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最近“鼠鼠我鸭”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少人都在参与讨论。
这里为了照顾大家的感观,挖酱就不放图了,给还不知道这则新闻的幸运儿简单复盘一下——
江西某学校的学生,在食堂的菜里吃出来一颗老鼠头。但是学校方面第一时间出来否认,说这是一根鸭脖。
过了一个月,由江西省教育厅介入调查后确认,那确实就是一颗老鼠头…

“鼠鼠我鸭”看起来似乎是偶发个例,又发生在离普通人很遥远的大学校园,却激起了不少网友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毕竟,作为打工人,我们谁都没法做到一日三餐顿顿下厨,谁又来保证走出校园就不会遇到这样的餐饮刺客呢?

打工人有打工人的“鼠头鸭脖”
打工人的餐饮刺客,来自一种新型外卖形式,名叫“拼好饭”。
顾名思义,“拼好饭”其实就是多人拼餐,一起享受优惠。虽然没有自主下单的选择权,却可以吃到更便宜的食品。
低价、拼团,这一波操作堪称外卖界的“拼多多”,在今年这个不太景气的情况下火了起来。

挖酱实验了一下,几乎和拼多多的页面都一样,“拼好饭”也会显示单独购买价格和拼单价的对比,差距相当之大。
甚至有一些商品不需要拼单,可以直接以低价购买,因为平台已经帮你“把价格打下来”了。

看到便宜谁能不心动?但是这样的好事真的会落到咱们打工人头上吗?
上网一搜,大家对“拼好饭”的声讨扑面而来。
比如有朋友表示,自己在同一家店点的炸鸡,正常点餐和“拼好饭”点来的口感完全不一样,“鸡肉都是剩下的几种口味拼起来的,每块鸡肉口味都不一样”。

还有人点了个4块9的汉堡,难吃到想吐,商家甚至连酱汁都舍不得放。

如果你觉得,“难吃”和“货不对板”还算是低价拼团的可接受范围,接下来的几个例子可能就有点令人不适了。
有朋友点了“拼好饭”之后,觉得自己仿佛是收到了一碗剩饭,明显和自己曾经堂食的质量很不一样。
还有人点了一份新疆炒米粉,里面混了一些并不是自己下单的馕块,而且还粘连在一起,就好像是冷冻过之后再解冻加热的一样。
后来她甚至觉得,是商家把别人在店里吃剩下的冻了起来,然后凑成一份给“拼好饭”的用户吃…

在这些曝光“拼好饭”的评论区,很多人都在互相提醒。
有人说千万不要点“拼好饭”,因为商家会把不好的食材给你,分量也很小。
还有人说看到店家当着自己的面把吃剩的收走给外卖装上了,还把剩汤汁攒在一起浇到外卖订单上。怀疑这都是“拼好饭”的“私人订制餐”。



无语的事还没完。
据网友爆料,“拼好饭”的产品是不会给骑手配送费的,而是由平台强制让骑手接单,否则就不给骑手发其他有收益的订单。
所以,一些骑手为了赶时间送其他收费的单子,就会拒绝上楼,要求客户自己下来取餐,弄得消费者苦不堪言。

而商家对于“拼团产品会被区别”的态度是光明正大的,可以说是“摆烂”了。
有网友点了“拼好饭”的商品之后觉得分量太少就给了差评,商家却直说:
“拼好饭差评我意料之中,几块钱我也弄不出来几十块钱的量!”
还有网友点了“拼好饭”的韭菜馅饺子之后,发现里面还混了一些白菜馅的。
然后打电话给商家,商家却说:“店里的东西和拼好饭是不一样的,用的是差的东西,你下次直接店铺下单。”
在被问到为什么不提前告知的时候,商家说:“都是平台逼的”。

于是乎,咱们也可以整理出这么一条逻辑——
为了吸引低价客户,平台上线了“拼好饭”;
为了留住低价客户,平台要求商家不断入驻“拼好饭”;
为了不至于损失太大,商家开始了偷工减料的骚操作。
最后——
平台收割流量,继续融资扩张;
商家偶得差评,但好歹还能赚钱;
消费者看似省了点小钱,但是不仅吃到了糟心的食物,还吃了一肚子气。
大家可以捋一捋,在这其中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谁又是独自扛下所有的大冤种呢?
“拼好饭”和剩菜盲盒?前身都是临期食品
几乎是“拼好饭”的线下版本,还有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叫做“剩菜盲盒”。
这个形式源于哥本哈根一个名叫“Too Good To Go”的团队,他们将餐馆剩下来的食物挂在了网上,推出了一系列1.99美元到9.99美元不等的“剩菜盲盒”。
往大了说,这些剩菜盲盒是在践行环保,杜绝浪费;往小了说,也是在帮打工人省钱,帮商家降低成本,何乐而不为呢?

