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22日电(记者 李楠)我国地域辽阔,农业历史悠久,传统农耕文化博大精深。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列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永勋近日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深入挖掘和利用各地的乡风民俗、传统技艺、历史文脉等农耕文化资源,赋予乡村产品以乡土味道、独特品质和历史的厚重感,既可提高产业的文化内涵,也能形成别具一格、百花齐放的新业态和区域公共品牌形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张永勋认为农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有多种路径:
一是深入挖掘农产品的历史文化内涵,讲好产品背后的故事。福建茉莉花茶、乌龙茶和白茶产区,深挖茶发展史、传统耕作技术、古法制茶工艺,开展民间茶俗、茶艺文化活动,因讲好了茶文化,一片叶子造福一方百姓。
二是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焕发新的市场生命力。反映中国田园诗意生活、古老民间手工技术的视频成种网络热点,种桑养蚕、采摘瓜果、耕田插秧等农耕活动,已成为中小学生研学和旅游的热点实践基地。
三是创新利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元素,发展乡村旅游、生产非遗产品、开发文创产品,不断延伸乡村产业链。2022年“非遗购物节”前后,非遗产品广受消费者欢迎,销售额超过20亿元,进一步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巨大的经济潜力。
张永勋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发掘保护了大量的乡村遗产,例如,农业农村部已经认定了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22项已被FAO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村落有681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57项。
张永勋表示,丰富的农耕文化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资源基础。此外,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正是开发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2 10: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