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华夏的厕所文化,弥漫着农耕文明的实用主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4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左传·成公十年》晋景公逝世!公元前581年,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消息传遍了春秋诸国。一个诸侯的生死在这个时代时司空见惯的事情,有因病而逝的,有阵前力战身死的,有宫廷政变被暗算的,有饮用毒酒身亡的,甚至有死于妇人之手,或者自尽的!但是,晋景公的死法却是最窝囊的一种:掉到厕所淹死的!那天,晋景公正要吃饭,忽然肚子难受,就去厕所解决问题,结果一不小心滑到了粪坑里,就再也没上来。

华夏的厕所文化,弥漫着农耕文明的实用主义

晋景公原本具有成为春秋霸主的潜质。他是晋文公之孙、晋成公之子,不仅治国有方,而且有着优秀的军事才华,在他的带领下,晋先后在柳棼之战、颖北之战击败国。而在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被楚国打败后,他励精图治、修兵整戈、强军固本,14年后卷土重来,公元前583年攻入楚国,一举结束了由楚庄王一手缔造的霸业,使晋国一时间跃升为春秋强国,其后,他又发兵消灭了赵氏,晋的国力蒸蒸日上!可就在这关键的时期,晋景公竟然以如此匪夷所思的方式走了!晋景公陷厕坑而亡,一方面是由于他彼时有病,气虚体弱,连自己爬上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另外一方面则是由于春秋时的厕所在设计上存在着重大的隐患,晋景公不幸成为了牺牲品。厕所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之一,也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建筑设施,可以说,从人类文明的第一把火燃起时,厕所就伴随着人类,深入地介入了我们的生活。在华夏漫长的五千年文明中,厕所不仅仅是解决人类生理问题的地方,还有着极为有趣的文化,并且从中可以窥见到农耕文明的不为人所注意的一些边余细节。

华夏的厕所文化,弥漫着农耕文明的实用主义

厕所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在远古时间,人类是没有厕所这个概念的,基本上处于随地大小便的状态,肚子有感觉,找个地方就解决,然后提上裤子……可能那个时代还没有裤子!应该是找块土坷垃,或者是抓把干草、摘个树叶,在菊花用力一抹,就结束了整个排泄过程!人类在游徙状态时,这种随地排泄的方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反正又不在一个地方长住。但是,随着人类进化的完善,以族群血缘为基础的、相对固定的穴居时代来临了。最早的穴居,一般是选择遮风避雨的山洞。有了山洞的庇护,人类得以免受自然界的风霜雨雪侵袭,更能够有效地防止野兽的袭击和骚扰,而且在群居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得到显著增加,促进了人类智力的发育和原始文字的产生。但是穴居方式也带来了一个让人尴尬的后果。闲散惯了的原始人类,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最开始他们会在洞穴里面大小便!2014年,考古人员就在美国西海岸俄勒冈州莱克县佩斯利洞穴的一次发掘中,发现了远古人类的粪便化石。这样随地乱拉很容易产生两个后果,一是很容易踩到这些粪便,而且是光脚踩上的,二是在洞穴里面“吃饭”的时候,不远处就有一滩可疑的、有异味的排泄物,让进餐的快感丧失殆尽!

华夏的厕所文化,弥漫着农耕文明的实用主义

于是,在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远古文明,都制定了不允许在洞穴内大小便的规定。在许多人类生活的遗迹中,都在洞穴附近发现了粪便的遗迹。当然,也有不自觉的“人”,喜欢把粑粑拉在洞口,而不是走到远处!人类厕所的正式出现是在旧石器时候,当人类开始进入以母系氏族为标志的部落状态时,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狩猎技术的进步、复杂石制工具的出现,人类的生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人口开始了大量繁殖,排泄问题终于提上议事日程。在部落的外围,掘地为坑,专门用于排泄就成为了必然。此后,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建筑水平的提升,人类给厕所装上了屋顶、增加了通风孔、照明设备、修建了专用的蹲位,但是厕所的基本功能始终没有变化。唯一变化的是厕所形状。厕所有个很接地气的称呼叫“粪坑”。最早的厕所形态,就是一个坑。选一个远离居所的地方,挖个坑,就是最简单的厕所。早在5000多年前的半坡遗址中,就发现了被砂石填埋的厕所!晋景公所用的厕所估计也差不多。然而这样的厕所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快就被填满了!怎么办?于是人类就将这个坑掩埋掉,换个地方另掘新坑!随着时间越来越长,部落周围的粪坑越来越多,怎么办?幸好,人类发现了这些粪坑上面的野草长得特别茂盛,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们终于发现了粪便可以作为肥料秘密。

