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什么
新华社发表述评指出,党中央将以更大决心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
戴小河/胡喆/吴慧珺
何为“新质生产力”?为何提出“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以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正在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进一步增添了生产力的科技内涵,也让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的指征更加具体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党中央将以更大决心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
■新华社记者 戴小河 胡喆 吴慧珺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现人才强、科技强进而促进产业强、经济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广阔空间。
中国空间站遨游太空、蛟龙潜水器探秘深海、“中国天眼”FAST巡天观测、国产大飞机C919飞向蓝天……
科技创新,如同撬动新事物的杠杆,总能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
纵观人类发展史,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以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正在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的生产力。
踏上新征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做好动力引擎、当好开路先锋,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动力。
从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到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到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进一步增添了生产力的科技内涵,也让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的指征更加具体。”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戎认为,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代表着一种生产力的跃迁。
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从2012年的49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023.5亿元,有力支撑了铁基超导、量子信息、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重大成果产出。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余有成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党中央将以更大决心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
如果说“从0到1”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原始突破,那成果转化进入市场就是“从1到无穷”的路径演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必须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筋骨”支撑。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以“非对称”策略在前沿领域加快“换道超车”。要紧紧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布局“补短板”和“锻长板”并重的创新链,全面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
无论是当前提振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是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都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体制改革为突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纵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进而形成的新质生产力。
展望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据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