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读历史 游北疆内蒙古推出首批10条文物主题游径 本报6月8日讯 (记者 冯雪玉)6月8日,端午假期首日,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内蒙古文旅厅、内蒙古文物局发布了全区首批10条“读历史 游北疆”文物...……更多
阿拉善:努力打造我国北方防沙治沙示范基地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沙漠增绿 产业增值 企业增效 农牧民增收阿拉善:努力打造我国北方防沙治沙示范基地 □本报记者 刘宏章3月的阿拉善大地春风渐暖、绿意萌生,正是植树造林时。作为国家防沙治沙主阵地,随着3月12日...……更多
内蒙古中蒙医药高质量发展促进会文化和健康促进分会成立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通讯员 段国栋 李晓娟内蒙古中蒙医药高质量发展促进会文化和健康促进分会成立大会现场。参会人员参观乌拉特后旗蒙医医院蒙医药文化展厅。 伏瑞峰发言。伏瑞峰为张国斌(右)颁发分会会长证书...……更多
内蒙古各地春耕备耕正当时
...标准农田建设。王效平摄中新网呼和浩特3月28日电 题:内蒙古各地春耕备耕正当时作者 奥蓝 张林虎“我宣布,全市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一天前,呼和浩特市春耕备耕暨高标准农田现场推进会举办,呼和浩特...……更多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记者2月23日从自治区水利厅获悉,内蒙古签发2024年一号总河湖长令,公布《内蒙古自治区2024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要点》(2024年第1号),从7个方面部署了23项重点工作任务,对全面强化河湖长制作出安排...……更多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5月14日讯 (记者 白丹)5月14日,由中国日报社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美丽中国 绿色内蒙古”国际传播活动在呼和浩特启动。此次活动中国日报将发挥对外传播经验和优势,聚焦内蒙古...……更多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呼和浩特4月17日讯 (记者 薛来 见习记者 薄金凤)近日,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广纳英才”专项引才活动走进内蒙古大学,邀请自治区各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巴彦淖尔施展才华。活动中,巴彦淖尔...……更多
展示设计之美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6月11日,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学生正在参观设计作品。当日,为持续发挥设计专业服务社会的优势功能,内蒙古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智创草原——设计赋能巴彦淖尔”2024届毕业生设计作品系列展暨第三届草...……更多
江山如画|黄河入晋第一县山西偏关:立足生态本色 增厚民众致富成色
...公路,记者来到偏关县天翼观摩点,观摩点紧邻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望。观景台上,远远望去,碧绿的黄河水在山间流淌。观景台上,远远望去,碧绿的黄河水在山间流淌。吴琼 摄谁能想到,曾几何时,这里却是一...……更多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蔡冬梅通讯员 皇甫晓峰 徐昕“耐盐碱的陶氏良草今年要继续种。”“耐盐碱的辣椒已经开始育苗。”“耐盐碱的甜菜种植今年争取达到5万亩。”……前不久,一场热烈的研讨会在包头市土...……更多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内蒙古一方面通过“五个大起底”盘活闲置资源,另一方面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沉睡”资源“旧包袱”变成集约发展新财富《工人日报》(2024年04月18日 04版)本报讯(记者李玉波)4月份以来,内蒙古...……更多
黄河非遗之“味”:两岸烟火、舌尖飘香
...和30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展。大展上,山西刀削面、内蒙古奶制品、宁夏八宝茶……在一众展台中,“食客”纷纷,大摆长龙。有一种酸叫山西陈醋来到山西,总是绕不开醋,陈醋和白酒共同构成山西饮食界的“一白一黑”...……更多
本文转自:新华网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细化工作措施,有效解决物业管理、劳动保障等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据介绍,巴彦淖尔市全力打造“接得更快”的政务服务接诉即办...……更多
...文转自:呼和浩特日报塑造“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的品牌形象我区五大举措推进“蒙”字标认证工作本报讯(记者 苗青)为推进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农牧业品牌。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经过...……更多
土特产变新宠 黄河“几字湾”上好“柿”发生
...“柿”发生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立夏不久,气温渐升,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一家黄柿子种植基地,种植户王芳萍正在忙着采摘,一颗颗饱满结实、晶莹剔透的黄柿子挂满秧藤,散发着淡淡果香。王芳萍承包了2座温室...……更多
影像记录下的内蒙古生态奇迹
...: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7日电 题:影像记录下的内蒙古生态奇迹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上,一双饱经沧桑的手在轻轻抚摸着,好像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当这张图片出现在“民革眼中的‘三北’攻...……更多
...吉林、河北、黑龙江、山西、甘肃、广西、贵州、海南和内蒙古21个地区,比2012年增加14个地区。中等创新地区数量的大幅增加,显示中国各地区全面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取得良好成效。第三梯队,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值...……更多
建设美丽中国!一批重大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陆续展开
...”是影响京津和东部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沙源区和路径区,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山西5省区今年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内蒙古准格尔旗今年再投资1.65亿元,向最难治理的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挺...……更多
...14日电,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消息,今天上午,黄河内蒙古河段首次出现流凌,标志着黄河正式进入2023—2024年度凌汛期。受近日冷空气影响,内蒙古地区沿黄气温明显下降,今天上午8时,黄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头道拐河段...……更多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6月7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7日表示,内蒙古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内蒙古闻令而动、迅速行动,去年完成防沙治沙的面积有950万亩,完成了年初计划的1.5倍,预计...……更多
