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我国古代一般用庙号和谥号称呼皇帝,在唐朝以前一般习惯用谥号称呼皇帝,比如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宣帝,隋文帝,隋炀帝;在唐朝以后一般习惯用庙号称呼皇帝,比如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宋仁宗,明仁宗,明宣宗等等。之前讲过太宗,世宗,高宗,中宗,宣宗等庙号,今天本文将重点讲讲历史上三位德宗皇帝。
第三位:清德宗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光绪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三十四年,“光绪”是他的年号。爱新觉罗·载湉于公元1875年1月份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一直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几年之后的公元1881年也就是光绪七年,由于慈安太后去世,所以原先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局面被打破,形成了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听政的新局面。公元1889年也就是光绪十五年,光绪皇帝正式亲政,此后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成为清王朝名义上的皇帝,实际大权都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慈禧成为清朝实际的统治者。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光绪作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极力主张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并坚决予以反击,但因为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最终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日本的胜利宣告结束。甲午战败后,光绪皇帝痛定思痛,于是他决定支持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进行变法图强,以期改变清朝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然而,由于变法触动和损害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坚决反对和阻挠,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清德宗光绪皇帝支持的这场变法不仅未能改变清朝落后的局面,还让光绪皇帝本人被幽禁。光绪皇帝是清朝一位非常想有所作为的皇帝,只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第二位:辽德宗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是西辽的开国皇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耶律大石能说契丹和汉文双语,非常擅长骑射,在公元1115年也就是天庆五年考中进士,先在朝中任职,后来升迁为辽兴军节度使。公元1132年也就是延庆元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称帝,称“菊儿汗”,汉号“天祐皇帝”。后来率军继续西进,并迁都八剌沙衮。公元1141年也就是康国八年,他率军在卡特万之战中打败塞尔柱帝国及中亚各国联军十万余人,使塞尔柱势力被迫退出河中,从而确立了西辽在中亚的统治。
公元1143年也就是康国十年,耶律大石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耶律大石在艰难险阻之中率领部众西征,在中亚开创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王朝。他认真总结辽朝兴衰治乱的经验教训,结合占领地的实际情况,创立了西辽国家的基本制度,促进中亚社会发展和民族交融,被誉为“中华民族最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尽管西辽不是大一统王朝,但是耶律大石的贡献还是配得上德宗这个庙号的。
第一位:唐德宗李适
唐德宗李适,唐代宗李豫长子,大唐王朝第十位皇帝。李适在公元764年也就是广德二年被册立为太子,十五年之后的公元779年也就是大历十四年即位称帝。唐德宗李适跟他的曾祖父唐玄宗李隆基一样是个前明后暗的君主,李适执政前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任用杨炎为相,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此时的德宗还算是一位明君,也配得上德宗这个庙号。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唐德宗李适也同样如此。之后的他就开始飘了,任用幸臣卢杞等,并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致使民怨沸腾老百姓不满情绪与日俱增、政治局势每况日下。
李适还猜忌大臣,朝廷之上人事变动频频发生,尤其是频繁地更换宰相,表现了对高级官员的不完全信任。人事的纷争使李适徒有宏图壮志,而不能实现救国兴邦。李适在遭受削藩的挫折以后,特别是由于引发了“奉天之难”,他对藩镇由强硬的武力转为姑息。李适对待藩镇态度的转变,使登基以来解决藩镇问题的大好形势和良好机遇,也转瞬即逝。藩镇割据专横,遂成积重难返。李适对宦官态度的转变,使宦官由刑余之人而口含天宪,成为李适以后政治中枢当中重要的力量。李适在建中年间崇信奸相卢杞,不仅使颜真卿等忠臣身受其害,而且加剧了建中年间的动乱。贞元年间,他又任用奸臣裴延龄掌管财政,丝毫不顾百姓贫困和死活,大肆聚敛财物,加剧了唐朝的社会矛盾。唐德宗李适的这些作法不仅让他的名声扫地,也为唐朝的衰落和灭亡埋下了伏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7 21: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