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上海首创基础研究特区鼓励勇闯科学“无人区”
黄海华
本报记者 黄海华
能否用模型预测并控制宇宙光帆薄膜的褶皱?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教授徐凡没想到,自己这个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会入选基础研究特区,拿到做科研以来的最大单项经费。
当前,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上海的基础研究特区应运而生。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设立首批3个特区,以5年为一个周期,市科委每年向每个特区投入2000万元,三家单位则以不少于1∶1的经费比例共同投入。
一位入选特区的科学家说,过去“买油盐的钱不能买酱醋”,现在无需列出详细经费预算,还可随时调整科研计划。除了自主使用经费,还可自由选题、自行组织科研。
对于非共识创新研究,基础研究特区既“张开双臂”也宽容失败,只要原始记录证明项目团队已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就允许结题。
不设限,鼓励勇闯科学“无人区”,正是基础研究特区设立的初衷。
今年5月,上海的基础研究特区试点扩容,增加了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市科委基础研究处处长宋扬表示,市科委正在研究制定基础研究特区2.0版政策,将更加聚焦基础学科和战略性方向,且不局限于项目经费支持,将在人才引进、评价考核等方面形成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政策。
基础研究的成果难以被计划,也急不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静待花开,需先厚植沃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8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