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这种癌,近 9 成被「过度诊断」?最新研究发布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8-17 11:55:00 来源:丁香园

就在上个月,我国福建省肿瘤医院团队在 Cancer Science 发表一项重磅研究,其中指出:我国近 9 成甲状腺癌存在过度诊断。

在这项覆盖我国 134,276,433 人年(人数同生存年数乘积的总和)的研究里,调查结果显示:1998~2012 年间,男性甲状腺癌症过度诊断的比例从 1998 年的 19.0% 上升到 2012 年的 85.2%,女性甲状腺癌的比例从 25.2% 上升到 88.9%[1]。

这种癌,近 9 成被「过度诊断」?最新研究发布

1998 年至 2012 年中国、日本和韩国按性别划分的年龄标准化甲状腺发病率与过度诊断导致的甲状腺癌比例之间的散点图(log-log 标度):(A)男性和(B)女性,图源[1]

近 9 成甲状腺癌存在过度诊断,北上广深是重灾区

在讨论这个话题前,我们需要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何为「过度诊断」 ?

福建省肿瘤医院团队在文章中这样描述过度诊断:the diagnosis of non-­progressing or slow-­growing cancers that are asymptomatic or not lethal,即「无症状或非致命的非进展性或生长缓慢的癌症诊断」[1]。

按照上述方式,该研究将 15~79 岁人群的实际诊断数目和预期的年龄特异发病数对比,计算得出过度诊断的数目。

该研究发现:与预期的年龄特异性甲状腺癌发病率相比,中国男性和女性在 1998~2002 年、2003~2007 年和 2008~2012 年期间的实际年龄特异性甲状腺癌发病率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且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相反,30~59 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形成峰值,而 60~79 岁年龄组的发病率增加幅度较小,保持在较低水平。因此,年龄-特异性曲线呈倒 U 形。

这种癌,近 9 成被「过度诊断」?最新研究发布

中国 1998 年至 2012 年甲状腺癌年龄段特异性发病率的观察与预期变化:(A)中国,男性;(B)中国,妇女;图源参考资料[1]

而在 21 年,中山大学团队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计算,发现国内城市和乡镇在过度诊断上存在差异:国内城市甲状腺癌过度诊断比例约为女性 83.1%、男性 77.3%,乡镇过度诊断比例则是女性 60.4% 和男性 59.2%[2]。

从年龄段看,甲状腺癌最常见于中年女性(35~64 岁),这一趋势在大城市和社会经济相对发达的嘉善县尤为明显,作者推测这可能是因为中年女性常常因为妇产科问题就诊医院,从而有更大机会接受细致的甲状腺超声检查。

在甲状腺癌发病数最多的几个地区,过度诊断比例纷纷高企,上海 85.0%、杭州 92.9%、嘉兴 93.2%、嘉善县 79.9%,广州、武汉、北京均超过 80% [2]。

2008~2012 年间甲状腺癌发病率和过度诊断比例,横轴为年龄标准化发病率 [2]

这可能与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居民健康管理意识较高、拥有较多途径获取医疗资源并且可承担更高的医疗卫生花费有关。

从年龄段看,甲状腺癌最常见于中年女性(35~64 岁),这一趋势在大城市和社会经济相对发达的嘉善县尤为明显,作者推测这可能是因为中年女性常常因为妇产科问题就诊医院,从而有更大机会接受细致的甲状腺超声检查。

为了进一步探寻过度诊断的原因,中山大学团队分析了甲状腺癌发病率和筛查普及性、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联系。

毫不令人意外的是,过度诊断比例与人均 GDP、千人平均床位数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显著相关,人均 GDP 每增加 1 万元,带动甲状腺癌发病率对数值增加近 1 倍——女性增加 0.93 倍,男性增加 0.90 倍[2]。

医疗趋势与患者利益

事实上,不仅在中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在过去数十年间在全球都呈快速升高态势,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同样地,认定不引起症状也不导致死亡的甲状腺癌为过度诊断)在全球普遍存在并且同样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

21 年 3 月,柳叶刀子刊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发表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研究的 25 国数据报告中,IARC 就提出,全球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迅速攀升是由于过度诊断。

1998~2012 年间部分国家和地区甲状腺癌实际和预期年龄特异发病率 [3]

