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盘踞四川的大夏国,为何无力对抗朱元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9 10:3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盘踞四川的大夏国,为何无力对抗朱元璋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政权的故事,例如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元朝末期的混战局面。当时,明玉珍控制了四川、重庆和贵州的部分地区,几乎就是蜀汉的翻版。但是,在元末群雄争霸的过程中,控制天府之国的明玉珍,为何无力与陈友谅、朱元璋争霸天下呢?

盘踞四川的大夏国,为何无力对抗朱元璋

首先,我们聊聊元朝末期的复杂局面。1351年,元朝爆发了规模浩大的红巾军起义,江南、湖广、两淮、河南、山东等地,堪称是群雄并起,出现了一系列赫赫有名的人物。当时,天下的局势非常复杂,一方面是元朝镇,压各地农民军,另一方面是各地红巾军之间的混战,还有一方面是元朝贵族将领、军阀之间的混战。言而总之,与汉朝末期非常接近。

不得不说,作为这一时代的文人,罗贯中在撰写《三国演义》的过程中,大量借鉴了元末明初时期的一系列真实故事,例如鄱阳湖大战、明玉珍入巴蜀等等。在天下混乱的局面下,一部分红巾军,一直在农民军阵营、元朝阵营之间反复横跳。例如控制苏杭等富庶地区的张士诚,自称大元吴王。同一时期的朱元璋,自称“大宋”吴王。

盘踞四川的大夏国,为何无力对抗朱元璋

各地群雄历经反复争霸、混战以后,在南方地区,陆续形成了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等4个主要势力集团。其中,陈友谅集团控制了湖北、湖南、江西的部分地区,势力最强。张士诚控制了苏南、浙江、两淮的部分地区,一直让朱元璋如鲠在喉。至于朱元璋,控制了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以及江苏的西部地区(南京等地)。

1359年,明玉珍入巴蜀,历经1年时间的战争,基本上控制了整个四川平原地区。随后,进一步向贵州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1362年,明玉珍称帝,建立了大夏政权。从势力范围来说,明玉珍的大夏政权,几乎就是当年蜀汉政权的翻版。但是,明玉珍的大夏政权,既没有向北攻取关中,也没有向东夺取荆襄之地。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盘踞四川的大夏国,为何无力对抗朱元璋

在古代历史上,谁控制了更多的人口,就意味着足够的兵员和后勤保障。在从三国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四川一直是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人口众多,也是南方政权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但是在南宋末期,四川等西南地区人口大规模减少,直到元朝末期,仍然没有恢复元气。

我们看一下元朝统治时期,10大行省的人口数量情况,一目了然。其中,中书行省369万口、辽阳行省63万口、河南江北行省45万口、陕西行省76万口、四川行省61万口、甘肃行省3.2万口、江浙行省3095万口、江西行省1167万口、湖广行省941万口。由此可见,在元朝统治时期,江浙、湖广、江西在人口数量上,拥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

盘踞四川的大夏国,为何无力对抗朱元璋

以江浙行省为例,下辖的杭州路、平江路、嘉兴路、湖州路、集庆路等很多区域,一个路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北方一个行省的人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时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也就是当年的金国控制区,随着人口大规模“下降”,造成了人烟稀少的悲惨局面。

请注意一个问题,在元朝末期,陈友谅基本上控制了湖广等地,朱元璋控制了半个江浙,与陈友谅反复争夺江西。张士诚控制了另外半个江浙,坐看“陈朱决战。”至于控制四川等地的明玉珍,看上去控制了整个巴蜀之地。其实,从人口、经济、国力等方面,根本无法与陈友谅、朱元璋等几个集团相比。1364年,朱元璋彻底消灭了陈友谅的势力,基本上夺取了整个湖广之地。

盘踞四川的大夏国,为何无力对抗朱元璋

朱元璋平定湖广地区以后,开始与明玉珍的控制区相邻。不过,两大集团的关系非常和睦,朱元璋与明玉珍各有自己的问题需要处理。对于朱元璋来说,虽然消灭了心腹大患陈友谅。但是,张士诚和盘踞福建的陈友定,仍然与朱元璋继续对抗,朱元璋的压力仍然不小。同时,明玉珍也有自己的压力。首先,云南一直在元朝的控制之下,屡屡反扑袭扰。

明玉珍曾经大规模进攻云南,最终,以失败告终。同时,关中地区的李思齐、张良弼等人,一直谋划南下。换而言之,明玉珍始终面临关中、云南两面夹击的局面。对于明玉珍集团来说,需要平定云南、谋取关中之后,才基本具备与朱元璋抗衡的实力。可是,天不假年,1366年,38岁的明玉珍去世。随后,10岁的明升继位。

