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教师节献词
南京82岁特级教师喻旭初:按规律办教育
喻旭初
长期以来,我按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和叶圣陶先生“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的教导,在南京金陵中学执教语文51年。今年我已82岁。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献上我对教育的思考和感悟。
教育培育出两大成果,一是科学技术,一是伦理道德。前者属物质文明,后者属精神文明。教育肩负两大文明,对社会贡献巨大,所以做一名教师非常光荣。
教育的宗旨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育心,是促进心智的正常发育。教育就是以心与学生交流,以心给学生温暖。既培养新人,又提升自己,所以做一名教师十分幸福。
教育是公益事业,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关注、互相配合。教育的问题,从来不单是学校的事,学校最多只承担三分之一的责任。
教育关乎未来,必须有理想。处在现实世界中的基础教育,无法回避功利,但一味讲功利,就会淡忘甚至抛弃理想,在寻求二者平衡点时,千万别忘了教育的理想:为了使人越来越成为真正的人,使社会越来越美好。
中小学属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就是要抓基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做人的基础和知识技能的基础。既是基础,要求就不能高,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一味强调“高大上”,必然身心俱疲,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
往简单里讲,基础教育就是培养各种好习惯,如文明礼貌的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生活自理的习惯,坚持阅读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有错就改的习惯,等等。好习惯养成了,能力也就有了。
基础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一个也不能少”。要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只关心少数尖子。基础教育只培养正常人,不培养天才。
教育要与时俱进,但并非“加快速度”“加大力度”,而是在继承中国优良教育传统的基础上,既适应时代潮流,又能够持续发展。
校长是学校活动的组织者,是教育工作的引路人,责任重大。但是,如果把校长当“官”来做,就容易使学校行政化,就容易滋生形式主义。校长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师生的知心人、好朋友,跟师生一道成长。
对老师来说,上好课是第一位的,写论文、搞课题是次要的。身教重于言教,不要居高临下对学生做道德说教,要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少说空话,注重细节,时时律己,处处垂范,必然受到学生敬重。
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我对学生是否尊重、是否真诚、是否一视同仁?我教的内容是否经过思考而自己真正相信?我的教学方式学生是否能接受?我的哪些优势要保持、哪些不足要改进?反思是进步的阶梯。
教而不研则浅,教师要边教学边研究问题。有了点成绩别自傲,有了点体会别吹嘘。不要跟人比,更不要跟人争,不图第一,但求唯一。既上好课,又做点理论探讨;既保持自己的精彩,又为别人的精彩喝彩,这是最好的状态。
教师很光荣,但不要把教师神圣化。教师也是普通人,教师也有苦恼、无奈、纠结。教师面对的是几十名甚至一百多名学生,工作很辛苦,所以家长们不宜对教师提出过于功利的要求。
对教师来说,工作务必勤奋,但决不要拼命。这重要,那重要,没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工作再忙,也要留些时间给身体;工作再忙,也要留些时间给家人。唯此,方能保住活力。
教育是科学,科学是朴素的,搞得花里胡哨,就远离了教育,它不宜用频繁搞活动来吸人眼球,也不能用各种“新概念”来满足虚名。教育又是慢的艺术,它注重过程,不能急躁,更不能反复折腾。学校应该静一点、慢一点、稳一点。
有两种职业最受社会尊重,一是医生,二是教师。前者迎来生命、拯救生命;后者培育生命、丰富生命。生命与爱相连,美丽;教育与爱同在,崇高。
我为自己曾经是一名教师而感到自豪,我为当下仍在作贡献的老师深感骄傲。在2023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由衷地祝福老师们节日愉快、青春不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1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