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唐太宗晚年‘六大恶事’揭秘
一说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贞观之治”的盛世繁华,那个文治武功、开创大唐盛世的伟大帝王。他被誉为千古一帝,历史地位无人能及。然而,你知道吗?晚年的李世民,行为却有些让人大跌眼镜,甚至可...……更多
唐太宗曾下令修改国史,他有何不可告人的目的?
伟大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勤于政事,减轻刑罚,他一手开创的“贞观之治”,让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古代众多皇帝中的佼佼者,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他曾经下令修改国史,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这...……更多
李世民死亡原因令人猜不透,以至于史官无法下笔
...而身处国外的中国人也被称为“唐人”。这一切,便始于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的一生辉煌且灿烂,可以说是年少有为。毛主席曾亲口赞誉“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皇帝,其晚...……更多
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么地步?做了什么事情?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做的最昏庸的一件事,就是没把自己“杀兄囚父”的事情给删了,而是让史官如实记载,编成《起居注》流传后世。公元643年,即贞观十七年,按照李世民的寿命(649年去世),这一年,李世民同志已经妥妥...……更多
李世民作为千古明君,是否有篡改历史的行为
...史,不得不说汉唐威武;提起历朝历代的明君,总落不下唐太宗李世民。他是千古明君不假,但其一生也有“污点”,其篡改史书的行为也是真实存在的,这个已经被史书所记载,不容否认,近代思想家章太炎甚至在《书唐隐太...……更多
唐太宗让“削去浮词,直书其事”的是什么
...问题,才能对所谓“篡改历史”有个正确的理解。先看“唐太宗篡改历史”这件事的出处。出自《资治通鉴》,原文如下: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不虚美,不隐恶...……更多
史官们是如何知道历史中那些绝密事件的
...干预,蠢笨一点如晋惠帝一样的皇帝又不会去关注。例子唐太宗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的,所以他也担心那些史官们把这件事如实记录下来的话会损害自己的声誉。当时负责编纂起居注的官员是褚遂良,有一次唐太宗...……更多
唐太宗出生时天降异象,说了你可能都不信
...到天下的,这个异象一般都会记录在皇帝的本纪中。虽然唐太宗并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可是正因为有了李世民和他手下的那些忠诚的大臣,才有了唐朝稳固的基业,因此按照惯例,唐太宗出生的时候必须也要有祥瑞之兆。当时...……更多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哥,玄武门下身首异处,因此事成为佛家恩人
导语:现在的影视剧中对唐太宗李世民大多是褒奖的态度,而对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大多是贬低的态度。正所谓成者王侯败者寇,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李世民当上大唐的皇帝之后,虽然要求史官如实记录玄武门之变。但手...……更多
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评价
...一在于执政的宽仁和严苛,其二在于得到皇位的合法性!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两个人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一样的是开国皇子,一样的是能征善战,一样的在各自的时代中开创了盛世,更重要的是,一样的通过特殊手段...……更多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正是他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局面,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繁荣的顶峰,由于他的文治武功,历朝历代都视之为圣明君主的代表。然而对于他取得皇位的过程,却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更多
晚年的李世民虚心纳谏不再,而是大兴土木与做长生不老之梦
...帝了,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早年能虚心纳谏,唯才是用的唐太宗变成后期格外昏庸的帝王呢?魏征曾经对李世民说过:善始者实繁,克终者寡。这句话说的意思就是皇帝在一开始的时候能做得很好,但是却无法坚持下去,大多都...……更多
历史上李建成真的给李世民下过毒吗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十分有名的皇帝。除了因为李世民身边有着大量的人才,在位期间因其贤明开创了贞观之治外。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与大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之间的恩怨情仇了。隋炀帝统治...……更多
唐太宗非常重视大臣的谏言,晚年为何刚愎自用?
