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小”医生贡旦旦:
做村民健康活字典
贡旦旦上门随访,为村民测量血压
□ 本报记者 周 娴
2月15日早上6:30,天还没亮,贡旦旦就到了卫生室,她打开接诊室的灯和空调,烧好开水,戴上眼镜,坐在方桌前看最新的诊疗资料。49岁的贡旦旦,是江阴市华士镇曙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村里老人起得早,她尽量赶在7点前到卫生室,帮老人们测量血糖和血压。尽管先天性侏儒症让贡旦旦的身高停留在了1.2米,但她很要强,从医30多年,一直竭尽全力守护着村民的健康。
上午10点多,82岁的朱巧娣佝偻着背,颤巍巍走进来。这些天江阴迎来了新一轮降温,朱巧娣受了风寒,咳嗽了好几天,这两日又开始低烧。贡旦旦询问了她的身体状况,帮她测血压、量体温、看了舌苔和咽喉,确认无大碍后,为老人打了一针,又配了些感冒药,叮嘱老人按时服药。
4个多小时,贡旦旦接诊了10多个人,从8岁到85岁的都有,其中中老年人最多,症状都与发热、感冒有关。
贡旦旦服务的江阴华士镇曙新村,有1万多常住人口,3000多名65岁以上的老人,前一阵子,防疫政策调整后,村卫生室开始收治发热病人。“12月14日到21日就诊人数最多,一天能有50多人,九成患者都是阳性。”贡旦旦回忆说,当时小小的诊疗室和观察室都坐满了人,最忙的时候,连喝口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常常一坐就是半天,腰都麻了,从凳子上下来,好几次脚底都打踉跄。”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贡旦旦也“阳”了,夜里发烧体温飙到39.5℃,浑身打寒战,但因为人手紧张,她只休息了一天,待体温降了点又开始带病作战。
当时,很多乡村医生都面临缺药的问题,在这方面,贡旦旦很有先见之明。她提前囤了退烧和感冒清热的常用药,疫情最严重时,把药拆开,几颗几颗地给病人开,缓解了用药压力,曙新村没有出现抢药现象。
除日常坐诊外,乡村医生还有慢病管理、公共健康管理等职责,上门服务是他们常见的诊疗方式。离诊所最远的患者家庭,贡旦旦走路要半小时才能到,骑电动车也要10多分钟。给孤老患者测血糖、量血压,给病患送药,贡旦旦隔段时间就要走访一次,及时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每次出门,要背着大药箱骑小电驴,因为身材弱小,经常摔跟头,有时摔得太痛,躺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药箱也跟着遭殃,前后摔坏了4个药箱。”
30多年来,村里每个人的健康状况,贡旦旦都如数家珍,她为8500多名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其中有1900多名老人、400余名高血压病人、400余例糖尿病人、60余名肿瘤患者,还为30余户困难家庭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贡旦旦也因此被称为“村民健康的活字典”。
“我选择当医生,完全是受母亲影响。”贡旦旦母亲曾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母亲背着药箱走村串户的背影,乡亲们对母亲的尊敬,是她童年最深刻的印象。贡旦旦想像母亲一样,做一个被人需要的人。从医30多年,贡旦旦依然喜欢这个职业,日复一日的忙碌令她“踏实”,治好病人也让她很有成就感。
不过,作为村民身边的“健康守护人”,贡旦旦也面临着身份不明、工资待遇保障低等生存尴尬。
“乡村医生,既非职业医生,也非职业农民,虽然长期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但不是体制内的在编人员。”贡旦旦告诉记者,村医收入主要来源于诊疗费、基本公共卫生补助和基本药物补助三大块。这些年,乡村医生的收入提高了,包括公积金,贡旦旦每年收入差不多有七八万元,但与正式医护人员相比仍差了一大截。贡旦旦希望村医的待遇能越来越高,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到基层来。
从“江阴好人”到“江苏好人”再到“中国好人”,贡旦旦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得到的荣誉太多了。防疫政策调整后,贡旦旦最担心的是村里的独居老人。等忙完这阵子,她打算挨个给村里的独居老人打电话,督促他们接种新冠疫苗,身边要备好充足的药物,“有药在手里,心里就踏实许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0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