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算起,到1912年宣统皇帝下诏退位,满清王朝存续了276年的时间。作为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清朝无疑对今天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爵位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大致上,国家的爵位可以划分为十四级,分别是和硕亲王、亲王嫡子、多罗郡王、郡王嫡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在所有的这些爵位中,以和硕亲王最为尊贵,有清一代获封者也寥寥无几,算上死后追封的也就30多人而已。其中,又分成了普通王爵和铁帽子王爵,虽然二者在生前的地位和待遇基本相同,但实际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铁帽子王也就是所谓的“世袭罔替”,属于不降级承袭的爵位。说得通俗一点,如果爹是亲王的话,那么他的儿子和孙子依然还是亲王,代代都是如此。
由于“世袭罔替”的封赏太过于尊贵,清代一共只出现过十二个铁帽子王,包括了十个亲王和两个郡王。分别是: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和庆,亲王。
在这十二个铁帽子王中,皇太极册封了七个,顺治册封了一个,雍正册封了一个,同治册封了一个,光绪册封了两个。今天带您着重了解由雍正册封的第九个铁帽子王怡亲王胤祥,以及在他之后的后世子孙是如何承袭爵位的?康熙皇帝因为英明神武而被冠之以“圣祖”的庙号,这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过,他最被人诟病之处就在于对皇位继承人的考虑不慎和长期摇摆,最终导致了“九子夺嫡”的发生。
由于康熙皇帝子嗣众多而又在位长久,以至于在世的皇子就有24个之多,而且大都已经成年。其中,有9个皇子直接参与了皇位的争夺,分别是皇长子胤禔、皇嫡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禵。经过激烈的明争暗斗,逐渐形成了以皇四子为首的“四爷党”和以皇八子为首的“八爷党”这两强相争的局面。最终,康熙左右权衡后选择了皇四子胤禛继位,也就是后世著名的雍正皇帝。
雍正即位后,虽然因为多疑暴躁的性格遭人批评,因为弑兄屠弟的行径令人胆寒。不过,他却格外优待曾经的“四爷党”成员,比如隆科多、年羹尧、允禄、允礼和张廷玉等人。尤其是,对于最核心和最骨干的成员允祥更是无比的信任和器重,加封为和硕怡亲王并且“世袭罔替”,成为了第九位铁帽子王。
1686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五年,皇十三子胤祥出生,生母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深得康熙皇帝的宠爱。从十二岁以后,康熙帝无论何时离京必带他在侧,无论文治武功都在众兄弟中间首屈一指。
1708年,也就是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胤祥因为与之长期交好而被波及,遭短暂囚禁了一段时间。从此以后,原先的“太子,党”出现分裂,他逐渐与皇四子胤禛结成了“四爷党”。
1722年,也就是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驾崩于北京西郊的畅春园。雍正继位后,为了迅速稳定朝局而册封了四位总理大臣,分别是允祥、允禩、马齐和隆科多,允祥更是成为了“世袭罔替”的和硕怡亲王。
从雍正初年到雍正三年,作为总理事务大臣的允祥,基本上参与了所有的军政事务。比如,处理了康熙和孝恭仁皇后的丧事,总管了赋税的征收和钱银的造办,稳定了西北和西南的军务等等。雍正三年底,允祥除了继续以前的各项兼职外,还加封为议政大臣。基本上,雍正有多勤政和繁忙,他就有多勤政和繁忙,难怪会被这样评价:
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雍正七年冬,被称为“拼命十三郎”的允祥终于累倒了,雍正下旨太医院使刘声芳专职侍奉左右。不过,他还是在第二年就因病去世了,年仅四十四岁。
雍正闻讯后悲恸异常,不仅下旨准其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而且,还特旨将其名讳“允祥”改回了“胤祥”,成为臣子中间唯一不避皇帝名讳的事例。关于这点,需要专门讲述一下。
