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雪娇
11月26日,在六师新湖农场三十二连五家渠同恒联设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的轧花厂里,一座座“棉山”映入眼帘,满载棉花的车辆在排队交售,工人们在生产线上有序作业。三十二连党支部书记、五家渠同恒联设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豫鲁正忙着指挥车辆有序进入。
五家渠同恒联设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是一个由连队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近几年,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职工”的发展模式,打造集棉花种植、田间管理、棉制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棉花全产业链,带动各族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合作社回族社员孙丽娟说:“以前我们以散户的形式交售棉花,价格由厂家说了算,现在把棉花送到合作社进行深加工,每公斤籽棉可增加附加值0.5元。”
孙丽娟和丈夫从2019年起开始承包土地,由于缺乏种植经验,棉花产量一直提高不上去。2020年,她加入了连队牵头成立的合作社,从棉花的品种选择、田管施肥,到采收等环节,合作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棉花产量逐年提高。
“每个环节都有合作社其他社员上门指导,秋收的时候,合作社还及时派来采棉机、拉运车,为我们提供方便。”孙丽娟说,在合作社的带动、社员的帮助下,她家的收入逐步增加。
近年来,五家渠同恒联设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始终将发展与民族团结联系在一起,以农场优势产业为依托,鼓励各族职工群众加入合作社,参股抱团发展,各族社员之间建立了深厚感情,营造了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三十二连回族职工、合作社社员车素龙一直靠发展养殖业增收,去年6月,他预订的饲草料迟迟没有到位,眼看家里的储备草料越来越少,心里非常着急。合作社社员齐心协力,多方协调,及时给他送去了麦草、苜蓿等饲草料,帮助他渡过难关。
车素龙说:“遇到难事,大家都会想办法解决,有了合作社这个大家庭,我有信心做好养殖工作。”
“在合作社的牵线搭桥下,各族社员之间互帮互助,抱团闯市场。2022年,合作社盈利200万元,106名社员人均分红近2万元。这两年,我们在种植服务、提质增效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就是为了提高棉花、小麦等作物的产量,带着各族职工群众共同增收致富。”刘豫鲁说。
合作社不仅搭起了社员和市场之间的“富民桥”,也搭建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合作社发展新模式,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进一步提升各族社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刘豫鲁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6 05: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