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发烧已经40多度了,还不是感染吗?
这是一名50多岁的建筑工人,发病那天室外温度最高达33℃。来医院的时候,他本人已经昏迷,测量体温高达41.5度,呼吸极其微弱,值班医生立即为他做了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给予各种支持治疗,同时采用各种降温措施为他降温。
治疗方式上,大家并没有有什么异议,但是在疾病的诊断上,两名医生却发生了争执,一名医生认为这个病人应该诊断为热射病,而另一位医生认为这位病人是严重感染,应该使用较高级别的抗生素。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朋友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热射病。
什么是热射病,和中暑有区别吗?
为了方便朋友们理解,大家可以把热射病当作一个大号的中暑来看。
人体长时间在高热的环境下,如果身体无法承受,可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表现为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热射病是其中最严重的类型,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热射病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和/或剧烈运动导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经典表现有:高热、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个器官损害的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
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以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
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主要由于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特别好发于那种怕冷的老人,在三伏天还穿着棉裤,发病其实是早晚的事。
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朋友们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劳力型热射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更容易发生,但这些环境条件对发病来说并非必需。
很多医生描述热致疾病时,也常用到“热痉挛”“热晕厥”“热衰竭”等概念。这些都是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特定的疾病。是热致疾病进展过程中特定器官或系统的受损表现。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合并存在,不必过于纠结。
热痉挛是指在训练中或训练后发生短暂性、间歇性肌肉痉挛,可能与体内盐分丢失过多有关;热晕厥是指在热环境中长时间站立或突然改变姿势时发生的直立性头晕,可能与脱水或自身调节不良有关;热衰竭是指体内液体丢失所致的,主要是血液中的有效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从上述内容朋友们可以发现,文章开头所提的病人是一个劳力型热射病患者。热射病一旦发病,进展往往非常迅速,常合并体内多个器官损伤,而临床治疗手段是非常有限的。
炎热的夏季如何预防热射病?
与其他危重病不同的是,热射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该强调,降低热射病死亡率的关键在于预防而非治疗。
热射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及体力活动均密切相关,因而热射病的预防也要从这3个方面考虑。
经典型热射病的预防主要强调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而劳力性热射病的预防主要强调训练因素。
经典型热射病的预防夏季气温超过30℃时,热射病比例会明显增大。
有时气温没有超过30℃,但由于特殊着装,如透气性差衣服、防火服等;特殊岗位,如救火等高温作业或特殊环境,如温室、封闭的厂房\车厢\操作间等原因,局部温度往往超过30℃,也容易发病。
张医生虽然身处北方,但是夏季还是比较炎热的,经常在门诊遇到一些病人,在三伏天穿着棉衣来就诊,每次张医生为他们担心,怕他们因为热射病住院,从而提醒他们。
经典型热射病好发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如少汗症、严重皮肤疾病、虚弱或卧床者、婴幼儿、酗酒或吸毒者、孕产妇,以及服用某些影响体温调节的药物,如抗胆碱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在夏季,朋友们要关注这些人的居住环境,使用空调降低室内温度,适时增减衣服;注意多饮水,避免脱水;如果发生感冒、腹泻、发热等情况及时就医,不要自行治疗。避免儿童单独在汽车内或狭小空间内。
曾经多次在新闻上看到父母把孩子留在车内,结果由于车内炎热,造成孩子死亡,这都是热射病造成的悲剧。
劳力型热射病的预防热习服训练:热习服训练是一项行之有效地提高个体耐热能力的措施。由寒区或温区进入热区工作,或者每年夏初进行高强度劳作之前,应进行热习服训练。热习服训练的环境温度应由低到高,避开极端高热天气;
训练强度逐步增加,以不超出生理耐受为限;每日训练1~2次,每次训练时间为1.5~2.0h,不少于50min;总训练次数不少于6~12次,训练周期10~14d。
合理安排劳作时间:在安排劳作时,尽量避开气温较高的时段,缩短在高温环境中连续劳作的时间。
关注重点人群在高强度劳作前应合理安排休息。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是预防热射病的重要措施。发生感冒、发热、腹痛、腹泻、负荷过重、夜间睡眠过少时需要适当休息。
劳作中及时补水:劳作中补水十分重要,体重丢失超过2%极易发生热射病。在高热高湿环境中进行大强度劳作时,每小时脱水可达1~2L,建议每小时补含钠饮品1L。需注意的是,运动中补充大量普通饮用水易引起低钠血症,可诱发热痉挛和热晕厥。出现低钠抽搐时可口服等渗盐液,或者口服榨菜+矿泉水快速补钠,以缓解痉挛。
重视劳作中的监测:在劳作中如果出现面色苍白、面色潮红、精神/行为异常、自觉身体不适等及时测量体温,一旦发现温度超过39℃时应停止劳作,迅速降温,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做打算。
回到我们开头的故事,两名医生争论之后,大多数医生都认为是热射病,采取了热射病的治疗方式,患者很快脱离了危险,并转回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8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