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古代的状元能授予多高品级的官职?
在古代科举考中状元和其他名次的进士最后被授予的官职品级其实相差并不大,当然,这里指的是文科举,如果是武科举的话,那么武状元和武进士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考中状元只代表仕途的起点,并不代表能成为人生...……更多
《繁城之下》播出过半,凶手提前曝光,宋辰宋典史可以被锁定
...于宋辰身份背景的交代很多。他曾经才华横溢,被认为是状元的不二人选。然而,朝廷内斗,当年监考的人员被诬陷。继而,这位准状元也被牵连,在狱中受尽了酷刑。好在,考官在朝廷内斗当中再次崛起,宋辰也获得了新生。...……更多
...、有“经世之才”的严如煜、“屡掌文衡,得人称盛”的状元彭浚、《弟子箴言》的作者胡达源、热心教育的欧阳厚均兄弟等等,经世改革派人物陶澍、贺长龄也是其中佼佼者。与此同时,罗典修复和修建了书院多处建筑。这其...……更多
在考场上出“丢人”到底是好还是坏
在考场上出“丢人”到底是好还是坏?清代状元李蟠给了所有人答案,由于饭量的问题,李蟠背着装满馒头的麻袋参加殿试,而考官和同学们都对他加以鄙视。我们读圣贤书的人,怎可如此粗鲁?你来这里是考试的,考试比的...……更多
聊聊晚清的一桩科场案
...一角。有清一代,科举制度不仅是通往权力、名声和财富之路,也暗藏了考生的投机取巧、官场的腐败交易以及帝王的挟势弄权。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图源:网络考生:舞弊的手段说到考试,考生往往被当作第一视角。比如说...……更多
苏轼用哪首诗“讽刺”诸葛亮
...借着惊人的天赋与横溢的才华,成为了北宋中期文化界,书法界,宋词界的领头羊,他的看法左右了许多人,为许多人提供了一个参考。在这些文人心中,通常看不起的是比他们差的人,而在历史之中如同恒星一般,划过刹那间...……更多
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功在霍元甲之上,名气不如霍元甲
...十分精湛,所以在老师的推荐下,他走上了一条科举考试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清光绪二十四年,张三甲经过苦战终于赢得了武状元的头衔,而他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因为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七年,朝廷下...……更多
从华金寿日记看晚清主考官忙啥
...称“秀才”。生员享有一定的特权,这是清代读书人功名之路的起步,也是极重要的一步,有此一步,才能参加后面的乡试,晋身举人,然后再赴京参加会试,中个进士。但生员录取,各有定额,竞争十分激烈,张仲礼曾估算录...……更多
卢肇:从贫困书生到状元之路的传奇人生
公元818年,卢肇出生于江西分宜县一个落魄的书香家庭。他的祖上很有荣光,先祖大儒卢植曾做过刘备的老师;曾祖父卢挺在唐德宗时期,曾任袁州刺史。到了其父亲一代,已经家道中落。卢肇自小聪明好学,虽家境贫寒,却...……更多
古代科举趣事,总有些奇葩之举让你想象不到
...一些年纪在十二岁以下的“奇童”,招进太学读书,唐代科举还专门设置了童子科。宋朝时,有个叫林幻玉的女孩,在考试中将四十三本诗书对答如流,被录取进了童子科,宋孝宗还特地封她为“孺人”。 ……更多
...了梦幻泡影,极度不爽的陆游,又要怎么继续自己的爱国之路呢? ……更多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间状元云集于此,为什么苏州状元那么多?
