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代知县是如何审理案件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18 12:4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很多清代影视剧中,知县审案的场面经常出现,一般是知县上堂,然后三班衙役站立两边,并且要喊上几句“威武”,接下来便是押解犯人上堂,外面挤满了听审的百姓。随着知县惊堂木一拍,审案就此开始。

清代知县是如何审理案件的

实际上,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并不大。按照清代衙门的规定,一切上下投文,百姓控诉,书吏胥役禀事回话,应全部在早晨集中到衙门堂前进行,因此要求州县官要出“早堂”,给书役们派发各项事务,但并不是所有州县官都能做到。

根据《钦颁州县事宜》的记载,十天中有一二天,十人中有一二人举行“早堂”,就相当不错了,而对于午堂、晚堂,州县官时不能躲避的。公开审理一般也就选择在午堂。

在比较完备的州县衙门,通常有三个问案的地方,即大堂、二堂和三堂。大堂是衙门的主体建筑,位于中轴线上,依次是二堂、三堂。三堂建筑规模一般小于二堂,凡是细小不紧要的案件,或是应该维护当事人名节的案件,都在三堂审问。

清代知县是如何审理案件的

在三堂问案时州县官可以不穿官服,三班六房也不用伺候,也不许百姓观看,类似今天的不公开审理。稍微大一点的案子,则在二堂审理,有时也限制人观看。大的案件必须在大堂审理,州县官必须衣冠整齐,三班六房都须照例站班,而且对百姓开放。

按照堂审的原意,通过某个案件的公开审理,无疑是对百姓进行一次法律教育。因为在大堂审案,堂下观听的百姓不下几百人,判一件事,其他类似案件的是非曲直就自然会见分晓,没有递状子的可以引以为戒,已经递状子的则可以撤诉。

大堂审案时,州县官还可以借此声明人伦大义,施行教化。清代著名的官僚汪辉祖说他在宁远县做知县的四年间,一直坚持在大堂审案,不但没有上诉案件,而且改变了那里爱打官司的风气。

清代知县是如何审理案件的

当然,并非所有的州县官都具备大堂审案的能力,这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和判案经验,这是一般州县官难以做到的。我们知道,州县官一般是进士、举人出身。他们虽然熟悉四书五经,但都无一例外地缺乏执政经验,尤其对大清律法是一窍不通,必须由手下的师爷为其出谋划策。

正是由于这个情况,所有很多州县官都愿意在二堂或三堂问案。一则内衙设施简略,主官可以起止自如,而一升大堂,必须终日正襟危坐,形劳势苦诸多不便。二则在内衙审案,如果审不下去,可以中间停止,而在大堂审案就不能中途而止。不过,在内衙审案,只能平息当事人之争,对其他人没有示范教育意义。

清代知县是如何审理案件的

州县官在大堂问案必须要有真本事,不但要求他们能明断是非,而且必须通晓法律,关键是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有所回护。清代就有很多“满堂官”,即大堂问案时,州县官没有主意,三班六房所有站班的人都说话,都出主意,所以被称为“满堂官”,这种现象不说十之七八,至少也有一半以上。

说起大堂审案还真是一门技术活,大堂是公开审理案件的主要场所,因此很多州县大堂的题联都与审案有直接关系。清代贵州兴义府署大堂的题联是:

五声虽听,岂能案尽得情,但早决几宗,省却眼前拖累;

三尺即严,未必民皆无讼,且从宽一步,免教事后蓄疑。

这里说的“五声”,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州县官要具备大堂审案的能力,就必须要深入掌握这五听,否则就很难临堂决断。其实,清代的州县官不论有才无才,在遇到大案时往往也都采取“久拖不结”的策略。

清代知县是如何审理案件的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案子是官吏发财的好机会,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只要案子一拖,便会想尽办法给衙门大小官吏送钱,这就是所谓的吃了被告吃原告,在这种风气下,那些有能力的州县官,在审案时也就采取了这一官场的潜规则,既富了自己也肥了他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8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官员办事的地方为什么都叫衙门呢
...中李卫成为扬州知府,在衙门里可以种菜养花,可以办理案件,可以斗恶霸惩商人。那为什么把官员的办事场所称为“衙门”呢?在历史上,衙门最初是由“牙门”转化而来的。将领们将猛兽的爪、
2023-05-10 20:33:00
清朝州县衙门都设有六房,具体负责什么?
...级属于未入流。这里要说明一下,之前御史发过一篇关于知县、县丞的文章,里面提到过一个“典史”,有读者在评论区说御史写错了,应该叫典吏。典史和典吏是完全不同的。典史也是未入流,通
2023-05-05 15:53:00
清朝官员杜凤治,为什么被称为“凤毛麟”?
...出身,1866年至1880年在广东任职,历任广宁、四会、南海知县及罗定州知州。他头脑很聪明,忠于朝廷、信奉纲常伦理,天生是当官的料。清朝的制度设计导致“无官不贪”,杜凤治也不
2023-08-31 17:43:00
...,广宁人罗亚水杀死罗天佑、罗天中、罗绍勋三人,广宁知县王炘前往验尸时,死者家属经罗姓本家调和,得银200余两后,声称罗亚水杀人后逃走并畏罪投河自杀。到杜凤治任广宁知县后,死者
2023-11-22 07:30:00
明明婆婆是自杀,为什么儿媳妇要主动说自己是凶手
...死,小媳妇又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更是加深了知县的怀疑,但犯人又一口咬定是自己的原因导致婆婆上吊,这可怎么办?县令左思右想,想出了一招妙计:衙门里有个“耙耳朵”,史书上
2024-05-15 13:22:00
清朝的知县每年能拿多少俸禄?为什么称知县为“芝麻官”?
...管理。所以县官是亲民之官,所谓“父母官”是也。至于知县是不是小说、戏剧、曲艺中蔑称的“七品芝麻官”,我们可以从他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衙门公事人的薪金情况来作一个探讨。正七品
2023-04-17 08:50:00
...二堂的后面,有的还安排有三堂,有的安排为后衙,也叫知县廨,包括县太爷的书房及其家属生活起居的上房、仆人房、师爷房、花厅等许多建筑。其中最心脏部分的是签押房,是衙门一把手的办公
2025-05-22 16:33:00
县衙里有三班六房,为何知县还要自己掏钱聘请师爷和长随?
...有关师爷、长随的那些鲜为人知的知识。幕友和长随系由知县私自招募,乃县衙常规行政架构之外、归属知县个人的另一套私人办事团队的构成要素,其与三班六房的书吏及胥役存在明显差异。【先
2024-08-08 10:17:00
明朝官吏都有哪些任务?对约宗族的影响有哪些?
...联系。一、明代官吏的主要职责《明史·职官志》规定了知县的职责,“凡赋役,岁会实征,十年造黄册,以丁产为差。”同时,知县应当事必躬亲、勤政爱民,凡是涉及祭祀、表彰、养老、训练保
2023-02-18 21: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