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晋元帝司马睿为何不愿北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30 14:0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前言

青史几代明君贤相,岂能救得了一国之败?公元311年,晋怀帝被俘北掳,留下的只有一座破败的长安城。秦王司马邺继位,是为晋愍帝,号召天下义军,图恢复中原。然而到底是个空城计,诏令一出,无人响应。

当权者司马睿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晋室覆灭,无力回天。司马睿当真就甘于坐失神州?事实上,他也曾一度心存侥幸,希图重新掀起一场北伐。只是万事俱备,唯人力不足啊!

晋元帝司马睿为何不愿北伐

一道无人应诏的诏书

公元313年五月,在长安称帝的晋愍帝司马邺,满怀恢复中原大业的豪情壮志。经过两年的经营治理,他终于感觉掌控了局势,可以开始发动反攻了。这一年春天气候渐暖,正是出征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下达一道划时代的诏书,大举动员天下义军,声势浩大。

这道诏书一出,司马睿的心中不免也荡漾着一线希望。他已在江东立足多年,若是此次北伐成功,他便可光复中原,重振晋室。一时间,司马睿已看到自己率领大军凯旋而归的盛景了。那必定会是一幅多么雄壮的画面啊!

晋元帝司马睿为何不愿北伐

然而很快,幻想便被无情的现实击碎。这道诏书下达后,居然无人应诏!连司马保这个亲兄长都没有丝毫表示,显然并不打算交出自己手中的兵权。可以想见,此去注定又要一场空。

几日后,唯一的积极响应来自亡命之徒祖逖。祖逖原是一个小吏,在战乱中失去官职后南渡谋生。他曾经上门请求支援,志愿率领水军北上。然而司马睿能给他的,也只有区区一千人的口粮和三千匹布。

祖逖根本招募不起什么水军大军,只好自己单枪匹马渡江。这一去,便杳无音讯。只听到他在出发前豪言壮语地立誓道:“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敢情他是视自己为大江神呢!司马睿叹息不已,自己连区区一介义士都难以使唤,又何谈北伐中原呢?

晋元帝司马睿为何不愿北伐

江东立足艰难,内忧未平

司马睿之所以无力北伐,关键在于他在江东的地位岌岌可危,难以召集天下义军。

早在307年,在八王之乱中获胜的东海王司马越,就派司马睿出镇江东之地。当时,他领军才三千人,僚属不过百余。可江东素来就是孙吴故土,势力盘根错节,实力雄厚非常。

司马睿对自己的使命感到既荣耀又责任重大。他知道,这是东海王对他的信任,也是自己扬名立万、光复中原的大好机会。只是,要在这里站稳脚跟,他也自知任重道远。

为了拉拢江东士族豪强,结交权贵,司马睿设法结交了不少重量级人物。比如以前的吴国太宰顾荣,他专门聘为军师,一切军国大事都要向他请教;还有原吴国内史贺循,他更是直接任用为内史,主管江东民政。

晋元帝司马睿为何不愿北伐

可以说,司马睿拚了老命,才初步同江东权贵们建立起合作关系,稳定了自己在江东的地位。他觉得这些举动必将让他在江东根基稳固,甚至有朝一日可以带领江东士人北伐中原。

然而好景不长,江东地方势力本就对外来者司马睿有所猜忌。建兴元年(313年),就爆发了周玘谋反的事件。当时身为吴兴太守的周玘,原本就因父亲被司马氏所害怀恨在心;加之看到刁协等北人在朝中掌权,愈发不满。

晋元帝司马睿为何不愿北伐

这时,他暗地里联络起一帮本土力量,准备发难诛杀北人,改立南人执政。消息泄露后,司马睿迫于无奈,只好调离了周玘官职。然而这股地方的势力并未就此打消。次年,周玘的儿子周勰与孙皓宗室孙弘等人,又在江东各地举兵造反,虽然也被平定,却再次震慑了司马睿,让他明白民心未定。

可以说,在江东立足之初,司马睿为了争取本地士族的支持,简直是竭尽全力。然而权势的天平终究倾向王氏一边。当时辅佐他的王导、王敦兄弟俩,在朝野的影响力都越来越大。

甚至还曾与司马睿发生过激烈冲突,引发政变。在这种内忧未平的情况下,司马睿显然无余力去关心操办北伐的大业了。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中的大业化为泡影,再无施展的机会。

晋元帝司马睿为何不愿北伐

昏庸的长安朝廷,难以为继

其实就算司马睿百忙之中抽身北上,也难以扭转晋室的颓丧局面。这场覆灭在司马邺一朝稳如泰山的表面下,悄然酝酿许久。这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空城计”!

