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汉朝和亲政策背后的真相,和亲公主是不是送给匈奴的人质?
...真公主,历史上也没有以女子为人质的案例,相反,后来匈奴人为了迎娶“公主”,还不得不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汉廷为质子。汉朝的和亲政策源于刘邦。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亲率32万大军北伐匈奴,却一不小心被围困在白...……更多
王昭君:和亲公主背后的心酸历程
说起汉朝与匈奴之间,有句话至今令人荡气回肠: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扭转了大汉对匈奴的弱势地位。同时,被其称为耻辱的“和亲”政策,也得以扭转。然而,为了稳固边防,与匈奴的和亲依然不能...……更多
刘邦的和亲疑云:鲁元公主的婚姻与汉朝的边疆策略
...之所以实施这项策略,是在白登之围之后,是基于汉朝与匈奴实力对比做出的措施。而刘邦提出这个令后世褒贬不一、争论不休的人叫刘敬。刘敬对刘邦说:“陛下如果能把皇后生的公主嫁给冒顿做妻子,公主作为正妻。那将来...……更多
刘渊在西晋做了人质,为何能在乱世中开创基业
...晋做了人质,却在乱世中开创基业影视剧中的刘渊304年,匈奴人后裔刘渊自立为王,这个一直在西晋朝廷做官的边缘人员此时公开宣布反晋,308年称帝,建立前赵政权。尽管刘渊称帝两年之后便突然去世,但他建立的汉赵或者说...……更多
和亲背后的真相:唐朝的\\\'假公主\\\'与外交手段
...没必要再打下去了。第二点就是这娶过来的公主相当于“人质”,若是中原王朝翻脸的话,也还会有一个顾忌,顾忌公主的安危。这公主虽然是“假”的,但是中原王朝也不能完全忽视她的存在。毕竟已经是皇帝所认的女儿了,...……更多
公主下嫁与和亲政策:中原王朝和匈奴之间的婚姻、文化交流与战略
...取短暂的和平,或增加两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匈奴侵扰中原王朝边境长达800年之久,而西汉初期的和亲,缓和了汉匈关系,让汉朝统治者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民生与经济的复苏上,直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充足,...……更多
莫高窟壁画揭示的昭君出塞真相
匈奴,是公元前三世纪兴起的一个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公元前176年到公元前128年是匈奴的全盛时期,这段时间里,对应的中原王朝是西汉时期,凭借着强大的实力,匈奴对中原王朝也是频繁骚...……更多
匈奴人如何对待死后的王昭君?莫高窟的一幅壁画,道出了真相
...不是什么皇亲国戚,只是以一个普通宫女的身份被派去了匈奴和亲。王昭君能成为我国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她的美貌和魅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传闻她的琵琶声曾经使大雁沉迷专注而忘记振翅,纷纷跌落在黄沙之上,这也是成...……更多
秦皇汉武四帝背后的四位辅佐功臣
...在汉武帝幼年时期,他就知道大汉王朝的公主不得不远嫁匈奴,换取短暂的和平,他对于这一现象也是非常反感的,所以当他正式继承皇位之后,就开始尝试性的改变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向要彻底的战胜匈奴。 大汉王朝传...……更多
为击败匈奴,吕后对15岁少女下了什么命令
...。国家不能发展,人民不能安居。当时西汉的国力远不如匈奴。西汉初年的汉匈战争持续了130多年。从高祖与汉文帝妥协联姻,到汉武帝时期卫青、李熙、霍去病等人灭匈奴,汉朝经历了几十年.休息和恢复。汉朝如何最终打败...……更多
汉朝公主嫁给匈奴单于,是否是“裸婚”?
