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酷暑来袭,热射病频发,忽视早期症状后果严重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7-07 21:45:00 来源:小肆说健康

发烧已经40多度了,还不是感染吗?

这是一名50多岁的建筑工人,发病那天室外温度最高达33℃。来医院的时候,他本人已经昏迷,测量体温高达41.5度,呼吸极其微弱,值班医生立即为他做了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给予各种支持治疗,同时采用各种降温措施为他降温。

酷暑来袭,热射病频发,忽视早期症状后果严重

治疗方式上,大家并没有有什么异议,但是在疾病的诊断上,两名医生却发生了争执,一名医生认为这个病人应该诊断为热射病,而另一位医生认为这位病人是严重感染,应该使用较高级别的抗生素。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朋友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热射病。

什么是热射病,和中暑有区别吗?

为了方便朋友们理解,大家可以把热射病当作一个大号的中暑来看。

人体长时间在高热的环境下,如果身体无法承受,可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表现为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热射病是其中最严重的类型,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酷暑来袭,热射病频发,忽视早期症状后果严重

热射病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和/或剧烈运动导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经典表现有:高热、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个器官损害的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

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以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

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主要由于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特别好发于那种怕冷的老人,在三伏天还穿着棉裤,发病其实是早晚的事。

酷暑来袭,热射病频发,忽视早期症状后果严重

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朋友们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劳力型热射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更容易发生,但这些环境条件对发病来说并非必需。

很多医生描述热致疾病时,也常用到“热痉挛”“热晕厥”“热衰竭”等概念。这些都是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特定的疾病。是热致疾病进展过程中特定器官或系统的受损表现。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合并存在,不必过于纠结。

酷暑来袭,热射病频发,忽视早期症状后果严重

热痉挛是指在训练中或训练后发生短暂性、间歇性肌肉痉挛,可能与体内盐分丢失过多有关;热晕厥是指在热环境中长时间站立或突然改变姿势时发生的直立性头晕,可能与脱水或自身调节不良有关;热衰竭是指体内液体丢失所致的,主要是血液中的有效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从上述内容朋友们可以发现,文章开头所提的病人是一个劳力型热射病患者。热射病一旦发病,进展往往非常迅速,常合并体内多个器官损伤,而临床治疗手段是非常有限的。

酷暑来袭,热射病频发,忽视早期症状后果严重

炎热的夏季如何预防热射病?

与其他危重病不同的是,热射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该强调,降低热射病死亡率的关键在于预防而非治疗。

热射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及体力活动均密切相关,因而热射病的预防也要从这3个方面考虑。

经典型热射病的预防主要强调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而劳力性热射病的预防主要强调训练因素。

经典型热射病的预防夏季气温超过30℃时,热射病比例会明显增大。

酷暑来袭,热射病频发,忽视早期症状后果严重

有时气温没有超过30℃,但由于特殊着装,如透气性差衣服、防火服等;特殊岗位,如救火等高温作业或特殊环境,如温室、封闭的厂房\车厢\操作间等原因,局部温度往往超过30℃,也容易发病。

张医生虽然身处北方,但是夏季还是比较炎热的,经常在门诊遇到一些病人,在三伏天穿着棉衣来就诊,每次张医生为他们担心,怕他们因为热射病住院,从而提醒他们。

酷暑来袭,热射病频发,忽视早期症状后果严重

经典型热射病好发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如少汗症、严重皮肤疾病、虚弱或卧床者、婴幼儿、酗酒或吸毒者、孕产妇,以及服用某些影响体温调节的药物,如抗胆碱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在夏季,朋友们要关注这些人的居住环境,使用空调降低室内温度,适时增减衣服;注意多饮水,避免脱水;如果发生感冒、腹泻、发热等情况及时就医,不要自行治疗。避免儿童单独在汽车内或狭小空间内。

