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早起有3大表现,说明血糖已升高!做好2件事预防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12-03 09:02:00 来源:康之道

平时多观察身体变化,有某些疾病信号发出引起重视,其中要警惕起来的就是血糖高。长时间处于高糖状态下,可能会加速糖尿病到来,患者胰岛功能降低,持续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会不稳定,长时间受其影响会有信号发出,有的人早上刚起床就有警告。那么,起床时哪些表现代表血糖过高呢?

早起有3大表现,说明血糖已升高!做好2件事预防

1、肢体发麻

许多人早上起床后肢体有明显麻木感,还觉得是血液循环不好,局部受到压迫,但经过身体活动之后麻木表现依然持续,可能是血糖太高,长时间在高糖环境下会加速血管病变,出现循环受阻,血流不顺畅等情况,通常局部会发麻,有的人还面临周围神经炎,一样会肢体有麻木感,需要及时降低血糖,通过控制指标让其稳定来改善。

2、口干舌燥

有的人起床之后口干舌燥,怎么喝水都不够,明明身体没有水分缺乏,但总是口腔有干燥感,这是血糖高的警告,因为在高糖环境中口腔粘膜受到刺激,会通过干燥让人感觉不舒适,因此患者才想要喝水,但单纯喝水并无法解决问题,关键是调节好血糖,否则饮水量多,饮水频率高,会不断跑向厕所,这种情况应该警惕糖尿病,及时调节血糖。

早起有3大表现,说明血糖已升高!做好2件事预防

3、看东西模糊

一起床感觉自己的眼睛很模糊,看东西不清晰,有明显视力下降趋势,这种变化也是血糖过高,排除了其他眼部病变,可能是血糖飙升加速眼睛部位血管,神经的病变,循环无法保持良好,神经功能异常,眼睛重要的组织会缺血,缺氧,从而影响一个人的视力,常见的情况是看东西很模糊,有时还会眼睛干涩难受。

如何改善高血糖?

1、控制饮食

为了让血糖保持稳定,在生活中好的习惯要养成,其中健康饮食很重要。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健康状况,能否保持规律,荤素正确搭配,同时远离高热量食物,血糖起伏变化不一样。

不要过度依赖甜食,高脂肪的食物也尽量少吃,只有基本营养需求满足的同时不要获取过多能量,才能稳定控制体重。当然,爱喝酒这种行为也不可取,已经成为许多人出现疾病的罪魁祸首,需掌握正确饮食原则来远离疾病。

早起有3大表现,说明血糖已升高!做好2件事预防

2、加强锻炼

多动起来,而不是长时间安逸生活,习惯性躺平,运动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身体代谢良好的情况下多余的热量可以及时消耗,才能促进脂肪燃烧,稳定控制体重。因为过度肥胖会影响内分泌,从而降低胰岛功能,不利于后续糖分代谢,消耗。