汉朝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婚姻形式与历史文化背景探讨一、引言在浩渺的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汉朝公主与匈奴单于的联姻堪称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这幅画卷不仅揭示了两个迥异民族间的政治博弈,更细腻地描绘了当时社会...……更多
和亲公主细君与解忧:历史背后的女性贡献
说到“匈奴”这个话题,有太多的历史人物会被人们记起,大将军卫青,霍去病,李广,程不识,还有张骞,苏武,班超等人。在君主专制的封建时代青史留名的往往是男人,但其实除了这些男人以外不管在任何时代女人们也...……更多
\\\
...在政见上再次发生了争执。在朝堂上,两人围绕如何处置匈奴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田蚡认为应该继续和亲疏远以瓦解其实力,而灌夫则主张出兵讨伐以永绝后患。辩论中两人各不相让,田蚡便乘机向武帝进谗,诬蔑灌夫背...……更多
莫高窟壁画揭示的王昭君传奇故事
...期的美人,她因其容貌丽质被选入后宫。后来,为了安抚匈奴,她被派往匈奴部落,化解了危机,但这也是她“出塞”的一次经历。关于王昭君“出塞”的事迹,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或许揭示了一些真相。莫高窟的一幅壁画又揭露...……更多
古代中国唯一在监狱里长大的皇帝是谁
...昭宣中兴”盛世,在增强国力的基础上完成了汉武帝征服匈奴的未竟事业。笔者管见,他算得上是古代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在他的事儿,相信读者颇有兴趣。(一)做了八年傀儡皇帝后夺回皇权刘询(前91—前49年),原名病已...……更多
西汉与匈奴的和亲政策及其影响
...与冒顿单于为阏氏。(公元前198年)汉惠帝三年,汉复与匈奴和亲,以宗室女为公主,嫁与冒顿单于。(公元前192年)文帝初立,汉与匈奴复修和亲之事。(公元前176年)匈奴老上单于初立,汉以诸侯之女为单于阏氏,使宦者中...……更多
从和亲到战争:汉武帝与匈奴的百年恩怨
...下莫非王土。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最辉煌的成绩莫过于将匈奴彻底赶出了汉朝的边界。从汉朝开始以来,匈奴一直都是汉朝的心腹大患,而汉武帝算是彻底解决了这个心腹大患,奠定了汉朝强盛的根基。但是我们只看到了汉武帝...……更多
李陵、苏武与匈奴战争背后的苦涩故事
公元前315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了漠北各部,建立起了第一个匈奴帝国。匈奴在他的领导下开始强大起来,不断袭扰中原诸国的边境。当时的赵国首当其冲,北境频频遭到匈奴骑兵的骚扰。赵国士兵奋勇抵抗,但兵力弱小,只能被...……更多
汉朝与匈奴的第一次战争仓皇溃败
在秦代,匈奴曾一度为大将蒙恬所击败,逃往漠北,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覆亡后,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又逐渐往南渡过黄河。匈奴单于头曼的太子叫冒顿。后来,头曼所宠爱的阏氏又生了个小儿子,头...……更多
西汉的“和亲政策”对历史有何意义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曾多次举兵征讨过匈奴,他为了打败匈奴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重用卫青、霍去病,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在汉武帝的全力支持,和卫青、霍去病的正确指挥下,汉军打得匈奴节节失利、无力招架...……更多
汉武帝为何会被匈奴单于忽悠的吐血
...兵秣马,以待天时。而汉武帝也因为定南夷、平南越,对匈奴进行了放纵。直到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大汉周边小国四海臣服,汉武帝这才腾出手来,把目标再次瞄向好久都没有“动静”的匈奴。匈奴这边的事一天不搞定,...……更多
古代公主嫁到匈奴后,为何大多无法生下子嗣
公元前209年,汉朝的池阳公主被送往匈奴,开启了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的和亲历史。这些公主们,出生于华丽的宫殿,却被命运安排在了遥远的草原上,与陌生的王子结婚。她们的命运充满了未知与挑战,而背后隐藏的蒙古恶...……更多
被遗忘的英雄:汉武帝能够成功反击匈奴,离不开这位罪臣之女
...雄,秦始皇的功绩是统一了六国,汉武帝的功绩是反击了匈奴。这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们之所以伟大,离不开亿万小人物的付出,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说到底离不开秦国将士的浴血奋战。汉武帝能够反击匈奴,也离不开汉...……更多
西汉和亲制度下公主们的牺牲与无奈
...的问题等着统治者前去处理,偏巧这时的边境也不太平,匈奴时不时的骚扰都在挑战着这个新生国家的底线,只是他们知道这时的他们不能够轻举妄动,刚刚经过战乱的他们仍旧虚弱,若是硬碰硬,最后的结果谁也无法预料,于...……更多
聊聊东汉时代的西域战记
...勇士,以及后来的“八百壮士守四行”。他们虽然牵制了匈奴人对塔里木盆地的直接进攻,却壮烈的保卫战本身依然是一次战略撤退,而且耿恭的撤退还加剧了班超的孤立。当镜头切回班超这一侧的时候,他已在疏勒的盘陀城中...……更多
