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中国科学家首次在猪体内培育出人源中期肾脏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9-08 17:20:00 来源:潇湘晨报

总部位于美国的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7日发表中国科研团队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他们在猪体内成功培育出人源中期肾脏,这也是世界范围内首次报告人源化功能器官异种体内培育案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赖良学介绍,供体器官严重缺乏限制了器官移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基于干细胞的器官异种动物体内培育可能是未来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

“通过该途径获得的人源化器官不仅将具有更全面的细胞类型和更完善的器官结构与功能,而且由于供体细胞来源于患者自体,将有效避免异种器官或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中存在的免疫排斥等问题。”赖良学说。

此前,实现人源化器官异种体内培育存在诸多技术障碍,导致从猪体内培育人体器官的设想一直没有成功。本次研究利用具有高分化潜能、强竞争及抗凋亡能力的新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结合优化的胚胎补偿技术体系,在肾脏缺陷猪模型体内实现了人源化中肾的异种体内培育。

在研究中,上述源于人的细胞被注射到猪胚胎中,再将其移植入代孕猪。其中使用的猪模型经过基因改造,缺乏肾脏发育所需基因,从而为移植的人细胞留出空位。

该研究严格遵守相关伦理规定以及国际惯例,在3至4周猪胎龄内终止了代孕猪的妊娠。共获得2只胎龄25天、3只胎龄28天的中肾嵌合猪胚胎。中肾指其体内的肾脏已经发育为中期肾脏,即肾脏发育的第二阶段。

针对肾脏发育关键功能性基因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证明,人源供体细胞已分化成为表达这些基因的功能性细胞,说明伴随着胚胎发育,猪胎儿体内的人源供体细胞将能够支持人源化肾脏生成。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成果首次证明了基于干细胞及胚胎补偿技术在异种大动物体内培育人源化功能性实质器官的可行性,为利用器官缺陷大动物模型进行器官异种体内培育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对解决供体器官严重短缺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新华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8 2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世界首例!中国科学家在猪体内成功培育出人源中期肾脏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东频道人民网广州9月12日电 (宁玉瑛、朴馨语)据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消息,该院9月7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ell Stem Cell(《细胞干
2023-09-12 20:52:00
突破!猪体内培育人类肾脏,我国科学家成功了
据新华社报道,总部位于美国的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7日发表中国科研团队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他们在猪体内成功培育出人源中期肾脏,这也是世界范围内首次报告人源化功能器官异种体内培
2023-09-11 11:53:00
《细胞》子刊:中国科学家在猪体内培养胚胎人源肾脏达28天
...PSCs)互补,产生种间嵌合体是一个有潜力的解决方案。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在小鼠和大鼠之间生成了胰腺、胸腺和肾脏等器官。猪在生理学、器官大小以及胚胎发育方面与人类相似,因而是生成
2023-09-08 09:08:00
全球首次!在猪体内培养出实体人源器官,中国研究登 Cell 子刊封面
中疾控:8 月猴痘新增 501 例,98.9% 为男性9 月 8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8 月 1 日~31 日
2023-09-11 14:56:00
...植者术后存活时间很短。这些早期的异种器官移植手术让科学家意识到,免疫排异是异种器官移植最大的技术挑战。近年来,在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推动下,以猪作为供体的异种器官移植取得较大进展
2024-03-29 18:18:00
国产减重药突围  靠原创打天下
...LP-1,是一种主要在肠道中产生的激素。上个世纪80年代,科学家通过动物器官和细胞实验发现它能够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发现,外源性的GLP-1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
2024-04-20 14:26:00
2023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峰会召开 福瑞达开辟“美丽”新赛道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广东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黄亚东从胶原蛋白的分类及功能、应用前景、合成过程、发展历程、法规政策以及国内外重组胶原蛋白的研究进展和产品开发思路进行
2023-12-15 20:10:00
美媒:第二例接受猪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在6周后死亡
...希望。该消息一出,就引起大家的好奇与关注:“为什么科学家和医生会选择猪的心脏作为供体呢?”“这是否意味着异种移植获得成功?”进行移植手术的美国男性心脏病人 图/新华社 现状
2023-11-02 14:12:00
“细胞工厂”种出胶原蛋白
...材料和纳米医学领域专家梁兴杰,还被纳科生物聘为首席科学家。如今在徐兰举的微信朋友圈,仅来自京津生物制造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有二三十位。而在企业的一张张专利证书上,专利持有人一栏也
2024-04-08 06:5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