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邦一生只做了两首诗,都上语文课本了,一首激昂,一首无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11 08:52:00 来源:戏说三国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带着大军去剿灭反叛的淮南王英布。在平叛的过程中,他不小心被箭射中,结果在回程时就开始生病了。

刘邦在经过沛县,来到自己曾经发家的地方时,停下来歇息了会儿。瞧着如今自己已经富甲天下,可身边的贤才却渐渐离去,他心中不禁感慨,因此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经典《大风歌》。

如今,刘邦所做的《大风歌》与另一首诗都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之中,那么刘邦曾为一介布衣,并不是什么饱读诗书的大文豪,他的诗歌为什么能够入选到语文课本中呢?

刘邦一生只做了两首诗,都上语文课本了,一首激昂,一首无奈

太祖高皇帝,咱们常说的刘邦,身为一介平民,竟然能写出《大风歌》这种诗,实在让人感到奇妙。这首诗不仅气势磅礴,还充满了豪情和人道主义精神,展现了他的胸怀与才华。大伙儿都知道,诗歌不仅是文学的表现,也是历史的见证,正因如此,刘邦的作品才能够被收入语文课本,给更多的人去领悟、去咀嚼。

提到刘邦,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就是个街头混子,依靠一帮兄弟才成就了帝业。可实际上,他可不是仅靠他那帮耗子。刘邦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最关键的就是他特别会用人,懂得识别人才,敢于重用。

比方说韩信,这小子起初在项羽那儿不过是个“执戟郎中”,就是门口的保安嘛。不过,到了刘邦那儿,他凭借自己的才干,最终摇身一变,当上了大将军。

刘邦这人还真会听取很多人的建议,控制自己的欲望也做得不错。等他率军进了关中,立马就接受了别人的劝告,下令军队要严守纪律。他自己对金钱和美女可没啥兴趣,还真做到了跟百姓和和气气,没有丝毫侵犯。

他对秦朝的后代可是特别照顾,处事也很有礼貌。相比之下,项羽进了关后可就没这么好了,杀了子婴不说,还坑杀投降的士兵,火烧阿房宫,这一系列血腥暴行注定刘邦更有资格做皇帝。

刘邦一生只做了两首诗,都上语文课本了,一首激昂,一首无奈

正是因为刘邦懂得识人用人,珍惜百姓的生活,并且能听取不同的意见,这些优点才让他在晚年平定英布后,写下了那首充满国家忧虑,又透着豪情的《大风歌》。

《大风歌》

刘邦在这个时间点写《大风歌》,背后有着深刻的背景。当时,刘邦刚称帝时,连四匹合格的马都难以找到,这足以说明秦末动荡之际的社会已经是相当萧条,大汉王朝的实力可想而知,简直是虚弱得不堪一击。

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定,刘邦决定出征匈奴,可惜又一次落败。为了不让战火再度扩散,他不得不选择和匈奴和亲,这可真是无奈之举。

这时候,刘邦的团队还是蛮强大的,有萧何、韩信这些能人撑着,真是让刘邦的伟业有了保障。可惜好景不长,随着韩信的去世,陈豨、彭越、英布一个个反水,刘邦的得力助手们越来越少,形势变得不太妙了。

刘邦一生只做了两首诗,都上语文课本了,一首激昂,一首无奈

晚年的刘邦心里那是五味杂陈,对国家的未来非常忧虑,怕缺少人才会让国家一步一步落入衰败的深渊。所以,当他率军经过沛县时,这些担心全都涌上心头,让他觉得特别沉重。

沛县可是刘邦崛起的地方,那会儿他身无分文,凭着自己那股豪爽,交了不少兄弟,后来这些人都成了他得力的助手。想当年他还是个平民,面对秦末的混乱,和大家一起招兵买马,心里满是豪情壮志,真是热血沸腾啊。

“大风起兮云飞扬”这句真是形容他当时起兵的那份豪情壮志。他经历心里不少危险,曾因进关中称王而激怒了项羽,结果跑去参加那个九死一生的鸿门宴;后来还遭遇了一次兵败,项羽一路追着他,真是凶险啊。

可这都没能让刘邦感到一丝沮丧,正是因为这份韧劲,他才能够战胜项羽。当他击败了那些英雄,威震四方后,重返故乡时,昔日的泗水亭长已变成了如今的大汉皇帝。

刘邦一生只做了两首诗,都上语文课本了,一首激昂,一首无奈

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刘邦心里是五味杂陈,激动却又满是感慨,然而此时他已是白发苍苍。他又不禁想起了自己在白登的遭遇,想到了塞外那强大的匈奴,心中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之前,他尚可凭借韩信等人作为倚靠,可是如今他们都被自己除掉了,如果匈奴再次进犯,他又能借助谁的力量呢?

