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在古代,八股文要写多少字?打分的标准是什么?
...很多时候,考生的文章内容并不重要,考官往往以试卷的书法高低来打分,以决定每一位考生的名次。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热衷于科举考试的文人,从小就只知道阅读、背诵四书五经,其他以外的知识,全部都成了“杂学”。因...……更多
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生活状况如何呢
要说古代封建历史上最倒霉的状元郎,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称第一,估计也没谁能称第二了。十年寒窗,好不容易考中了状元,结果任职还没多长时间,大清就灭亡了。那么在这之后,刘春霖的生活状况如何呢?当时间来...……更多
2022-12-20 12:15春霖,状元,状况,生活
盘点历史上那些考编落榜的猛人
...世称他为唐解元就出自于此。唐伯虎才华横溢,是本届的状元的热门候选人,孰料在进京城考编路上遇到同乡徐经,两人就成了考编室友,因此吃了瓜落。徐经是大富商,有钱但是没啥学问,基本上就是不学无术。于是在考编时...……更多
介绍唐代科举的兴起与发展
...,广纳百贤的大唐盛世,自然也会为他们提供特有的晋升之路,这便是唐代科举!一、大国选士,唐代科举之百花齐放除了战争灾荒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唐代科举基本上是一年一试,所以又被称为“岁试”。为了相对公平,唐高...……更多
明朝科举制度与座主门生关系的形成
科举制自隋唐创立以来就逐渐发展完善,到了明代时期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成熟的选官体系,考试的层级、防作弊方式、考官的选拔以及批阅试卷决定排名都已经有着相应的流程。然而自科举诞生以来,就有着一种潜规则伴随...……更多
揭秘朱元璋钦点“明代首元”的精彩人生
...重开科举后钦点的第一位状元,但他作为外交家和在丝绸之路上传播知识的翻译家的两重身份,却并不为人所熟知。通过对其个人文集《荣进集》进行研究,并参校相关明清史料,文史学者、秦淮·非遗馆馆长尹磊勾勒出吴伯宗...……更多
北宋婉约派词人代表柳永,因为一句词断送了科举之路
...金榜题名,然而,却因为自己的一句词,断送了自己科考之路,自此流落烟花柳巷,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以至于死后,还是歌妓们凑钱将他埋葬,放得入土为安。这句词是哪一句呢?《鹤冲天》与译文鹤冲天[宋]柳永黄金榜...……更多
清朝一考生殿试时写了八个字,获得皇帝钦点状元
...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成为了朝廷的重臣。二、骆成骧的科考之路骆成骧便是清朝年间一位出生贫寒之家的状元,在他7岁那年,母亲便因病去世。骆成骧和父亲相依为命,但是其父并不是一个善于料理生活的人,母亲去世之后,他...……更多
张继、柳永、张岱: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与挑战者
...是中国的一大创举。自隋朝建立科举制度以来,有人高中状元,春风得意,官场顺遂。有人苦考多年依旧考不上一个秀才举人,耗到白首背驼,依旧命中无缘。也有人无心插柳柳成荫,虽然科举不中,然而意外名扬四海。张继提...……更多
...参加两年之后的考试,被时任殿试详定官的欧阳修擢拔为状元。欧阳修之所以被公认为一代文宗,不仅因为他的文学成就,还在于他襟怀量度开阔,慧眼识人,见得别人的好,由衷地为他们欢呼鼓舞,没有文人相轻的恶习。考试...……更多
大清祖制旗人不得列鼎甲,此人却成了唯一的旗人状元
...进士26747人,除了顺治壬辰、乙未两科满汉分榜,有两个状元外,清朝历代统治者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形成了一条没有明文的惯例——凡旗,不论满、蒙,一概不在问鼎甲之列,状元、榜眼、探花三个光宗耀祖的头衔,遂成...……更多
明朝为何是科举制的鼎盛期
...,还需要进一步的参加考试。殿试第一甲为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做岗前培训;而第二和第三甲则需要再次考试,考中的成为庶吉士,没有考中的则直接分配到地方或六部做一个小官。而庶吉士再...……更多
朱元璋把科举变成八股,他为何选择这种方式取材?