华夏的厕所文化,弥漫着农耕文明的实用主义

而当人类从部落形态进化为国家时,人口大量聚焦,万人以上的“大型城市”开始出现,厕所问题已经成为公共管理的个重要内容,各个朝代都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来应对这个“生理”带来的问题。《周礼·天官》记载:“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庄子·庚桑楚》所言:“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匽”同“偃”,指的就是古代的厕所。说明在周王宫,已经专门设置管理人员负责王宫的厕所卫生,每天要打扫、去除异味,定期清理粪便,保持清洁,防止疫病的传播。《墨子·备城门》篇中记载:“五十步一井屏,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厕,与下同圂。之厕者不得操。”《墨子·旗帜》篇中还说道:“道广三十步,于城下夹阶者,各二,其井置铁瓮。于道之外为屏,三十步而为之圜,高丈。为民圂,垣高十二尺以上。”到了春秋时期,生产力进一步发达,大型城市的人口更多、设施更复杂,卫生管理也更加重要,由于生活的需要,出现了最早的公厕。从《墨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最早普及公厕的是军队。军队不事生产、集中居住,如果没有一个集中排便的地方极易导致卫生问题。在城墙上,要求每五十步设置一个厕所,上层与下层的使用同一个蹲位。要注意的是,后面还有一句“之厕者不得操”,就是说上厕所不允许带兵器。很有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管道不太发达,上层的粑粑以自由落体掉到下面的屎坑,在下面如厕的士兵很会溅一身,不让带兵器大概率是怕他们打起来!

华夏的厕所文化,弥漫着农耕文明的实用主义

而到了汉代,则出现了最早的公厕,而且从出土的陶器形制中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厕所已经男女分开,标志着人类对伦理的进一步重视,上厕所已经成为一件非常私密的事情。除了在固定居住的地点修建厕所之外,古代的军队也非常重视营地的公共卫生,甚至把厕所的相关规定写入了非常正式的兵法里。唐李靖《李卫公兵法》里有过详细记载:“诸兵士每下营讫,先会两队共掘一厕。”每个营区在驻扎时,要先派人挖掘厕所,不允许随地大小便。因为随地大小便,除了传染疫病之外,还容易暴露兵力部署、行军路线、污染粮草,甚至有的士兵会趁着拉粑粑的机会跑掉,或者内奸趁机向外传递情报。古人的军队的管理上可谓是细致到了极点!明朝戚继光《练兵实纪》“凡白日登厕员役,由各营门将腰牌悬于门上,方准开门而出,毕即还应腰牌,取带回营。”“每马军一旗,每车兵二车,各开厕坑一个于本地方,遇夜即于厕中大小解。天明吹打时,遇起行,则埋之。遇久住,则打扫,候开门送出营外远远弃之。夜间不许容一人出营解手。”明朝名将戚继光在他的兵书中有了更详细的规定,上厕所要带腰牌!每天行军前要把厕所掩埋!晚上不允许一个人出营解手!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军队纪律严明、治军有序!

华夏的厕所文化,弥漫着农耕文明的实用主义

厕所的功能延伸唐贞观三年,五更还未到,守城兵黄老二和他的小伙伴们,就在城门守将的催促下,瞭望一番后,将小城门打开,此时大概是丑时一刻,也就是四更刚过的样子。城门为什么开得这么早呢?如果我们从角楼朝朝里看,就会发现城门口早已经排满了出城送粪的车。冬天味道还好一些,若是到了夏天,可谓香飘十里,辣得人眼泪直流!唐朝的长安,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十万的超大型城市,作为历史上少有的盛世,唐长安的人口密集程度也超过了此前所有的朝代,粪便的处理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管理难题。唐朝对城市的管理实行的是里坊制,坊内建公厕供居民使用,大量的粪便必须专门由人来处理,所以就出现了如此庞大的运粪车队。那么,这些粪便要送到哪里去呢?当然不是倾倒在野外或者是渭河里,而是被送到城外的各个田庄里。这些粪便是作为肥料,提前有人预定了的!在农耕时代,厕所不仅仅用于解决生理问题,更重要的功能则是积肥!《梁书·儒林传·范缜传》:“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其中的“溷”字,就是厕所。这个字,实际上就代表了厕所功能的演变。左边是“水”部,右边的“口”代表的是封闭的墙,中间的“豕”是指猪。

