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揭秘古代为何不能招惹读书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4 15:3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中国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期,从古至今,人们最崇尚的一件事就是“读书”,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中能看出来,在古代做任何工作都是低俗的,只有读书才是最上乘的品味,而且在古代,身为一个读书人,是很少愿意得罪的,有的时候就连盗匪小偷对于读书人都是恭恭敬敬,这究竟是为何呢?虽然民间也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但这并不是说读书没用,这个百无一用的意思主要是因是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读书人长年累月在家读书,身体并不强壮,加之没有经商或者一技之长,常常被人嫌弃称之为“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如果这些书生要是考取个功名的话(科举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则街坊四邻对待这名读书人的态度能立马翻转180度。在古代,之所以不能招惹轻易招惹读书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等级制度高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有“士农工商”这么一说,士指的是读书人,之所以把读书人放在最前面是为了鼓励天下人多多读书,人读书多了就会知书达理,好教化,国家自己也就好管理了;其次农指的是农民,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所以农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农民多了,粮食就多,粮食多人,人们也自然安居乐意;再者是工,工指的是古代的手工业制造者,像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农具等等都是由工人们制造的,所以他们地位也是比较高的,最后是商,古代统治者认为商人都是一些不从事生产的寄生虫,他们投机取消,经常钻空子,代表的是贪婪和欲望,所以在古代,哪怕商人再有钱,也是被人看不起的,相比而言,读书人哪怕再没钱,大多数场合也是受到别人尊重的。

第二点:生活中用的上

古代不像现在有九年义务教育,现代人所说的没学历,但最基本还是能够识字、懂一些简单的算术和物理的,在古代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教育了,古代说不识字那是真的不识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也就凸出古代读书人的重要了,他们可以办私塾,可以写信,可以给人记账,如果谁家来个先生,那都得是好饭好菜的招待着。

第三点:读书人变数大

自从科举制度大力施行后,读书人的身份就一直在不断上升,如果听说家乡哪个读书人要去进京赶考没有盘缠的话,当地的乡绅都很乐意免费资助其进京赶考,要是以后他们鲤鱼跃龙门,成为大官啥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如果这读书人在半路上遇到土匪的话,土匪一般也是不会难为这些读书人,甚至还希望这读书人能留在他们山寨当个军师啥的,就算这读书人死活不呆,土匪们一般也是会毕恭毕敬将这些人送走。

第四点: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读书人确实是肚子里有墨水,但人分好坏,读书人也不例外,心性端正的人读书是修身养性,他们读书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君子该有的道德修养,但对于那些心术不正,读书目的不纯的人而言,这知识就相当于为贼寇供应了兵器,给强盗运送了食物,这些人就算是当了大官也是为了当官发财,追逐名利和地位金钱,损公肥私,甚至走向堕落的深渊,这样的人必然会危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进入21世纪以后,“读书有用”和“读书无用”的争论一直存在,有人认为这个时代,读书没用,只要方向选的对,站在风口的话,就算是一头猪也能飞得起来,也有人认为,读书还是有用的,对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还是很有帮助的。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认为这个时代读书的用处究竟大不大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4 17:45:4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此人武功不敌林冲,为何在水浒中排行第一?
...易上贼船。草莽英雄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多年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啦。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一位读书人。在上梁山之前,他内心肯定经历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煎熬。他就是王伦,水浒之中最为特别的
2023-05-17 15:06:00
土匪为什么不敢打劫古代赶考生
...有这样的一个身份已经是要高于一般人了,毕竟在古代,读书人还被官府所保护。
2023-04-30 16:38:00
古代土匪为什么不抢劫书生
...层,其中书生即是"士"阶层之中,而这也就增加了世人对读书人的敬畏之情,甚至有民间传言,那些中科举的文人,其实都是天上下凡的神仙,所以,就更没人愿意去随意招惹他们了。而那些进京
2023-05-02 13:37:00
古代读书人的地位究竟有多高
...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迂腐酸臭的穷书生的模样,但是在古代读书人却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称呼,而且他们活得非常体面,并且拥有很高的地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一句话不仅说明古代
2023-05-03 06:31:00
古代山贼心狠手辣,但却从不敢抢这类无权无势的人
...剧作品,世上不可能有鬼神。不过不可否认一点,古代的读书人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2023-01-12 22:07:00
古代这一类人无权无势无背景,但却得皇帝看重
...或许会有朋友产生疑问,一个破穷酸儒,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进京赶考学子的过人之处,一共有三大原因,个个都让你佩服的五体投地。其一
2023-04-18 17:41:00
29军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除掉这5000俘虏
...仅学识广博而且多才多艺。由于时局动荡,宋湘及又是个读书人对农事一窍不通,所以他便早早外出闯荡以养活家中妻儿。在宋哲元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宋湘对其影响很深,他刻苦学习,自小便学识渊
2024-02-18 23:43:00
莱州之战:文弱书生朱万年令人钦佩的勇气
...孔有德部队的整编事宜,并没有加强登州城的防御。唉,读书人就是读书人,知识分子就是知识分子,想问题总是这么简单,也不仔细地思考一下,孔有德都已经在与大明政府对着干,准备推翻大明
2023-05-05 16:51:00
古代时期读书是唯一出路,为何还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他投以白眼,但如今百事派不上一点用场的却是我这样的读书人。众所周知,古代读书人并不容易,家里条件好点的,上学,买书都很轻松,但对于家境贫寒的,若是考上了秀才,也能在十里八乡都
2023-05-05 17: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