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严在蜀汉政权中的角色与地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1 15:33:00 来源:戏说三国

据《三国志李严传》记载,刘备伐吴大败后,征召李严进永安宫,任命他为尚书令。尚书令是尚书台的长官,权力很大,在此之前的两任尚书令分别是法正、刘巴,他俩都深得刘备信任。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成为诸葛亮正李严副的托孤大臣;刘备临终,以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以抵御东吴。那么,刘备为何如此重视李严呢?

李严在蜀汉政权中的角色与地位

李严是刘备经过多年考察,值得信任的人。李严字正方,南阳人,后改名李平,“少为郡职吏,以才干称”。原本在荆州刘表属下当县令,后来曹操率军南下,李严正做秭归县令,便从秭归入西川,投靠了益州牧刘璋,被任命为成都令,“复有能名”。刘备攻打益州时,李严被刘璋任命为护军,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奉命率军抵抗,可是到了绵竹他却率军投靠了刘备,被刘备拜为裨将军。这在益州将领中引起很大反响,致使益州孟达等人纷纷倒戈。刘备占领了成都,加李严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刘备与曹操正在争夺汉中时,李严两次在后方平定了叛乱,有力支援了汉中之战。刘备占领汉中后,加封李严为辅汉将军,仍兼任犍为郡太守。刘备晋位汉中王时,李严鼎力支持,成为汉中王劝进表的11位领衔人物之一。刘备入蜀,李严乘势归顺刘备,大力支持刘备夺取益州;在汉中之战焦灼状态之时,李严不等刘备出兵又及时扑灭了刘备后院之火,确保了后方稳定;在太守任上兴水利筑城防,政绩斐然;刘备占领汉中,欲学汉高祖故事,称汉中王,李严又是积极支持的活跃人物。这些都让刘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取得了刘备的信任和重视。

李严在蜀汉政权中的角色与地位

刘备重用李严是拉拢益州士人的需要。在秦国未占领巴蜀之前,巴蜀尚是偏僻未开化之地,秦国占领巴蜀之后,中原经济文化方源源输入。李冰父子治蜀,让巴蜀成了天府之国;汉景帝时文翁化蜀,使巴蜀人民大受教化,蜀中文化有了很大发展,直追齐鲁,以致产生了司马相如那样的大才子。蜀中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使益州与汉朝其他地区一样,土地兼并严重,土著豪族经济发展,实力强劲。东汉末年,巴蜀豪族的发展程度仅次于关中和关东地区,像蜀郡贾龙、巴西赵韪等都是振臂一呼就能聚集成千上万人,单独平乱或者作乱的大豪族。

平定黄巾之乱后,汉宗室刘焉贪图益州的富饶,请求在益州设立了执掌一州军政之权的州牧一职,并且自己担任了益州牧,但却得不到益州豪族的支持,甚至连成都都进不去。刘焉就拉拢当地少数民族和外地流民。当时关中、南阳一带大量士人为躲避中原战乱,流亡到益州的有几万家,刘焉把这些人编成部队,号称“东州兵”,还招募少数民族青羌当兵,利用他们镇压益州当地豪族。这些最早来益州跟随刘焉的士人们,就形成了东州集团,控制了益州的军政大权,成了当地的统治阶层,大肆压榨、凌辱益州豪族,迫使一些益州大族士人,不得不屈服投靠。刘焉去世后,益州大族赵韪举兵讨伐其子刘璋,全蜀响应,东州集团害怕遭到清算,殊死作战,为刘璋消灭了赵韪。但是,刘璋暗弱,远没有其父处事狠毒老辣,以致出现难以控制益州本土豪族的局面。

李严在蜀汉政权中的角色与地位

东州集团不少人就想寻找更合适的代理人,来替代刘璋,统治益州,于是他们看中了刘备。刘备进入益州时,益州大致分三个势力:益州本土势力,早先跟随刘焉父子入属的东州势力和后跟随刘备入蜀的荆州势力。那些东州势力,以法正、吴懿、马良、李严等人为代表,纷纷投靠刘备,助刘备攻打刘璋,倒是那些益州本土势力,像张任、严颜、黄权等人,却成了坚决支持刘璋抵抗刘备入侵的最忠实力量。刘备入主益州后,仍采用团结荆州势力,拉拢东州势力,打击益州本土势力的策略,制定蜀科,打压益州本土势力,荆州势力联合东州势力,成了益州的新统治阶层。

