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张翰与魏晋士人的生存智慧:以自由与谨慎的名义
魏晋士人为了避祸,或者为了坚守内心的信念,在当权者征召时,他们总是不愿意趋附于前。但如果找不到好的理由,他们的结局往往很悲惨。不过张翰却找到了一个好理由。那么他找到的是什么理由呢?张翰,生卒年不详,...……更多
司马炎第二十五子,为何能成为皇帝?
...人八王之乱结束后,西晋王朝已经元气大伤。晋惠帝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傀儡。在这个时期,皇位继承问题变得尤为敏感和复杂。 原本按照常理来说,皇位应该由晋惠帝的儿子来继承。但是由于八王之...……更多
司马氏的崛起与西晋王朝的建立
...只不过是权臣利用阴谋而建立起的王朝。汉末大乱令许多士人开始反思社会,甚至质疑起了汉朝的正统性,认为汉朝已不被上天所认可。就在这时,曹操横空出世,不仅扫平了北方军阀,还推行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实际的政策。正...……更多
曹爽如果没投降,而是以皇帝号令勤王胜算有多大
...皇宫,控制了郭太后,并且立刻让郭太后,以涉政太后的名义颁布旨意,让司马懿重新掌管兵权。并且还罗列了曹爽大大小小多条罪状。 司马懿用雷霆手段,重新演绎了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凭借手里掌握着的郭太...……更多
两晋士人的楚辞接受成因:政治与学术的双重影响
从政治、学术、地理三个角度探讨楚辞对两晋士人造成影响的原因,即两晋士人的楚辞接受背景。两晋的政治形势与士风嬗变影响了士人的立身处世,他们对楚辞的接受态度随时代而变。两晋士人的楚辞接受成因一两晋政局与...……更多
西晋末帝司马邺的悲惨结局
...人扩充武力的机会。于是匈奴人的首领刘渊以复辟汉朝的名义建立匈奴汉朝(史称前赵)。西晋经过八王之乱的冲击以后,元气大伤,最终前赵大军攻入洛阳,俘虏了当时的西晋皇帝晋怀帝。晋怀帝被匈奴人俘虏以后,西晋的宗...……更多
晋朝八王之乱:政治动荡与华夏民族历史的转变
...是在自己家中的马厩被杀。杨骏死后,贾南风又以晋惠帝名义下诏书,废除杨芷的皇太后之位,贬为平民,囚禁在洛阳郊外的金墉城。又诛灭杨骏三族,并株连杀死了数千人。杨家的政治势力被消灭。如果事情至此结束,我们不...……更多
从司马家篡权到赵匡胤宽政:七百年宗室屠杀的反思
...命,更是终结了长达七百余年的宗室屠杀传统。赵匡胤的智慧与远见,使得柴家子孙与宋朝共存亡,成为了历史的一段佳话。回首这段血腥的历史,我们不禁为那些无辜逝去的生命感到惋惜。然而,我们也应铭记赵匡胤的仁慈与...……更多
盘点三国时期名气最大的八大骠骑将军
...据,并任命他为左将军,封云阳侯。朱据为人谦虚,多交士人,轻视钱财,乐于施舍,俸禄赏赐虽说丰厚但常不够用。赤乌九年(246年),朱据升任骠骑将军。不过,赤乌十三年(250年),因牵涉二宫之争,朱据最终落下被赐死...……更多
西晋八王之乱:皇族内战、权力更迭与贾皇后专权之路
...马玮带领军队直接进入洛阳之地。贾皇后又利用晋惠帝的名义,以司马玮带兵保护皇宫为理由,围住了杨骏的府邸。楚王司马玮烧了杨骏的府邸,在马厩中找到了杨骏并伺机杀掉了他。因为杨骏的倒台,他的女儿皇太后杨芷被牵...……更多
前朝勋贵新朝臣:曹魏宗室在晋朝的仕官情况
...十二年,司马曜的下诏让陈留王王位在皇太子之上,成为名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晋太元十二年间,诏陈留王位皇太子之上。历经两晋、刘宋,直至南齐,在建元元年(479年)被废除,享国214年。曹奂曹志:陈思王曹植幼子...……更多
士族与皇权的对抗: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与门阀统治的形成
...大,而士族之间流行清议,众人坐到一起来品评天下知名士人,例如给曹操评语的许劭,他就组织了一个很有名的月旦评,曹操最著名的评语也是从那里来的,不过士族不轻易评论某一个人,为的是抬高自己的身价,这也是士族...……更多
从西晋到东晋:五胡乱华时代的变迁与抗争
...为孝怀皇帝的时候,情况就变了,因为刘渊以汉家外甥的名义,打算再造汉朝,自称为汉王。这实在是相当讽刺,当年汉武帝跟匈奴互相撕了几十年,做梦都不会想到,一个匈奴人居然要恢复大汉王朝的江山。刘渊的理由很简单...……更多