曾经多次在新闻上看到父母把孩子留在车内,结果由于车内炎热,造成孩子死亡,这都是热射病造成的悲剧。

酷暑来袭,热射病频发,忽视早期症状后果严重

劳力型热射病的预防热习服训练:热习服训练是一项行之有效地提高个体耐热能力的措施。由寒区或温区进入热区工作,或者每年夏初进行高强度劳作之前,应进行热习服训练。热习服训练的环境温度应由低到高,避开极端高热天气;

训练强度逐步增加,以不超出生理耐受为限;每日训练1~2次,每次训练时间为1.5~2.0h,不少于50min;总训练次数不少于6~12次,训练周期10~14d。

合理安排劳作时间:在安排劳作时,尽量避开气温较高的时段,缩短在高温环境中连续劳作的时间。

酷暑来袭,热射病频发,忽视早期症状后果严重

关注重点人群在高强度劳作前应合理安排休息。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是预防热射病的重要措施。发生感冒、发热、腹痛、腹泻、负荷过重、夜间睡眠过少时需要适当休息。

酷暑来袭,热射病频发,忽视早期症状后果严重

劳作中及时补水:劳作中补水十分重要,体重丢失超过2%极易发生热射病。在高热高湿环境中进行大强度劳作时,每小时脱水可达1~2L,建议每小时补含钠饮品1L。需注意的是,运动中补充大量普通饮用水易引起低钠血症,可诱发热痉挛和热晕厥。出现低钠抽搐时可口服等渗盐液,或者口服榨菜+矿泉水快速补钠,以缓解痉挛。

酷暑来袭,热射病频发,忽视早期症状后果严重

重视劳作中的监测:在劳作中如果出现面色苍白、面色潮红、精神/行为异常、自觉身体不适等及时测量体温,一旦发现温度超过39℃时应停止劳作,迅速降温,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做打算。