今年 7 月的研究统计对比中国、日本、韩国在 1998~2012 年因过度诊断导致的甲状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比例发现,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在研究的所有三个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中国男性和女性甲状腺癌过度诊断率均最快,韩国位居第二[1]。

这种癌,近 9 成被「过度诊断」?最新研究发布

1998 年至 2012 年中国、日本和韩国因过度诊断导致的甲状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比例[1]

另有研究表明:单独看韩国的情况,2014 年甲状腺癌发病率已经达到 1993 年的 15 倍[4],当时即有学者提出应该暂停大规模的筛查。

在一些临床工作者提出过度诊断问题后,8 名内科医生组成了「预防甲状腺癌过度诊断医生联会」并向公众公开呼吁减少超声筛查,这篇文章于 2015 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5]

在这篇文章中,这几名医生写道:

「甲状腺癌筛查和治疗手术已成为韩国的大生意。在过去的十年中,大量医院扩张了专门的甲状腺诊所,聘请了更多外科医生,甚至催生了甲状腺手术机器人行业。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小群医生就可能通过公共话语权改变医疗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呼吁鼓励其他医生意识到,当医疗趋势与患者的利益背道而驰时,临床医生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种癌,近 9 成被「过度诊断」?最新研究发布

2001~2015 年韩国甲状腺癌手术例数趋势 [5]

由于甲状腺的解剖位置和生理特性,甲状腺癌手术并不是「一刀切掉」这样简单。甲状腺手术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包括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声音嘶哑、呛咳、抽搐、低钙等,严重的出血或神经损伤甚至可能导致窒息。

这就要面临一个临床选择:是否需要为了极低概率的恶性疾病后果,承担潜在的手术并发症风险呢?

韩国甲状腺协会、部分内分泌医生和甲状腺外科医生对「预防甲状腺癌过度诊断医生联会」的观点表达了反对,认为对甲状腺癌的筛查和治疗不应该被禁止,因为它们是患者的「基本人权」。

部分电台和主流纸媒则选择支持「预防甲状腺癌过度诊断医生联会」的主张。

此后的几年间,韩国的甲状腺癌的新发诊断数和甲状腺癌手术例数一改快速增长的趋势,转而趋于稳定。

但即使如此,韩国甲状腺癌发病率依然远超同在东亚的中国和日本。[6]

这种癌,近 9 成被「过度诊断」?最新研究发布

2018 年中国、日本、韩国部分肿瘤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 [6]

那么,究竟怎样的筛查才是合理的?大规模筛查真的等同于与患者利益背道而驰吗?这样「疾病谱」的变化真的只是因为医疗机构追求盈利吗?

问题的答案并没有这么简单。

该发现吗?发现了该切吗?

提起甲状腺癌,很多人会联想到一个词「懒癌」,也就是相对惰性、危害不大的癌症。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可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其中以乳头状癌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 85~90%[7],未分化癌恶性程度高、肿瘤进展快[8]。

因此,各国指南均认为对甲状腺未分化癌应采取积极措施,尽早诊断、综合治疗 [9]。

然而,即使同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异质性和其他原因也可能使得一部分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表现得并不「懒」。

这样一来,问题就回到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经典困局:不完成活检则不能区分甲状腺癌类型,完成活检后,被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即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的大部分患者就进入了「过度诊断」的范畴。

这种癌,近 9 成被「过度诊断」?最新研究发布

我国《甲状腺癌诊疗规范》中关于细针活检(FNAC)的指征[7]

另一方面,正是基于疾病严重程度和潜在并发症风险的「不对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出于规避并发症风险和节约公共卫生资源的考量,建议对甲状腺癌采取「期待疗法」,以期避免把过度诊断过多转化为过度治疗。

比如日本甲状腺学会 JTA 今年发布的意见书 [10] 提出对大小达到 5~10mm 并具有可疑恶性的超声征象的甲状腺结节,推荐采用 FNAC;≤5mm 的结节则推荐继续观察。这一观点与中国抗癌协会专家共识高度一致。

在国内现行指南中,手术治疗依然是甲状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肿瘤 ≤10mm 的微小乳头状癌。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 2016 版《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11]指出,微小乳头状癌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推荐采用高分辨率超声影像检查。