中国古代的用人之道:亲贤并用的重要性
...始皇行法家之道,绝对独裁专制,二世而亡。至于曹魏,名义上虽行分封,但实际上是绝对专制,与秦朝相似。曹魏采用这样的宗室政策,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曹魏奠基于曹操,而操以“赘阉遗丑”之寒门出身崛起于军阀混...……更多
西晋覆灭记:匈奴英雄刘渊与司马氏的较量
...备为祖先,追封刘禅为孝怀皇帝,而刘渊又以汉家外甥的名义重造汉朝,自称汉王。对于西晋来说,这是非常讽刺的。当年,汉武帝和匈奴矛盾了很多年,他们可能怎么都想象不到,有一天,匈奴会恢复汉王朝的天下。刘渊认为...……更多
深入剖析西晋衰亡的全过程
...摇中灭亡。结语一个短暂的王朝就此走入历史。西晋虽然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却在建立者去世后很快就陷入了内乱与外患的双重打击之中。西晋的灭亡,实际上是司马氏夺权之后的必然结果。他们通过姻亲政治夺取了别人创立...……更多
桓温与东晋权力格局的碰撞
...区早被成汉割据,北方也被匈奴人占领。唯独东南地区,名义上还属于晋朝。在江东豪族和南逃的北方士族们的妥协和支持下,晋朝宗室司马睿得以做了皇帝,这便是东晋的开始。司马睿称帝其实主要的支持者是南方士族。所以...……更多
孙权称帝后是否应该尊孙策为皇帝?
...当个普通贵族,也自然有野心家会打着给孙策后人夺权的名义搞事情——要知道,在这之前的秦末,存在陈胜以扶苏的名义造反的事情,在这之后的清初,也有各路反清势力以帮助朱三太子复辟的名义搞事情。因此孙权单就这一...……更多
李严在蜀汉政权中的角色与地位
...,取得了刘备的信任和重视。 刘备重用李严是拉拢益州士人的需要。在秦国未占领巴蜀之前,巴蜀尚是偏僻未开化之地,秦国占领巴蜀之后,中原经济文化方源源输入。李冰父子治蜀,让巴蜀成了天府之国;汉景帝时文翁化蜀...……更多
西晋的统治时间为何很短暂?
...这个大框架下,而曹操也依靠汉帝发号施令,借着汉帝的名义征讨四方。关羽降汉不降曹 士族信仰的崩塌虽然曹氏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在篡汉的路上一去不复返,即便如此,曹丕篡汉的时候,依旧没有杀汉献帝,甚至允许汉献...……更多
历史上篡权者数不胜数,为什么司马氏被骂了几千年?还有第二个?
...桓范劝曹爽,说天子还在我们手中,大将军你可以以皇帝名义号召天下兵马进京诛杀司马懿,司马懿必死无疑,但曹爽仍然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此时在洛阳城中的司马懿向满朝文武保证只罢免曹爽一人,绝不滥杀无辜,于是满...……更多
掌控朝堂的杨坚,周宗室再无力量抗衡,他为什么把大权拱手让人?
...是控制朝堂。中国人讲究名正言顺,所以要有一个合适的名义。刘昉、郑译等人先是提出杨坚出任冢宰(北周的宰相,宇文护担任过这一职务),杨坚并不满意。因为宇文护死后,冢宰不但没有军权,连统辖百官都做不到。就在...……更多
从弑君到树立威望:司马昭如何利用伐蜀之战重塑政权
...的野心家,也有手段的话,很可能通过司马昭杀害天子的名义,来讨伐司马家。所以司马昭需要通过军功来论证自己掌权比曹髦乃至所有曹家人都适合,同时也要污名化曹髦。于是司马昭开始公关:一方面以太后的名义宣布曹髦...……更多
晋元帝振兴皇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不能免俗。公元322年正月,王敦就以刘隗“惑乱上听”的名义兵发建康。听闻王敦起兵,晋元帝大怒下召“今亲率六军以诛大逆,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但是“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虽然朝廷有着“大义”的名分...……更多
东汉皇帝为什么一定要跟士族集团过不去?
...收拾。从两次党锢之祸,我们能够看出:不是宦官非要跟士人过不去,而是皇帝非要跟士人过不去。汉桓帝和汉灵帝,这两个让刘备和诸葛亮叹息痛恨的皇帝,矢志不渝都在做的事情就是:打倒士族集团。跟什么亲贤臣、亲小人...……更多
刘裕为什么要屠尽司马懿的后世?