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可分为三段,中断纳谏如流,任人唯贤,开创了贞观之治盛唐局面,而前段卑劣阴险,骨肉相残,篡夺皇位,后段则骄奢淫逸,乏善可陈。贞观中期,唐太宗非常重视大臣的谏言,能够采纳大臣的建议治国...……更多
贞观之治这个盛世真的是虚假的吗
唐太宗李世民,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高祖李渊的嫡次子,母为太穆皇后窦氏。唐太宗在位期间,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更多
人殉制度存在多久,为何关于人殉的记载如此之少
...而是因为负责记得人没有那个胆子记,即使是大唐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看似心胸宽广的人物,也会闲时找来史官询问是否曾经自己做的错事记录在史书上,虽说他的名义是律己,但李世民希望史官如何写,这是不需要说明的...……更多
房玄龄与杜如晦这俩人,配合的有多好呢
前言:唐太宗的贞观时期,是一个名臣辈出的时代,提到贞观之治,我们的眼前也总能浮现出一个个名臣的身影,魏征、褚遂良、马周、虞世南等等。但在这些名臣当中,有两个人的名字总是一起出现,后世还将他们的姓氏放...……更多
李世民死亡之谜被揭开,死得有点尴尬难怪史官不记载
...一点,毕竟我们不管是从文学史作,还是影视剧中他们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证明评价更多,就是这样一位颇具争议的皇帝最后是怎么去世的呢?唐太宗是唐渊的二子早年间就跟随父亲四方征战,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发动了宣武...……更多
雍正没夺嫡,为何遭人诟病
...何人来说,都可能成立,哪怕那两个人同是皇帝的雍正和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用一场玄武门事变送大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进了鬼门关,自己成了皇帝。雍正胤禛,用自己的权谋获得了“九王夺嫡”的最终胜利,并且把自己...……更多
唐太宗晚年被人诟病的无非五件大事
唐太宗的一生,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述的,太宗自我评价作为断论,还是比较中肯的。即“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太宗晚年,能给自己做出如此中肯的评价,还能昏庸到何种地步呢?唐太宗晚年虽...……更多
介绍玄武门之变的背景,过程和后果
...是让唐朝迎来了伟大的贞观之治的盛世。第二就是引起了唐太宗疯狂篡改历史的后果,在这一条上面,太宗犯下的错误可能比政变更加糟糕,因为开了一个极坏的头。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就想问史官褚遂良要求看历史记...……更多
李世民称魏征为“镜子”,为何他结局悲惨呢
...高祖刘邦、诸葛亮之于汉昭烈帝刘备,当然还有魏征之于唐太宗李世民。魏征的真实名字为魏徵,不过后世为了书写简单,多习惯将其写成魏征,不过名字只是代号,具体哪个字也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哪些可以名留青史的...……更多
千古明君唐太宗,在他光辉形象下的阴暗本质让人发指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他开创了大唐盛世,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巅峰,至今在国外中国人聚居的地方还被称之为唐人街。唐太宗对内治理国家兢兢业业,创造了贞观盛世,对外消灭了吐谷浑、东、西突厥,威震四夷,被...……更多
唐朝一开国元勋,因为乳名被唐太宗错杀
...李世民登基后,他还被封为了左卫府中郎将。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亲手射杀了自己的哥哥,自己成为了当朝太子。他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唐朝在他的统治下政治清...……更多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皇位争夺与权力之路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给大唐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让百姓的生活从隋唐大战中稳定了下来,随后又发展农业,促进唐朝初期的经济复苏,为全盛时期的大唐奠定了基础,李世民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使得百姓休养生息。...……更多
魏徵:生前封神,死后封杀
...君主,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呢? 02贞观初年,天下初定,唐太宗与众臣讨论治国的方针。朝中分成了两派。魏徵认为朝代或有更替,但是百姓淳朴,可以教化,先贤所说的仁义之道不会过时。当今要务在于安民。封德彝则指出:...……更多