华夏的厕所文化,弥漫着农耕文明的实用主义

在汉朝出土的陶猪圈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在猪圈的上面,有一个小房子,那个房子就是人方便的厕所。猪圈和厕所合而为一,厕所是人类重要的积肥场所。在封建时代,农耕文明实行是粮本位制度,粮食越多,就能养育更多的人口,维持规模更大的军队,任何一个朝代的强国,必然是粮食生产大国!而在古代是没有化工产业的,粮食的肥料主要来自于人类的粪便!《荀子·富国》:“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韩非子·解老》:“积力于田畴,必且粪溉。”实际是,早在周之前,人类就已经发现了粪肥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同样的土地面积,饱施粪肥之后至少能够增产五成。因此在春秋战国时代,采用粪肥已经是十分普遍的作法,农夫们将拾取收集的粪肥作为底肥,能够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和植株的营养吸收。

华夏的厕所文化,弥漫着农耕文明的实用主义

《吕氏春秋》:地可使肥,又可使棘。南朱陈《农书》:若能时加新沃之土壤,以粪治之,则益精熟肥美,其力常壮矣”对粪肥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收成,还能够持续保持地力,让连续耕作和轮作成为可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单位产出,华夏的肥培养壤理论,解决了欧洲朋友遭遇的“地力减退”难题,在解决卫生问题的同时实现了粮食增产。《齐民要术》提出:“凡田地中有良有薄者,即须加粪粪之”、“耕鋤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每年一易,必莫频种。其杂田地,即是来年谷资。”而到了南北朝时期,对粪肥的处理、用量、施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再加上南北融合、人口迁移带来的先进农耕技术的推广使用,这一时期的农业技术积蕴为宋朝农业的爆发提供了深厚的积累!

华夏的厕所文化,弥漫着农耕文明的实用主义

把厕所与猪圈合而为一,其实是功能化的归一。这种样式的厕所至今还在许多地区被使用,在许多偏僻的农村,如果对这种厕所不了解的人,很有可能会被吓一跳,甚至掉进去!历史上,厕所有着积粪肥的功能,所以也成为生财之道。在《明清小说鉴赏辞典》中,湖州乌程县义乡村,有个姓穆的太公,将自家的屋子掘出大坑,砌起砖墙,粉刷干净,还送草纸,吸引大家来上厕所,然后将收集来的粪便卖掉,靠卖粪发家致富,他便成了当地富户了。粪肥的功能还产生了“粪霸”“粪便垄断”,在五六十年代,经常有因为偷粪而发生打斗的事件,有些地方就派人整夜守在公厕边上,防止别的生产队来偷粪。在县城里,公厕甚至被承包了,变成了盈利所在。八十年代之后,国家引进了数条化肥生产线,中石化更是成为世界五百强排名第二的化工企业,生产出了质量优质的化肥,让积粪肥田成为了历史!

华夏的厕所文化,弥漫着农耕文明的实用主义

厕所中的政治文化与市井气息厕所原本是解决生理需要的功能性建筑,却因为它污秽、肮脏、阴湿的特点,变成了被人们所“不齿于口”的所在,从周朝起,人们就给它起了很多的外号,例如“黄金坑”“十里香”“五谷轮回之地”。汉代《史记》:沛公起如厕、“吏舍厕中,鼠食不洁”。《北齐书陈元康传》:杨愔狼狈走出,季舒逃匿于厕;《新唐书·列传》:弁率其党挟兵进,遂惊,匿厕下,执而数其罪,杀之”。这些雅号无法改变厕所的本质,所以厕所会成为封建王朝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特殊的存在。厕所与人类是如此密不可分,历史上许多的大事都与厕所有关!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史记吕太后本纪》汉高祖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甚至有立她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可惜还没有成功就逝世了。在刘邦逝世后,吕后执掌大权,对戚夫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报复。他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就是剁去四肢,把眼睛挖掉、耳朵弄聋,嗓子毒哑,然后把她扔在厕所里。

华夏的厕所文化,弥漫着农耕文明的实用主义

就这样还不过瘾,他让自己的儿子汉孝惠帝来“欣赏”,结果把孝惠帝吓得病了,一年多不能起床。吕后心肠之毒可见一斑。其后刘氏复辟,将吕氏一族屠戮得干干净净、斩草除根,与吕后的心狠手辣不无关系。《仪礼.既夕礼》:“隶人涅厕。”郑玄注:“隶人,罪人也,今之徒役作者也。涅,塞也,为人复往裘之”。早在周朝时,厕所就被视为不洁之地,是由犯过罪被处罚的罪人来负责厕所清扫的。在唐朝的时候,人们把厕所称为“东司”,而“东司”是当时洛阳官署集中办公的地方,其意何指,不言自明!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史记刺客列传》在史记中,豫让欲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他伪装成“刑人”混入宫中,伪装成修理厕所的泥瓦工,伺机行刺!可见在春秋时期,修整厕所的也都是“罪民”。而在一些监狱中,新来的犯人往往睡在最外面,因为供犯人使用的马桶就在靠门口通风的地方。每当有犯人起夜时,尿液四溅,味道感人!铺位的位置就是犯人等级的体现。

