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乾隆有十七个儿子,其中八子永璇活了八十七岁,是众皇子里最长寿的,就比他父皇少活了两年。不过,永璇天生有残疾,所以他父皇没把他当作储君人选。到了嘉庆朝,永璇被晋封为亲王。后来,他的这个亲王爵位往下传了七代人,一直到恒字辈的奉恩镇国公才结束,那会儿都到民国年间了。下面咱们来瞧瞧和硕仪亲王的后代传承情况。
第一代:爱新觉罗永璇(1746-1832年)
乾隆有个儿子叫永璇,那是他的第八个儿子,这永璇的生母是淑贵妃。
在乾隆那个时候,永璇是皇子。这位皇子的表现可不一般。他不爱读书,学业上没啥出色的地方,这让乾隆对他不太满意。不过,永璇对皇位好像也没啥兴趣,整天就知道玩乐。他特别喜欢去宫外闲逛,对那些民间的玩意儿很着迷。就因为他这副样子,乾隆觉得他没个皇子的样子,对他的印象就更不好了。永璇呢,也不在乎,还是照样我行我素,过着自己逍遥自在的日子。
1777年,这人接到旨意,要去管理雍和宫的事务。就在这一年,他的曾祖母没了。就在曾祖母去世的那个月,他还得管着武英殿的事儿,连御书处的事务也得他负责。
在1779年的时候,被晋封为多罗仪郡王。
1783年的时候,我被授予了清字经馆总裁这个职位。过了七年,我又接到了圣旨,让我去管理中正殿乐部的事务。
嘉庆年间,有个叫永璇的人,他是嘉庆皇帝的皇兄。永璇这个人,虽说身份尊贵,是乾隆皇帝的儿子,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性格有些特别,行事风格也与众不同,这使得他在宫廷中的处境略显复杂。在乾隆朝的时候,永璇就因为一些事情,没能得到乾隆皇帝的充分认可。尽管他有着皇子的身份,可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他并没有占据优势。不过,这似乎并没有让永璇太过沮丧,他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到了嘉庆年间,永璇的地位虽然尊贵,但他并没有过多地参与政治事务。他更多地是过着自己相对平静的生活,远离了宫廷中的纷争和权谋。或许,对于永璇来说,这样的生活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1797年的时候,这人当上了玉牒馆总裁,被授予了宗人府大臣的职位。另外呢,这人还干过宗人府宗令,管过左右两翼宗学的那些事儿。
1800年的时候,嘉庆把他封为了和硕仪亲王。到了第二年,又让他当了阅兵大臣,还下旨让他去管吏部的事儿,同时他也担任着八旗的职务,是正一品的官儿,还是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呢。
1800年年底的时候,不再管理吏部的事务了,后来接到圣旨,让在宫廷内行走办事,成为了内廷大臣。
1803年的时候,这人代理了镶黄旗满洲都统这个职位。后来呢,在嘉庆朝的时候,这人又当上了行营大臣,还做了玉牒馆总裁。
嘉庆朝后期,大多数职位都没了,永璇就此回家安享晚年。等到了道光十二年,这位高寿的永璇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享年八十七岁。
第二代:爱新觉罗绵志(1768-1834年)
永璇的大儿子,得承袭爵位,不过这爵位是递减的,最后被封为了多罗郡王。
乾隆年间,绵志出生了。到了1800年,嘉庆帝开始正式亲政,决定对宗室予以加恩晋封。绵志呢,是八哥永璇唯一还活着的儿子,就被封为了不入八分辅国公。就在晋封的这个月,他还被授予了散秩大臣的职位,另外,又得了个八旗副都统的职务,去担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
1800年的后半年,这人被调到了镶红旗满洲那儿去当副都统,后来又去正黄旗满洲当副都统,再后来又成了镶黄旗护军统领。到了1801年,护军统领这个活儿不让他干了,等到年底的时候,给了他一个善射大臣的名号。
1803年的时候,我开始负责火器营的相关事务。就因为我把这差事办得挺不错,在这一年,我被封为了固山贝子。
在1804年到1807年那段时间里,这人当过正红旗护军统领,还做过镶黄旗护军统领,接着又干过镶白旗护军统领,最后还担任了镶红旗护军统领。
后来呀,这人还当上了行在的领侍卫内大臣呢。那时候,嘉庆帝常常往外跑,而且一出去时间就挺长的,还会住在行在。
1810年的时候,绵志在嘉庆朝干活儿挺得劲儿,嘉庆帝一高兴,就赏了他个郡王衔。可到了1816年,不知咋的,因为一些事儿,绵志被嘉庆帝把之前赏的郡王衔给革掉了。
1817年,这事儿就开始了,朝廷把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的职位给了这人,这人还同时担任镶蓝旗蒙古都统呢。到了第二年,这人又接到旨意,得去管理正黄旗蒙古营房的那些事儿。
1819年,这人被赏赐了郡王的头衔,还获赏戴三眼花翎,另外当上了阅兵大臣。可后来不知为啥事儿,郡王衔又给革掉了。等到了道光年间,这人开始负责宗人府的事儿,还管着畅春园的事务。
1832年,俺爹永璇走了,俺就承袭了他的爵位,不过这爵位递减成了多罗郡王。过了两年,俺也跟着去了,享年六十七岁,这爵位没享多久啊!
