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宋朝官员的乌纱帽是谁设计的?这里面还有官场之道
...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留意关于宋朝影视剧里面那些官员的乌纱帽的形状?小编记得那个时候看《包青天》,每次包拯向宋徽宗弹劾那些大臣的时候,宋徽宗总是离包拯有段距离,这是为什么呢?难不成是有什么隐情吗,我们来看...……更多
“乌纱帽”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常常会看到官员头上戴着有两翅的帽子,这种帽子就叫“乌纱帽”。如今,在人们的口头语中,有一句话叫“小心你的乌纱帽”。就是说,对于那些欺下瞒上的官员,那顶“乌纱帽”,随时会被摘掉。那么,这“乌纱帽”一词是...……更多
乌纱帽的翅膀:宋太祖赵匡胤的巧妙管理
乌纱帽本是一个很寻常的帽子,用黑纱做成,开始是只在东晋皇宫里面的人戴,到了南北朝时期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民间一种比较方便的帽子!历史上很多东西本身并没有什么,都是统治者为了方便统治给他赋予的意义,...……更多
北宋赵匡胤的统治策略:监视群臣的乌纱帽翅膀
...赵匡胤。为了防止橙子之间窃窃私语,赵匡胤就在臣子的乌纱帽上加了双翅膀,成了监视群臣的利器。赵匡胤当初在陈桥黄袍加身之后,逼迫后周的幼帝退位,自己成为了皇帝,建立了大宋王朝。而成为皇帝之后,赵匡胤还是非...……更多
四大发明与长翅帽:宋朝智慧的结晶
...象的问题。想了很久才想出一个办法,他传旨让负责做“乌纱帽”的官员,在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因为戴上它,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是并排坐着交谈就必须拉开...……更多
宋朝的长翅帽是怎么发展演变的
...、皮革。动物皮帽等等。由于开始使用乌纱,从而出现了乌纱帽的说法。幞头用于固定和装饰的绳子,起初并不长。进入唐朝统治的中期,为了美观性,脑后的两个绳子被故意加长,被称为软幞脚或者垂脚。既然有软幞脚,就肯...……更多
赵匡胤为何会发明这种奇形怪状的帽子呢
在古代,官帽又被称为“乌纱帽”,这既是官位的象征,现在也被用来指代“权力”。实际上,历朝历代的乌纱帽,样子都是由区别的。其中最为个性的,要数宋朝的官帽。宋代的官帽,名叫展角,另外一个通俗且形象的名字...……更多
明朝普通的乌纱帽,胜过清朝造价百万的顶戴花翎
...够听见犯错误的官员这样说:完了完了,这下我头顶上的乌纱帽保不住了。直至现在,人们对于那些贪官大老虎,依然习惯用“乌纱帽”来指代。那么这么乌纱帽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探索一下。乌纱帽原来是民间...……更多
宋朝官帽上的长帽翅,其作用是什么呢
...扭头真的不怕会戳到别人吗?交头接耳?达咩官帽又叫“乌纱帽”,既代表着官位也意味着权力。宋代官帽上那个长长帽翅叫做展角,官帽的学名叫做长脚幞(fú)头或直脚幞头,它还有一个通俗且形象的名字叫长翅帽。赵匡胤...……更多
宋朝官帽为什么要带两翅膀
...乐业、过上久违的太平日子方面功不可没。虽然发明翅膀乌纱帽有点阴损,但比起国家统一和千百万百姓的能够过上好日子,“大德不逾,小节不拘”,在那个人类文明相对落后的封建时代又算得了什么呢? ……更多
宋代官帽两侧的长翅是谁发明的?为何皇帝也要戴?
