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时政特稿丨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土特产”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2-17 17:00:00 来源:央视新闻

“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章部署,重点在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

“土”,从一方水土中找乡土资源;“特”,打造特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产”,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来建产业,打通产业链条。

“土特产”三个字,大有文章可做。

时政特稿丨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土特产”

延安的苹果为什么这么红?

“陕北的气候、光照、纬度、海拔等非常适宜发展苹果种植”。

2022年10月,在陕西延安南沟村果园,习近平总书记同老乡们亲切交流,并采摘了一个红红的大苹果。

正值金秋,果园一片丰收景象。总书记指出,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时政特稿丨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土特产”

△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沟村考察。

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从东北平原到黄土高原,从水田、旱田到山地,不同气候、土壤、水源孕育了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因地制宜,保护好土特产的“土味”,农产品的竞争力才能强。

时政特稿丨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土特产”

△2022年10月,果农在延安市洛川县阿寺村一处果园采摘。

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其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日益凸显。

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乡村很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

做好“土”字文章,不仅靠打造特色农产品,还可以打开视野,用好乡土优势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

时政特稿丨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土特产”

“真是令人惊奇!小米粉搞出这么大规模的产业来,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总结。”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考察了解螺蛳粉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等情况。

总书记点赞的柳州螺蛳粉,正是依靠特色口味,抓住了大家的胃。

时政特稿丨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土特产”

△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了解螺蛳粉生产情况。

螺蛳粉所需的竹笋、豆角、木耳、花生等配料,原材料就来自柳州农村地区。在广西柳州,米与螺的结合由来已久,起初只是当地人饱腹的日常饮食。近年来,凭借独特的味道,这碗小米粉迅速“出圈”,从路边摊变身“网红”食品。

在“特”字上做好文章,重在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打造特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一方面,要弄清本地家底,哪些有优势、需发挥,哪些有潜力、可培育。另外,在产品上追求“错峰头”,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

时政特稿丨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土特产”

△2023年2月8日,工人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一生产车间包装产品。

很多农产品最初的产值都不大,但恰恰越是小体量的时候越要做精,赢得口碑。

“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央一号文件给乡亲们吃了“定心丸”,增添更多信心。

时政特稿丨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土特产”

在山西大同,黄花种植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考察调研时,一下车就直奔田间,深入了解当地黄花产业发展情况。

村民们兴奋地向总书记讲述着近年来的新变化,“原来不敢多种,现在基地办了加工厂,烘干、加工、储藏、销售都不愁了,黄花越种越多,收入也越来越多”。

时政特稿丨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土特产”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们亲切交谈。

考察见闻给总书记留下深刻印象,在当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回忆道:

“今年我在陕西秦岭山区一个村看到,山沟沟里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我在山西大同也看到,围绕小黄花建成大基地,成了当地带动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同时,总书记深刻指出:

“从全国面上看,乡村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问题是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都还比较低,一些地方产业同质化比较突出。”

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向广度深度进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时隔两年,2022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今,大同种植黄花的农民有了共享冷库,新鲜黄花可以保存更久。以鲜黄花为原料制作预制菜品的企业也落户大同,全市增加了多家黄花产品线上配送和线下直营店,黄花全产业链产值由2020年的18.4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超40亿元。

时政特稿丨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土特产”

△山西大同,黄花标准化生产车间。

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中央一号文件给出“路线图”和“施工表”:

在纵向上,贯通生产、加工、销售,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在横向上,融合农业、文化、旅游,加快发展面向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现代乡村服务业,鼓励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推动农村由卖产品向同时卖服务转变。

