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整理书柜,得见一摞当年上学时的课本。其中最早的,是1958年至1960年的四册语文课本。翻阅这些六十多年前历经沧桑的老课本,不禁感慨万千。
1954年,我在本村(今晋源区武家庄)上的小学。那时的小学,分初小和高小两个阶段。初小四年,念完后发一张毕业证。然后经考试合格,才能读高小。高小是两年,四个学期,所以有四册语文课本、四册算术课本。我们村子大,学校初、高小部都有。而邻村董茹村子小,连初小也没有,孩子们都来我村上学。邻村吴家堡村子大一些,村里有初小,但没高小,所以考上高小的孩子,也得来我村上学。因而,我的小学同学中,有许多是董茹和吴家堡的。如今翻看这些课本,当年那些同学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
我们家祖辈是农民,但父母对读书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尊重,对字纸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惜。受他们的熏陶,我从领到第一册课本起,对它们就十二分地爱护。要知道,当时我们连一张包书皮的纸都找不下,但我所有用过的课本,直到毕业,都一页不缺,一页不损,而且一本不丢,一本不弃,全保存着。遗憾的是,当时根本没有藏书的条件,而且后来又由于各种原因屡次迁建,屡次搬家,有些课本还是遗失了。如今,这历经坎坷保存下来的四册高小语文课本,就成了我最早的藏书。这四册课本,虽书页上用红蓝墨水勾画得比比皆是,有一册还有明显的折角,但却依然完好,没有一点破损。我用针锥扎眼,用棉线把它们紧紧地锁在了一起,就是为了长久保存。
195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当年的好多事,在这几册语文课本中都可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在第二册(1959年上半年)中,有一篇《卫星田》。文中就描写了成都近郊的一块稻田内,“几个健壮的小伙子在稻穗上站得多稳,他们好像站在厚厚的地毯上……”就在同一册中,还有另一篇题为《六、七、八》的文章,写得更具体。说是湖北宜城县国营农场,三个分别为六岁、七岁、八岁的工人子女,种的水稻试验田“两分地产了一千二百五十斤十二两,折合亩产量就是六千二百五十三斤多。”重读这些课文,不由得就会想起当年我们这些十一二岁的孩子们,也曾上西山背铁矿石,到汾河湾深翻地的场景。六十多年过去,仍恍如昨日。
而从这四册语文课本本身,也可窥知当时的一点经济状况。四册课本,纸张都十分粗糙。封面都是单色印刷,内文也几乎没有插图插页。而且为了节省纸张,所有内容,都是连续排版,全书没有任何空白之处。连目录,都不是印在封二上,而是印在正文的末一页,舍不得占用专门的页面。当年的课本,一、二册定价0.16元,三、四册定价0.18元。
这四册语文课本,是我如今上千册藏书中的宝贝。面对它们,思绪万千。它们不仅见证了我的一段学生生涯,还见证了共和国的一段历史片段,我会继续珍藏下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8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