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耕读教育乐淘淘
——永安市第二实验小学探索“五育”融合之劳动教育纪实
●杨家璋 杨 林 文/图
学生的主业是学习,而劳动正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永安市第二实验小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了探索耕读教育为学校的办学思想,以“三养”(劳动养生、自然养性、文化养心)育人为办学理念,以融合劳动实践基地教育为“五育”(德、智、体、美、劳)抓手,让师生感受到劳动学习教育的乐趣,同时以劳动教育辐射、引领、带动各学科教育教学发展,实现基地与学科有机融合,以劳育带动参与者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随着劳动教育的稳步推进,学校取得了预期教学成效。
(一)
为了让劳动课程有实践的土地,让孩子们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快乐,学校专门设立了劳动基地,让孩子们真正下田地。
学校的劳动基地地处永安市燕南街道茅坪村,与学校相邻,可耕作面积1500平方米,生均面积约一平方米。同时,学校与周边农户协商了近百亩菜地作为学生的劳动实践观摩基地,聘请周边二十几位农民为农作生产辅导员。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动手能力不同,所需要的劳动教育也有区别,为此,学校将基地分为水稻区、观摩区、实验区三个区域。
隆冬季节,笔者在水稻区看到,现场宣传展板上,张贴着学生们在稻田里感受水稻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场景的照片,很真切地反映出学生们亲历劳动的过程,体味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在基地观摩区,笔者巧遇部分师生,他们在农户的指导下,学习识别品种、施肥及科学耕种。实验区是按学生年龄高低进行设置的,高年级学生负责劳动强度较大的项目,中低年级学生一般做些轻微的农活。
(二)
“五育”融合之劳动教育,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敬畏生命可贵,体验农耕生活,赏读田园诗词,学校把三个区域与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扎实深化创新劳动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的德育功能、智育效应,切实做到“劳动养生,自然养性,文化养心”的育人重要途径。
永安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林茂碧介绍,一直以来,学校不断加强“五育”融合之劳动教育,并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努力。
第一,以“五育”为导向,引导学生探索实践,促进内涵发展。学校以“五耕”(体验农耕过程、品尝农耕果实、绘制农耕美景、传递农耕爱心、畅谈农耕诗情)对各年段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劳动实践探索,让学生实践农作的具体环节,以及新旧农耕方式劳作的不同,让学生们懂得种植农作物要与节气同步,在感悟农耕、对比新旧农耕过程中感受到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体悟到农耕文化与田园诗的发展历程。
第二,以劳动基地资源为基点,服务学科教育,提升教学质量。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学校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探索的创新原则,学校始终认为在实践中体验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学业的深层次认知和发展,比如让学生参与地块的测量,让学生感受面积的直观。又比如,用统计图绘制作物生长情况,不仅可以清晰地知道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还可以日渐提升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第三,将分享劳动果实,播撒爱心种子的行动,内化为良好习惯。通过“我们把劳动写进土地里”“有努力有收获”“我劳动我快乐”“爱心义卖传递温情”“迎新春送温暖”等活动的开展,不仅发扬了互助友爱、扶弱济困、乐善好施的中华传统美德,也丰富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内涵,锻炼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同时让学生们真正懂得珍惜、杜绝浪费,知晓一粒米来之不易,一粒饭也当珍惜。
在林茂碧看来,最美的人间烟火在于劳动教育,以劳动教育带动其它“四育”发展、以劳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才能培养出“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学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0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