自312年司马邺入主长安城起,整整坐了三年江山,然而所谓的江山,只不过一座破败的都城而已。司马睿在江东时听闻几年内战爆发的消息,心中早有所忖,看来长安的新朝廷,注定难以立足。现在看来,果不其然,这狼烟中的长安城已被战火摧残得千疮百孔。

荆棘遍地,居民寥寥百户,所剩车驾也只有四乘之多。城中百官的印信都丢失大半,所谓的朝堂之上,早已人去楼空。实际掌权的,只剩下几个武断乱来的枭雄,比如大司马阎鼎、太守索琳等等。可以说这是个典型的例子,根本无力回天。

晋元帝司马睿为何不愿北伐

最让人唏嘘的是,这些本应团结对外的朝廷要员们,也在这危难时刻疯狂内斗不休。阎鼎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与京兆太守梁综大打出手。结果引起其他将领的不满,将阎鼎赶出了长安。而仅存的大将军索琳,在汉军压境之下还想投降求官,简直是自乱阵脚!司马睿接到这些消息后,心中凉了半截,看来这场覆灭不可避免了。

眼看着这道空中楼阁随时面临倒塌,王导劝谏司马睿不必援救。司马睿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兄长和晋室覆灭于此。或许他也早已看明白,这场北伐注定要以失败告终的。他心中五味杂陈,万分唏嘘。

晋元帝司马睿为何不愿北伐

自己明明离大业只有一步之遥,却因诸多变故无力回天。他在梦中反复穿梭,如果当日自己能带兵亲征,是否就能一举扭转乾坤,光复中原呢?然而终究只能是空想一场,他也只能在江东无奈等待,再无施展抱负的机会。

有心无力,终究只能眼睁睁地目送昔日盛世覆灭。也许这就是历史的致命一击,任人英雄无力回天。司马睿虽然心中或还怀着一线希望,但终究也只能眼睁睁地见证这一切,无力回天。后人读史君可要记取的教训啊!莫要重蹈覆辙。

晋元帝司马睿为何不愿北伐

结语

然而,历史并不会简单地重复覆辙。晋室的覆灭,并没有就此击垮司马睿的心志。在绝境中寻得新生,这才是英雄好汉。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打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亡国余脉南渡重开天命”的先河。在他的治理下,南朝数百年基业得以延续发展。

所以,晋室覆灭之难,并不仅仅是命运残酷戏弄。它同时也培育着东晋开国帝王的无畏意志。正如后人云:生命不息,江东未死。司马睿之所以不救晋室,正是因为他已瞄准了东晋的未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30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东晋时期大臣谢裒担任过哪些职位
...兼文武。永嘉年间,起家琅琊王(司马睿)掾、丞相参军。晋元帝即位,授丹阳郡尉。永昌元年(322年),授太常卿。永和三年(347年),打败后赵军队有功,受封福禄县伯,累迁吏部尚书
2023-06-09 10:42:00
...事业就在于调剂这些矛盾,造成苟安江左的局面。王导劝晋元帝选取北方名士百余人做属官。这些名士避乱南来,得到官职,算是有了安身地。其中有不少人怀疑晋元帝能有什么作为,例如桓彝,初
2024-05-30 06:04:00
冒充“舍长”才得以脱困,亲人去世总要哀哭三天的“开国”帝王!
爱好的历史的朋友们总喜欢拿晋元帝司马睿与宋高宗赵构,这两位经历相似的皇帝来进行对比,两人都是为了各自的大一统祖业“挺身而出”,接过了山河破碎的“烂摊子”,几经波折之下又保住了半壁
2025-03-24 18:00:00
王氏兄弟后来的命运为何不同
...是,在纪瞻、王导等人的劝进下,司马睿登基称帝,史称晋元帝。司马睿登基后,为感谢王氏兄弟的付出,让王导内掌朝政,王敦外握兵权。王导、王敦两兄弟一文一武,执政内外,很快,朝野便有
2023-03-13 16:05:00
晋明帝司马绍(298年—325年),字道畿,晋元帝之子,庙号肃宗。母亲为代郡出身。生来像鲜卑人,为人豪爽,在位期间曾经曾平定王敦叛乱,有中兴之气,可惜在位仅四年早死。简介永嘉元年
2023-10-24 14:57:00
周顗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
...(今江苏省南京市)重建了国家政权,是为东晋,司马睿即晋元帝。周顗为东晋王朝的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是国家重臣。三、冤屈而死晋元帝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时,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王
2023-06-26 18:49:00
西晋的统一与崩溃:士族权力与分封制的矛盾
...此时正在江南经营的琅琊王司马睿成为晋室的希望所在。晋元帝司马睿画像而司马睿之所以能顺利的继承大统,离不开两大势力的支持。这两大势力分别是来自北方的以琅琊王氏为主导的"侨姓士族
2023-09-24 14:33:00
司马睿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州牧,王导为开府仪同三司,刁协为尚书令、平南将军。晋元帝担心琅琊王氏权力过大,于是重用刘隗、刁协以对抗王敦、王导。刘隗、刁协积极打压世族,以巩固皇帝的权力。五,忧郁而终永昌元
2023-05-29 16:49:00
王导把执政当游戏,注定得不到好结局
...后盘踞在荆州地方。王敦但是,东晋逐渐稳住阵脚以后,晋元帝司马睿开始振作朝纲,他任用周敳(北方南渡名士)、戴若思(江东土著士人)两位士人中的人望所在,提振士人对皇权的向心力;又
2023-01-31 21: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