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拍摄/王思宁 制作/刘子恒南营镇连军日用百货的老板娘张秀芳告诉记者,起初看到邢海明背着背篓来买东西还有些纳闷,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邢海明是为了给住在山上的村民们“带货”。“邢海明经常来我们超市,每次都买...……更多
制作/王思宁邢海明平时捎带物品所用的背篓,都是他亲手用荆条编制的,每个净重5公斤以上。再装上他去超市帮村民们采购的蔬菜、调料,甚至米面粮油等,每次上山都装得满满当当,少则三四十斤,多则七八十斤。35年间,...……更多
制作/王思宁今年55周岁的邢海明是国网灵寿县供电公司南营服务站的一名电工,从1990年他到镇供电所工作开始,他就自愿当起木佛塔村的“采购员”和“快递员”:平时住在山上的村民们想要买些生活用品、药品,或是去山下...……更多
制作/王思宁大多数情况下,邢海明都背着背篓、骑着摩托车给村民们送货。第一辆摩托车骑了8万多公里后“英勇退役”,第二辆摩托车骑了两年半,已经行驶了24000多公里。他平均每年要骑1万多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美国洛杉...……更多
“双争”光荣榜|邢海明:坚持35年为山区村民服务的“货郎电工”
邢海明,男,1969年11月出生,国网灵寿县供电公司寨头供电所南营服务站台区经理。一个工具包,一双绝缘鞋,他爬山巡线、精心运维电力设施。一个背篓,一辆摩托,他帮助留守老人采购生活用品送上山,再把乡亲们的山货...……更多
制作/王思宁今年74岁的灵寿县木佛塔村村民邢正月,经常找邢海明捎带些米面粮油甚至水泥、沙子,只要一个电话,邢海明一准给大伙办到。提起邢海明这些年为村民们做的事,邢正月的眼眶逐渐湿润。他说:“邢海明帮助我...……更多
新春走基层|“太行第一集” 焕发新活力
...,走进市场监管第一线,感受市场监管与服务如何助力“太行第一集”在新时代焕发原生态吸引力。“太行第一集” 原生态聚人气南佐大集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部20多公里的元氏县南佐镇东南街村。2月5日上午9点,《中国消...……更多
“太行第一集”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蜂拥而来。南佐大集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在民间有着“太行第一集”的响亮名号。春节临近,大集更显热闹非凡,烟火气十足。“我这儿卖的都是自家产的物件,没啥成本。赶赶集挣点钱,就能贴补一下家用。”封照村村民王...……更多
(乡村行·看振兴)驻村干部变身“卖货郎” 江西瑞昌发展电商助农带动百姓增收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江西瑞昌3月25日电(卢梦梦 王子月)“欢迎大家进入直播间,辛苦大家上点关注,下点赞,中间小黄车里转一转。我手里拿的就是我们当地产的干辣椒,香辣十足……”在江西省瑞昌市南阳乡,该乡...……更多
货郎担里有春秋
...古代商业活动的精品画作,除了名作《清明上河图》,以货郎为主题的绘画是这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古代普通百姓购买商品,走街串巷的货郎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明代汤显祖《风入松·题货郎担儿》中写道:“何处蛇皮...……更多
重庆副市长回应“背篓专线”
...、秘书长、常务副市长陈新武回应了近期在网上刷屏的“背篓专线”。其介绍,“背篓专线”是老百姓对我们轨道4号线的称呼。这条线全长48.5公里,连接渝北区石船镇到市中心,每天早晨郊区老百姓都可以背着背篓,乘坐4号线...……更多
本文转自:太原日报红色记忆货郎带路 红军脱险 王集陈廷贤,山西省晋城人,一位普通的山西货郎。危机时刻,他毅然为红军带路突出重围,拯救了3000多名红军战士的生命。他的事迹被写入红二十五军军史,被誉为写入军史...……更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小友11月22日凌晨两点,贵州供销贵电商物流有限公司息烽县分公司配送员吴杰准时到达公司分拣中心,根据单据装好小寨坝镇线路的包裹,随后启动小型货车,前往目的地。“农村网购越来越多,我今...……更多
跟着背篓菜农进城卖菜(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轨上、市场中处处有帮扶,记者在重庆一路探访——跟着背篓菜农进城卖菜(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本报记者 沈靖然钱芳背着菜篓进入轻轨站。彭 云摄(人民视觉)老罗夫妇在农贸市场卖菜。本报记者 沈靖然摄菜农们乘坐...……更多
...等问题,3月26日,海南省总工会“技能培训超市”第一期电工培训班正式开班。据介绍,第一批电工培训班是经海南省总工会、海口市总工会、海南电网公司协商,为满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人员培训取证需要而举办的准入资格证...……更多
古人“淘宝”淘些啥