盘踞四川的大夏国,为何无力对抗朱元璋

明升继位以后,大夏政权内部陷入了内斗之中,更加无力参与天下争霸。就在大夏政权一步步内耗的同时,朱元璋已经先后消灭了张士诚、陈友定,整个南方地区,已经基本上在朱元璋的控制之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同时,朱元璋开始了大规模的北伐,屡屡击败元朝名将王保保,最终,成为了元末争霸的唯一胜利者。

在这一阶段,大夏政权根本无力与明朝抗衡。明朝之所以没有进攻巴蜀,是因为主要精力放在打击北元残余势力方面。毕竟,在明朝建立的初期,北元政权屡屡反扑南下,进攻甘肃、山西等地。1371年,在明朝稳住阵脚以后,迅速开始了平定西南的战事。1371年6月,明朝平定巴蜀,大夏政权灭亡。

盘踞四川的大夏国,为何无力对抗朱元璋

我们最后聊聊明玉珍,明玉珍、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都是元朝末期的枭雄。朱元璋成为了最后的胜利,由于明玉珍的英年早逝,失去了与朱元璋争霸的机会。从当年的时间轴来看,如果明玉珍在1366年没有去世,肯定会出现一系列非常精彩的故事。

在明朝历史文献上,对于明玉珍、大夏政权的评价,还是非常客观的,大体上来说“夏主幸致躬行俭约,兴文教,辟异端,薄税敛,一方咸赖小康焉。历年虽不永,民至今感叹焉,不能文词间尽其贤也。”

盘踞四川的大夏国,为何无力对抗朱元璋

到了清朝历史文献上,彻底翻了定调,称呼明玉珍、大夏政权为“明玉珍素无远略……割据一隅,僭号二世,皆不可谓非幸也”。不得不说,清朝在修撰历史的过程中,过于“小气。”

盘踞四川的大夏国,为何无力对抗朱元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9 15:45:4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玉珍: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与大夏政权的建立者
...后,明玉珍重病不治,36岁就英年早逝。他死后没多久,朱元璋的军队兵临四川,明玉珍年幼的儿子明升在大臣的建议下缴械投降,其一手建立的大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1983年的3月的一
2023-12-03 15:24:00
重庆地方文化学者范时勇讲述大夏国兴亡始末
...“钦文昭武皇帝”,葬于重庆江北宝盖山睿陵。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建都应天(当年改为南京)。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遣使劝降明升,明升不从。洪武四年(1371年)
2025-02-11 11:39:00
...大夏国,定都重庆,他的领土之广,甚至超过了同时期的朱元璋所掌控的地盘。明玉珍是一位天生的领袖,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令人敬畏。但是,大夏国的命运似乎注定了它的短暂,明玉珍登基
2024-01-31 17:29:00
元朝和明朝之间还存在一个朝代,比朱元璋更早创立
...快就被明朝取而代之。而元末起义并建立政权的当然不止朱元璋一个,当时在川蜀地区就有人比朱元璋更早创立了一个叫大夏的政权。重庆古墓,叡陵现世1982年,重庆的一个织布厂在施工的时
2023-05-03 18:57:00
元朝和明朝之间,其实还有一朝代?其后人现居海外,坚持说普通话
...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朝代,并且其势力甚至压过了同时期的朱元璋。并且,他所建立的朝代,竟然是在元朝和明朝之间,还有人记得那是什么朝代吗?他的后人现居住在海外,至今也坚持说普通话。下
2023-08-31 17:59:00
朱元璋与傅友德的战争
...不惯陈友谅的为人,傅友德与丁普郎、张志雄等将领投奔朱元璋,此后屡立战功,成为一代名将。1368年,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军攻克燕京,元朝灭亡,但留守西南的元军依然十分强大,对
2023-08-21 17:09:00
...政权,夏开熙四年(1370年)秋逝世。在明玉珍没有死之前跟朱元璋就通信交好,不过没有归顺的打算,大概想学刘备,托孤给刘桢,可惜刘桢也比他多活了五年,明玉珍的儿子当时才15岁,
2024-04-24 19:30:00
朱元璋曾经降服两个少年皇帝,他们都是谁?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内心变的愈发不安起来,除了对身边的功臣元勋心怀戒备之外,还对两个降服的“少年皇帝”动了心思。这两个少年皇帝,一个是陈理,一个是明升。陈理是陈友谅的次子。1363
2023-06-16 11:47:00
此人是4万韩国人的祖宗,却被朱元璋给灭了
...机会。随后明玉珍的大儿子,当时大夏国的皇帝明升就被朱元璋流放到了朝鲜半岛。不过朱元璋这一决定也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也是为了国家安定,所在虽说是把明升流放到了朝鲜但还是让
2024-12-02 14: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