当然,血液中糖分过多,通过运动能帮助改善,在锻炼过程中要消耗很多能量,储存的糖分,脂肪就会转变成能量提供,才说锻炼可以调节血脂,控制血糖。如果长时间运动量过少,日渐肥胖,糖尿病可能找上门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3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6种食物堪称“天然胰岛素”,糖友每天吃一点,血糖慢慢回归正常
...有可能是糖尿病的一种信号。因为在糖尿病发展过程中,血糖水平升高明显,血液中糖类物质含量增多,会对皮肤组织、神经等造成刺激,很多人就会感觉到皮肤有瘙痒感。一般出现这种表现有可能
2024-01-01 10:45:00
为什么现如今糖尿病高发
...体提供能量,维持各项活动,对健康至关重要,然而,高血糖可能导致糖尿病等疾病,因此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自身血糖水平。观察饭后表现是了解血糖水平的一种简单方法,例如饭后的表现可能会提
2023-08-19 21:14:00
预防糖尿病,吃饭“两不要”,晨起“两坚持”
...断的研究与呼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急剧上升。遵循以下原则可以帮助人们远离糖尿病:吃饭“两不要”,晨起
2024-08-14 12:21:00
为了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早餐?
...饮食习惯。胰岛,这个至关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负责维持血糖的稳定,它如同人体的“糖分调节器”,时刻监测着血糖水平,并根据需要分泌胰岛素,然而,不良的饮食习惯,特别是早餐的选择,却
2024-01-20 06:05:00
若想调控血糖,3个妙招请牢记于心!
...率居高不下,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依靠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如果血糖失控,会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金秋聊健康#因此,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健康的人,都需
2023-10-05 10:30:00
血糖达到多少,糖尿病会出现并发症?
导语:众所周知,高血糖和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关注的慢性疾病,一旦被诊断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尤其是减少高糖分食物的摄入量。这是因为摄入过多的糖分会使血糖水平波动
2024-02-06 21:30:00
血糖高,如何降糖?别只顾着用药,这5种食物是天然“胰岛素”
...分提供,不会莫名口腔干燥。但是,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血糖升高对口腔造成刺激,大部分患者会感觉到口干舌燥,口腔不舒服会不断喝水,这就导致血糖高的人饮水量增多。尿液排泄的量也增多,
2024-01-15 06:11:00
糖尿病除了甜食之外的3个主要原因,一文分析下
...于静态状态。不久前,黄爷爷去医院体检,结果显示他的血糖已经达到了糖尿病的标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全球患病人数逐年上升。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摄入过多
2023-04-22 06:15:00
糖尿病人群适合喝牛奶,不过要注意选择饮用的牛奶类型
...单位组织员工体检,老万在检查时发现自己胰岛素抵抗,血糖偏高,空腹血糖达到了6.9mmol/L,医生建议老万减肥,并且注意饮食,控制血糖水平。老万心想,自己同事也是肥胖,为什么
2023-10-09 13:0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心灵导航》| 读懂青春期,做孩子的“同行者”而非“管理者”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转折期,也是家校教育的“攻坚期”。如何实现家长与教师的同频共振,用科学方式陪伴孩子成长?11月10日
2025-11-11 18:10:00
一载新程 健康同行 | 青岛市公卫临床中心(高新院区)启用一周年大型惠民义诊活动诚邀您参加!
鲁网11月11日讯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高新院区)自2024年11月20日启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信赖与厚爱,值此高新院区启用一周年来临之际
2025-11-11 12:04:00
冬日健康补给站 解锁萝卜的隐藏吃法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日萝卜赛人参”的说法在坊间广为流传。萝卜,作为一种蔬菜,原产于我国,在各地均有种植
2025-11-11 10:17:00
营养到位 寒不侵体
气温忽上忽下,这种“青黄不接”的时节,最容易感冒、咳嗽、关节不舒服,尤其是老人、小孩和体质偏弱的朋友,更要格外注意。如何做好营养防护
2025-11-11 10:17:00
又一年柿子红!许我们“柿柿”皆如意!
福州连江江南柿子红了!许我们“柿柿”皆如意!
2025-11-11 10:40:00
秋冬换季更应注意食品安全,这份温馨提示请收好!
时值秋冬换季,火锅、药膳、烩菜等温热滋补的餐食成为餐桌首选。但气温骤降、空气干燥,各种致病微生物活跃,更应注意食品安全。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如下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2025-11-11 10:47:00
“三问针法”针下减脂——一套神奇的道家“瘦身三针”
东城中医院针灸科许宁,副主任医师,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以其深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医领域享有盛誉
2025-11-11 10:47: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雷秀珍主任:湿邪是代谢病的\
雷秀珍,主任医师,传统医学师承老师,世界针联留学生老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科研、临床以及涉外医疗工作。研究的课题有《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2025-11-11 10:47:00
冠心病患者的全面健康管理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而引发的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它主要是冠心病的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
2025-11-11 07:08:00
远离痛风:饮食与生活习惯的调整
痛风,这一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难以言喻的痛苦。其根本原因在于高尿酸血症,即体内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导致尿酸盐晶体在关节
2025-11-11 07:09:00
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公司:跨国煮姜茶 中安青年共品文化情
11月7日立冬时节,万里之外的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公司安哥拉凯凯水电站项目部飘起阵阵姜茶的暖香。中安两国青年员工携手烹制中国传统饮品——姜茶
2025-11-10 14:32:00
智启未来 共创新程 碧迪医疗与国控器械达成战略合作
作为全球药房自动化领域的领航者,BD Rowa™ 全自动发药机今年再次搭乘碧迪医疗“进博号”亮相进博会。BDRowaTM进入中国市场十余年来
2025-11-10 15:45:00
便血、腹痛别大意!君心肿瘤医院带你认清结直肠癌4大早期症状
结直肠癌作为常见恶性肿瘤,早期隐匿性很强。据临床数据显示,约8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不适,若未主动筛查,极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2025-11-10 15:46:00
石家庄市栾城区:紫小麦“17变” 深加工订单爆满
11月8日,在栾城区步行街的富硒紫麦坊旗舰体验店内,顾客檀先生正在精心挑选礼品。紫麦酒醇厚回甘,紫麦茶清香自然,无糖糕点酥香可口……在市场销售经理苏翠彦的推荐下
2025-11-10 17:03:00
除了正确认识,还能为抑郁症做些什么?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3.8%的人口受到抑郁症困扰,而在中国,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估算,患病率已达到2
2025-11-10 1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