而对于国际上争议更为热烈的「低危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严格选择指征并充分结合患者意愿,可采取密切观察处理」这一措施的推荐等级为 C,即基于专家意见给出推荐但尚无确切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事实上,在处处讨论精准医学的当代,甲状腺癌或者具体到微小乳头状癌在外科学领域的讨论并不限于「要不要手术」的问题,而是早已进行到甲状腺切除范围、颈部淋巴结清扫指征和范围等等层面。

此外,不止商保,社保也已经作出反应,单病种付费、DRGs(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等每一项调整都涉及甲状腺疾病的内容,大体上呈现支付管理逐渐精细的趋势。

与流行病学概率的博弈

无独有偶,除了甲状腺癌,目前关于过度诊断的讨论同样存在于乳腺癌、肺癌(原位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领域,21 年发行的 WHO 肺肿瘤组织学分类将「原位腺癌」的归类由「恶性肿瘤」变为「腺体前驱病变」。

事实上,所谓「过度诊断」、「过度治疗」有一个共同的落脚点,也就是区分预后风险,如何筛选出真正危险的个案、判别哪些治疗是「过度」治疗——这正是当下肿瘤学研究的一系列热门课题。然而,目前各类肿瘤预后预测的研究还未能转化成确切有效的预测工具。

广大的临床医生想必早有注意到甲状腺癌过度诊断的情况,甚至可能早于「过度诊断」这一名称出现,只是中国文化语境下「发现癌症之后不治疗」似乎不是主流观点。

相信每一个肿瘤相关专业的临床工作者都见过看起来预后极好却快速进展的案例,国内的临床医生从业更多推崇「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风格,对恶性疾病的警惕可能会超过规避并发症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怎样处理甲状腺癌也不远远不止于临床医生面临的专业选择。

对患者本人和家庭来说,能不能承受流行病学上的一粒沙子落在自己身上,更是一个千人千面的情况——即使某种疾病恶化的概率只有 0.01%,但当自己成为那 0.01% 是,对于患者和整个家庭而言,都意味着 100%。

要真正回答这个问题,或许还需要几代人的工作。

致谢:本文经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甲状腺外科专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医促会甲状腺疾病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 杨晓东 专业审核

【注】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甲状腺外科专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杨晓东主任医师 审核意见:

文章提出了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即甲状腺癌是不是「喜癌」、「懒癌」,预后很好,不需要治疗?

通过商业保险对甲状腺癌报销政策的调整,本文指出了很多人的想法:甲状腺癌发病的迅速增高是由于医生的过度诊断、过度治疗。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肿瘤治疗中确实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甲状腺癌也不例外。

但对于这个现象,还要客观地一分为二看待,甲状腺癌亦是如此。

由于超声的普及检查,确实发现了很多过去临床上很难发现的甲状腺微小癌,即肿瘤直径 <1cm 的甲状腺癌。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这些所谓的微小癌是不是早期癌吗?是不是都不需要手术?

国内多家医院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微小癌的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在 30~40% 左右,还有不少存在较广泛的淋巴结转移。这些显然不属于早期不需要手术的病例。

另一方面,甲状腺癌虽然预后很好,但是这个结果离不开众多医生努力治疗,如果完全不治疗,结果恐怕没有这么乐观。

即便如此,我们国家甲状腺癌的预后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文献报告美国甲状腺癌的 10 年生存率比我们高近 10 个百分点,这还是与医疗条件好的一线城市比较,至于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差距会更大。

所以我们认为,肿瘤的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是要坚持,我们要关注的不是有无必要常规超声筛查甲状腺癌,而是如何从筛查出的病例中区分出哪些需要治疗,哪些可以观察,即如何更精准地筛选出来真正危害健康的甲状腺癌,关于这些方面还有很多挑战在等待我们。

本文首发于:2021 年 6 月 9 日,原作者:阿枸

参考文献:

[1]Lin, Y, Wu, Y. Trends in incidence and overdiagnosis of thyroid cancer in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Cancer Sci. 2023; 00: 1-11. doi:10.1111/cas.15909

[2] Li M, Zheng R, Dal Maso L, Zhang S, Wei W, Vaccarella S. Mapping overdiagnosis of thyroid cancer in China.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9(6):330-332. doi:10.1016/s2213-8587(21)00083-8