...里,于是他就耗费心思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官员的乌纱帽两侧,都用竹篾做出一尺的延长,由于这种骨架看起来很像翅膀,所以这个帽子也被称为长翅帽。有了这顶帽子,官员们为了帽子的长翅不与他人的长翅相撞,就会...……更多
明朝官服为何与宋朝官服相似?明朝官服的发展史
...是明太祖朱元璋提出\"复衣冠如唐宋制\",仿唐代幞头制成乌纱帽(官员常服用),在幞头发展史上分出一条复古的\"支线\",并传播到邻国朝鲜。乌纱帽的两脚(翅)衬有骨架,原本模仿唐样弯曲向下,后变为方正平直,仿佛重演了唐至五代的...……更多
清朝官场百态:翰林、提牢官与附郭县官的生存之道
...凭本事。在这牛刀小试的日子里,能不能保全自己的官职乌纱帽,才是附郭县官最关心的问题。官场风起云涌,谁敢称最“易” 官场如是,江湖亦然。世人或许以为朝中翰林最为清闲,刑部差使又岂会有难度,区区一个县官又...……更多
...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拎着“乌纱帽”弄权做官,时时放心不下的,不应是自己手中有多少权,而是借助权力能为人民谋多少事。要勿起贪心,多一些坚持原则的固执...……更多
李白收到入京诏书后写了两首诗,一首狂出新高度,另一首可爱到爆
...还写了一首可爱到爆的五言绝句,诗的名字叫《答友人赠乌纱帽》。这是一首20字的小诗,全诗是句句矫情,读完令人捧腹。让我们来品一品:《答友人赠乌纱帽》唐.李白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后...……更多
汉代冠冕从御寒工具到权势的象征,冠冕蕴含着怎样的意义?
...瑜的翩翩英姿,“纶”就是一种青色的丝巾。 (二)“乌纱帽”的由来到了唐宋年间,冠冕的礼制等级开始混淆,不再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唐代开始,一种用纱制成的“幞头”官帽逐渐流行,成为文武百官的标准头饰。由于...……更多
历史上的大唐宰相卢携
...。因为这件事做得过于失态,卢携与郑畋一起被摘了宰相乌纱帽,以太子宾客虚衔“分司东都”。卢携罢相后,曾被他多次举荐的高骈冒了出来,率部多次击败造反队伍。像高骈这样能打的人,在当时的政府军将领中为数很少。...……更多
明朝是反腐最严重的朝代,为什么明朝还是贪腐不断
...报朝廷,最后黄廷聘受到“冠带闲住”的处分,却保住了乌纱帽。御史陈志先巡察江西后,回来后丢失了四件行李,地方官员查获后,发现“其中皆金宝”,还有他受贿明细表,详细记载了他受贿“不下数万”,陈志先也受到“...……更多
慈禧的手段有多高明,借用一宗奇案打压湘派势力
...,慈禧这一招果然厉害。 果然,杨昌濬为保其他官员的乌纱帽,复以“通奸谋命”上奏。胡瑞澜也上奏:“案经反复推究,供词佥同,并无滥刑逼供之事。即照本律科断,杨乃武斩立决,葛毕氏凌迟处死。”而在另一边,监察...……更多
东汉官场不倒翁胡广的生存法则
...好混,所谓“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说错话,办错事,乌纱帽不保还是事小,项上人头也得搬家,更有甚者祸及家人,给子孙后代都能带来深重灾难。因此混到宰辅一级的高官,个个都是人精,察言观色,左右逢源那是家常便...……更多
资质平平,靠早起成名的是谁
...很多人向皇帝求情,说“主圣臣直”。若不求情,别说是乌纱帽,曾国藩连命都会没了。终究曾国藩还是得罪了皇帝和整个官场,处处遭人嫌弃。他也不是不会看眼色,忽闻母亲去世的噩耗,立刻回家服丧,逃离了这厌恶的官场...……更多
士燮:三国时代的低调英雄,越南的国祖之一
...黑暗和尔虞我诈,也不适应官场潜规则,没有多久就丢了乌纱帽。士燮丧父后,在家守孝,在这期间他再次被推举,再次为官,到四川巫县就任县令。远离朝廷,为官一方,士燮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为黎民百姓造福,实现自己的...……更多
从历史看张居正的铁腕手段
...的政治斗争上至宰相首辅,下至七品芝麻官,为了头上的乌纱帽打得头破血流。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张居正是个好官,但好官也得会斗争才能生存下去,俗话说,宁可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君子坦荡荡,就算得罪君子,他要报...……更多
宋朝皇帝冕服与官员朝服的魅力
...下裳的旧制。这时的士大夫在交际时常穿着帽衫,即头戴乌纱帽身着皂罗衫。宋朝的服饰制度既体现了华美与独特的完美结合,又彰显了严格的等级秩序。无论是皇帝的冕服,官员的朝服,还是民间服饰,无不流露出一种独特的...……更多
中国历史八大趣闻,聊聊被你误解的中国历史
...扮工整立于堂前,听候差遣,但是你知道他们头上的那顶乌纱帽为什么有两个侧翼吗? 原来,这两边的小“耳朵”是宋太祖赵匡胤发明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在开会时防止大臣们交头接耳,不认真听讲!戴上这样的帽子,如果下...……更多
古代官员有罪,连累家人有4种处罚
...小的性命。当然,要是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摘掉你的乌纱帽并没有什么大碍,怕就怕自己的家人也会被自己连累到丢了性命,或者是有一些其他的什么不好的结果,尤其是自己的妻妾们,她们都是一些手里没有一点力气的弱...……更多
宋代火灾频发与严格的防火法规
...,遂著为令。”这条文献资料足以证实,宋代许多官员的乌纱帽是被火给“烧掉”的。 ……更多
聊一聊关于历朝历代象征身份的官员的帽子