...干流累计开河379.69千米,剩余封冻总长606千米,其中上游内蒙古河段剩余封河长582千米,中游河段剩余累计封冻24千米。国家防总副总指挥、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多次对黄河等北方河流防凌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近期对黄河开河...……更多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冯雪玉这几日,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十分热闹,全国各地的乡村“村晚”正在接力展示,我区已有7台“村晚”入选,向全国全世界展示了内蒙古乡村新风貌。乡村“村晚”活动由文化和旅游...……更多
(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庭院“小”经济撬动乡村“大”振兴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11日电 题:内蒙古“小”庭院撬动乡村“大”振兴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发展庭院经济,既能为村民带来收益,又能改善村庄环境面貌,一举两得。”11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黑...……更多
守品质 重创新 树标杆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守品质重创新树标杆——内蒙古农业国贸基地发展经验访谈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董家琛肥而不腻的乌珠穆沁羊肉,口感香软的敖汉小米,醇厚鲜甜的优质乳制品,被誉为“软黄金”的山羊绒……内蒙古自...……更多
内蒙古:种地从“跟着感觉走”到“数据说了算”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1日电 题:内蒙古:种地从“跟着感觉走”到“数据说了算”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面朝黄土背朝天,牛耕人背满身土”,这是传统农业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更多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10月13日讯 (记者 李晗)10月13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在呼和浩特会见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孙绍骋对吴为山和出席首届呼和浩特国际雕塑艺术展的...……更多
内蒙古卓资县:绕九曲 迎元宵
...机演出。当日,第四届“吉祥九曲 美丽卓资”文化节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九曲广场开幕。当地群众游绕“九曲黄河阵”灯会迎接元宵佳节,感受浓浓年味。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2月4日,在卓资县九曲广场,无人机群组成“...……更多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近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自治区理论学习轻骑兵高校巡讲团走进内蒙古工业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开展巡回宣讲。5月22日下午,第十八届“大学生年...……更多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5月18日讯 (记者 冯雪玉 实习记者 孙柳)5月18日,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会上宣布了一系列重大奖项,我区博物馆荣获多项国家级大奖。内蒙古博物院获得2024...……更多
...侯齐)随着气温回升,黄河宁夏段23日已全线开河,黄河内蒙古段正进入开河期。为确保黄河开河期防凌安全,位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电厂按照黄河水利委员会调度要求,将刘家峡水库日均出库流量稳定控制在350立方米每秒,...……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因为历代文人的介入,宜兴紫砂得以从功用的角度上升为艺术,进而延伸为颇具当代意义的紫砂文化
2024-06-14 07:53:00
博物馆之城深接触□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在南京,有一座《红楼梦》粉丝常去打卡的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是在清代“江宁织造”旧址上建成的一座博物馆
2024-06-14 07:54:00
读书撷英□珍珍周幽王宠爱褒姒,江山美人的背后暗藏怎样的王朝政治变局?寒门出身但才智不俗的李彪,时逢重建士族门阀的孝文帝
2024-06-14 07:54:00
可移动文物普查让国宝“活”起来走向历史深处,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在进行
2024-06-14 07:54:00
厦门集美:陈嘉庚与海上龙舟赛的故事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比赛现场。记者 施辰静摄金鼓齐鸣,百舸争流,人声沸腾……5月25—26日
2024-06-14 08:46:00
一曲吟唱四百年
本文转自:江西日报九江烟水亭 本报全媒体记者梁振堂摄□ 阿 詹明天启二年(1622年),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壬戌科殿试金榜放榜
2024-06-14 04:19:00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平津战役纪念馆与香山革命纪念馆联办专题展破解“永葆青春活力”密码刘茵本报讯(记者 刘茵)日前,平津战役纪念馆与香山革命纪念馆联办的“永葆青春活力”——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实践专题展
2024-06-14 05:16:00
走进红色武乡 追寻抗战记忆(附图片)
本文转自:中国民航报隶属山西省长治市的武乡县,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县城内外的革命历史纪念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星罗棋布
2024-06-14 05:22:00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6月7日下午,四川博物院“长江之神”户外常设展正式揭幕,展览分4个部分展示了两千多年来国人对长江之神——江渎神的崇祀
2024-06-14 06:16:00
从甲骨文溯源中华早期文明(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河南博物院展出的甲骨。王城岗遗址陶器刻文拓本和摹本。□朱彦民文字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关于文明起源的研究与探索
2024-06-14 06:24:00
缙云丨七月:母亲的老家
母亲的老家文/七月母亲的老家,我平生只去过两次。就是这仅有的两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了抹不去的记忆。第一次去母亲的老家
2024-06-14 06:59:00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本报通讯员 褚子强 兰滨滨宁德蕉城区八都镇云淡村,位于蕉城区第二大海岛——云淡岛上。岛上居民向海而生
2024-06-14 06:59:00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孙君文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众所周知,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抗战期间,在白求恩的倡议下,晋察冀边区成立了第一支“群众志愿输血队”
2024-06-14 07:22:00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广大群众为苏西太湖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众多贡献,在西山的抗日斗争中,西山人民和抗日干部亲如一家人,鱼水情深
2024-06-14 01:17:00
本文转自:今晚报1911年7月,黄炎培到北京参加教育工作会议,特于天津下车游玩,并顺便考察了直隶女子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等活动
2024-06-14 0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