[3] Li M, Maso LD, Vaccarella S. Global trends in thyroid cancer incidence and the impact of overdiagnosis.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0;8(6):468-470. doi:10.1016/S2213-8587(20)30115-7

[4] Hyeong Sik Ahn HJK and HGW. Korea’s Thyroid-Cancer “Epidemic”--Screening and Overdiagnosis. N Engl J Med. 2014;371(19):1765-1767. doi:10.1056/nejmp1411244

[5] Hyeong Sik Ahn HGW. South Korea’s Thyroid-Cancer"Epidemic"--Turning the Tide. N Engl J Med. 2015;373(24):2389-2390. doi:10.1056/nejmc1514250

[6] Sun D, Cao M, Li H, He S, Chen W. Cancer burden and trends in China: A review and comparison with Japan and South Korea. Chinese J Cancer Res. 2020;32(2):129-139. doi:10.21147/j.issn.1000-9604.2020.02.01

[7]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22年版).

[8] Haugen BR, Alexander EK, Bible KC, et al. 2015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The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Guidelines Task Force on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Thyroid. 2016;26(1):1-133. doi:10.1089/thy.2015.0020

[9] Bible KC, Kebebew E, Brierley J, et al. 2021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 Thyroid. 2021;31(3):337-386. doi:10.1089/thy.2020.0944

[10] Kazuhiko Horiguchi, Yusaku Yoshida, Kenji Iwaku, Naoya Emoto TK et al. Position paper from the Japan Thyroid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low-risk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T1aN0M0) in adults. Endocr J. Published online 2021.

[11]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6版)