...参军。刘参军带了十来个老弟去侦查义军动向,没想到千名义军杀将而来。刘参军等人拼死作战,他身边的人都快死完了,他还在拼命狂砍。他的勇猛不亚于项羽,他的智慧不低于刘邦。您也许都想不到,桓玄的干将刘裕竟然被...……更多
杨骏之死:西晋朝政的混乱与宗室的反击
...坐稳江山。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杨骏,则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留下的托孤大臣,而他显然是一个反面例子。一杨骏(?-291年),字文长,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杨骏少年时期即在朝廷任职,后又任高陆令、骁骑、镇军二府...……更多
晋元帝司马睿为何不愿北伐
...动必将让他在江东根基稳固,甚至有朝一日可以带领江东士人北伐中原。然而好景不长,江东地方势力本就对外来者司马睿有所猜忌。建兴元年(313年),就爆发了周玘谋反的事件。当时身为吴兴太守的周玘,原本就因父亲被司马...……更多
司马师与夏侯徽:婚姻背后的权力游戏
...道:“少有德行,智识过人”,意思是从小就德行出众,智慧过人。在嫁给司马懿之后,相夫教子,成为贤内助,这才让司马懿能安心谋划大业。史书上就曾记载这么一件事:当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时,就曾想征召司马懿入...……更多
司马师对曹魏宗室的血腥清洗:夏侯玄、李丰、张缉的悲惨命运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通过发动“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魏大权,此后,便开始清除异己,大肆杀戮曹魏宗室和忠于曹魏的大臣。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掌权,继续杀戮那些忠于曹魏的大臣,比如夏侯玄、李丰、张...……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同时也把首都定在了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
2024-06-30 21:00:00
与元末明初朱升等诸多名仕一样,由于元朝官场过于腐败黑暗,汉官难以掌权,升迁基本无望,1346年刘伯温辞官隐居。但透过刘伯温的经历来看
2024-06-30 21:01:00
1360年,刘伯温来到南京,成为朱元璋的谋臣,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以下是实打实的三件功劳。1,针对当时形势,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
2024-06-30 21:01:00
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刘伯温发挥了顶级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刘伯温功劳来看,足以封公爵
2024-06-30 21:02:00
韩信本为平民,虽“志与众异”,但却没有谋生手段,因而家境贫困,常常靠他人接济度日,日久便为乡邻所恶,“一饭之恩”、“胯下之辱”等均发生在这一时期
2024-06-30 21:03:00
从仗剑投项到转投刘邦,韩信始终没能受到重用,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然而作为刘邦左膀右臂的萧何,却对其如此看重,甚至不惜冒着被刘邦猜忌的风险
2024-06-30 21:03:00
父亲曾担任锦衣卫百户。1568年,明神宗在民间大范围选美,王氏没能进入前三名,但因为自身条件较为出色,便留在了宫中,成为了慈宁宫的一名宫女
2024-06-30 21:06:00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上下的舆论越来越激烈,李太后不得不出手干预。在太后的质问下,明神宗说出不肯册立朱常洛为皇子的原因,因为他是宫女生的
2024-06-30 21:07:00
王恭妃死后,明神宗只是草草埋葬了她,陪葬品少的可怜,即没有派人守坟,也没有下拨守坟的费用。儿子朱常洛继位后,连追念母亲的仪式都还没形成
2024-06-30 21:07:00
聊聊大唐名将薛仁贵的传奇故事
威名赫赫的大唐名将薛仁贵一生身上出现了许多传奇故事:大丈夫弃耕从戎;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勇猛作战惊动天子;生擒敌将神射手
2024-06-30 21:08:00
聊聊隋朝名臣——赵绰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盛世—“贞观之治”。唐太宗手下,人才济济。其中,魏征直言进谏
2024-06-30 21:10:00
聊聊太子李建成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
陈寅恪先生,对于唐朝,有一个精彩的论述,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
2024-06-30 21:10:00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做了贡献巨大,那她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文成公主的远去的身影消散在了茫茫大漠之中,她对汉藏文化交流的贡献却永载史册,书写了民族间友好往来的篇章
2024-06-30 21:11:00
220年12月,享国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到了尽头,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操之子曹丕。一般而言,亡国之君都不会有好下场
2024-06-30 21:12:00
白毦(ěr)兵,三国时期蜀汉的精锐部队,由永安都督陈到统领。“白毦”顾名思义,该部队的装束是以白色的鸟羽兽毛作为标志。文献资料见于诸葛亮在公元226年写给李严的书信中
2024-06-30 2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