...程、朱理学的八股文写作,惟此一途才是科举之荣和仕进之路,明代士风和世风也与成化以前比照出现了为功名利欲而科第的逆转。想必这与朱元璋科举选拔人才的初衷相行渐远了。3、朱元璋通过八股科举出于政治目的科举制...……更多
是谁推动宋朝科举制度前进一大步,造福无数考生
宋朝建立之初,科举考试制度并不完善和规范,糊名、誊录等防作弊的手段尚未被朝廷采用,故请托作弊之事时有发生,其时,考生个人品德也在考量范围之内,考官有权力根据考生日常德行决定取舍,甚至考官根据个人喜恶...……更多
...些从事歌唱、表演或者妓女等职业的人,同样也无缘科举之路。在这样严格的门槛面前,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因为家世的原因而无法一展抱负。他们日夜梦想着翻身农奴做主人的那一天,却又因为命运的无情而无法实现。其次,...……更多
揭秘明朝的“南北榜”之谜
...。殿试可以分一甲二甲三甲,一甲三人,就是大家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那么这个殿试结束之后,新进士就能够在京城或者地方上做官了。所以对读书人来说,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在考...……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古代考状元都考些什么?状元有多难考?一、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在我国历史悠久,包括上学时的教材课本中,也曾说过隋炀帝杨广开创科举制度,这让很多同学莫名的恨上了这个千古昏君。然而,在科举的完善道路上,隋...……更多
墨水惩罚:古代科举制度的奇葩法律
...必须和其他人一样,要么通过文科考试,要么就考“武科状元”。“李世民”虽然能文能武,但是功夫只能算一般般,因此留给他进取仕途的就只剩下“文考”这一条路;后来“李世民”真的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因为字写得太...……更多
宋朝时期应对考试舞弊的方法,有些比现代还绝
考试作弊,这个问题可以说自古都有。自科举考试开创以来,在考场上作弊的情况便是屡见不鲜,可以说自古至今各种花样和方式层出不穷。但毕竟你有张良计,我就有过云梯。现在的老师也是当年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套路...……更多
古代的状元能授予多高品级的官职?
在古代科举考中状元和其他名次的进士最后被授予的官职品级其实相差并不大,当然,这里指的是文科举,如果是武科举的话,那么武状元和武进士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考中状元只代表仕途的起点,并不代表能成为人生...……更多
《繁城之下》播出过半,凶手提前曝光,宋辰宋典史可以被锁定
...于宋辰身份背景的交代很多。他曾经才华横溢,被认为是状元的不二人选。然而,朝廷内斗,当年监考的人员被诬陷。继而,这位准状元也被牵连,在狱中受尽了酷刑。好在,考官在朝廷内斗当中再次崛起,宋辰也获得了新生。...……更多
...、有“经世之才”的严如煜、“屡掌文衡,得人称盛”的状元彭浚、《弟子箴言》的作者胡达源、热心教育的欧阳厚均兄弟等等,经世改革派人物陶澍、贺长龄也是其中佼佼者。与此同时,罗典修复和修建了书院多处建筑。这其...……更多
在考场上出“丢人”到底是好还是坏
在考场上出“丢人”到底是好还是坏?清代状元李蟠给了所有人答案,由于饭量的问题,李蟠背着装满馒头的麻袋参加殿试,而考官和同学们都对他加以鄙视。我们读圣贤书的人,怎可如此粗鲁?你来这里是考试的,考试比的...……更多
苏轼用哪首诗“讽刺”诸葛亮
...借着惊人的天赋与横溢的才华,成为了北宋中期文化界,书法界,宋词界的领头羊,他的看法左右了许多人,为许多人提供了一个参考。在这些文人心中,通常看不起的是比他们差的人,而在历史之中如同恒星一般,划过刹那间...……更多
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功在霍元甲之上,名气不如霍元甲
...十分精湛,所以在老师的推荐下,他走上了一条科举考试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清光绪二十四年,张三甲经过苦战终于赢得了武状元的头衔,而他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因为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七年,朝廷下...……更多
从华金寿日记看晚清主考官忙啥
...称“秀才”。生员享有一定的特权,这是清代读书人功名之路的起步,也是极重要的一步,有此一步,才能参加后面的乡试,晋身举人,然后再赴京参加会试,中个进士。但生员录取,各有定额,竞争十分激烈,张仲礼曾估算录...……更多
卢肇:从贫困书生到状元之路的传奇人生