...日报文史趣话古人“淘宝”淘些啥《明宪宗元宵图》中的货郎,腰间挂鼓。王宸胤从“双十一”到“双十二”,再到“新春大采购”,购物既是万千家庭不变的热情,更是生活所需。今天我们点点鼠标、动动手指,就能买到全世...……更多
一带一路看今朝 | “世界超市”义乌:从“买卖全球”到“拥抱全球”
...卖全球”的新通道。伴随着曾经的“拨浪鼓”声,义乌“货郎”们挑担的身影遍布于周边各地的大街小巷。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义乌用“鸡毛换糖”给城市植入了商业基因。如今的义乌“货郎”们,坐拥着7.5万个商位,依靠...……更多
新春走基层|太行山区农村大集的老传统和新变化
本文转自:新华社春节期间,太行山区的一些农村大集十分热闹,人们在集市中买年货、选礼物、品年俗。石榴、柿子、山核桃、大枣等新鲜山货,胡萝卜、大葱、洋姜等带着泥土的蔬菜,提篮、背篓、布鞋等手工制品……67岁...……更多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夜行300公里的“绿色传递”——太行山蔬菜进京记□新华社记者 邹尚伯晚上9点,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大岸底村一处仓库前人影闪动。因天气寒冷,仓库的窗户上凝结着一层厚厚的水雾,但屋内却是一片热...……更多
摆摆龙门阵,聊聊新重庆!暖心的重庆“背篓专线”,火到了国新办发布会。6月5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重庆专场,会上重庆市副市长回应了近期在网上刷屏的“背篓专线”。“背篓专线”是大...……更多
“60后”村党总支书记变身“卖货郎”
...横冲追梦人”助农富乡村“60后”村党总支书记变身“卖货郎”三峡日报讯(记者方勇华、通讯员王婷婷)“我是来自宜都市横冲村的一名‘60后’村支书,是一名经验分享型主播,今天分享的是基层工作中调解婚姻家庭矛盾的...……更多
...喜庆与祥和的气息,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家背着背篓有说有笑走入全新的农贸市场——汶水田园农贸市场综合体。记者看到在新建的综合农贸市场内,人头攒动,叫卖声此起彼伏。市场内对各销售区进行了详细划分,并...……更多
“云上”赶集有味更有情
...展示和交易的场所。2023年10月,丁浪带着团队化身新型“货郎”,把直播间“搬”到各乡镇大集,用镜头对准乡场好物,带着粉丝朋友“云上”淘货。“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乡场是最具人气的地方。”丁浪说,“直播...……更多
...式上线方言播报,在石船、保税港两个站试点。这是继“背篓专线”暖心回应地铁是否允许乘客携带菜筐等大型物品后的又一贴心举措。为方便菜农乘车,“背篓专线”种种暖心回应的背后,反映的是快节奏发展的城市没有忘记...……更多
二月春来野菜香
...肚子,就带着我们几兄妹,去田间地头和山上挖野菜。一背篓一背篓地背回家,然后拌着玉米粉一起煮,一日三餐总算能暂时填饱肚子。但是,这些野菜玉米粥根本经不得饿,特别是晚上,就算你连吃三大碗,到半夜肚子照样饿...……更多
春节到安仁公馆体验“烟火成都,年味安仁”
...穿着新衣与小伙伴奔跑在石板路上,压岁钱总也买不完卖货郎背篓里的“宝贝”,老街回荡着笑声与清脆的拨浪鼓声,随着大头娃娃的锣鼓指引,相约去看一场古彩戏法...以安仁公馆原汁原味的公馆与老街建筑为舞台,本次活动...……更多
...规即可。这条充满人情味的回答,引发不少网民点赞。“背篓、菜筐+地铁”,可以说是很有重庆辨识度的一个场景。在重庆轨道交通部分站点,每天清晨都会迎来一群特殊的乘客——附近街镇的菜农,他们或背着竹篾编织成的...……更多
【一线蹲点影像】通向幸福的“背篓专线”
...6时,重庆市渝北区石船镇石龙村,王贵英用小推车拉着背篓走向石船站。4月13日,重庆地铁保税港站,这是4号线与9号线的换乘站。在菜农换乘时,地铁工作人员帮着挑扁担。4月14日6时5分,工作人员打开闸门,菜农进入地铁站...……更多
...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把“网上国网”APP、太行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等电力元素融入超市,及时解决村民在用电方面的问题。高大娘的丈夫前些年因车祸去世,她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几个孩子拉扯大。高大娘不但...……更多
三明宁化:种植雷竹笋 绿了山头富了百姓
...子砍去,一声脆响后,竹笋便从底部被折断,并顺势丢进背篓,不一会儿,雷竹笋就装满了背篓。黄六金告诉记者,目前雷竹笋已上市,长势相当不错,当下3月正是采摘时节,采摘期将持续2个多月,一天能挖接近80斤左右,每...……更多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6月24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陕西省教育考试院获悉,经陕西省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陕西省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如下