华夏的厕所文化,弥漫着农耕文明的实用主义

在秦以前,厕所的大致形状就是一个大坑,晋景公陷厕而亡后,一种新型的厕所开始出现了,那就是带蹲位的厕所,下面依旧在粪坑,却专门用石条或砖头修建了蹲位,只有中间狭长的一道口子用于便溺,人绝不可能掉下去了,解决完大小便之后,用木板将口子盖上,可以防止气味的散发。但是,固定式的厕所,在一些人口较少的家庭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是一大家子怎么办?总不能无限制地修建厕所吧?于是,马桶、便盆诞生了。这相当于移动式的厕所,尤其是便于晚上使用。在大风、大雨或者是寒冷的冬天,到外面上厕所简单是一种折磨!有了马桶就方便多了,上完之后盖好,直接上床接着睡,第二天早上起来倒掉!当然,现在由于建筑技术的进步,这种便盆已经成为了历史!在家里就能够上厕所了!此外,古代的厕所问题,还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唐长安、宋开封等都城,出现了人类史上超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由于排水效率和安全问题,生活污水、便溺严重渗漏,渗入地下之后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最终导致城市整体性的地下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活品质和城市面貌。

华夏的厕所文化,弥漫着农耕文明的实用主义

除了解决生理问题之外,厕所还是一个具有“休闲”“思考”功能地场所,君不见,多少男同志在厕所里吞云吐雾,或者是看报纸、刷手机。在很多火车站的厕所里面,也能够欣赏到形式多样的厕所“黑文化”,可谓泥沙俱下,惨不忍睹!一个小小的厕所,简单是集市井文化大成之地!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俯首称臣;世间贞烈女子进来宽衣解裙。古人总是不乏恶趣味,将一个厕所写得令人忍俊不禁。有文化的文人“流氓”起来,就是不一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9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感。坚持生态为底,提升和美乡村吸引力。该县以农村“厕所革命”为线,绣出美好新生活。五沟营镇、嫘祖镇、师灵镇打造了一批以樱花、连翘、芍药、海棠等为主的乡村道路,形成了一路一花、
2023-10-08 00:08:00
聊聊秦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戎狄相爱相杀的历史
...利与国家追求的功利并不紧密结合,秦国这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更适合大规模的战争。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秦各代国君都有统一六国的雄心抱负,实现六国土地尽为秦所有的欲望,追求更多
2023-06-21 16:52:00
一周观展指南|故宫读宋拓碑帖,湖畔观宋代书风
...流域青铜文明特展”“晋·见中国——百件山西文物中的华夏文明”,浙江美术馆“意造大观——宋代书法及影响特展”等。在海外,持续一年的“毕加索庆典”带来轮番展览,柏林博德博物馆将馆
2023-09-18 15:17:00
公共卫生间门口标个“男”“女”那么难吗?厕所就别整形式主义了
...共卫生间标识不清的问题。记者调查发现,生活中,男女厕所的标识让人无法一眼辨别的情况还有很多,这些标识上或周边又没有文字或拼音说明,给人带来诸多不便。(3月21日法治日报)(图
2024-03-22 14:45:00
烧香一定要烧三根吗?每根分别代表什么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实用主义,即便是在信仰上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一直流传着“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等俗语。因为在国人看来,只有需要的时候,信仰才会有作用。除开信仰
2023-07-12 22:16:00
...有风格,为当地群众带去丰厚的阅读食粮,把书香播撒在华夏大地。三是阅读公共服务网络初具规模,阅读惠民的发展态势正在加快形成。各地实体书店、公共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阅报栏、农
2023-07-04 18:01:00
论反殖民革命和去殖民化,是如何在历史变革中,影响到人文科学?
反殖民革命1968年5月,列宁主义革命的,基本\"夺取国家机器\"行动失败了。但就像许多,也许是大多数形式的民众起义一样,它的目标与其说是建立一个新国家,不如说是摧毁旧国家。在这
2023-08-23 16:35:00
...汉朝时期,中原王朝最大的强敌是匈奴。从战国到汉朝,华夏民族和匈奴一共斗争了300多年,涌现了李广、卫青、霍去病、窦宪等民族英雄。因为这段历史,我们认为匈奴就是我们的死敌,可谓
2024-04-29 22:22:00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殷乐 王彩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同质同源、同心同向,两者
2023-07-21 09:1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