夷陵大败后,刘备病危,无脸再回成都,就将永安作临时都城,召集荆州势力和东州势力的代表来永安,作后事安排。刘备当然还是依重荆州势力,这时关羽、张飞、庞统等人已死,荆州势力的代表人物只能是诸葛亮,于是刘备就托孤诸葛亮,让诸葛亮依然做丞相、录尚书事、益州牧、司棣校尉,假节。刘备还要拉拢东州势力,这时东州势力的代表人物法正、吴懿、马良等均已去世,孟达叛逃,只有李严可做东州势力的代表人物,于是刘备就拜李严为尚书令,并升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与诸葛亮并收遗诏辅少主刘禅。

诸葛亮与李严同为托孤大臣,但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诸葛亮为丞相、益州牧、司棣校尉,可以说掌管了蜀汉的军、政、监察等大权;假节,可以自由行征讨之权,录尚书事一职在汉时弹性较大,皇帝存在感较强时权力就较小,皇帝存在感较弱时则录尚书事的权力在尚书令之上。而李严呢,尚书令确实实权很大,帝王权力强势时,可以直接对帝王负责,但帝王权力弱势时,就由录尚书事给替代了;蜀汉的尚书令先是法正,接着是刘巴,后就是李严,都是东州势力的人来做,这也体现了刘备对东州势力的拉拢和尊重。

再说李严的中都护一职,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名义上护所有的中军,类似于曹魏的都督中外诸军事,都督中外诸军事的职责是统领都城内外的中军,中都护也是如此。但刘备在永安设立了行宫,永安有了陪都的意味,又特意把李严留在永安,其实意思是让李严统帅以陪都永安为中心的东面部队,并不是把蜀汉所有的军权都交给李严。而且刘备也没给李严假节之权,当年关羽之所以不报告刘备敢发动襄樊之战,就在于关羽有假节之权,李严没有此权,就只能在永安履行镇守之责。由此可以看出,刘备之所以拜李严为尚书令,封他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成为托孤大臣,不过是对东州势力的尊重,是拉拢东州势力及李严的一种手段。

李严在蜀汉政权中的角色与地位

制衡诸葛亮权力过重的需要。夷陵大败,让多年征战的刘备,竟败在江东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白面书生陆逊之手,刘备真是羞惭无地,无颜再回成都,就将永安作临时行宫。刘备羞惭加身,又气又急,自然身体吃不消,不觉疾病加身,日见沉重。为了以后蜀汉命运,刘备从成都召来诸葛亮,嘱以身后之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还诏敕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诸葛亮官至丞相,又兼着益州牧、司棣校尉等职,又有假节大权,还是托孤大臣,这时在蜀汉可谓有无上之权。虽然刘备有“此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话,但刘备自己一生都在为光复汉室费尽心血,现在临终,怎可轻以将自己一手创建的蜀汉拱手让与他人?于是他就将李严作为副托孤大臣,拜尚书令,加中护军,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一方面可以防备东吴入侵,另一方面诸葛亮在成都辅佐刘禅,发号施令,一但有别样之心,在永安镇守的李严有军有权,对诸葛亮无形之中也起到了警醒牵制作用。诸葛亮一旦有自立之举,李严就可振臂一呼,率军讨伐。但令刘备没想到的是,诸葛亮并没别样之心,东吴和蜀汉马上和好,李严这个留镇永安的中都护,竟成了一个无所作为的闲职。

李严在蜀汉政权中的角色与地位

刘备比较首肯李严的政治军事才能。早年李严在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手下做县令时,就以“治吏”出名。刘备入主益州,李严做了犍为郡太守。在太守任上,李严再次显示其治吏之能,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大兴土木,把郡城整修一新,以致“吏民悦之”,“观楼壮丽,为一州胜宇”。还重新修筑了蒲江大堰,又叫“六水门”枢纽工程,造福郡民。汉中之战时,刘备与曹操征战犹酣,不想盗贼马秦、高胜等在南边郪县起兵,招集队伍数万人,攻入资中县。正在危急时刻,李严不待刘备另外发兵,只率本郡士兵五千人前往讨伐,斩杀马秦、高胜等人,其余人都四散逃命,叛乱平定。不久,越巂郡夷帅高定率军又围攻新道县,李严前往解围,高定被击败后逃走。刘备也因此加封李严为辅汉将军。