李世民篡改历史:黑化李建成与唐朝权力斗争的真相
...进了皇宫,杀掉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自己顺利的成为了唐太宗,这一点让它成为了皇帝,但是得位也不正,当时的老百姓对他都有议论。李世民为了歌颂自己的功德,他特意的选择了对一些人进行黑化,因为他们如果显的黑化...……更多
...(649—683年在位),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更多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为何推倒他的纪念碑
...为天下黎民做主。魏征从此像侍奉太子李建成一样,侍奉唐太宗。纵观魏征一生,他数百次上书劝谏李世民,虽然李世民多有不快,但是都坦然接受了魏征的劝谏。魏征曾对李世民说:“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对...……更多
纵观历史,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宰相魏征可以称得上千古第一谏臣,他任官期间敢于直言不讳地向李世民纳谏,为人刚正不阿,素有美名。唐太宗李世民视他为“可以正衣冠的镜子”,在魏征去世后曾痛哭流涕,亲自刻写碑文...……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陆贽一直以来都是清廉为本,为百姓、为皇帝、为江山兢兢业业,当他发现了李适爱财这一缺点之后多次进言劝李适,一开始李适还听个一言半语但是陆贽说得多了最后李适就不耐烦起来
2024-06-25 11:18:00
《薤露篇》说:“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在《假但篇》里,诗人自比为鸿鹄,把“势利惟是谋”的小人比为“不知江海流”的假但和“安识鸿鹄游”的燕雀
2024-06-25 11:33:00
刘备与略虽然都是三国时候有名的能人。刘备一生投靠过七个人,但是都是靠个人魅力以及他刘皇叔的身份。被投靠的人对他也是热情相待
2024-06-25 11:40:00
妇好是商王周围一个女系部落的公主,因此妇好原本就是一个不需要商王就智勇非常的人,曾经记载武丁时代当时之所以能够战斗屡屡胜利一大部分原因都是妇好的功劳
2024-06-25 11:42:00
在他还是容妃的时候,康熙皇帝把他作为自己最宠爱的妃子来对待。在后宫之中经常就是母凭子贵,但是容妃却始终没有为康熙皇帝生下一个皇子
2024-06-25 11:45:00
在嬴政即位后,赵姬也被册封为王太后,后又称为帝太后。然而在儿子忙于朝政大事,无暇顾及时,母亲赵姬却在宫中招进男宠。此举被世人诟病至今,倘若赵姬出自名门怎么能不奉行名门闺秀规范,为
2024-06-25 12:12:00
孙权在他的早年,应该是一个少年老成的优秀主子。无论是重用周瑜、鲁肃,还是向曹魏忍辱负重,无不显示出他的权谋和胸怀。但是在他的执政后期
2024-06-25 12:25:00
如果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那么天下的形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如果刘备在夷陵之战打败了东吴,他肯定会对东吴的败兵展开追歼
2024-06-25 12:40:00
说起公主大家印象里的都是备受宠爱享尽荣华富贵的宠儿,她们好似生来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主们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吃饭睡觉都有奴婢们伺候
2024-06-25 12:44:00
所以当吕布说要做曹操的大将时,刘备赶紧用丁原和董卓的事,来提醒曹操。刘备这话的意思,就是在告诉曹操,不可以用吕布,否则哪天说不定就被吕布出卖了
2024-06-25 12:52:00
吕雉,字娥,山东单县人。刘邦称帝后,封吕雉为皇后,后世称其为吕后。吕雉性格刚强,智谋出众,从刘邦起兵开始便跟随在他身边
2024-06-25 13:01:00
燕王臧荼起兵反叛后,太祖率军亲征,周勃一同前往。同年秋,臧荼兵败被俘。在此战中,周勃战功卓著。为了表彰其功,太祖特赐封周勃为列侯
2024-06-25 13:02:00
头道沟处觅城堡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编者按:万里长城北京段大多构筑于崇山峻岭、悬崖陡壁之上,气势雄伟、规模浩大,时而如同巨龙在山巅腾飞,昂首直上九天
2024-06-25 13:48:00
袁绍从曹操出兵攻打眭固的举动中,看出了曹操的居心,毕竟此时北方割据中仅他们两人的实力最为强大,为了除掉曹操,占据北方,并一统天下
2024-06-25 11:03:00
第一次机会,就是在曹操亲率大军攻打占据了徐州的刘备之际。要知道当时袁绍已经召集四方之兵大军压境,而曹操竟然放弃了官渡的主战场而去讨伐了刘备
2024-06-25 11: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