回到我们开头的故事,两名医生争论之后,大多数医生都认为是热射病,采取了热射病的治疗方式,患者很快脱离了危险,并转回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8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急救科普|说一下什么是热射病?热射病的急救与预防
...是夸张。热,真的可致人死亡,炎热的天气有可能使人得热射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救治,这种病的死亡率高达60%以上!济南南郊医院急诊科崔海银主任跟您说说什么是热射病。何为热
2023-06-25 17:33:00
酷暑来临,印江人民医院提醒警惕“热射病”
...通风处,多饮水。急诊医学科主任徐刚毅说,酷暑来临,热射病为夏季高发疾病,也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体温调节失衡,以核心温度升高(>40℃)、
2024-06-17 20:07:00
给热射病“降温”一定要讲科学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给热射病“降温”一定要讲科学——访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本报融媒体记者 周佳佳 谢阿愁 汪凯《&
2023-07-13 02:37:00
热出人命!12天内深圳2人死亡、60人被“烤”晕!热浪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中暑通常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最常见的中暑是热衰竭,也称“虚脱”,包括头晕、头痛、发抖和口渴,任何人都可能出现,而且通常并不严重,只要患者在30分
2023-07-20 10:47:00
烟台疾控科普:夏日高温谨防热射病
...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胡志强 曾颖雪 烟台报道一、什么是热射病?主要表现为:重症中暑,体温超过40℃。二、热射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主要表现为:抽搐、昏迷、高热、转氨酶升高、肌
2025-06-30 22:28:00
户外作业谨防高温中暑
...外出要做好个人防护,携带防暑药物,谨防高温中暑甚至热射病。樊晶光表示,每年到了高温酷暑季节,在室外露天作业的劳动者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对于可以调整作
2024-06-24 07:18:00
鲁医健康说|别把中暑当小事!急诊专家详解热射病
...主任医师范开亮介绍,高温酷暑,是大家容易发生中暑、热射病的季节。中暑和热射病是一个专属医学名词,病因是产热过多、获热过多、散热障碍,诊断治疗上基本一致的,但热射病是中暑的严重
2025-06-20 18:17:00
...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赵雪表示,重度中暑就是人们常说的热射病,要分外留意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等中暑先兆症状,第一时间让中暑者脱离热环境,转移到凉快通风处,必要时紧急送
2024-07-04 21:08:00
中暑不可轻视,严重或可致命!
...,有时这并非一句玩笑话,今年盛夏全国已发生多起因“热射病”昏迷乃至死亡的案例。医生提醒,酷暑难耐,市民们需注意防晒防热,及时补充水分,谨防中暑。中暑可能会致命近日,从事户外工
2023-07-12 00:1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症
如今,肥胖已不再是单纯的“体型问题”,而是公认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影响体态美观,更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风险
2025-11-08 05:24:00
从了解症状到有效预防掌握肺炎防治知识
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对人们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乡镇地区。因此,提高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肺炎防治知识水平
2025-11-08 05:24:00
胃溃疡,你真的了解吗?
“一饿就胃疼,吃点东西就缓解”“饭后半小时胃隐隐作痛”,很多人有此经历,却以为是“胃炎”或“吃错东西”,随便吃胃药应付
2025-11-08 05:24:00
重症肺炎的“隐形杀手”如何打破免疫防线
重症肺炎是重症医学科(ICU)最棘手的挑战之一。当普通肺炎突破人体免疫防线,发展为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时,这场与病原体的“战争”便进入了最危险的阶段
2025-11-08 05:24:00
拔罐养生的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
拔罐是流传千年的中医养生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温和调理的特点,但是很多人忽视护理细节,没达到养生效果,引发皮肤损伤、邪气入侵等问题
2025-11-08 05:24:00
深呼吸真的能减压吗?科学原理揭秘
面对堆积的事务、突发的挑战,不少人会下意识地叹口气或做几次深呼吸,随后便感觉紧绷的神经稍有舒缓。但也有人疑惑:这不过是简单的呼吸动作
2025-11-08 05:24:00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常见病因与诊疗进展:聚焦扁桃体与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认知功能及心血管健康。其中,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是引起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最主要病因
2025-11-08 05:24:00
呼吸道感染高发期病毒检测项目怎么选
秋冬一到,咳嗽、咽痛、发烧的人突然变多,诊室里常能听到这样的疑问:“我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要不要做病毒检测?”“核酸和抗原选哪个
2025-11-08 05:24:00
中医教你几招打通气血
生活中,不少人常被头晕、手脚发麻、胸闷等不适困扰,却不知这多与心脑血管气血运行不畅相关。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2025-11-08 05:24:00
腹痛发生,不能盲目用药
日常生活中腹痛不是单一症状,还可能是胃肠道、肝胆、妇科等多系统问题,盲目用药会掩盖真实病因,加重病情,那么,发生腹痛应该如何处理呢
2025-11-08 05:24:00
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应注意哪些方面
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生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科学调整饮食结构,不仅能辅助控制血压,还能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本文结合临床实践与最新研究
2025-11-08 05:24:00
腋下悄然冒出无痛肿块?神经鞘瘤或是罪魁祸首
鲁网11月7日讯家住宁阳县的胡先生今年59岁,10余年前,胡先生无意间发现自己左侧腋窝下有一鸡蛋大小的大疙瘩,按压有痛感
2025-11-07 11:04:00
首创躺瘦黑科技,TimeShop肠倍轻登陆2025进博会,引领千亿赛道新风尚
11月5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再次成为世界焦点。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盛大开幕,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一场为期六天的全球商业盛宴
2025-11-07 12:14:00
专注妇婴健康,南昌华儿山医院以匠心守护生命起点
在医疗健康领域,妇产专科承载着关乎生命起源与家庭幸福的重量。位于赣江之滨的南昌华儿山医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医疗、预防
2025-11-07 12:17:00
上海虹桥医院癫痫专病任英杰主任:精医重德,守护患者健康
在上海虹桥医院癫痫专病,任英杰主任凭借数十年临床经验,致力于帮助各类癫痫患者改善病情、重获健康。癫痫发作表现多样,从短暂意识丧失到肢体抽搐不等
2025-11-07 12: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