丁香园是面向医疗从业者的专业平台,以「助力中国医生」为己任。在丁香园,可以和同行讨论病例 ,在线学习公开课,使用用药助手等临床决策工具,在丁香人才找可靠医疗岗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剪不断,理还乱”的乳腺和甲状腺
...结节的发病率相关。也有研究数据发现,乳腺癌患者后发甲状腺癌的风险增加,女性乳腺癌患者后发甲状腺癌的风险增加了2倍,而男性可增加19倍。乳腺疾病和甲状腺疾病都与内分泌系统相关。
2023-09-23 12:40:00
甲状腺癌发病率日益增加,专家提示:这3大诱因难脱干系
甲状腺癌是一种发生在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部位的肿瘤,它属于一种恶性肿瘤,并且在我们的内分泌系统中是相当常见的。同时,甲状腺癌也是发病率相对来说比较高的癌症,任何年龄段的患者都有,尤
2023-02-22 20:15:00
63岁阿姨1年里先后患乳腺癌和甲状腺癌 医生:可能存在共同的致病因素
...侧甲状腺结节TI-RADS 4B类,建议穿刺,穿刺后病理提示:甲状腺癌。为什么会同时得两种癌?是乳腺癌转移到甲状腺?是不是活不了几年了?张阿姨迟迟不愿相信这个结果,不停的自怨
2024-05-23 18:52:00
重视以下这5点,可以让你远离甲状腺癌,快行动起来吧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速度非常快,仅在我国,发病率在10年内就增长了5倍,在增长速度上位居恶性疾病首位。且女性更多发,发病率是男性的3到4倍,谈到甲状腺疾病,很多人会想到碘
2023-06-21 22:30:00
食话食说 | 正常食用碘盐会增加甲状腺癌风险吗?
甲状腺癌与食用碘盐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碘盐是否会引起甲状腺癌,以及甲状腺疾病患者是否应该继续食用碘盐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追问的疑惑。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与探寻碘盐与甲
2023-09-11 14:27:00
我国甲状腺癌16年间发病率增长20倍 重庆首个甲状腺专科成立
...们健康体检意识的提升,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癌症报告,从2000年到2016年,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16年间增长了20倍
2023-08-30 18:21:00
...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悉,该院近日为一位患者进行甲状腺癌的诊治,之后,其母亲、妹妹、舅舅及表妹也先后进行了甲状腺癌的相关筛查,发现均患上甲状腺癌。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
2025-01-19 20:52:00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甲状腺癌精准诊治专家提醒:不要过度治疗,也不要延误治疗□通讯员 罗鑫 殷舒月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蒋晓春近日,由江苏省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
2023-12-26 01:06:00
关于甲状腺癌,你是不是也有这些疑问?
是不是手机玩多了才得了甲状腺癌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辐射会不会导致甲状腺癌,多大强度的辐射才会导致甲状腺癌。众所周知,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如X线和γ线)和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热辐射、无
2023-10-26 10:3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转氨酶高”到底多危险?看懂2个关键数值就够了
拿到体检报告,看到“转氨酶升高”,不少人瞬间慌了神:这是不是意味着肝脏出了大问题?会不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作为肝功能检查中的“信号灯”
2025-11-12 06:42:00
糖尿病药物全解析: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而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对市面上种类繁多的降糖药,许多患者和家属常常感到困惑
2025-11-12 06:42:00
分娩护理:守护母婴健康“最后一公里”
分娩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确保母亲和婴儿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至关重要。分娩护理不仅包括对孕妇的支持与照顾
2025-11-12 06:42:00
白「耀」新学期:云南白药口腔健康破局年轻化美白新赛道
消费升级浪潮下,口腔护理需求已从基础功能进阶为结合情感共鸣的“悦己型”消费。Z世代作为消费主力,对“口腔美学”需求日益凸显
2025-11-11 15:48:00
极萌水光:动态静态纹双效改善,以实力助您抗衰
在追求美丽与年轻的道路上,纹路问题一直是许多人的困扰。无论是眼角的鱼尾纹、额头的抬头纹,还是嘴角的法令纹,这些纹路都让我们的肌肤看起来不再紧致光滑
2025-11-11 15:48:00
重庆丰益肛肠医院:为什么胃肠疾病如此“偏爱”冬季呢?
重庆丰益肛肠医院一直致力于胃肠肛肠疾病的研究与临床治疗,是一家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一体的胃肠肛肠专科医院,汇聚了一大批医术精湛的胃肠肛肠医生
2025-11-11 15:48:00
市场动态角度:破局欧美、深耕非洲,三诺生物携双品牌亮相进博加速全球化
11月5日,三诺生物(股票代码:300298.SZ)携手旗下美国子公司Trividia Health Inc.及TRUE系列产品
2025-11-11 15:48:00
深圳牙科医院如何选择?可以了解这几家
目前中国口腔健康问题日益突出,25-63岁成人龋齿发生率已达49.3%。在深圳这座拥有3000余家口腔机构的现代化都市
2025-11-11 15:49:00
哮喘需要长期吃药吗?答案藏在“控制”里
不少哮喘患者都会纠结:“症状一好就停药行不行?哮喘需要长期吃药吗?长期吃药会不会有副作用?”其实,哮喘是否需要长期吃药
2025-11-11 15:49:00
实践智慧与学术前沿碰撞,AI赋能职场心理健康新生态——第二十届中国EAP职场心身健康国际论坛分论坛精彩荟萃
2025年10月31日,第二十届中国EAP职场心身健康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跨界共生 ·AI赋能——中国EAP产业生态共建”为主题
2025-11-11 15:50:00
治哮喘的药有哪些?精准应对呼吸“危机”!
清晨的公园里,一位散步者突然捂住胸口,呼吸急促如拉风箱;办公室中,一位白领因情绪激动开始剧烈咳嗽,面色涨红如紫茄;深夜的卧室
2025-11-11 15:53:00
肚子摸到“包”在跳?警惕腹主动脉瘤!贵州航天医院这项微创介入技术助您化解血管“破裂”风险
多彩贵州网讯腹主动脉是人体输送血液的“主干道”,当这段血管壁在血流长期冲击下变得薄弱,就会像旧轮胎一样局部膨出,形成“腹主动脉瘤”
2025-11-11 16:47:00
专家提醒:科学应对 做好流感病毒、诺如病毒预防防治
鲁网11月11日讯11月11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2025年滨州市秋冬季传染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全市传染病形势研判和防控情况
2025-11-11 17:06:00
四川友谊医院蒋林君:乳腺癌年轻化趋势引关注,如何守护乳腺健康
在公众的普遍认知里,乳腺癌似乎总与中年或老年女性相关联。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正悄然改变着这一认知——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正逐年提前
2025-11-11 17:08:00
告别自我诊断!专家详解ED科学评估三步走
在生活中,不少男性朋友一旦遇到“那方面”的问题,第一反应不是就医,而是上网搜索、自我诊断,甚至偷偷买药尝试……然而,网络上零散的信息
2025-11-11 18: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