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荔波县佳荣小学 顾尧瑞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德育尤为重要。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把德育融合音乐教学,建立全新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有所改善,能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家贺绿汀认为:“音乐能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思想感情,优秀的歌曲作品,能使人们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特别是对青少年群体,更是形成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针对音乐教学开展教育工作,利用歌曲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爱自然、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长远的目标等。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我将从3个角度分析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
一、在学唱歌曲中融入德育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的歌曲学唱,需要放在关键的位置。小学音乐教学材料中,歌曲以优美旋律作为主导,通过丰富多样的演唱方式,培养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利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生活态度等。然后,老师需要捉住音乐形象,利用歌曲演唱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爱国、爱人民、爱自然、爱科学等方面的情感。例如教唱《义勇军进行曲》过程中,我向学生介绍“国歌”的背景,在救亡图存的危难中,诗人田汉和音乐家聂耳心怀爱国之情,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将德育教学内容与音乐教学进行结合。
二、在音乐作品欣赏中融入德育教育
从小学音乐教学的角度看,不仅需要关注歌曲的学唱部分,同时还需要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在开展音乐作品鉴赏教学时,我们需要深度挖掘教学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精神,使学生团结互助、热爱劳动等。例如:上苏教版六年级音乐教材中《嘎达梅林》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欣赏《嘎达梅林》多种演唱版本,深度分析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提升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情感。在讲解歌曲背景时,通过播放嘎达梅林这一人物的真实事迹视频片段,由嘎达梅林带领草原人民团结奋斗,成功对科尔沁草原形成震撼力,进而唤醒草原人民追求新的生活。本课堂利用欣赏音乐的方法,使学生体会民族大义、朋友情谊等,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所提升,我认为,这是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关键。
三、在合唱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德育融入合唱教学工作时,能使学生感受其中的魅力,并且影响学生的品行,陶冶学生的内心情操。合唱教学的开展,能促进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并且保持学生团队内部的凝聚力,这些都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重要助力。在提升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审美水平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学生生活态度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例如,《转圆圈》二声部合唱歌曲,在高、低音声部中以三度音程为核心,学生在演唱时难度较为合理,能保持流畅自然的旋律,声音呈现轻松、活跃的感觉,同时能表现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能将儿童天真烂漫的音乐情趣进行深刻表达。在演唱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保持高、低音声部的协调一致,不能仅突出某个声部,而是需要保持音量的整体协调性。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同学保持紧密互动和联系,需要同学携手共进,避免个别音色过于突出,以此保持整体的演唱效果。演唱过程中,能使学生深刻感受儿童的幸福生活,了解民族的团结和谐,对祖国的热爱等,使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客观分析课堂的需求,结合实际,讲授中外音乐家的故事,以更优秀的事迹,提升同学的音乐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内心的真善美得到激发。结合故事讲述模式,以此提升德育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和功能。
可以说,德育教育对于音乐教学而言有核心地位的意义,也是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这些都是音乐教育从业者的工作职责,我认为,只要每个教育从业者能不断努力,德育工作将有更好的未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2 17: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