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新鲜。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对于状元的第一印象来自戏文的哼唱。红色的官衣、乌黑的纱帽,骑马行过大街小巷,这就是民间对于才子应有待遇的顶级描述。人生四喜的压轴不外乎金榜题名中状元,...……更多
清朝科考最大舞弊案,24名举人文理不通,18名考官被绞死
自从隋唐推行科举制度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被彻底打破,许多寒门子弟通过科举,一跃入龙门,从此光宗耀祖,走上了仕途。清朝入关之后,为了笼络知识分子,顺治元年宣布沿袭明朝惯例,按期开科取...……更多
读卷、传胪、发榜、赐宴,带你了解清朝殿试全过程
...日在太和殿举行,传胪之后,颁布上谕,第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状元于传胪之后率诸进士观榜,然后榜眼、探花先送状元归第,探花再送榜样归第,然后自归。凡...……更多
...次科考,1282年间,你猜史书拢共记录下多少有名有姓的状元?599个(文状元)。621年,唐高李渊诏令“各地有名气的人才,先在本县初考,再到州里复考,合格的每年十月再到京城考试”,到了第二年,李渊进一步放宽条件:...……更多
古代考生作弊绝招大盘点,连袜子上都写满了四书五经
从古到今,自从科举制度兴起以来,作弊就成了一个比较时尚的话题,当然在古代作弊付出的代价是非常高的,如果被考官发现,那么轻者永远不许参加科举考试,重者被株连九族的也不在少数,历朝历代对考试作弊所设立的...……更多
状元之路多坎坷,秦大成化解乾隆疑云
乾隆年间,科举刚刚结束还来不及定下状元郎,就有人传言说前十名的考生都是行了贿才考中的。于是前十名的试卷被撤下去了,而第十一名摇身一变成了第一名。而乾隆皇帝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个侥幸成为状元郎的...……更多
古代没有摄像头,古人如何防止科举作弊
...弊?在古代,普通人要想走上人生巅峰,除了参军打仗,科举考试是唯一的上升通道,既然是考试必然会有人作弊,那古代考生有哪些作弊神招?作弊被发现后又将面临什么处罚呢?“替考”随着唐朝科举制度真正成型,古人的...……更多
聊聊明末一个苏州世家
...的读书人来说,都无比的辛苦和焦虑。姚希孟自己的科举之路也并不顺利。万历三十二年,第二次乡试落榜的姚希孟深受打击,在与友人的交流中屡屡表达“雄心半欲灰矣”。他对有提携之谊的松江人冯时可说道:“不肖年事日...……更多
古代的作弊手段究竟有多高明呢
科举制是以考试的形式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朝创立,至清朝灭亡,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在这一千三百多年当中,既有说不尽的十年寒窗,一朝高中,也有道不完的不学无术,科场舞弊。在这些无数的舞弊手段中,“走后门”...……更多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
自从隋文帝首创科举取士以来,整个封建社会的庞大官员队伍中,除了极个别的人是凭借家族恩荫走上仕途,其余都要经过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包括隋朝在内的所有采用科举选拔人才的的朝代中,唐代考试难度之大,录...……更多
洪秀全四次科举皆落榜,他为何连秀才也考不上
...岁就进了私塾,通晓四书五经,和一切其他的书籍。科举之路道光七年,洪秀全十三岁,首次赴花县参加县试,取得了不错的名次,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自信。不过,这还仅仅只是读书人的第一项考试,也就是所谓的“童试”,...……更多
宋朝的冯京连中三元,历史上只有十余人
...王拱辰。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一千三百余年的科举之路,连中三元者也才区区十余人,可想而知冯京是如何强大,且年岁也才28。富弼便先后将两位闺女嫁与冯京(与王拱辰类似,旧女婿作新女婿),留下了“两娶宰相女...……更多
纵观中国历史,状元不算稀奇,女将军、女诗人、女政治家也不少,但是女状元却是鲜有所闻。自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度,至清末废弃,在长达1300多年的时间里共有592名文科状元和118名武科状元,全是男性。因为女人考秀才就是犯...……更多
关于清朝名臣于成龙,“清官第一”的名号是我们对他最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个称号也很好地概括了于成龙为官生涯中的为人和处事。所谓“清官”,就是清正廉洁的官员,这样的官员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很难得的...……更多
曾国藩连考6次不中,这期间他做了什么
...年纪便遨游书海。从曾国藩14岁开始,爷俩便踏上了科考之路。 可惜,父亲考了15年,儿子考了5年,依然还是童生,父子俩考不上秀才誓不罢休!这一年,爷俩又来了。皇天不负有心人,这次,头发花白的父亲中了秀才,曾国...……更多
曾国藩中进士的前夜,道光皇帝做了个什么怪梦