李严在蜀汉政权中的角色与地位

李严虽然具有一定的政治军事才能,也显示了他的一些不凡治绩,但李严性情孤傲,难以与人相处,在任期间大盖房舍满足一己之私,曾因迁移郡治官邸一事与持反对态度的郡功曹杨洪争执,杨洪一气之下主动辞职引退。都督江州后,又与属下牙门将王冲发生摩擦,王冲自知为李严所嫉恨,惧怕因此被诬陷罪名而叛逃降魏。李严自视甚高,护军辅匡等人年龄、地位与李严差不多,但李严却不愿主动与他们来往。李严还与诸葛亮争权夺位,数次阻扰北伐大业。刘备生前饱经沧桑,以善于知人用人闻名,难道就不知道李严的不足?刘备之所以重用李严,也是因为东州势力的名人法正、吴懿、马良、刘巴等人俱已相继过世,剩下的也只有李严可用了。因此,瘸子里挑将军,刘备也就只能抬举李严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1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孙权为什么能在江东站稳脚跟?刘备却不行
...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小部分),并以此为根据地建立了蜀汉政权。自此,三国时期三足鼎立的格局开始形成。不过,刘备阵营虽然将总部都搬迁到了益州的成都,但其在益州的统治基础却一直很不
2023-08-08 22:16:00
章太炎的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
...并没有历史证据能证明这个观点,他的理由就是说关羽是蜀汉的大功臣,而且镇守一方,权力最大,一旦刘备去世后,刘禅即位,诸葛亮掌权,无法控制关羽,所以诸葛亮建议刘备除去关羽,假借孙
2023-08-24 15:56:00
法正与诸葛亮各自的优点与在蜀汉的地位
...虽然在刘备夺取益州和汉中的过程中都功不可没,但他在蜀汉的根基太过薄弱,和诸葛亮完全没有可比性。诸葛亮的能力诸葛亮虽然被演义神话,但他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单单为刘备谋划荆州和益
2023-10-23 07:29:00
刘备为何没有回成都,而是留在白帝城?
...留在白帝城,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一、外患夷陵之战后,蜀汉元气大伤,国力严重受损,在这种情况下,刘备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先说外患,在刘备逃入白帝城的同时,东吴军队一路追击,
2023-08-28 12:32:00
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为什么会衰败?
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有三个特点:一是领导层是白手起家建立政权的,刘备、关羽、张飞都来自社会底层;二是崛起时间最晚,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开始崛起,此时的天下已经被瓜分殆尽,三是蜀汉政权虽
2023-08-23 15:19:00
揭秘刘备和刘焉父子的关系
...反正史学界两种说法都有,都无法确定。只是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了汉昭烈帝,其名气才盖过刘焉刘璋父子。其二,刘焉刘璋的地位。在东汉后期,官居太常之高位的刘焉向汉灵帝建议“选清名
2024-02-22 13:36:00
诸葛亮如果篡位夺权,能不能成功?
三国时期,论政权稳定的话,只有蜀汉的政权是最稳定的,东吴和曹魏都发生过权臣篡位甚至废除或者杀害皇帝的行为,比如曹魏政权中的司马师废除魏帝曹芳,司马昭弑杀魏帝曹髦,东吴政权中的孙綝
2023-08-24 16:25:00
刘备阅人无数却识错两人,留下奸臣错杀忠臣,否则蜀汉可能一统
...。曹操统一了北方,孙权坐拥江东,而刘备则扎根西南。蜀汉并未失去一统天下的机会。可惜的是,刘备在登基后犯下了一次致命的错误:他错杀了一位忠臣,而放过了一个奸臣。这一错误的后果是
2024-02-20 15:14:00
为什么孙权在三国中存在感很弱
...了。而在之后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大破魏军获得胜利后,让蜀汉出现了一统天下的契机,但此时孙权对关羽的偷袭,让蜀汉争权元气大伤,最为精锐的荆州步军在魏吴两方攻击系化为乌有。从赤壁之战
2023-10-28 17: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2025-09-18 10:15:00
3500年的建城史,邢台,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在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眼中,邢台又占据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翻开典籍,《史记・殷本纪》记载“祖乙迁于邢”
2025-09-18 10:21: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