一想到这些,刘邦就对那些能人贤才更加渴望了,可是,这些能守护国家边境的人到底在哪儿呢?于是才有了“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句话。可见,刘邦心里一直挂念着自己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说到底,刘邦的这些忧虑不仅仅是因为身边缺少像韩信那样的猛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对自己继位人的顾虑。

刘邦一生只做了两首诗,都上语文课本了,一首激昂,一首无奈

《鸿鹄歌》

刘邦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孝惠皇帝,性格挺软弱的。正因如此,刘邦内心非常担忧。这位太子没有刘邦那样的威望,刘邦心里有点害怕,自己离开人世后,那些功臣和武将们可能不服他。

刘邦对太子的性格也不太满意,觉得这孩子性格软弱,完全不像他。就这么一来,刘邦心中慢慢滋生了废掉太子的想法。

可这种动摇国家根基的举动,让不少大臣都不乐意,尤其是那些支持太子的人,比如张良和樊哙。

可是因为刘邦的宠妃戚夫人的耳旁风,让刘邦想废除太子的心思愈发强烈。这可把支持太子的那些大臣给急坏了,他们赶紧找到太子,太子听了他们的话,立马去请来了“商山四皓”这几位名士出山帮忙。

刘邦一生只做了两首诗,都上语文课本了,一首激昂,一首无奈

在这几个人的劝说下,刘邦也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这时候的刘邦明白了,要是自己执意的继续下去,肯定会引发国本之争,对国家和老百姓来说都是百害无一利啊。

不过刘邦还是对这件事心存忧虑。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写下了《鸿鹄歌》,表达了自己想要废除太子的心情,可是因为支持太子的人实在太多了,所以不得不无奈接受这个现实。

其实刘邦改变太子的念头,从后来的事情来看也不是没有道理。刘邦去世不久,吕后就开始掌控政事,她不仅大肆杀戮刘氏家族的子弟,还把刘邦的宠妃们全都杀了个干净。

而孝惠帝却无力阻止,甚至还被他亲妈逼着观看人彘,结果一吓就得了重病,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刘邦一生只做了两首诗,都上语文课本了,一首激昂,一首无奈

吕后由此开始了独揽大权,虽然在处理大事上表现得挺不错,但她清除异己的手法实在是太残酷了。等她一死,吕氏家族也遭到了灭顶之灾。

目光远大

从《鸿鹄歌》以及后来的情况来看,刘邦真的是个深思熟虑的皇帝。想要罢免太子,主要是因为他考虑到了许多不利于太子继位的事情。而且,刘邦起初并没考虑废掉太子,还曾经想让太子在军中提升威望呢。

平定英布叛乱时,刘邦想通过这次行动来提升太子的威望,于是指派了太子刘盈去带队。但太子性格偏软,结果军中的将士都不太服气。刘邦没办法,最后还是亲自出马来平叛。

可能就在这个时候,刘邦心里开始冒出废掉太子的念头。

刘邦一生只做了两首诗,都上语文课本了,一首激昂,一首无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1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乾隆一生写了4万首诗,为何只有一首入了语文课本
...写诗作赋,例如他一生曾经写过4万多首诗,但是却只有一首入选了小学语文课本,现在所有的孩子几乎都会背这首诗,那么这是哪一首诗?说起乾隆帝,我们必须要提一下他心中的白月光,富察皇
2023-08-14 15:54:00
乾隆皇帝为何只有一首选入了小学语文课本
...000多首诗,如果说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写诗那么每天也要写一首半。《全唐诗》900卷收录了唐朝2000多个作者,4万8000多首诗,乾隆皇帝一个人写诗的数量就完全可以pk“神来,
2023-10-15 15:56:00
乾隆一生作诗4万首,为何仅一首入选小学语文课本
...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但是,乾隆一生作诗4万首,却仅一首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孩子们都会背!会是哪一首呢?还记得前段时间大火的《延禧攻略》吗?里面富察皇后和乾隆的感情也是艳煞旁人的
2024-06-10 14:52:00
宋朝诗人苏麟一首诗只有两句,却被千古传诵
...诗歌文化源远流长,每个人兴之所至的时候,都可以写出一首诗来,但是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人写了几万首诗,没有一首出名的,有的人只写了一两首,甚至一两句,却可以流传至今,成为千古
2023-01-15 19:20:00
...好的小学语文课文。嫦娥李商隐《嫦娥》是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作,他通过咏叹嫦娥在月宫中独自一人生活的孤寂场景,来抒发自己的感伤之情。诗文的前两句描写了屋内外的不同环境场景,渲染出
2023-08-27 17:09:00
学生拿起画笔为课文配图,育才美高举办语文课本插图展
...。我非常喜欢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我感觉这既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我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画面感非常强烈,好像千百年前张若虚描写的图景就在眼前,所以我很愿意花上两三个小时,用
2023-01-04 23:03:00
一位冷门诗人,却写下一首经典讽刺诗,发人深思,千古流传
...焦在这片领域之中,他们从各式各样的角度切入,写就了一首首经典的诗歌。或是记录下蚕农、蚕妇们的辛勤劳作与悲喜人生,或是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或是展现历史的残酷、这类工作群体
2024-09-06 12:00:00
刘邦一生写的哪两首诗,皆流传千古
...诗也令人刮目相看。相比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乾隆帝,随便一首也都可以力压。《大风歌》在秦朝的暴政下,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此时的刘邦不过是沛县泗水亭长,随即响应局势
2024-03-29 20:00:00
盘点12位帝王的传世诗词
...赋,而在此之前,还有黄帝、尧、舜等传说中的帝王,有一首《卿云歌》,据说是舜和群臣集体创作的,内容如下: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
2024-05-11 20: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