做好“土特产”文章,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呼之欲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1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时政特稿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雷锋,一个名字,一种精神,一座丰碑,在几代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1958年,中国大力发展钢铁工业,鞍山钢铁厂从全国抽调上千名技术人员。远在湖南长沙团山湖农场的雷正兴决定报名
2023-02-24 21:38:00
让乡村“土”味香飘更远(一号文件连连看②)
...省级重点培育的区域公用品牌平均溢价率超过17%。更多“土特产”打响了品牌,也促进了特色产业集聚升级。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各地新建40个、续建51个优势特色产业
2024-02-27 05:17:00
时政现场说丨蔬菜铺就振兴路 四邑催开幸福花
...、农技人员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的信心。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引导发动群众建设美
2024-11-07 10:15:00
中央一号文件:粮食增产稳住“粮袋子”
...收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都作出了部署。总书记讲“土特产”这三个字非常重要。怎么样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发展不同的乡村产业,通过不同的乡村产业发展获得不同的农业收入,我以为又是一
2023-02-14 12:03:00
时政微观察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从一片荔枝园,关注的是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进而思考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协
2023-12-23 21:01:00
时政微观察丨徙木立信,久久为功
...吃透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提出明确要求。《时政微观察》为你解读。“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一张菜单,记录了八项规定出台后习近平总书记赴基层调研的一顿晚餐。菜单上,“热菜”
2025-03-25 08:53:00
...时在新的营销理念下,所谓“产品”也不仅是传统的农村土特产,而是深入挖掘多元价值,把乡村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南京作为特大
2023-02-20 05:26:00
经济日报评论员: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壮美画卷
...县、富民一体发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重要的是做好“土特产”文章,既可以因村施策,也可以联村开发,实现错位发展、各展其长。同时,发挥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开发新功能新价值,培育新
2025-02-24 17:31:00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对重庆而言,就是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将农业特色资源培育成千亿级优势产业,通过农业“六化”提升工程,确保重庆的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3-02-16 04:2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响应县域高中振兴行动:海亮科服在黔南再落一子
近日,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人民政府与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惠水县海亮教育综合改革示范校。自今年7月以来
2025-10-09 17:03:00
二十余载检测路,她用青春诠释“青山”
王桂敏,现任中建筑港海陆通检测公司副总经理兼质量负责人,被聘为交通行业、住建行业、水利行业评审专家,参编多本行业标准规范
2025-10-09 17:03:00
近日,安徽桐城市烟草专卖局深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及部门负责人走进员工家庭,开展以“话家常、讲廉洁、问冷暖”为主题的廉洁家访活动
2025-10-09 17:03:00
国泰航空与湖北机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共促鄂港空中互联互通
国泰航空中国内地华北地区首席代表魏然与湖北机场集团代表王磊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国泰航空中国内地商务及运营总经理徐谷昀与湖北机场集团总经理江涛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
2025-10-09 17:03:00
临沂职业学院举行2025年山东省学校急救知识与技能大赛
鲁网10月9日讯9月24日至26日,由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红十字会主办,临沂职业学院、临沂市教育局、临沂市红十字会承办的山东省第三届学校急救知识和技能大赛在临沂职业学院举行
2025-10-09 17:04: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融入”】济南市莱芜区凤城街道东方红社区:上门庆寿辰 暖意满心房
鲁网10月9日讯为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近日,济南市莱芜区凤城街道东方红社区的工作人员带着精心定制的生日蛋糕和鲜花
2025-10-09 17:04:00
临沂商城国际贸易服务大厅投入试运行
鲁网10月9日讯10月9日,临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正式启用并试运行临沂商城国际贸易服务大厅。临沂商城国际贸易服务大厅位于兰山区临西十一路与聚才六路交汇处
2025-10-09 17:04:00
鲁网10月9日讯入秋以来,天气持续多雨,地处“板栗之乡”腹地的临沭县青云镇紧盯秋季栗园管理关键节点,按照“早排查、早防控
2025-10-09 17:04:00
德州市宁津县津城街道:“反邪教”宣传进村庄 共筑平安防护网
鲁网10月9日讯(记者 逯广宇 实习记者 李安琦 通讯员 菅浩钧)为扎实推进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走深走实,切实提升辖区群众对邪教的辨识力与抵制力
2025-10-09 17:05:00
临沂市信息工程学校成功承办2025年临沂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商务运营赛项比赛
鲁网10月9日讯9月28日,由临沂市教育局主办,临沂市信息工程学校承办的2025年临沂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商务运营赛项比赛圆满落幕
2025-10-09 17:05:00
今年国庆旅游,出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在一些景区和城市公园、湖边、江滩甚至路边,有些游客搭起了帐篷,形成了连片的“帐篷阵”
2025-10-09 10:01:00
三河浩然文化村:8天主题活动绘就乡村文旅新画卷
河北新闻网讯(马皓琪、陈晨)10月1日至8日,三河市浩然文化村围绕“借势节庆·广谱触达·深度深耕”主线,精心策划推出“国庆中秋8天乐”系列主题活动
2025-10-09 10:02:00
体验非遗制香两岸少年共篆“福”字2025第二届海峡两岸(集美)科普研学季启幕东南网10月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 吴舒远)嘉庚故里
2025-10-09 10:16:00
城市设计共探索,馆校联动促创新——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成功举办“城市设计的发现之旅”学术交流活动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建设“国土空间实践教学共同体”的部署要求,推动城市规划领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助力培养高素质规划人才
2025-10-09 10:25:00
暖心义诊进集市,健康服务零距离——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走进店子集
鲁网10月9日讯为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提升居民健康意识,9月30日上午,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在廉忠学主任、孙美丽副主任及刘萍护士长的带领下
2025-10-09 10: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