公元818年,卢肇出生于江西分宜县一个落魄的书香家庭。他的祖上很有荣光,先祖大儒卢植曾做过刘备的老师;曾祖父卢挺在唐德宗时期,曾任袁州刺史。到了其父亲一代,已经家道中落。卢肇自小聪明好学,虽家境贫寒,却...……更多
古代科举趣事,总有些奇葩之举让你想象不到
...一些年纪在十二岁以下的“奇童”,招进太学读书,唐代科举还专门设置了童子科。宋朝时,有个叫林幻玉的女孩,在考试中将四十三本诗书对答如流,被录取进了童子科,宋孝宗还特地封她为“孺人”。 ……更多
...了梦幻泡影,极度不爽的陆游,又要怎么继续自己的爱国之路呢? ……更多
清朝科考最大舞弊案,24名举人文理不通,18名考官被绞死
自从隋唐推行科举制度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被彻底打破,许多寒门子弟通过科举,一跃入龙门,从此光宗耀祖,走上了仕途。清朝入关之后,为了笼络知识分子,顺治元年宣布沿袭明朝惯例,按期开科取...……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关云长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他怒斥降将于禁的时候,也是豪气干云:“吾杀汝,犹杀狗彘耳,空汙刀斧!”于禁兵败投降而不自尽以谢曹操
2024-06-05 20:02:00
一、桃花命里桃花劫桃花夫人嫁给息国国君需要途经蔡国,她便去探望了一下嫁给蔡哀侯的姐姐。谁知她却遭到了姐夫的轻薄。男人都有一颗好色之心
2024-06-05 20:04:00
隋朝末年的哪位诸侯篡位称帝?下场如何
在古代历史上,隋末唐初也是比较有名的乱世。在这一历史阶段,出了不少割据一方的诸侯。尤其是在隋朝走向灭亡后,有的诸侯甚至称王称帝
2024-06-05 20:46:00
耕牛舌头被割断,看包拯如何破案
天长县地处江淮,农业发达,商业兴旺,繁荣一时。包拯上任以后,天长县境内可谓是太平盛世,好些日子都没人上门告状了。结果有一天早晨
2024-06-05 20:45:00
古代少女15岁才成年,为何13、14岁就要嫁人
在古代,无论男女,结婚一直都很早。女子十三四岁开始议亲,男子十四五岁开始纳妻。现在我们都知道,十三四岁的女子还没有发育完全
2024-06-05 20:43:00
古代河南省十大武将。第十名:黄忠,南阳猛将,蜀汉五虎之一。定军山一役,他手起刀落,斩杀夏侯渊,威名远播,一战奠定其勇武之名
2024-06-05 20:44:00
故宫是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在封建时期,故宫被称为紫禁城,那么后来又是为什么被称为故宫的呢?故宫位于我国北京市内,它是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皇家宫殿
2024-06-05 20:48:00
汉末乱世,最悲催的可能就是汉少帝刘辩和汉献帝刘协了:这哥俩一辈子就没就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先有董卓后有曹操,太师和丞相比皇帝权力还大
2024-06-05 20:49:00
谈谈中国历史上的清官效应
几次在太原街头,偶遇耿彦波先生,每次都是风尘仆仆,愁容满面。许多太原人说,这就是他们心中,清官的模样。宋朝时,一支西来的少数民族归化
2024-06-05 20:50:00
唐朝的胡人全体非常壮观,上至卿相,中至文武百官,下至商贾名流、贩夫走卒,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唐朝是一个等级制社会,胡人处于哪个等级呢
2024-06-05 20:51:00
聊聊元朝统治者对宗教的态度变化
在王朝短暂存续的98年间,元朝社会中接续兴起过萨满、佛教、儒道、伊斯兰教、摩尼教乃至西方基督教。这些宗教大多由于版图扩张而被吸纳
2024-06-05 20:51:00
48岁的刘邦为什么斩白蛇起义
刘邦起义,是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此时秦国已天下大乱,各地纷纷造反。刘邦之所以造反,一是由于刘邦的起义前,由于释放刑徒,已经成为秦国的逃犯
2024-06-05 20:52:00
齐国为什么差点被小小的燕国灭了
齐湣王“报告大王,大事不好,燕国打过来了!”前284年,战国时田齐第6任国君齐湣(mǐn)王正沉浸在灭亡宋国、疆域扩充的喜悦中
2024-06-05 20:53:00
北魏皇帝驾崩大将生反意,看皇后如何智斗除权臣
一日,北魏常太后去皇家佛寺礼佛,回宫路上突然马儿受惊,车子失去控制,坐在车里的常太后呼救命。危急关头,一名武官冲了过来
2024-06-05 20:53:00
《甄嬛传》中甄嬛最爱的人是谁呢
甄嬛在情窦初开的时候,向往的是一心一意的爱情,深爱皇上,只是后来小产和误穿纯元皇后旧服后,认清了现实,所有的宠爱只是因为一句“菀菀类卿”
2024-06-05 20: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