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爷爷与都安高中
韦思泉

韦思泉
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爷爷,小学时候别的同学有爷爷去接送,有爷爷带着好吃的零食,有爷爷陪伴一起度过快乐的寒暑假时光……我的记忆里别人家的爷爷都是相似的,只有我早逝的爷爷是不同的。
多年以后,在很多次都安高中(原都安中学)老一辈教师和校友给爷爷举办的追思会上,我看到了爷爷和都安高中不懈奋斗的一生……
爷爷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上了年纪的都安高中校友都会记得韦志耀老师:年轻有为,很文静,沉稳干练,关爱学生。没错,这就是我的爷爷韦志耀。
1921年,爷爷出生在都安瑶族自治县才江(今地苏河)边的右江村。老家群山延绵,山清水秀。爷爷是家中接受新式教育的第一人,从新式小学毕业后,即进入都安高中就读初中。
都安高中是民国时期塘广村开明绅士唐乃贤任县参议长时力主推动,以红水河渡捐税收建立的。抗战时期因日军过境,都安高中疏散到右江村一段时期,犹如战时昆明之于西南联大,宜山之于浙江大学,长汀之于厦门大学,这个小山村冥冥之中有了文化的熏陶,似乎爷爷的一生从一开始就与这所学校有着不解之缘。从都安高中毕业后,爷爷经历了抗战,颠沛流离,家道中落,先后辗转广西省立桂林中学、广西省立南宁高中就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经历了民国时期省立精英中学的严格训练,培养了专业的数理素养,与都安高中同窗覃世珍一起报考大学,两人同时考中当时汇聚国内外大批卓越教授的国立广西大学。后因战争的残酷破坏,偌大的广西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了,家里还有兄弟姐妹需要读书,爷爷无奈中途退学,开始不断自学进修的历程,并成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
抗战时期的都安高中虽然条件艰苦,却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都安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战时的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爷爷这一代人经历过战争的磨难、民族的兴衰,家国情怀常挂心中,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爷爷先后辗转柳州等地任教,因教学有方,获得了学校和学生的广泛认可,于1950年回到母校都安高中担任数学教师,1956年,他在当时人才济济的都安高中崭露头角,担任教导处副主任,与教导处林定藩主任搭档协助校领导规划都安高中的教学工作。两个青年教师性格迥异,一个开朗豪爽,一个谨慎持重,教授学科各有侧重,完美地互补,这就是老一辈都安高中学生口中的“林主任”和“韦教导”,他们两人成为一生的好同事和知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都安高中坐落在巍巍翠屏山下,滔滔澄江水环绕,朝气蓬勃,气象一新,学校大礼堂、共青湖、新校舍等陆续建成,都安高中的教职工们团结一心,奋发图强,在韦吴强书记和几任校长的带领下,与先进学校广泛交流,进行各个学科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从1955年开始,爷爷受命连续担任都安高中七届高中毕业班的数学老师。当时李煜球老师负责教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爷爷负责代数课教学。1958年以前,爷爷也曾兼任高五班班主任,大跃进时期国家急需石油人才,高五班全班学生提前毕业,被输送到石油学院学习。送走高五班后,爷爷又接任高四班班主任。1959年,爷爷与李煜球老师共同挑灯熬夜编写了几百道习题集交由高三毕业班练习,时称“百题大战”。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那一年高考,都安高中成绩斐然,有不少学生考上全国重点大学,其中,黄福明被北京大学录取,都安高中逐渐闻名于南宁地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爷爷门下的高徒陆续脱颖而出,他的学生中先后有韦建恒、黄福明考上北京大学,陶炳霖考上清华大学,韦志孝考上北京医科大学……
爷爷常常为年轻时因家道中落而未能继续完成学业而抱憾,深知“要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他不断在教学和教研上紧追科学知识前沿,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1966年初,广西教育厅在百色中学组织教改试点,由于教学经验丰富,工作出色,爷爷被教育厅选调到百色中学参加自治区教学改革工作组,探求广西地方普通中学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爷爷一生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立志高远,努力学习本领报效祖国。无论是城市里来的学生,还是乡下来的,他都一视同仁。在学生的心目中,他是个平易随和、没有架子的老师,所以不论男生、女生一遇问题都喜欢跑来请教。他不分场地,不管在课内课外,在家里或街上遇见,也不管他当时有事无事,只要是学生的问题,他有问必答,非常热情耐心。他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也关心学生的生活,对一些生活困难的学生,他常常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爷爷虽然工资水平不低,但因为经常接济学生,终其一生都是手头拮据。南宁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韦素娥因爷爷的学业指导和资助顺利完成学业,时常感念爷爷的教导和帮助。
为了充实成立不久的都安高中分校(就是后来的都安瑶中)的教学力量,爷爷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被借调到都安瑶中担任教导处主任,都安高中党支部书记韦吴强本不愿意放人,最后无奈与上级部门谈好了“条件”:韦志耀老师只是借调,带完一届学生就要调回都安高中。
爷爷被借调到都安高中分校后,力排众议,任人唯贤,把责任心重、工作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老师放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爷爷像一位厚道的长辈,在生活上给予他们照顾,工作中给予支持。
1968年,正当壮年的爷爷带着遗憾不幸辞世,再也回不到他为之奋斗一生的都安高中。
很多个夜晚,我都会梦见爷爷,他坐在微弱的台灯前备课许久,站起身来,低声吟唱抗战时期,广西青年学生中流传的战时青春之歌:“复兴中华,发达广西,为国牺牲,为民工作,是我们求学目的,努力,努力,大家一齐努力,为祖国奋斗到底!”歌声又把他带回激情燃烧的都安高中岁月,鼓舞着我们这些后来人继续努力前行。
作者简介:
韦思泉,广西都安人,先后就读于都安高中初42班、高198班。有多年外企职业经历,现居深圳从事国际商务工作。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中国外文局全国翻译职业资格CATTI持证会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