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包拯病逝后,为何展昭也跟着消失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2 20:3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好汉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电视剧《包青天》横空出世,很快便火遍两岸,三地,观众们看得热血沸腾,看几次也不过瘾。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歌词,黑脸月牙的包拯,一袭红衣的展昭形象估计看过的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说起我国古代的清官,大家一定会提起包拯、海瑞、于成龙等人,尤其是其中的包拯,官拜宋朝开封府府尹,铁面无私,不畏强权,一生都致力于平息普天下的冤屈假案,铲除奸邪,真正为百姓做实事。

包大人一个人不可能干成这么多大事,一个好汉三个帮,他有众多得力干将,如他的四个贴身护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三侠: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双侠丁兆兰、丁兆惠,五义: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还有七杰小五义等。

在这么多得力干将中,包拯包大人最器重的是南侠展昭展熊飞。展昭和包拯两人相识于包拯进京赶考途中,第一次见面时,展昭二十岁左右,两人一起喝酒,互通名姓,聊得非常投机。两人一文一武,配合得非常好,严重打击了朝廷中贪赃枉法的奸臣们,就连庞太师也不得不夹起尾巴乖乖站在一边。包拯和展昭两人之间的关系,如同狄仁杰和李元芳两人之间的关系,焦不离孟。

包拯当了开封府尹后,自然也没忘记展昭,他向皇帝举荐展昭,展昭当场展示武艺,得到皇帝的连声夸赞,并当场封其为“御猫”,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在开封府供职。

然而,被宋仁宗夸赞的展昭,却在包拯病逝后,他也跟着消失了,从世人眼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为什么呢?根据民间相关传说,包拯在临终前,弥留之际,他对陪伴在床前的老伙计展昭说道:“待我死,尔速速离去,离开开封,切记莫让他人知晓你的任何消息。”

包拯对展昭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他临终前为何要劝说展昭在其死后要离开开封,而且叮嘱千万别让其他人知道呢?包拯这样劝说展昭,他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官场险恶,展昭跟随包拯办差,得罪了不少达官显贵。

能在没有硝烟的官场上站稳脚跟,成为一品大员,成为达官显贵,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他们每一个都是人精,都是老狐狸。包拯深知这一点,他一生中办理了许多案子,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这些达官显贵做梦都想除掉包拯和包拯的左膀右臂展昭。粗略估计,被包拯斩的达官显贵有新科状元兼驸马陈世美、太师庞吉之子庞昱,静山赵王府小王爷赵秋堂、庞迪、郭槐、文若愚、文仁、文义、江文海等等。这些达官显贵们大都有亲戚,这些人一定会处心积虑报复包拯和展昭等人。

在包拯活着时,他可以护着展昭,使其不会遭受来自朝堂之上的陷害。然而,如果包拯去世,展昭严格来说是一个江湖人士,他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很难抵挡住那些处心积虑想要害他们的达官显贵。

第二个原因,包拯深知展昭无意于官场,展昭在开封府任职,完全是因为他包拯。

江湖人士大多自由闲散惯了,不习惯有人约束。如双侠中的丁兆兰、丁兆蕙在开封府当差几年后,终究不太习惯官场生活,后辞官回到了松江府茉花村,归隐山林。再如后来的白眉大侠徐良,也辞官回家,重回江湖,成为武当派派主。

展昭也不例外,他本质上也是一个江湖游侠,只是和包拯一见如故,才投身到官府之中,为朝廷效力,如果哪一天包拯没了,那么“御猫”展昭也没存在的必要了。

结语

包拯去世后,展昭也跟随消失,没人知晓其踪迹,我们看看包拯临终前对展昭说了啥就知道了。包拯深知官场险恶,于是劝说展昭速速离开开封,隐居山林,才能保全展昭,你们认为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3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包青天的死因到底是什么?他有几个老婆几个子女?
...常死亡的几率很大,排除被毒死的可能性。的确,包拯在开封府铁面无私很多年,上可以出言劝谏皇帝,下可以管理黎民百姓,中间又得罪了一批官员。但是看到包拯正常死亡的结论,大家都可以松
2024-02-23 19:14:00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其实是个反腐英雄,而不是擅长断案
...八岁中进士,之后做天长县县令、端州知州、御史言官、开封府尹,之后做到了三司使和枢密副使,在官位上包拯可谓是一路高升。而跟影视剧中不同的是,包拯的主要的政绩不是断案而是反腐,并
2023-10-03 20:04:00
...入仕伊始,就一直倡导和躬行亲民爱民的作风。他在任职开封府时,为了防止门牌司收转状纸时向告状人索贿受贿,他改革诉讼制度,裁撤门牌司,大开正门,允许告状人直接上庭递交状纸,实现了
2023-09-25 06:17:00
...告状者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历来都不易办到。包拯权知开封府时,“府有旧制,凡诉讼,诉牒令知牌司收之于门外,却不得径至廷下,因缘为奸。公才视事,即命罢之。民得自趋至尹前,无复隔阂
2023-07-28 03:36:00
...借鉴意义。三、厉行法治,在社会治理上公正执法包拯做开封府知府时,厉行法治,政绩斐然。1.整顿吏治,开门办案。包拯到开封府上任伊始,胥吏就问其祖先之讳,包拯厉声说道:“吾无所讳
2024-05-27 10:10:00
包拯为什么能成为开封府尹?
...、大公无私的代表人物。这位不畏权贵、公正廉明的北宋开封府尹包拯包公。眉间一道月牙,似乎就是他明辨是非的法眼,成为百姓心目中最了不起的青天大老爷。不过包拯也不是孤军奋战,他的身
2023-08-28 20:44:00
北宋开封府尹:权力的中心与变迁
在北宋,开封府尹这个职位并非常设。根据宋朝政府的规定,只有亲王有资格担任开封府尹,在北宋时代,前后有四位亲王担任府尹,其中就有宋太宗以晋王的身份担任府尹。非亲王负责开封府的官员,
2023-12-28 14:32:00
包拯公正清廉,那你知道他的妻子是谁吗?
...他二十八岁的时候考中进士,曾经担任过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而且出使过契丹,死后被封谥号“孝肃”。包拯是中国北宋时期有名的官吏,在人们心中他是清官的典型代表,老百姓亲切的叫他“
2022-12-23 15:09:00
欧阳修为何反对包拯去户部做官呢
...者职务最为人熟知,一个是龙图阁直学士,另一个是权知开封府(代理职务)。包龙图和包青天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包拯代管开封府只有一年半,却赢得了千年的美誉。这当然归功于他的秉公执法
2023-07-26 09: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