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红河日报
合作社社员交售稻谷
●记者 罗宏伟 吴富水
罗伯成 文/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特色种植业的龙头,也是观察乡村产业振兴的窗口。
“是合作社促进了产业振兴,帮助全村人实现了发展致富。如今,家家户户住楼房,还买了轿车。”说起合作社,开远市羊街乡卧龙谷村委会老燕子村民小组村民、村优质稻合作社社员梁永森满脸喜悦。
老燕子村有村民64户,是一个彝、苗、壮等多民族聚居村。“早在1998年,我们村的村民就开始种植优质云恢290水稻,大家单打独斗,插秧时常出现争水、争路等矛盾,同时也遇到了水稻运输、销售难题。”梁永森说,这种生产模式直接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直到2008年,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老燕子村抓住发展机遇成立了优质稻合作社。通过村党支部和合作社党员共同努力,仅两年时间,老燕子村就扩大了优质稻种植面积,实现了“订单”农业,还解决了稻谷卖给谁、保护价是多少、群众生产用水分配、共用农机等一系列难题。
下转2版上接1版
加入合作社后,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梁永森家的10多亩水稻从之前亩产300多公斤提升到如今的750多公斤,亩均收入从1000元提升到5000多元。在合作社的指引下,当地还创新“稻菜轮作”发展模式,使稻田收入增加了一倍。
“合作社成立至今,党员已增加到43名。通过党员、社员的凝心聚力,实现了稻种、用水、种植、施肥、农机、病虫害防治和销售七个统一。”老燕子村党支部书记、优质稻合作社理事长魏显荣介绍,通过这“七个统一”,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减少了生产矛盾,解决了部分家庭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为了提升水稻产量,保障稻谷销售,老燕子村与附近的卧龙米业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由该公司负责水稻的“提纯复壮”和保价收购等。
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羊街乡非公党支部书记李文祥介绍,老燕子村成立专业合作社之后,在党组织的引领和带动下,卧龙谷村片区又先后成立了稻谷种植、农机服务等多个专业合作社,组建了开远市卧龙优质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此,形成了联合社统筹组织、各合作社积极配合的发展新局面,优质稻种植、大米加工、物流、销售的产业链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合作社社员在党员的带动下,积极发展稻后青椒、稻后番茄等高产蔬菜种植,收入逐步增加。
截至目前,联合社有社员300多户1000余人,发展优质稻种植面积3000余亩,带动开远市及周边的文山、楚雄、大理、普洱等州市种植优质云恢290稻谷20余万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0 0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