...比较古朴的。晋朝时候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历史上常说的乌纱帽就是这一时期的,这种帽子是用纱布做的,所以比之前的材质要好很多,戴着既轻又透气,是比舒服的一种。隋朝觉得这样的帽子很合适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于是还...……更多
对于北方人来说,王安石变法才是祸国殃民
...去,而且官府有放款指标和盈利指标,完不成任务是要摘乌纱帽的,所以官府会主动给农民放款,留下一句话:“这些钱你拿着,半年后连本带息给我,就这么定了。”青苗法,就这样演变成官府强制发放的高利贷。在徭役方面...……更多
...背走。如果是作奸犯科、鱼肉百姓的,离任时则会被摘去乌纱帽悬挂在城楼上,让老百姓唾骂,并以此警戒后任官员。传说从何而来?我阅读了一些资料发现,“清官脱靴”或源于世人对孔子的传说。孔子51岁那年,被鲁定公请...……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访古村·觅乡愁②|安顺本寨屯堡:藏在岁月里的大明遗风
开栏语在贵州这片神秘而多彩的土地上,隐藏着诸多宛如瑰宝般的古村落。它们历经岁月的沧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2024-05-29 21:37:00
在古代,太史是什么官职?为什么可以世袭?
从古至今,中华文化对历史非常重视。相传在夏朝,就已经有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到了周朝,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国的对抗日趋激烈
2024-05-29 22:13:00
一个普通人记忆里的百年变迁 ∣ 自传体小说《难忘的记忆》出版
20世纪40年代,姜中毅出生在大方县一个美丽的民族山村。在迄今八十余年的人生历程中,他从崇山峻岭的山村,走向北京,又回归贵阳
2024-05-29 22:39:00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徐 平 5月29日,天台县委召开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告诫全体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井水思维”和“洪水思维”
2024-05-30 00:29:00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浙江省第二届群星扇面书法展暨纪念陶宗仪专题展览在路桥开展一方扇面,一段先贤往事台传媒记者吴世渊 5月28日
2024-05-30 00:31:00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南丹讯 “在百度App输入‘南丹汽车总站’,能准确显示新搬迁汽车总站信息,极大方便了乘客出行。”近日
2024-05-30 00:53:00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白本近期,我于《上海日报》看到一篇有趣的短文《马二先生憔悴白门》。此文刊于1942年5月1日,作者署名“老子”
2024-05-30 01:09:00
梁实秋在雅舍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殷艳妮《&nbsp人民政协报 》 (&nbsp2024年05月30日 &nbsp第&
2024-05-30 01:37:00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本报讯(记者 王琳雅)近日,一则寻找烈士家属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方明伍,这位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
2024-05-30 02:08:00
林则徐两过甘肃留诗书
本文转自:甘南日报【古韵甘肃】林则徐两过甘肃留诗书林则徐留存墨宝 武威市博物馆藏林则徐画像张克复林则徐(1785年—1850年)清福建侯官(今闽侯)人
2024-05-30 04:18:00
西汉第一位太后是吕后,第二位太后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第三位太后就是窦太后,她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的奶奶
2024-05-29 06:23:00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诗,名字叫做《长恨歌》,诗中有那么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闺阁人未识。”描绘的便是杨家闺女倾国倾城
2024-05-29 06:13:00
“徐茂公”其实是来自于《隋唐演义》这部小说当中的名字,指的便是初唐时期的一位功勋之臣“徐世勣”,他的字为“懋功”,由于他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2024-05-29 06:32:00
诸葛亮是三国“三绝中的“智绝”,在整个三国历史中是智商前几的人物,有人说如果诸葛亮多活几年,那统一三国的就是蜀国了。可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2024-05-29 06:43:00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作的一首诗,诗中用同根生的豆和豆萁来比喻同父异母的兄弟
2024-05-29 06: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