羽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面对着身边仅留下的一人爱妃虞姬
2024-06-06 21:25:00
张飞因醉酒失误,导致嫂嫂名节不保,刘备说了啥
提起桃园三结义,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里面的三位主人公刘备、关羽、张飞,后来也成为了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兄弟。宽厚善良的刘备
2024-06-06 21:25:00
谁屡战屡败,曹操对他不仅不惩罚,还很重用他
“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曹操此一话出自《三国志张郃传》中,身为五子良将的张郃在后人的眼中
2024-06-06 21:26:00
为何说孙策没有遇害,可能会改变整个三国的历史
建安五年,被人称为“江东小霸王”的孙策在狩猎途中不幸被刺客所伤,回去后不久便离世了。年仅26岁,可谓英年早逝。若是孙策没有遇害
2024-06-06 21:27:00
刘备一言害死吕布,另一言导致一枭雄家破人亡
民间有很多关于刘备的歇后语,比如“刘备里江山——哭出来的”,“刘备哭荆州——一哭就有计”等等。由此可见刘皇叔眼泪的杀伤力
2024-06-06 21:28:00
三国时期,有没有一个人同时见过曹操、刘备和孙权呢
东汉末年分三国,在这战乱时期,天下名士们都各为其主。曹操、刘备和孙权各自坐拥于自己的地盘,三方互相明争暗斗,也成全了他们手底下的谋士和名将们的星耀名气
2024-06-06 21:29:00
聊聊曹魏五子良将之殇
三国演义中,蜀汉有五虎上将三贤相,曹魏有五子良将,东吴有四英将十二虎臣。中国历史一直有三五十二之说,所以关于三五的典故应算最多的
2024-06-06 21:30:00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他做的3件扎心事
一身虎胆平乱世,手中长枪定江山。赵云在《三国演义》中可谓出尽了风头,长坂坡上七进七出,斩杀曹操50员大将;甘露寺上拔剑而立
2024-06-06 2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