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最近有读者给咱留言,讲他查了些资料,得知清代的一等公多数不是能一直世袭的,像傅恒、海兰察这些人,承袭都是有规定次数的。就因为这,他想让御史整一篇有关清代异姓爵位的文章。
清代的异姓爵位这事儿挺复杂的,想整明白可不太容易,得好好说道说道。御史没准备好,就只能想到啥写啥了。
【一、搞清楚异姓爵位的概念】
那所谓的“异姓”呢,就是除了爱新觉罗皇室之外的满洲人、蒙古人、汉军、汉人。《清史稿》跟《大清会典》里都有明确记载。
异姓的爵位总共有二十五等,分别是: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一等侯兼一云骑尉、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兼一云骑尉、一等伯、二等伯、三等伯;一等子兼一云骑尉、一等子、二等子、三等子;一等男兼一云骑尉、一等男、二等男、三等男;一等轻车都尉、二等轻车都尉、三等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
虽说官方文献定了二十五等爵位,可实际上只有三等子及以上的才能真正叫“爵”,子爵以下的则有个别的叫法,叫“世职”。
所以清朝的异姓爵位分成了两等,一个是“世爵”,另一个是“世职”。这俩可是很关键的概念,不能给弄混了。
从制度上讲,一等公在异姓爵位里是最高的,但清代还有异姓王爵呢。清朝初期有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这“三顺王”,入关后又有吴三桂、孙可望、黄芳度等人因功被封王爵。异姓王是皇帝特别恩赐的,很少封给人,所以没被放进清代的爵位体系里。
【二、爵位世袭罔替的由来】
在清初的时候,爱新觉罗氏家族还没那么兴旺呢,那时候像亲王、郡王、贝勒这些高级的宗室爵位,“降级承袭”的制度还没出现呢。老爹是亲王,儿子、孙子也照样是亲王。
就礼亲王一脉来讲,代善离世后,他的亲王爵位被儿子满达海承袭,封号变成了“巽亲王”;接着,代善的孙子杰书又继承了这一王爵,封号改成了“康亲王”。
从开国诸王的子孙到雍正朝那会儿,他们的王爵一直没降过级,都是子孙接着承袭原来的爵位。康熙帝的几个兄弟被封了王爵后,他们的子孙承袭爵位时也没按降级的规矩来。
能瞧出来,在乾隆之前,大多数宗室亲王、郡王的爵位承袭办法,其实是照着世袭罔替的规则来传的,可没法律支撑,这样的世袭罔替终归不稳当。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给多尔衮平反了,还把开国诸王起初的封号都给恢复了。乾隆表示:“诸王现在的封号都不是最初封的,没法让后人清楚知道,得都恢复成最初的爵号。”
打这一年起,乾隆在制度上明确了开国八王能得到“世袭罔替”的好处,也就是常讲的“铁帽子王”。而普通的王爵呢,得严格依照降级承袭的规则来办。
异姓爵位世袭罔替出现得比宗室爵位早,大概在康熙中期就基本形成了这一制度。在朝廷的典章制度里,对异姓爵位能否世袭罔替有清楚的规定,那就是:
这话包含几个意思,其一,开国功臣的爵位能世袭不更替;其二,顺治壬辰(也就是顺治九年)以前封的异姓爵位,也能世袭不更替;其三,顺治九年往后的异姓爵位,得按次数来承袭。
“次数”是有个范围的,一等公能承袭26次,二等公是25次,三等公为24次,再往后的侯、伯、子、男,每低一等,承袭次数就减少一次。
这样的承袭标准感觉定得不太科学呀,拿一等公来说,它的承袭次数有26次呢,要是平均一代人按10年算,那可就是260年啦。这么长的时间,差不多就是一个朝代的国祚了。
可清统治者定规则时,压根不是这么想的。在他们看来,大清王朝能一直延续,能传承千秋万代呢。乾隆皇帝跟大臣讲,从古至今就没永不改变的王朝,他就盼着自己过世后,还能再传个24代,那他就知足了。
虽说高级异姓爵位实际上跟世袭罔替差不多,可性质上有差别。世袭罔替的爵位有个特别待遇,要是子孙犯了错被夺爵,这爵位不会变,能从其他子孙里挑个贤能的来继承,也能说是“固定不变的爵位”。
不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很容易有变化,要是承袭的人犯了错,爵位可能就会被革除或者降低。像这样的情况挺多的,可不是少数。
【三、汉臣世爵、世职的情况】
异姓想得到爵位,主要得看“军功”。汉臣要参与军事比较困难,因此被授予世爵、世职的汉臣人数不多。
在雍正之前,汉文臣是没有被赐予世爵、世职的。到了雍正年间,因为大学士张廷玉、朱轼、蒋廷锡辅佐有功,雍正破例给他们赐予了一等阿达哈哈番(也就是一等轻车都尉)的世职。
张廷玉他们的世职没法代代相传,就一代而已。另外,张廷玉在雍正十一年被封为三等伯爵,按承袭的规矩,这伯爵本该传给他儿子。
乾隆皇帝明确指示:“咱清朝的文臣没有封公、侯、伯的规矩,大学士张廷玉的伯爵是格外施恩才给的,他奏请让他儿子张若蔼承袭这事儿不对,现在就把这伯爵带在他自己身上。”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汉臣的地位上升了,像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被封的一等、二等侯爵,上谕里清楚表明是能一直世袭下去的。
就这一点来说,曾、左、李三人的待遇要比傅恒、海兰察好,他们的公爵是有承袭次数限制的,不是能一直世袭下去不改变的那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0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