在封建时代,如果出现名字巧合,臣子为了避皇帝的名字都要改名以避讳。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他的弟弟“赵匡义”即刻更名为“赵光义”。而雍正即位后,他的兄弟们都由“胤”字辈改成了“允”字辈。
怡亲王胤祥一共有九个儿子,分别是庶长子弘昌,庶次子早夭,嫡长子弘暾,嫡次子弘晈,庶三子弘眖,庶四子弘昑,嫡三子弘晓,嫡四子绶恩,庶五子阿穆瑚琅。其中,只有弘昌、弘暾、弘晈和弘晓这四个儿子活到了成年。
按照封建传统,嫡长子弘暾应该承袭怡亲王的爵位,但他刚刚成年就去世了。庶长子弘昌性格暴躁,喜欢使用武力去解决问题,为了打磨性子而被长期圈禁在家。于是,铁帽子王的爵位只能由嫡次子弘晈和嫡三子弘晓二者选一。
弘晈属于典型的八旗子弟,怡亲王允祥特别担心会捅出天大的篓子。因此,他决定由嫡三子弘晓未来承袭爵位,也算是“矮子里面选出高个儿”吧。雍正驾崩后,乾隆登基称帝,开始证明“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的正确性。他为了显示自己的仁爱,对叔伯们和兄弟们都很照顾,有的被解除圈进,有的被加官进爵。
一个是庶长子,一个是嫡次子,弘昌和弘皎都希望能承袭怡亲王的爵位,可最终却是嫡三子弘晓。于是,这对难兄难弟都有怨言,二人一拍即合参与了“弘晳逆案”,希望能把乾隆帝轰下台,希望拥立废太子胤礽之子弘晳登上皇位,这叫作“重新洗牌”。
对于这种谋逆大案,乾隆自然不会心慈手软,干净利落地将他们一网打尽,弘昌与弘皎也被抓了起来。怡亲王弘晓虽然没有参与其中,但两个哥哥都身陷逆案,自己肯定不会再被乾隆信任,终其一生都赋闲在家做着闲散王爷。弘晓死后,怡亲王的爵位继续往下世袭传承,经过了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这几朝,直到1861年咸丰皇帝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临终前,咸丰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和焦祐瀛这八人赞襄政务大臣,史称“顾命八大臣”。
不久,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等人发动了“辛酉政,变”,从此掌握了朝政大权。于是,载垣被赐自尽,“世袭罔替”的怡亲王爵位被划入了胤祥的嫡次子弘皎一脉,由第四世孙载敦承袭。
载敦病逝于光绪十六年,怡亲王的爵位由其长子溥静承袭。戊戌变法后,慈禧萌生了废除光绪由溥儁取而代之的想法,立即就得到了怡亲王溥静、庄亲王载勋、辅国公载澜、贝勒载濂和载滢等宗室的积极响应。
不过,由于各国列强都强烈反对废除光绪,这次“换帝计划”被迫搁浅。此后,怡亲王溥静等人开始积极支持义和团运动,希望可以达到“扶清灭洋”的目的。“庚子国难”后,慈禧太后面对各国列强的施压只得妥协,怡亲王溥静也被当成了替罪羊。很快,他被以“纵庇拳匪启衅”的罪名革去官职,之后交宗人府圈禁,很快便去世了。
溥静死后,怡亲王的爵位由他的侄子,也就是溥耀的长子毓麒承袭,成为了代的怡亲王。1910年,虽然大清的丧钟已经敲响,但他还是风风光光举行了亲王的册封仪式。
1912年2月12日,存续两百六十多年的满清帝国走到了尽头,隆裕太后携六岁的末代皇帝溥仪发布了退位诏书。据《清史稿》记载:
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清帝退位后,怡亲王毓麒像其他宗室贵族一样,凭借祖产依然过得非常风光。作为他的长子,恒枢再也没有机会去承袭“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爵,但还是追随过溥仪,也在“伪满洲国”短暂任职。
日本投降后,曾经显赫无比的怡亲王府也被管家、佣人和掮客们瓜分。无奈之下,恒枢只好带着家人搬到了炒面胡同居住,凭借青年时期掌握的照相技术,他应聘到《商业日报》担任了记者,还改名为金恒枢。金恒枢有个儿子名叫金啟运,建国后成为了普通的中国公民。之后,他曾前往北京南郊苇城的公社去插队下乡,返城后进入企业工作。退休后,出版了一本名叫《清朝皇族后裔的故事:末代怡亲王和他的长子长孙》的书籍,详细介绍了怡亲王这一脉的传承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7 01: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