第三代:爱新觉罗奕網(1816-1893年)
永璇的第四个孙子,是绵志的第四个儿子。
道光五年的时候,才十岁的奕網,得到了皇帝的赏赐,给了他二品顶戴。过了两年,皇帝又赏他可以佩戴花翎。
道光十一年的时候,16岁的奕網得到了加恩,被封为奉恩辅国公。转过来年,也就是道光十二年,他又被授予了散秩大臣的职位。
道光十四年,咱爹绵志走了,我奕網就继承了爵位。这爵位呢,降了一级,成了多罗贝勒,不过呢,我还能享受郡王的待遇。就在那年七月,上头赏我戴三眼花翎。到了第二年,又赏我能在乾清门走动的资格。
道光十九年,皇上降下旨意,让我去当守陵大臣,我就被派到了东陵。在那儿的时候,我还当上了右翼近支族长。
咸丰三年的时候,这人被授予了内大臣的职位。可就在这一年的十月,他接到旨意,要去西陵守陵。到了咸丰七年,这人因为生病,就从岗位上退下来了。
14年后,到了同治十三年,病好啦,就回朝廷去把假给销了。
光绪二年的时候,这人又被授予了内大臣的职位。到了第二年呢,就开始负责八旗军务这一块儿了。接下来,这人先后当上了正黄旗蒙古都统,还做了专操大臣,并且按照皇上的旨意,去管理圆明园八旗的那些事务。
光绪六年的时候,这人当上了管宴大臣,啥是管宴大臣呢?就是专门管宫廷招待宴会那些事儿的。在光绪朝,这人办事儿挺靠谱,挺得力的。这不,后来到了光绪十年,就得了个郡王衔的赏赐。转过年来,也就是第二年,这人又被派去管觉罗学的事务了。
在光绪十七年的时候,这人从岗位上退了下来。过了两年,这人就走了,活了78岁。
第四代:爱新觉罗载桓(1838-1860年)
有这么一个人,是永璇的曾孙。这人的生母是博尔济吉特氏,她爹是郡王,这出身那可是相当贵重啊。
咸丰四年的时候,15岁的载桓得到了二等侍卫的赏赐。然而,让人惋惜的是,到了咸丰九年,载桓就过世了。那时候,他的父亲仍然在世呢,所以他也就没能够去承袭爵位。
载桓的正妻那可是亲王的闺女,他这母亲和妻子的出身都挺不错的。就因为这个,在载桓离世以后,朝廷给他追封了个固山贝子的爵位。
那当然了,这么做就是想让他的独子能把爵位给继承下来。要是不这样的话,仪亲王这一脉的爵位世袭可就早早打住了,没法再往下传了。
第五代:爱新觉罗溥顺(1858-卒年不详)
关于溥顺的事儿,能查到的不多。他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他爷爷还活得好好的呢,那会儿爷爷才四十三岁。但让人难过的是,溥顺三岁的时候,他爹就早早地走了,后来他爹被追封为固山贝子。再说他的长子毓崐,在1901年的时候就没了。
溥顺有十三个儿子,不过老二和老四不幸早夭,剩下的十一个儿子都顺利长大成人了。他的小儿子是1905年出生的。就凭这小儿子的出生时间,能看出来溥顺算得上是长寿的宗室之人了。
第六代:爱新觉罗毓崐(1875-1901年)
毓崐是溥顺的大儿子。这人挺可惜的,1901年就没了,那时候他才27岁。按照规矩,爵位传到父辈这儿,得等父亲过世了,子嗣才能接着承袭。要不就得在朝廷里当官,干出点政绩来,才能被封爵。1895年的时候,毓崐凭着自己挺高的地位,把固山贝子这个爵位给承袭下来了。
光绪二十六年,这人被提拔为镶蓝旗蒙古副都统,这官儿可是正二品呢!然而,挺遗憾的,转过年来,这人就没了。这人走了以后,朝廷给追封了个贝勒衔固山贝子。
第六代:爱新觉罗毓岐(1883-1917年)
毓岐是溥顺的第五个儿子。在光绪二十八年的时候,毓岐承袭了奉恩镇国公的爵位。
在光绪三十年的时候,这人被授予了镶黄旗总族长的职位。
民国元年,清朝完蛋了。这时候,奉着小朝廷太后的命令,家族世代传下来的王公府的田产和房屋,都被当作赏赐,归了毓岐,成了他的私人财产。
民国六年那会儿,这人走了,活了35个年头。
第七代:爱新觉罗恒钺(1911-卒年不详)
民国七年,父亲走了,恒钺就继承了爵位,这爵位不会再往下降了,他依旧是奉恩镇国公。这下子,有了这爵位,在爱新觉罗宗谱里的介绍就会更详尽些,后人一瞧,那地位可不低呢。他呢,比宣统帝小五岁,可论辈分,他可是宣统帝的叔伯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6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