匈奴人刘渊为何要把国号定为“汉”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胡人称帝是“五胡乱华”时期的匈奴人刘渊。尤为让人感觉讽刺和悲哀的,刘渊选择的国号居然是“汉”。咱们中原民族这么正宗的名号,现在居然成了匈奴人的招牌,也不知道两汉时期,那些因为征伐匈...……更多
他是汉朝权倾朝野的大奸臣,却因打败匈奴被尊为大英雄
...真相后,盛怒之下将窦宪禁锢。然而很快,窦宪就凭借打败匈奴的功劳重新获得信任,继续把持大权。在位文武百官心中,再次升起了难以言表的恐惧。大家都认为,窦宪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可以不择手段地除掉任何心腹之患。一战击...……更多
王昭君:从汉朝公主到匈奴王后的传奇人生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了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那时,昭君19岁,真是世上少有的美人。然而,呼韩邪大单于已是暮年,完全没有文艺作品中的风采。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31年,呼韩邪大单于离开...……更多
昭君出塞维护和平背后的苦涩与伟大
为了边塞的安定,民族的安危,王昭君远嫁匈奴,受到后世的敬仰,这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王昭君的苦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她表面上虽是自愿,却心有不甘,只能代替公主被迫远嫁,中间请求返...……更多
胡汉交融:李陵后裔如何在草原建立显赫大族
前言李陵,曾是汉朝的杰出将领,然而,一次归降匈奴的决定改变了他的命运,不仅迎娶了匈奴公主,更在几百年后成为草原上的大族。这个匈奴公主是如何成为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他的后代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变迁,竟然...……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李自成进攻北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答应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明代是亡在满清铁骑手中。但事实上,明代是亡于内忧,而并非外患。如果不是李自成推翻明代的统治,满清也无法捡个大便宜
2024-06-24 20:37:00
宋理宗继位的前十年,大概是因为自己根基不深,或是为了报答拥立之恩,所以一直在权相史弥远的挟制之下,他对政务完全不过问,只顾自身尊崇理学
2024-06-24 20:37:00
刘伯温死前吃一口烧饼,这是为何
刘伯温,似乎与烧饼很有缘,先是有预测未来的《烧饼歌》,后又在临死前吃了一口烧饼破了大明王朝的寿命,这烧饼在刘伯温手里,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2024-06-24 20:37:00
宋理宗执政后期,蜕变成厌倦朝政、追逐声色的昏君,他先是听任丁大全、马天骥、董宋臣等乱政,后来又把朝政交给奸臣贾似道。他完全没有了端平更化时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
2024-06-24 20:37:00
宋理宗后期祸国殃民的行径,引起了朝廷内外的民怨与反抗。如针对奸臣当道祸乱朝纲的乱象,有人就在朝门上大书八字:“阎马丁当
2024-06-24 20:37:00
《三国演义》中的武将单挑,是笔糊涂账。最典型的就是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张飞一个人几乎就能抵挡住吕布,按理说加上关羽和刘备
2024-06-24 20:38:00
庞德本来是马超手下,随着马超兵败曹操,他也跟着马超逃到了汉中。哪料马超却又投降了刘备,把庞德扔给了张鲁。曹操在平定汉中时
2024-06-24 20:38:00
朱元璋为什么对他外甥李文忠两次改姓
由李文忠到朱文忠稍通明史的人都知道,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他的父亲是李贞,子随父姓,他姓李实属正常。李文忠十二岁的时候
2024-06-24 20:38:00
当人们把目光都聚焦在主角身上时,便会忽略“导演”的存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曹操才是这一幕的导演。出征前曹操突然脑子犯抽
2024-06-24 20:39:00
这些猛将各个勇武过人,虽然性格各有不同,但毫无疑问在当时都是各方的英雄。不过有个地方非常得值得思考,那就是战败后武将底下的士兵
2024-06-24 20:39:00
就这样庞德抬棺大战关羽而来。打了两次,百余回合,竟然被庞德一箭射中左臂。这是为什么?其一:英雄迟暮站在关羽角度来言,你再不喜欢他
2024-06-24 20:39:00
甲申之变是如何发生的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明朝都城北京,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灭亡,随后清军入关,这一事件发生在明末甲申年,后世称之为“甲申之变”
2024-06-24 20:40:00
皇帝和普通人吃的真的不一样吗
很多皇帝吃的东西,百姓很有可能吃不到,甚至如果吃到也不会吃饱,皇帝作为一个国家之主,想吃什么,都会为他送到,下面的人,也会尽心竭力的巴结皇帝
2024-06-24 20:40:00
简介明朝工部尚书曾鉴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1:11:00
简介明初将领郭英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