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央广网
央广网长治12月15日消息(记者任重 通讯员李玉娥)广袤的田地间,播种机正在一垄垄田埂上来回穿梭,经过垄沟、覆膜、穴播、覆土等多道环节后,冬播谷种子被均匀地埋进土壤里,一幅热气腾腾的“冬耕图”跃然眼前……眼下,寒冷的北方进入农闲季节,但在山西长治市沁县沁州黄镇檀山村的农田里却是一派繁忙景象,沁州黄谷子在此地进行了首次冬播。
沁州黄首次进行冬播(央广网发 秦超 摄)
“十年九旱”是沁县气候的常态,这种气候经常导致春播时出现“卡脖旱”现象,对沁州黄谷子种植影响极大。如何改变沁州黄谷子春播秋收的一贯耕作方式,沁县农业科技人员一直在摸索。
农业机械进行冬播作业(央广网发 秦超 摄)
今年以来,沁县以有机旱作农业为路径,结合地理条件和种植习惯,在山西农业大学冬播谷子技术团队的指导下,通过“团队服务、技术支撑,工队带动、试点先行,政策引领、重点扶持”的模式,在沁州黄镇等地启动冬播沁州黄谷子试点示范创建工作,冬播谷子技术运用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及时雨”。
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央广网发 秦超 摄)
据介绍,沁州黄是产于山西太行山区的一种小米,被誉为“小米之王”,有着数百年作为皇家贡米的历史,是优良黄小米的种源传承,由于对土壤的要求苛刻,其产量为中国四大小米产区最少。
沁州黄对土壤要求苛刻(央广网发 秦超 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5 11:10:5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