...分为三等。一等三名,由皇帝“赐进士及第”,头名称“状元”,二名称“榜眼”,三名称“探花”。二等若干名,由皇帝“赐进士出身”。其余列为三等,由皇帝“赐同进士出身”。其中,状元、榜眼、探花可授翰林院修撰、...……更多
独眼才子刘凤诰:以才胜貌,乾隆皇帝难掩赞叹
...文采出众,观点独特,被主考官一致选为第一名,相当于状元。很快试卷传到了皇上面前,乾隆看完刘凤诰的试卷,文章写得确实很好,大为赞赏。乾隆晋见才子时,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文章写得那么美妙的状元,竟是个“独...……更多
雍正年间科举考试泄题,雍正临时换考题让40多人名落孙山
...轼是个大文学家,雍正不仅然他做吏部尚书,还让他主持科举。雍正元年的科举主考官,正是朱轼。雍正登基,想迅速选拔自己的人才,所以匆匆准备科举,让大学士朱轼和礼部侍郎刘碧二人主持第一次科举,因为雍正元年是农...……更多
聊聊明清科举进士的上岸史
...果断拒绝干谒夏言,并退出馆选,走平凡进士该走的仕进之路。这一选择,让王世贞的仕途之路从此倍加坎坷。历经治理青州、主政郧阳之后,直到晚年,他才被朝廷调回南京,任南京刑部尚书,成为了一个位高权不重的闲散官...……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静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六百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
2024-06-30 05:55:00
崇祯四年,卢象升各方面的表现政绩都很杰出,升任他为按察使,继续掌管军队。九月份的时候农民军在陕西,山西一带立足,开始往河南北部京师南部流窜
2024-06-29 21:43:00
天启二年的时候,卢象升考中了进士。刚开始的时候担任的是户部主事,后来官位开始得到逐步提升。万历后期便出现了老百姓吃不上饭流民被逼造反的事情
2024-06-29 21:43:00
卢象升如果生活在明朝洪武永乐时期,一定会有一番作为。可惜偏偏处在明朝末年,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许多老百姓吃不上饭,饿死的人比比皆是
2024-06-29 21:43:00
崇祯二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在这场战役当中,袁崇焕打退了皇太极满蒙铁骑的轮番进攻。可是始终没有逃脱政治的算计
2024-06-29 21:42:00
北方诸侯修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南方楚国为何也修长城
战国时期,北方的国家如秦,赵,燕都修建了长度不等的绵延城墙以防御北方匈奴对本国的人口和财富劫掠,这些城墙和关隘,路口,城塞一起组成了综合的防御体系
2024-06-29 21:47:00
聊聊晋国六卿故事
赵氏属于嬴姓,跟秦国国君来自同一个祖先。赵家发迹起源于跟随晋文公流亡的赵衰。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商朝。当初纣王手下有猛将名叫蜚廉
2024-06-29 21:47:00
孔子有三千弟子,你知道他还有十位嫡系吗
在古代春秋时期,很多平民百姓百姓没有知识文化,因为当是很多为人师者只愿意教那些家境殷实的。而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认为不论贫富贵贱
2024-06-29 21:45:00
“天雄军”为什么能够百战百胜?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严明军纪,这是优秀军队战无不胜的关键法宝。农民起义军势力最大的当属李自成高迎祥这一支势力
2024-06-29 21:44:00
崇祯九年的时候,内部农民军这边在朝廷的不断围剿之下,基本上没有什么反抗能力。这个时候外部又发生了问题,实际上攘外必先安内
2024-06-29 21:44:00
赵武灵王是怎样把赵国经营的如此强大的呢
秦国很少受到其它国家的攻击,甚至很少有国家想要消灭秦国,但是有一个国家却令秦国感到恐慌,这个国家就是赵国,这个王君就是赵武灵王
2024-06-29 21:46:00
崇祯十年的时候,北京城再次告急。五月份的时候自个的父亲去世,他十次上书请求回家报丧。没想到都被朝廷回绝,理由就是家事大于国事
2024-06-29 21:44:00
为何说 “田氏代齐”才是战国真正的开始
“田氏代齐”记载于《史记》。“田氏代齐”与三家分晋是春秋与战国分界点和最大政治事件。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几乎是同时到。“田氏代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篡位事件
2024-06-29 21:45:00
如果齐景公按照晏子所说去做,齐国可能就不会改姓了
在古代,作为一个贤能的政权的拥有者,往往既注意尚贤养贤,以获得贤能之士的大力扶助;更注重自我观照、自身端正。从而,慎处所居之位
2024-06-29 21:49:00
萧太后与韩德让之间不仅仅是事业还有爱情
萧太后和韩德让是真爱。萧太后为了和韩德让在一起独自“霸占”心爱的男人,居然赐死了韩德让的原配李氏,可以说啊,女人的嫉妒有时候真的挺可怕的
2024-06-29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