2024-06-24 14:22:00
“高考钉子户”梁实第28次高考没过二本线,直言心情烂透了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谢茂杜光然6月23日晚10时,四川省2024年高考成绩开放查询。备受网友关注的成都“高考钉子户”梁实
2024-06-24 13:55:00
韵动北京·丰宜福台公园夜跑再现丽泽金融商务区
来源:极目新闻6月22日晚,2024中国田径大众达标健身步道系列赛暨韵动北京·丰宜福台公园夜跑在丽泽金融商务区城市运动休闲公园鸣笛起跑
2024-06-24 13:48:00
兄妹因拆迁款吵12年,法官调解唤醒亲情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孙婷婷通讯员刘畅董星星为房屋征收补偿款,一对亲兄妹吵了12年。近日,经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法院仓埠人民法庭法官调解
2024-06-24 13:56:00
湖北咸宁:以“汛”为令 多方联动应对暴雨袭击
来源:极目新闻已进入梅雨期的长江中下游降雨范围扩大,汛情增多。6月21日晚以来,湖北咸宁持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汛情就是命令
2024-06-24 13:56:00
长江武汉段单日再涨水0.76米,斧头湖超设防0.25米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庞正通讯员张强窦亦然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截至6月23日8时,长江武汉段较前一日再涨水0.76米
2024-06-24 13:59:00
人工造林为晋披绿装
来源:极目新闻新华社太原6月23日电(记者柴婷)长城脚下,黄河岸畔,40多年来,山西偏关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实现了从“天高愁涧壑
2024-06-24 13:58:00
武汉库调运中央应急救灾物资支援冀豫抗旱救灾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黄忠实习生魏舒婷为全力支援抗旱救灾工作,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运指令,6月18日,由湖北省减灾备灾中心负责日常管理的中央救灾物资武汉储备库(以下简称
2024-06-24 13:59:00
以古为师 赓续文脉 傅田田工作室首届师生作品展开幕
书法,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一笔一划,看似简单,实则蕴藏着古人万千的智慧。从殷墟甲骨、六书造字,到篆、隶、楷、形、草
2024-06-24 14:53:00
武昌滨江一眼望到八分山,武汉能见度超20公里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宋枕涛6月23日傍晚,经过连日梅雨洗尘,江城武汉晴空万里,能见度极高。记者在武昌临江大道极目远眺
2024-06-24 13:59:00
小刻刀大工匠 淄川实践学校学生体验篆刻艺术
鲁网6月24日讯篆刻艺术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有着醇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近日,这门被许多人看来是比较“小众”的艺术被请进了淄川实践学校的课堂与学生们来了一场近距离接触
2024-06-24 14:17:00
【文化金家岭】穿越古今,探秘甲骨文
鲁网6月24日讯近日,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街道康城社区趣味甲骨文课开课。课堂以甲骨文为媒,架设起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引领居民穿越时空
2024-06-24 14:19:00
咸宁咸安1.2万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同心筑牢防汛“安全堤坝”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胡迪凯通讯员张欢李婷婷6月22日21时许,湖北咸宁市咸安区高桥河双溪桥镇三桥大屋石三级电站河段
2024-06-24 14:10:00
暴雨来袭,沌口派出所民警连夜巡查排隐患
来源:极目新闻00:07极目新闻记者王佳文通讯员谢威6月21日晚19时30分许,武汉经开区公安分局沌口派出所民警段永强和中营寺社区物业经理付华荣冒雨对辖区进行巡查
2024-06-24 14:11:00
人工智能+大数据,湖北高校首个户外智慧健身中心投用
来源:极目新闻00:07极目新闻记者邹浩摄影记者黄士峰通讯员张丽一键体测身体指标、动感单车联网PK、无绳跳绳四人对战、智慧健身大数据展示……近日
2024-06-24 1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