可能是延续了疫情期间线上抢菜的流程,国内的剩菜盲盒也采用了类似的手段:得靠抢。
每天晚上8-10点开抢,第二天到店内核销。一份平时70-80元的寿司拼盘,在剩菜盲盒上可能只要30块。

这种开盲盒的干饭模式深受年轻人的喜爱,选择来消费的基本都是出入写字楼的打工人。
所谓“盲盒”,顾客根本不知道自己拿到手上的会是怎样一份食物。主打的就是一个惊喜,也可能是惊吓。
有博主花了26买了个轻食盲盒,收到之后一查,在店里直接下单只要25,而自己还多付了一笔跑腿费。

还有博主早中晚餐和下午茶都选了剩菜盲盒,总共花了100块。
挖酱觉得这个价钱,其实也不是非常省钱吧…

总之,剩菜盲盒的热度似乎还仅限于短视频博主的测评栏目,似乎还没有普及到广大消费者。
毕竟盲盒就算再便宜,开到一个自己厌恶的食材,甚至是不能碰的过敏源,那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其实,“拼好饭”和“剩菜盲盒”的底层逻辑很相似,都是在处理临期食品。
不好保存的食材,即将过期的饭菜、饮料、面包,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低价出售。
抖音上一个名叫“尖商胖丁”的博主,一直以来以“奸商”自居,给大家揭秘了不少食品行业的“内幕”。
噱头归噱头,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内幕也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地被爆料,但是从他的视频里却能学到不少临期产品的知识。

比如咱们点外卖时经常被赠送的小可乐,其实就是临期食品的代表。
这种饮料几乎没有成本,连买带送就到了商家手中,加上人工搬运送货的成本也才2毛钱。

但是,里面也混杂了一些已经过期的产品,稍不注意就入了消费者的口。

每天都有大批大批的临期商品送到这样的仓库中集结,最终都变成了直播间里价格“被打下来”的爆款好物。
主播们激情四射地叫卖,说这是福利、是商家的补贴,但是价格能被做低只有两种原因:要么是杂牌,要么就是临期。

而这些产品,几乎都和健康无关。
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良心没了,那就赚得更多了。
有些无良商家专门去这样的临期仓库提货,正常进货价1块的东西,他们只用了2毛,然后再用3块的价格卖给消费者,堪称暴利。
他们往往会把这些商品摆在货架的最外层,不太注意看日期的顾客拿起来就走,这些日期很不新鲜的产品就被这样低买高卖的处理了。
对于以上所有,胖丁反反复复也只有一句忠告:
买东西的时候记得看日期。


千言万语,祝你健康
看了这么多外卖隐患、临期食品的坑,再联想到315曝光的污水横流、工人脚踩酸菜的老坛酸菜方便面的工厂,打工人的心已经凉了半截。
本来,大家只想简简单单吃一顿午餐,哪怕不可口,也至少卫生安全。
没想到却变成了商家和平台的算计,到头来受伤害的还是只有打工人。
其实在疫情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健康,回归厨房自己做饭。
但还是有一些收入不太高、有没时间自己做饭的年轻人,选择了这样的餐饮方式,却吃进去了更不卫生健康的食品,反而增加了生病就医的风险。

中国有一句古话:病从口入。
但是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想认真吃饭,而是繁重的工作已经几乎吞噬了所有的精力,哪还有心情下厨呢?
于是,那些长久以来被我们无意间吞下的食品隐患,都成了未来健康报警的罪魁祸首。
周围的朋友,时不时就得去医院报到,或者是隔壁桌的同事,坐在工位上突然就掏出了一包中药捂着鼻子送入口中。
我们曾经以为很遥远的亚健康,正在当代打工人的身上悉数体现。

外卖的出现原本不是坏事,既方便了打工人又为商家提供了便利。但是平台这种为了低价而低价的行为,最终也只会伤害自身和商家的口碑。
未来的日子,对于消费者自身,应该擦亮眼睛,在商家声称薄利多销做活动、看到优惠就上头的时候,不妨想想这位网友说的话:
“这么便宜都能卖的话,说明他怎么标价都不会亏钱吧?”

而对于商家、尤其是平台,挖酱想说:如果不爱请别伤害。
疯狂敛财的同时,也请做个人吧,打工人已经很不容易了。
菜可以盲,但是人心不能盲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6 1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